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马骏说《二战人物》(六)丘吉尔 (下)
返回列表
发帖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5-4 13:45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马骏说《二战人物》(六)丘吉尔 (下)
的
,
是
,
百家讲坛
,
英国首相
,
反法西斯
他曾经在英伦三岛保受纳粹空军轰炸的危机,用手中的雪茄烟和永远的v字胜利手势鼓舞过他的人民。
他曾经不懈的奔走在世界反法西斯大国之间,并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形成,挽救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三巨头之一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那么在二战中最黑暗的岁月里,丘吉尔和他的人民究竟是如何挺过了那些艰苦的日夜?
他是如何缔造了反法西斯阵营?又是为什么丘吉尔也在不断毁坏这个联盟?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5-4 13:46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5-4 13:47
|
只看该作者
他曾经在国难当头时如此激情澎湃地演说:“我只有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贡献给大家!”他曾经在英伦三岛饱受纳粹空军轰炸的危急时刻,用手中的雪茄烟和永远的“V”字胜利手势鼓舞过他的人民。他曾经不懈地奔走在世界反法西斯大国之间,并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挽救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三巨头之一的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
那么,在二战中最为黑暗的岁月里,邱吉尔和他的人民究竟是如何挺过那些艰苦的日夜?丘吉尔那条天下无敌的舌头又是怎样缔造了反法西斯联盟?又是为什么邱吉尔却也在不断地的毁坏这个联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马骏博士将为我们重现邱吉尔最为辉煌的人生岁月和他黯然逝去的背影。
我们继续介绍英国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时学会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收获和更好的得到。而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则是一种大智大慧的表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更需要这种智慧,当面对一城之失与超级机密的选择时,丘吉尔学会了智慧地放弃,进而改变了整个战争进程。
这是一个非常给人启发的故事,丘吉尔在放弃考文垂还是暴露超级机密之间,做出了决定战争进程的最后选择。那么正当不列颠空战激烈地进行时候,英国的情报部门成功地破译了德国的情报密码。这样,英国人就掌握了对手的情报,获取了信息优势。那么在战场上如果一方获取了信息优势,他很快也就必然把他变成决策优势,知己知彼,我了解了对手,我当然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我的作战部署了,做出决策。所以,英军掌握了德军的情报密码,军队就有针对性地做好战斗准备,成功地击退了德国空军一次又一次地进攻。那么德国空军屡次进攻不爽,就引起了德军的警觉,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密码,泄密了。这样,于是根据希特勒的指令,德军准备进行一次空袭试验,用现有的密码指令部队,空袭英国考文垂这个城市。1940年11月12号,丘吉尔得到了一份情报,情报显示,德军将在48小时之内实施“月光奏鸣曲计划”,出动500架飞机向考文垂投掷4500枚燃烧弹,丘吉尔得到份情报之后倒吸一口冷气,大吃一惊。考文垂是一座具有9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个城市有25万居民和许多的文物古迹,德国人要在这个城市投掷4500枚燃烧弹,就等于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去。但是有没有办法减少损失呢?有的,可以提前疏散人口,可以在英吉利海峡拦截德军轰炸机,可以加强在考文垂这个城市的防空。如果这些举措一一实施的话,确实可以减少考文垂的损失。然而这样做很可能带来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暴露了英军破译德国密码这个秘密。什么是密码?密码是由特有的规则、程序及一个可变换的秘钥,组成的秘密通信方式。密码的破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掌握了敌人的密码就等于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你想干什么?你还没动作,我就知道你们干什么。然后我做相应地准备,主动权操纵在我的手里,怎么办?丘吉尔就陷于两难之境地。但是他必须在放弃考文垂,还是在暴露超级密码这个秘密之间做出自己的抉择。
