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马骏说《二战人物》(十)朱可夫 (下)
返回列表
发帖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5-4 13:58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马骏说《二战人物》(十)朱可夫 (下)
的
,
是
,
百家讲坛
,
一战成名
,
朱可夫
朱可夫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十岁小学毕业,十一岁就开始闯荡莫斯科,十五岁成为了一名毛皮匠。
他本可以成为一名不错的毛皮作坊的老板。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使他一度被爱神遗忘,被战神推向了战争的前沿。
只上过几年小学的朱可夫究竟如何走向成功?
他为何能一战成名?
他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马俊教授为您解读朱可夫的一生。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5-4 13:59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5-4 13:59
|
只看该作者
苏联大文学家肖洛霍夫曾经这样评价朱可夫:“朱可夫是苏沃洛夫式的伟大统帅。”他把朱可夫和苏沃洛夫相提并论,的确是对朱可夫的极高评价。
1941年6月22日凌晨,纳粹德国发动了代号“巴巴罗萨”的作战,也就是进攻苏联的作战行动。由于苏联对战争准备不够充分,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接连失利,形势万分危急。1941年7月29日,当时担任总参谋长的朱可夫打电话给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请求接见,说有紧急情况向他报告。
但由于用兵方略的不同,朱可夫竟敢于和斯大林争吵,被盛怒之下的斯大林撤销了总参谋长的职务。然而当事实证明朱可夫的意见正确时,斯大林以特有的方式承认了错误。从此,斯大林把朱可夫看作自己最信赖的人,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朱可夫,朱可夫成为斯大林的“救火队员”——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斯大林格勒到库尔斯克,一直到最后攻占柏林,朱可夫指挥了几乎所有的卫国战争的重大战役。
“人民是我们的母亲,作为军人,最大的痛苦与失职就是不能保护好人民,使他们受到战争的苦难。”这是朱可夫政治理念之一。当他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饥饿、痛苦与死亡的惨景,他的心在颤抖,“为了他们不再这样,一定要打败希特勒匪徒。”这是朱可夫能征善战的根本动力。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一生写的最后一封信,却是写给朱可夫的。斯大林是从朱可夫那里得到德国准备投降的消息。而为了在这场战争中付出2000余万苏联人生命的英魂,当斯大林得知德国单独与美、英等国签署投降书,他毅然要求德国再同苏联签署投降书。朱可夫代表苏联接受了德国签署的投降书。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便出现了一个战败的国家两次签署投降书的事件,欧洲战场也便出现了两个胜利日。
苏联有一个大文学家叫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他曾经对朱可夫有一句精彩的评价,他说:“朱可夫是苏沃洛夫式的伟大统帅。”苏沃洛夫是俄国18世纪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统帅,是俄罗斯军事学术的奠基人之一。1799年,他曾经指挥俄、奥联军大败过法国军队,歼灭过3个法国集团军。那么这一点,就是当时最卓越的法国统帅拿破仑也感到震惊。因此在俄国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不是苏沃洛夫死得早,拿破仑绝对不会远征莫斯科。苏沃洛夫是在1800年去世的。连拿破仑都惧怕的人,可想而知,苏沃洛夫是怎样的一位统帅啊!那么肖洛霍夫把朱可夫和苏沃洛夫相提并论,的确是对朱可夫的极高的评价。
事实证明,朱可夫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证明了他不愧于这一评价。
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凭借着对国家的忠诚,由于用兵方略的不同,朱可夫竟敢于和斯大林争吵,被盛怒之下的斯大林撤销了职务。然而当事实证明朱可夫的意见正确时,斯大林以特有的方式承认了错误。从此,斯大林把朱可夫看作自己最信赖的人,哪里有危机,哪里有朱可夫,朱可夫成为斯大林的“救火队员”。
