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喻大华讲清朝之《嘉庆王朝》(八)严惩皇族

  在上期节目当中,喻大华教授讲到,自清初以来,紫禁城的护卫一直是令皇帝头疼的一件事儿,负责护卫的各级官员都是皇族成员。

  这些皇族成员是清朝社会的特殊阶层,在清初的统一大业中,他们征战沙场,辅佐国君,是清统治的中坚力量。

  因此,作为清王朝立国的支柱,皇族一直受被历代皇帝的重视,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享有诸多特权。

  那么,在紫禁城里,哪些成员才能称得上是皇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数量的剧增,这些皇亲宗室对大清的江山还能够起到有利的作用吗?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第八集《严惩皇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在上期节目当中,喻大华教授讲到,自清初以来,紫禁城的护卫一直是令皇帝头疼的一件事儿,负责护卫的各级官员都是皇族成员。这些皇族成员是清朝社会的特殊阶层,在清初的统一大业中,他们征战沙场,辅佐国君,是清统治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清王朝立国的支柱,皇族一直受被历代皇帝的重视,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享有诸多特权。那么,在紫禁城里,哪些成员才能称得上是皇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数量的剧增,这些皇亲宗室对大清的江山还能够起到有利的作用吗?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第八集《严惩皇族》。

    嘉庆十三年春天的一天,步军统领大臣向嘉庆皇帝诉苦,说北京的治安简直就没法维持了。为什么呢?皇族好几万,这些贵族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成天泡在娱乐场所惹是生非。一旦犯罪又不受国法制裁,送宗人府按皇族家法处理,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此外,冒充皇族的还不少,现在只要是犯罪嫌疑人自称是皇族,我们一概不管,我们宁肯错放一千,都不敢错抓一人。老百姓骂我们是皇族的狗,皇族也不领情,也骂我们是狗。里外不是人。嘉庆皇帝听了以后,十分痛恨,再联想到几年前神武门遇刺,身边的人袖手旁观,多次下令加强紫禁城的门禁,但一共四个大门,就是看不住。这些被委以重任的人,基本上都是皇族出身,除了知道要官要钱以外,几乎是一无所能。现在又听说皇族在外边惹是生非、腐化堕落,心想一定要抓几个典型,狠狠刹一刹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嘉庆就跟步军统领大臣说,对皇族犯法不能手软,有什么典型案件上报处理。

    观众朋友可能会问:什么是皇族?按说,跟嘉庆皇帝同一个祖宗的人,那就是皇族。关键是这个“祖宗”从哪儿开始论。显然,不能从“北京猿人”那开始论,要不然的话全中国人都是皇族了。清朝有个规定,皇族的身份从努尔哈赤的爸爸那一辈开始论,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努尔哈赤及其兄弟的子孙,叫“宗室”,系黄带子来显示身份的特殊,所以“宗室”又俗称为“黄带子”;第二部分,努尔哈赤的叔伯的子孙,叫“觉罗”,系红带子,所以觉罗又称为“红带子”。这些人都是皇族,他们享有入仕当官、司法豁免,此外还领取丰厚的俸禄,这样一些特权。

    通过喻大华教授的讲述,我们知道,宗室、觉罗是北京城中特殊的群体,由于先祖的业绩,使他们享有一些特权。然而,随着皇族成员人口的剧增,它的消极性也就突现出来。优厚的待遇使这些“龙子龙孙”失去了尚武精神,他们追求奢华,精神颓废,玩忽职守,甚至违法乱纪案件层出不穷。嘉庆即位后,这些状况更为严重,以至于后来发生了“神武门遇刺案”。所以,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嘉庆帝决定抓个典型,对皇族起到警示作用,那么,这个典型到哪儿去找呢?。

    没想到,这个典型很快就找到了。在嘉庆十三年闰五月初九的那一天发生了“敏学事件”。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天傍晚,有一个叫敏学的“黄带子”喝完酒上街剃头。天热,穿得也少,剔完头哼着小曲往家走,走到炒豆胡同,就是今天北京交道口那一带,突然发现有一个人在那儿叫卖白薯,敏学很奇怪,说这个季节怎么会有白薯呢?我推算了一下,这一天是阳历的7月2日,确实这个时候不应该有白薯,不怪敏学怀疑。但是,跟敏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说敏学“多事过问”,就成了这个事件的导火索。敏学是怎么过问的呢,《清仁宗实录》没有记载。还好,我看了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录副奏折”,当时大臣给皇帝上奏折要经过军机处,军机处把奏折转给皇帝之前找人抄录了个副本,当时没有复印机嘛,所以叫“录副奏折”。这个录副奏折是关于这个事件当中三方当事人供词的一个奏折,可以还原这个事件的原委。您看看敏学是怎么过问的。他说,这个时候怎么会有白薯,分明是个卖假货的,拿过来瞧瞧,说完骂了一句。卖白薯的小贩拿出一个白薯递给敏学,敏学一看,还真是个白薯。讨了个没趣儿,把白薯往地上一扔,又骂了一句,转身要走。卖白薯的小贩不让了,一把揪住敏学质问,敏学挥拳就打。事件就爆发了。大家可能会问:一个卖白薯的小贩,居然敢跟皇族顶牛?敏学气就气在这里,所以不依不饶,大打出手。其实,敏学出来剃头差不多是光膀子出来的,没系那根“黄带子”,人家不知道他是皇族。敏学出来剃头还带了个家丁,主奴两个人打得卖白薯的小贩满地翻滚,再打下去就可能出人命了,所以有人报警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赶到现场来制止,也不知道敏学的身份,所以厉声呵斥,并且拿出“手铐子”要铐敏学。这一下,敏学不让了,追打警务人员。敏学的家丁也一拥而上,打得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抱头鼠窜。按说见好就收吧。不,敏学琢磨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成天也是闲着,来了个乘胜追击,带着他那些家丁,个个都把大辫子盘到头顶上,脱光上衣露出一身横肉,呐喊着一直打到了堆拨房(满族话,指的是驻兵之所)。这里说的堆拨房,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或者是警务室一类的地方。打到那里,砸烂了窗户,推到了枪架,事态就严重了。