最终,丘吉尔选择了放弃考文垂的这个决定。因为他非常清楚,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和更多的收获,他认为必须放弃。他对英国军政首脑人物讲: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保护考文垂,而是保护破译德国人密码的秘密,我和诸位一样清楚,牺牲一座城市的代价是大了一点,更为令我难受的是,这座城市就住着那些破译德国密码那些功臣的家人。但是与整个大英帝国相比,这不算什么。接着他指出当前国家面临的严重威胁。他说,从威廉时代开始,我们的国土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西班牙人,拿破仑入侵舰队都被埋葬在英吉利海峡,然而我们今天面临着是国家的生死存亡,大家知道,情报在战争中作用,为此我决定,除了正常防卫之外,不对考文垂做任何特殊的安排,就像我们不知道一样,我相信当胜利来临这一天,人们会理解我今天所做出的这个决定的。
那么当时英国军情五处的处长叫孟席斯,这个情报头子,情报首脑,他就在会上提醒首相,他说是不是先将老人、妇女、儿童和伤员撤出这座城市?丘吉尔断言拒绝了,他说,不,绝不要那样,那样做的话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一场无法遏制的混乱会使我们的秘密彻底地暴露。
这样,大家终于被说服了。1940年11月14号夜晚,月光如镜,考文垂这座历史名城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之下,大家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瞬间降临。19点零5分,随着一阵阵刺耳的警报声,大批的德国轰炸机飞临考文垂上空,当德国轰炸机,弹仓打开之后,燃烧弹雨点般地落在这座城市,整个城市顿时一片火海,连续两天的轰炸,这座城市5万座建筑被摧毁了,5万个商店遭到破坏,600名居民丧生,其中有150具尸体因为无法辨认而被葬入同一公墓,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代价。代价太大了。然而却值,丘吉尔选择了放弃考文垂,却保护了破译密码的秘密,消除了希特勒的顾虑,更加大胆地使用他现存的密码。而英国,由于在以后不断地破译出来德国情报用于最紧要的时间,最紧要的地点,这也就是丘吉尔在考文垂这件事情给我们留下的一种启示,选择放弃,学会放弃也是经营生命的一种。
二战是联盟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联盟的战争,没有反法西斯各国家的联盟就没有战争的胜利,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被历史也证明了。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后人有一些观点认为,丘吉尔总是这个联盟的麻烦制造者。这个观点对不对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抽象地用这个观点分析丘吉尔,有失公正,至少是不全面的。事实上,最渴望建立联盟的人是丘吉尔。第一个提出建立联合国的人是丘吉尔。丘吉尔性情非常果断,意志也非常坚强,希特勒曾经有过诱降英国的想法。希特勒说:我对英国的要求只有一个,什么呢?请你英国走开,把欧洲留给我和黑暗。
但是丘吉尔却回答:不,我绝不走开,如果我们失败,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滥用科学的魔掌中坠入新的、更漫长的和更邪恶的黑暗的世纪。他选择了战。但是丘吉尔明晰,单凭英国一国之力无法战胜德国,丘吉尔这个人非常善于从风云雷电中找出最主要的矛盾。这样,他把选择联盟的目光就投向了德国以外的所有的国家。其中他下的工夫最大的是美国和苏联。当希特勒的空军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时,美国没有参战,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的美国人,在大西洋的彼岸还享受着和平。尽管罗斯福总统同情和支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有这个意愿,但是作为美国的政治家,他不能不受国内政治思潮的束缚,所以说罗斯福一开始并不想跳进战争这个混水,他不想趟这汪混水,而丘吉尔对美国的政策是你不想进这盆混水,我就非得把你拉下这个水。
我们知道,上一讲讲过,丘吉尔是个混血儿,他的妈妈就是美国人,所以说他那种以英语为母语国家和民众联系起来,这个理念是非常强烈的,可是如何让美国,在没有参战的情况下给予英国以支持呢?这就反映出了丘吉尔作为政治家那种狡诈和手腕,娴熟。那么丘吉尔在向美国发表的一系列的演说和谈判中,为了把美国拖下战争的混水,他真是使尽浑身的解数。我给举出几个例子。
一个是劝说。劝啊,他认为美国和英国是世界民主制度的楷模,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暴政。我们是民主国家,应该共同对付法西斯暴政。他对罗斯福说,英美应该直面我们的职责,鼓起勇气为不使世界坠入更加黑暗的世纪而努力。