1941年6月22号凌晨,纳粹德国发动了代号“巴巴罗萨”的作战,也就是进攻苏联的作战行动。战争初期,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十分严重。为了抵御侵略,战胜法西斯,苏军在战争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3号,这是个礼拜天,成立了统帅部大本营。统帅部大本营的成员有:最高统帅斯大林,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伏罗希洛夫,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布琼尼,苏联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再有一个就是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朱可夫。
1941年7月29号,朱可夫打电话给斯大林,准备当面汇报自己的打算,10分钟之后,斯大林在自己的办公室见到了朱可夫。当时在场的还有,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政治部主任列夫·扎哈罗维奇·梅赫利斯。
斯大林这个人有一个特点,他在听部下汇报的时候,不喜欢坐着,总是捏着烟斗——哪怕烟斗灭了也要捏着烟斗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地停下来,走近对方,用烟斗压压胡须,理理胡须,注视着对方;他不愿意说话,说话声音很低;斯大林不太喜欢笑,就是笑也不发出声。但是用朱可夫的话讲,在他的回忆录讲:“斯大林意志坚强,性情深沉,目光锐利,但容易冲动。”斯大林这个习惯,部下汇报,他就在房间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听朱可夫讲话,听汇报。
当他听到,介绍德军有可能向坚守在基辅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实施包围时,他停下来了。他说:“你的建议是什么呢?”朱可夫回答,因为他想好了去找他,他找斯大林讲话的,他说:“首先,应从西部方向加强1个集团军给西南方面军。”调1个集团军过来,斯大林马上就打断他的话:“你怎么了?难道你认为可以削弱莫斯科方向的防御吗?”朱可夫说,从西调1个,就是从白俄罗斯调1个集团军加强给乌克兰方向。白俄罗斯当面就是莫斯科,斯大林就说,难道你认为,可以削弱莫斯科方面的防御吗?那么朱可夫当时说:“不,斯大林同志,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是想,这个方向的敌人暂时不会向莫斯科方向推进,我们可以在半个月内从远东调来8个师,来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所以他谈了自己的意见。这个时候当然还有一个人,我方才说的梅赫利斯,政治部主任,他发言了,他挖苦朱可夫:“那你是不是想把远东送给日本人呢?”要从远东调来8个师,那么远东防御就受到削弱。朱可夫看了梅赫利斯一眼,没理他。
他继续对斯大林讲,他说:“我们一方面向中央方面军加强兵力,一方面将西南方面军立即撤出,撤过第聂伯河,使得西南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形成一个拳头伺机打出去。西南方面军担负着基辅的防御任务。斯大林听完以后就捏着烟头,这个时候烟斗已经灭了,没烟了,但是他有这么个习惯,就拿着烟斗走近朱可夫,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马上问一句:“那么基辅怎么办?”
朱可夫这时感到最关键的时候到了,因为他知道,我放弃基辅和斯大林要坚守基辅,理念不一样,这个“戏”要开场了。他豁出来了,因为约斯大林谈话,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他说:“作为总参谋长,我有责任建议——放弃基辅。”当时斯大林没有说话,还是看着朱可夫——你想啊,一个最高统帅盯着你看,发毛啊!但是朱可夫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他说:“放弃基辅后,我们可以在西部方向马上组织反突击,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如果不夺,德军很可能利用这个突出部作为桥头堡进攻莫斯科。”
他最后一个尾音没有发出来的时候,斯大林火了,斯大林马上大声、厉声地讲:“哪有什么反突击!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简直是胡说八道!”
