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太祖朱元璋是以农民起义军的形式推翻元朝夺得天下的。在他当皇帝以后,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朱家王朝,他也要防止政敌的颠覆和民众的造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军事上的防备、政治上的警惕外,更要靠道德上的约束和礼仪上的教化,要让百姓们从内心尊崇“君臣父子”的三纲五常。
为此,他把国当成了家,治国就是治家,自己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那么家里的一切,事无巨细他都要关心都要过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有时候,朱元璋却把自己的“家规”越过法律之上。
在历史上,除了大案要案,朱元璋也曾亲自审问过一些小案子,当他自以为的情理与国法相违背时,却以理代法,法理难容之事,却用情理宽恕他,这是为什么呢?
要让国家长治久安,还需要安顿好全国广大的人民群众,除了物质上的安居乐业,精神上也要让他们有归属、有认同。那么在审案之外,朱元璋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朱元璋以“君臣父子”的儒家教义治国,除了用反面案例来警示世人外,他更希望能树立一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模范家族。于是,一个绵延数百年的“江南第一家”,浙江浦江的郑氏家族成为典型,那么这个“义门郑氏”有着怎样的来历,他们与朱元璋又有怎样的恩遇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十五集《家国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