第二,诱惑,诱惑对方。他对美国的演说充满了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充满了激情。他说,一旦希特勒纳粹政权的阴霾散去,伟大的美利坚民族为此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将会铭记于世界所有政治与善良民众的心中,人民不会忘记你,进来吧。
第三,叫恐吓。在与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丘吉尔不时地提醒他们,提醒谁啊?提醒美国人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他说你想想如果英国战败,并且把自己强大的海军交给了德国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英国当时海军强国,我如果战败了,我的海军交给德国人,你想想,什么后果?你美国还会拥有和平吗?美国人还会在悠闲地欣赏着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吗?这是丘吉尔讲的话,吓唬他。
第四,撒谎。尽管丘吉尔知道难以以自己本国家之力战胜德国人,但是还装出实力雄厚的样子,说英国完全有实力击败希特勒独裁政权的进攻。我有实力,他讲话中时不时地流露出来。他本来是一国之力难以战胜法西斯,但是他还采取了,用老百姓的话说,打肿脸充胖子。西方丘吉尔传记作家讲,他说这里在这里显露出丘吉尔对大英帝国面子这张脸的维护,撒谎。
第五个招,就是装熊。有的时候,他表示气壮如牛,有的时候在演说中装熊了,非常虚弱的样子,恳求美国,在同一母语的份儿上你拉我一把吧。就是说使了浑身的解数,来说服美国。这样就凭借他是演说家啊,辩才啊,丘吉尔凭借这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罗斯福总统在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参战,但是全力支援的决策,于是《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案纷纷出笼了。那么值得指出的是,根据《租借法》,英国用基地换取美国的巡洋舰,但是当时美国人给予英国的,有一些巡洋舰是没有使用的,是旧的。丘吉尔对此非常撮火。你给我一些船不能用,但是含而不露,恼火,不露,为什么?因为丘吉尔的目的是将你美国人拖下水,在丘吉尔看来,你美国提供战争一方以军事装备,这本身的意义就重要,这本身的意义就大于其他了,事实正是如此。美国政府颁布了这两个法案之后,使它更加向战争靠近了。而丘吉尔要的就是这个,我把你美国人拖下来了,只要你下来就好办了。至于巡洋舰能不能用,有多少好用,多少不好用,这个意义不大。意义大的就是你这个行动本身。
在1941年8月9号,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举行了阿金夏会议,这是两个人首次会面,那么会后,英美两国首脑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示两国正式建立联盟关系,在这次会议上,丘吉尔首次建议,在打败希特勒之后,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以防止纳粹保证的再次出现。所以丘吉尔就是最早提出建立联合国的人。
除了与美国结盟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国家就是苏联。丘吉尔是最仇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十月革命胜利不久,丘吉尔就声称要把苏维埃制度扼杀在摇篮之中,掐死你。但是二战爆发之后的丘吉尔却提出一个观点,什么观点呢?他说,我向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德国与苏联开战。所以说,他指令他的情报机关密切关注德国对苏联的军事动向,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把德国对苏联的军事动向转告给苏联政府。
丘吉尔这个人有一个习惯,什么习惯呢?特别爱洗澡。1941年6月21号这一天是一个周末,丘吉尔又到伦敦郊外去洗澡,又去洗澡去了,洗澡前他对他的秘书叫科尔维尔说,他说一有关于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你立刻送来,吩咐他的秘书。那么洗完澡之后,秘书陪他遛弯。科尔维尔就问他说,如果德国进攻苏联,首相,你采取支持苏联的政策,是不是违背您从前的政治理念?他说,一点也不违背,现在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消灭希特勒,那么这个目标使我的生活更加单纯了。散完步之后,丘吉尔就工作,这个可能是许多政治家都喜欢夜间工作,丘吉尔也喜欢夜间工作,工作到深夜之后,他准备睡觉,丘吉尔有一个习惯,只要他上床之后,早上8点之前不许任何人来打扰他,不论什么事不许打扰他。那么6月22号的四点钟,英国外交部得到了情报,苏联遭到德国的进攻。这份情报就送给了秘书,科尔维尔,但是科尔维尔不敢叫醒首相,只到早上八点钟才把消息告诉丘吉尔。丘吉尔看完之后,只有说话了一句话,去,通知英国广播公司,我在今晚9点发表演说。