朱可夫听到这儿也豁出去了,朱可夫当面就反驳:“斯大林同志,如果您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的话,您把我的职务撤销好了,把我派到前线去,或者在那里我会对祖国有点用处。”在场的人愣了,当时斯大林在苏联是绝对的权威啊!房间里静得怕人,好半天斯大林才说了一句话:“请你冷静一下,没有你,我们更行。”
朱可夫接着说,他说:“斯大林同志,我是一名军人,随时准备执行最高统帅部的任何决定;但是我对形势和作战方法有清醒的看法,我相信我这个建议是正确的——我和我的总参谋部怎样想的,我就应该怎样向您汇报。”斯大林还在摆弄他的烟斗,他平静下来了,他说:“朱可夫同志,冷静些。请你先出去,我一会儿叫你再进来。”朱可夫推门出去了。
半个小时之后,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到办公室来,说道:“是这样的,朱可夫同志,我们方才商量一下,决定解除你的职务,由沙波什尼科夫接替。不过,你还是统帅部成员之一,我想让你到前线去。”朱可夫说:“到哪个部队?”斯大林说:“你愿意到哪儿呢?”朱可夫回答:“我可以做任何工作,指挥一个师,一个军,一个集团军,一个方面军——只要祖国需要。”
这时候斯大林听了,朱可夫还是有气,所以他反而笑了,还是安慰他,他说:“你冷静些,冷静些。”想一会儿,说:“你方才说叶利尼亚突出部,你想在那里组织一次反突击是不是?你就到那个地方去负责好了,我从现在开始,任命你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你准备什么时候去?”朱可夫说:“1个小时之后,我离开莫斯科。”
就这样,由于作战问题的分歧,并且顶撞了斯大林,朱可夫被撤销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当时作为总参谋长,朱可夫是统帅部大本营的军事指挥机关的最高首长,他自然要对战争的全局有数。当时苏军从南到北,所有的方向都面临着严重局面,朱可夫就根据战场的情况,他认为,对付德国快速军团的从行进间的突破,最好的战法就是通过反击、反突击,以积极的防御不断地迟滞、消耗、疲惫和杀伤敌人,因为当时德军的闪击兵团在行进间实施突破,快呀。那么对付这种兵团,这种作战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反击、反突击。以积极的防御不断地迟滞、消耗、杀伤敌人。可是这个战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在苏军重兵集团面临被德军合围和歼灭的威胁下,尽快从敌人的包围圈内撤出来,避免更大的伤亡、更大的损失,这是一个条件,该撤的时候要撤。
第二个条件就是收拢起来的重兵集团干嘛呢?收缩兵力——用撤出的兵团实施突击、反突击。那么朱可夫就根据当时的战场情况,认为当务之急是放弃基辅,收缩兵力,再实施反突击。他说,否则在乌克兰方向的西南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将受到全歼的危险。所以形象地说一点,朱可夫要在乌克兰方向,将西南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撤回来——就是“收拢拳头再打人”,形象地说,他实际上是这样的。然而,朱可夫的这个想法和斯大林“寸土必守”,利用或者坚守现有的阵地,实施反攻或者反击的战争理念不一样。那么,后来战局的发展证明朱可夫的决策是对还是错呢?我们就来看一看叶利尼亚战役吧。叶利尼亚战役是朱可夫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指挥的第一次战役行动,并且取得了胜利。这次胜利也是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军取得的第一次局部的胜利,振奋军心。所以1941年9月6号,当叶利尼亚战役胜利的当天,朱可夫就打电话给斯大林,汇报战果。当时斯大林听完电话之后,什么也没讲,就说“知道了”,电话放下了。
3天以后,9月9号,接替朱可夫的沙波什尼科夫总参谋长打电话给朱可夫,他说:“斯大林让你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到莫斯科开会。”朱可夫问:“几点到啊?”“晚上8点之前。”其他什么也没有说。
斯大林有个脾气,他开会不允许部下迟到,哪怕是1分钟,你弄不好还挨个处分。可是当朱可夫赶到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零5分了。他推门一进去,当时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几乎全部在场,朱可夫就说:“斯大林同志,对不起!我迟到了1小时。”斯大林说:“不对,你迟到了1小时零5分钟。”但是斯大林面带的是微笑:“坐下吧,听听汇报;饿吗?如果饿,边吃边谈吧。”