那么当晚9点,丘吉尔就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其中说: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在这一切头晕目眩地突然袭击背后我看到的是那一小撮计划、组织和发动造成人类极大恐惧的恶棍。我们只有一个宗旨,一个惟一的、不可改变的宗旨,我们决心要毁灭希特勒,及其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我们绝不同希特勒和他的党羽谈判,根据上述理由,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与我们能够给与的一切援助,俄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也是美国的困难,正如俄国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主的事业一样,让我们吸取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让我们加倍努力,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我们共同战胜我们的敌人。
他当晚9点,发表了著名的演说,那么遭受纳粹侵略战火的欧洲另外一端的斯大林,很快就读懂了这篇演说的信号。所以说,这样呢,就接过了这个信号,1941年10月1号,英国、苏联、美国召开莫斯科会议,通过著名的《莫斯科宣言》。那么英美苏三国在这次会议和这个宣言里,就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捐弃前嫌,求同存异,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丘吉尔在建立反法西斯联盟问题上,功不可没。
应该说丘吉尔在建立反法西斯联盟问题上有大功,同时也有大过。为什么讲,大功我们上面提过了,大过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这一点,我强调一下,丘吉尔的大过并不是说他破坏了反法西斯联盟,而是在反法西斯联盟问题上,的确提出了不利于团结的事,我举几个代表性的例子。
第一个他坚持着他的“柔软的下腹部”,要在地中海开辟第二战场。这个第二战场是相对苏德战场而言的。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大陆的惟一的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战场。德军最高兵力是1020万人,年平均最高兵力1000多万人多一点,那么在苏德战场上使用的兵力,在第二战场开辟之前,平均是800万人,这个压力太大了,斯大林感到压力太大了,你将你的兵力十有八九,使用在我的国土上,斯大林感到压力太大了,所以坚持要英、美,尽快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减缓我的压力,加速战争进程。那么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英国和美国不反对,可以,但是在什么地方开辟战场上,分歧就大了。主要体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分歧,斯大林要求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但是丘吉尔坚持在地中海开辟第二战场。理由非常充分。
他说,如果德国是一支凶猛的鳄鱼的话,那么鳄鱼最要害的部位在哪儿啊?是在它柔软的下腹部,地中海就是德国这个鳄鱼的下腹部。所以说他坚持在地中海开辟第二战场,他的理由是这样。
实际上这个理由透露出丘吉尔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理念,因为如果他从地中海开辟第二战场,就将苏联的影响阻挡在东欧之外,而自己完全可以占领巴尔干,中欧和西欧,因为他从地中海切进去,切进去这边是我的,你把你家门口,斯大林把你家门口的收拾就完了,如果从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就不一样了,如果从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盟军从西往东打,苏军从东往西大,最终会合在德国,那么盟军和苏军,西方国家和苏联,对欧洲将平分秋色。这是丘吉尔最不愿见到的。
各不相让,斯大林和丘吉尔吵,差一点闹翻。最后在罗斯福的调解和说服之下,丘吉尔放弃了在地中海开辟第二战场的立场。
第二个,丘吉尔提出“三角凳”联合国组织方案。美国参战之后,罗斯福和斯大林都同意建立一个能够使一切国家和民族安居乐业的国际组织,在这一点上,三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都同意。丘吉尔提出,一个“三角凳”计划,作为这个国际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就是说他主张在联合国内建设欧洲、太平洋和美洲理事会。那么这三个理事会是这个国际组织最高的权力机构。三角凳,丘吉尔的算盘打得精,为什么呢?如果按照他的三角凳,他在欧洲理事会完全控制,太平洋理事会完全控制,因为太平洋很多国家是他的,太平洋理事会包括澳洲,澳洲就是英联邦国家,印度,他完全控制。美国是美洲国家,只能控制美国国家的理事会。苏联没戏,完全被他排出外交中心之外。那么这样就使得丘吉尔达到了突出英国,联合美国,孤立苏联的目的。“三角凳”。这个设计方案遭到了美国和苏联的一致反对。罗斯福强调着未来的国界,联合国中,必须是全球范围的组织起来。有效的决议必须是几个强国联合做出。现在的联合国,就体现了罗斯福的政治理念。你看,联合国代表大会,国家不分大小,每一个国家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利,反映了罗斯福的理想主义理念。
但是,联合国最高权力机构,常任理事国反映了罗斯福的现实主义理念,一票否决权,按照权利实力大小,大国说了算,一票否决,到今天都是这样。那么当时罗斯福就是说要建立一个全世界广泛的国际组织,这个国际组织比较是全世界范围内,有效的决议必须几个强国做出,于是他提出“四警察委员会”。“四警察委员会”,苏联、英国、美国、中国是“四警察委员会”的成员,这就是今天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雏形。最后丘吉尔,因为毕竟大英帝国衰落了,“小胳膊弄不过大腿”,就和他还是同意了罗斯福的四警察委员会的方案。
第三,在如何处置德国问题上,他提出一个三分法。这个三分法就是在处理分割德国问题上,美国、苏联、英国、没有分歧,都同意。如何处置,如何分割,分歧大了。丘吉尔提出,把德国的东部给苏联,德国的西南部给美国,英国占领德国的西北部,为什么?因为德国的西北部是德国的工业区和重要港口的所在地,占领这一地区有利于英国战后恢复经济,经济的恢复,所以说这个丘吉尔,他总愿琢磨明天的事情,他的算盘打得精。但是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美国也不干,苏联也不干。美国提出要国际共管,就是德国的工业区比如鲁尔,鲁尔工业区,要国际共管。国际共管,丘吉尔不干,于是,答应给英国30亿美元的贷款,所以同意我给你30个亿美元的贷款,这样丘吉尔才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是在如何处置德国问题上提出的三分法。
第四,就是丘吉尔在太平洋的战争的参战问题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在太平洋有许许多多的殖民地,但是在战争中相继被日本占领了,那么丘吉尔就希望通过太平洋战争,企图重返太平洋。但是美国这个时候不同意。美国是在战争中登上世界霸主的地位的,整个一部美国政治史就是美国的扩张史,从美国建国开始进行大陆扩张,然后美西战争,1898年的美西战争开始进行海外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从海外扩张向全球扩张,登上全球霸主的一个转折。那么这个时候美国要充当世界的领导者了,你想在我的饭碗里,分一杯羹不行,所以说罗斯福坚决不干,后来杜鲁门也不干,不让他参加。那么太平洋战争后期,基本上是美国人自己打的。总之,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作为英国政治家的丘吉尔,为维护日益衰败的大英帝国的遗产真是处心积虑,尽了他自己所能尽的一切努力。然而帝国之衰败是江河日下,已经不可挽回了,他的许多想法远远的落后于新的格局。所以他的老朋友罗斯福讲,讲什么呢?他说丘吉尔每天会产生100个想法,但只有4个是有用的。那么,一生信奉权力政治的丘吉尔,面临着昨日黄花的帝国辉煌,真是无奈,也无助了。所以晚年的丘吉尔,他自己不得不承认,他说我曾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他自己的原话,那么丘吉尔的同胞英国人认为,丘吉尔是一个只会领导,不会跟随的政治家。只会领导,不会跟随的政治家,跟不上潮流。二战结束之后,新的国际格局带给丘吉尔的是那么多地不适应,尽管他战后一度再次重新当选为英国首相,但是在新的国际格局之下,他处理国务活动,远远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时期,处理国务活动那么得心而应手了。
丘吉尔一生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对过去爱做梦,那么对未来,他也冷静,他也有清晰而冷静的思考。他一生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名词,许多新词至今仍然有用,比如Cold War冷战就是他创的,比如Summit Meeting 峰会,至今我们还在用呢,什么西方首脑在什么地方举行峰会,比如英美的特殊关系Special Relationship,特殊关系这是他创立的,创造的。他愿意想问题,愿意思考问题,包括他对自己的一生也看得太清楚了,他是英国自君主立宪以来,51个首相当中最有争议的一个。所以他说在我身后历史会出现许许多多关于我自己的著作,后人会对我的一生进行反复地置疑,进行反复地分析,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未来的世界留下一些后果,但是他愿意想问题,愿意对未来进行预测,包括老年的时候,所以说,别人写莫不如我自己先写吧。于是,为了让世人真正地认识自己,他抢在别人面前,出了长篇的《回忆录》。
这就是丘吉尔,1965年初,年已91岁高龄,并且得了老年抑郁症的丘吉尔终于走上了他人生的尽头。他一生倔强,一生坚强,但这一时刻,生命对于他来讲,太脆弱了。1965年1月9号,丘吉尔突然拒绝了他一生离不开的两大嗜好,雪茄和香槟,病情恶化了,那么1月24号,大英帝国这位斗士丘吉尔不幸逝世,终年91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