斯大林作为苏军的统帅,他的性格的特点,一个最讨厌迟到的统帅,没有责备迟到的朱可夫——斯大林是用他特有的方式,实际上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在开会的时候,斯大林问:“你现在想到哪里去?”朱可夫说:“回前线。”斯大林说:“回哪一个前线?”朱可夫说:“回您认为最需要我的前线。”斯大林听了之后,微笑再次绽开在他的脸上:“到列宁格勒去吧,现在那里的局势危急,最需要你。如果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就会从东面迂回进攻莫斯科,那种情况是更糟糕。”他就捏着烟斗说:“那里所有的部队都归你指挥,你需要带谁去就带谁去,你可以在全军挑选你最需要的人。”
斯大林的这番话实际上意味着对朱可夫极度的信任。从这次开始,朱可夫就成为斯大林的“救火队员”了,哪里危急,他就被派到哪里去——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斯大林格勒到库尔斯克,一直到最后攻占柏林,朱可夫指挥了几乎所有的卫国战争的重大战役。
斯大林后来曾经高度赞扬朱可夫:“朱可夫是我的麦克莱伦!和麦克莱伦一样,朱可夫也总是多要些人,多要些钱,他还多要些飞机,他总觉得不够,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谁是麦克莱伦呢?麦克莱伦是美国内战期间,林肯的一个著名的得力的将军。所以斯大林说,朱可夫是我手下的“麦克莱伦”——麦克莱伦能打仗啊!作为苏联当时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对朱可夫这样评价,可以说是最高的。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人民是我的母亲,作为军人,最大的痛苦与失职,就是不能保护好人民,使他们受到战争的苦难。”这句话是朱可夫自己讲的,这个是朱可夫自己的政治理念之一。当他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饥饿、痛苦与死亡的场景,他的心在颤抖。为了他们不再这样,一定要打败法西斯匪徒!这是朱可夫能征善战的根本动力。
朱可夫,我以前讲了,他出身贫寒,他最能感受到民众的苦与乐,他最同情民众的不幸,把人民作为母亲。他认为,军人最大的痛苦和失职就是不能保护好人民,使得他们在战争中遭受苦难。
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我们从这两个真实的故事,看看朱可夫他对人民的那种挚爱。
一次是发生在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希特勒很快把列宁格勒给围住了。这个战争魔王叫嚣着,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的表面永远地抹掉,他对莱布——莱布是担负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总司令说:“必须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列宁格勒,把列宁格勒全部毁掉。否则,我们还要在占领之后,在冬天养活在那里居住的居民。”这就是希特勒!
列宁格勒是沙皇俄国时期的首都彼得堡,实际上也是“十月革命”的摇篮,“十月革命”冬宫的炮响是从那儿开始的。所以这个城市的意义对德国,对苏联同样地重要。对德国来讲,占领它就是从心理上坍塌苏联居民的抵抗意志——很重要,对双方都很重要。所以,当列宁格勒形势危急时,斯大林把朱可夫派去了,希望朱可夫用他高超的指挥艺术挽救那里的颓势。
朱可夫是在1941年9月9号,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跟他说的话,9月13号到达列宁格勒。下了飞机之后,他立即组织全城军民的防御作战。为了能够长期坚守,在全城三面被围的情况,他实施了粮食配给制度。军人与修筑工事的平民每天14盎司面包,14盎司,中国人概念不大清楚,后来我折算一下,不到1斤粮;儿童和负伤的,在医院的病人7盎司面包,我折算了一下,也就四两多,不到半斤。朱可夫也不例外。他天天在全城跑啊,他去查啊,带人跑来跑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的时候,就在街上席地而坐,啃吃一口面包。
有一天,他到肉类加工厂视察——那可不是生产东西,那是一个防御据点,要立足于城市攻防作战。肉类加工厂,那是在郊区附近。从工厂出来了,转过一条大街,他一路走,一路看,他忘记了吃饭,超过了饭口——随行人员说,该吃饭了,司令员同志。他一看表,果不其然,就坐在路边上吃饭。他吃着,吃着,看到边上有两个小姑娘看着他,他就向她们招手:“过来,过来,你们有什么事啊?”她一味地看着他。这个小姑娘摇摇头,拘谨啊:“没有什么事,只是……只是……”吭哧了半天:“如果不介意的话,我们想为您做点事。”朱可夫就奇怪了,这么小的小孩子能为我做点什么事呢?就问她:“你能为我做什么事呢?”小姑娘就讲了:“我们想用手接着你掉下来的面包渣,免得落在地上浪费了。”朱可夫没有想到,孩子们说的这个话。所以,朱可夫收起了笑容,脸色顿时凝重起来,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啊,她们饿啊!所以,朱可夫站起来揽过孩子,把面包掰开分给了她们,对随行的人员讲:“我们的孩子饿成这样,这是我们军人的耻辱!为了她们,我们一定要打败希特勒匪徒。”所以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发现了朱可夫对人民的爱。这是一个故事。
第二个,就发生在莫斯科。朱可夫在列宁格勒指挥了24天,终于迫使德军在那里停止了攻势作战,转入了防御。这个时候,莫斯科又接连地告急,斯大林打了两次电话,让朱可夫立即飞往莫斯科参加指挥莫斯科的战役。朱可夫去了。
那么德军是在9月30号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代号是“台风作战”。战役初期,苏军损失很重的。当朱可夫走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斯大林生病了,感冒了,他本来说话就带有浓重的格鲁吉亚的口音,鼻音。又感冒,这个声音更加低沉,含糊不清。斯大林见了朱可夫,起来之后,斯大林马上起身,也没有寒喧,把他叫到地图旁边,说:“你瞧,这里的情况是多么的糟糕!你来了,我就放心了,赶紧把一切抓起来吧,朱可夫同志。干吧!缺什么,我就给你什么。”所以朱可夫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任务的艰巨,他马不停蹄地视察,在那儿听取汇报,布置作战任务。
有一天,他在莫斯科西南明斯克去视察,他路过一个叫马洛亚罗斯拉韦茨的小镇,他坐着吉普车,没有下车。可是这个小镇的人已经疏散,走掉了,他在车上看到一个老年妇女,老太太,在废墟中挖着什么东西,他非常地奇怪!于是就下车,让司机停车,走过去说:“老太太你在找什么呢?”就走近这个老太太身旁,这个老太太睁大眼睛盯着他,看着朱可夫,没说一句话。头发已经灰白了,在秋风中摇曳,没有说一句话。然后朱可夫更奇怪了,他说:“她为什么不讲话呢?”他说:“你怎么了?”他又问了一句,这时候老太太看都不看他了,又弯腰在那儿挖什么。这个时候从废墟又走出一个妇女,这是中年妇女,手里提着半袋东西走过来,她说:“将军同志,你不要再问她为什么了,她不会回答你了,她的精神已经悲伤到疯了。”后来这位妇女向朱可夫介绍了:“这位老太太的儿子在明斯克作战时已经阵亡了,她和她的小孙子在一起生活,德国空军空袭的时候——就是两天前,她正在井边打水,而孩子在屋里头,她眼看着炸弹落在她的房屋上,小孙子炸掉了,连尸首都找不到。”说着,说着,向朱可夫介绍情况的这位妇女就泪流满面。所以当时朱可夫难过得落泪,难过得他甚至忘记了安慰这位妇女。他回忆这件事情,他在回忆录讲:“当时我难过极了,没能对她们说出任何一句安慰的话,但是这位老太太的悲哀与痛苦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不时地折磨着我。为了她们,我们必须要打赢这场战争。”
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朱可夫的回忆录,白纸黑字,言之凿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犹如教师教书,必不能误人子弟;企业家要生产,你就不能生产出伪劣产品;政府管理者就不能以权谋私;作为军人,军人的职业道德就是在战争中打得赢,不使人民遭受战争的苦难。军人的道德理念通常转化为对战争艺术的追求,对军事领域工作的热爱。那么这就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名将的原动力!
下面我讲第三个问题。1945年5月1日3点50分,朱可夫率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攻入了柏林,完成了对德国的最后一战,攻克柏林了。当然,这时还有一些德国的残余部队。那么3点50分,德国一个将军叫克列勃斯上将打着白旗走进朱可夫的指挥部,交给他一封信。信中说:“为了遭受最大牺牲的各大国之间进行和平谈判,我委托鲍尔曼与苏联人民的领袖建立联系。”鲍尔曼是纳粹党办公厅主任,是希特勒的心腹。这个信就是戈培尔写给朱可夫的。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谎话连篇,撒谎不打磕巴。他有一句名言:“谎话重复三遍就是真理。”他是这么一个荒唐的逻辑!他一生写信无数,但是最后一封信是写给朱可夫的。这就是乞求停战谈判的信,因为在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自杀了!
那么朱可夫立即把这封信的内容向斯大林汇报。当他把电话打到斯大林的住所时,警卫局长弗拉西克说:“斯大林同志刚刚躺下睡觉。”斯大林他习惯晚上办公,凌晨以后他才睡觉。朱可夫说:“请叫醒他,事情很紧急,不能等到早上。”因为什么?因为戈培尔的信只是要求和斯大林谈判,而没有提到无条件投降的事,如何办?这个事朱可夫做不了主,必须由斯大林拍板。朱可夫他担心德国人在争取时间继续顽抗。这个事不能拖,请叫醒斯大林。
斯大林被叫醒了,朱可夫向他汇报希特勒已经自杀,戈培尔要谈判的事情。斯大林一听希特勒死了,睡意全无,第一句话讲:“完蛋了,这个混蛋!可惜没有能活捉他。希特勒的尸首呢?”朱可夫说:“据说已经烧掉了。”
斯大林说了第二句话,他说:“便宜了他。我以人民的名义指令你,不要同德国人谈判,除非他们无条件投降。朱可夫同志,如果不发生特殊的情况,不要再打电话叫我了,我想在检阅前再睡一会儿。”为什么呢?“五·一”节是苏军的阅兵日,他要检阅自己的部队。
朱可夫接到指示,他立即继续在柏林城内实施进攻,肃清德军的残余势力,戈培尔一看,这没戏啊,他不谈判啊,绝望了!先把6个孩子给药死了,给杀死了,后来跟自己的老婆自杀了,全家自杀了。
1945年5月2号15点,柏林13万4千残余全部被歼灭,朱可夫进入了希特勒巢穴——国会大厦。他看到了希特勒和戈培尔自杀的现场,但是他只看到戈培尔夫妇和他6个孩子的尸体,而没见到希特勒的尸体。朱可夫和所有的苏联官兵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高兴!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从斯大林格勒一直打到柏林,这一路的征战留下了多少鲜血与生命啊!终于取得了胜利,就是为了今天!
可是,1945年5月7号,朱可夫突然接到斯大林的电话,这个电话赋予他一个特殊的使命。怎么回事?原来在这一天,也就是1945年5月7号凌晨1点41分,德国与西方国家的盟军在法国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艾森豪威尔宣布:“自欧洲中部时间1945年5月8号23时,欧战结束。”
斯大林对朱可夫讲:“我已要求艾森豪威尔,在明天派代表到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兰斯只不过是这一仪式的预演。朱可夫同志,你已经被任命为驻德苏军总司令,并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参加这个仪式,接受德国的投降。”这个电话里,斯大林交给了朱可夫一个特殊的使命。这样,斯大林的电话就使得朱可夫,成为主持德国投降仪式的苏联最高代表和见证人。
新的投降仪式是在纳粹德国军事工程学院的餐厅举行,是一个二楼,它位于柏林东部的卡尔斯霍尔斯克小镇上。参加这次投降仪式的盟军代表有这样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帕茨,盟军最高统帅部副总司令、英国空军上将特德,法国军队总司令塔西厄等等。德国参加投降仪式的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
1945年5月9号零时,朱可夫走进大厅,站在靠近用绿色呢子铺的桌子旁宣布: “我宣布,我们苏联最高统帅部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受反希特勒同盟各国的委托,来接受德国统帅部代表德国做无条件投降。”
话音落后,边门打开,在外等候多时的凯特尔走进大厅。这个扬言要在几个月内消灭苏联的纳粹德国战争计划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第一次和他的对手朱可夫见面了。凯特尔是第一次看到他的对手,所以他抬起头来;他的目光非常复杂,他心里想的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从他用元帅杖敬礼的军姿来看,有些狼狈和不安。
投降书一共5份,朱可夫站起身,向凯特尔做个手势,大声说:“到这里签字!”过来了——凯特尔几个德国的高级将领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零时43分,无条件投降仪式结束。朱可夫宣布,德国代表团退出大厅。当最后一个德国人从这个边门退出大厅,时针正指到1945年4月9号零时50分,大厅的人顿时欢呼起来,流着欢快的泪水庆贺,庆贺欧洲战争结束。
所以朱可夫——这位斯大林在整个卫国战争时期的“救火队员”,以其卓越的指挥艺术,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果敢的作风,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艾森豪威尔曾经高度评价朱可夫。他说:“朱可夫是一个亲和的有军人风度的人,将来我们见上帝时,肯定会得到另一种苏联勋章——朱可夫勋章。而这种勋章,会受到每一个钦佩军人的勇敢、眼光、坚韧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朱可夫和艾森豪威尔的私交很好,后来由于冷战的铁幕降下之后,双方的关系就慢慢地淡下来了。
战后,朱可夫先后担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长等职。1974年6月28号,朱可夫这位四次“苏联英雄”获得者的杰出帅才,因病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8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