    步军统领衙门的官员接到报告,怒不可遏。光天化日之下,冲击国家执法机关,要是一般的平民百姓那肯定是死罪嘛,如果不加以制裁,法律的尊严从何谈起。虽然知道惹不起,但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嘉庆皇帝告御状,要求严办敏学。

    敏学倚仗宗室,醉后斗殴,目无法纪,给清朝的稳定带来极坏的影响,嘉庆帝深感“敏学一案”的危害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拯救那些放荡不羁的宗室成员,嘉庆帝决定严惩敏学,来个杀鸡给猴看,交宗人府会同刑部公同审理此案。那么,宗人府是个什么机构?它能够秉公执法来处理宗室成员吗?

    宗人府是一个专门管理皇族的机构,长官叫“宗令”。这个时候的宗令是嘉庆皇帝的哥哥仪亲王永璇,永璇考虑到,自己处理自己的人,怎么处理别人都难免会说闲话,于是就没处理,等着刑部拿主意,爱咋办咋办,自己跟着画圈就是了。永璇不处理,刑部尚书秦承恩左右为难,他多次去找永璇,说王爷无论如何拿个宗旨,我们好遵循啊。这永璇说,小秦,你自己看着处理吧,怎么办都行。秦承恩左右为难。秦承恩一想,这宗人府历来袒护皇族,皇族犯法往往从轻发落,现在永璇不表态,明显也是为了袒护皇族嘛,自己一个刑部尚书何必跟皇家过不去呢。于是,秦承恩就指示刑部的官员拟一道公文为敏学开脱。是怎么开脱的呢?刑部向嘉庆帝强调了这样三点:第一,说敏学追打警务人员是因为敏学不知道执法者的身份,否则绝对不会追打,强调这是个误会,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敏学砸了堆拨房的窗户,推到了枪架如何解释呢?刑部是这样说的,他说,敏学到堆拨房不是去闹事儿,是去找人。到了堆拨房在门口往屋里喊,喊了几嗓子之后,没人答应他,于是敏学就扒着窗户往里看,这个时候敏学身后有人拉他,不让他往里看,拉敏学的时候敏学没放手,就把窗户给带下来了,关键是这窗户不结实。把窗户给拽下来之后,堆拨房里的人就出来抓他,他赶紧就跑,一转身就把枪架碰到了。强调是过失犯罪,不是故意的。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是怎么开脱呢,刑部强调说,敏学从前别无过犯,他以前没犯过这类的错误,今初次酒醉,在街争闹,与屡次行凶滋事者有间, 有间就是有差别嘛,他毕竟是初犯,没有前科,所以可以从轻处罚。轻到什么程度呢,刑部的公文说,敏学这个行为,按说应该被判为流刑,就是流放,但是考虑到上面那三个从轻情节,所以可以减等处罚,可以处罚到“杖一百徒三年”的程度,就是打一百板子,判三年有期徒刑,再考虑到敏学的皇族身份,可以再减一等。那么再减一等之后,刑部最终判决敏学杖二十五,圈禁九个月,罚俸禄一年,同时包赔堆拨房窗户、枪架的损失,是这么一个判决结果。公文拟好了以后送到宗人府给永璇看,永璇看了之后就在上面签字了,然后上奏嘉庆皇帝。

    像“龙子龙孙”打架斗殴事件,历朝历代都时有发生,法律对他们的制裁基本上也就是不了了之。因此,对于敏学酗酒斗殴一案,刑部、宗人府枉法徇情,从轻发落也是在所难免。但是,“敏学事件”处理结果上报嘉庆后,嘉庆帝会是什么态度呢?  

    根据《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这部书记载,嘉庆帝看了刑部的报告之后更生气了,他认为刑部枉法徇私,对刑部的公文逐条加以驳斥。怎么驳斥的呢?您看,第一,嘉庆说敏学如果不知道前来制止的人员是国家执法人员的话,他为什么要追到堆拨房闹事儿,显然他知道嘛;第二,刑部公文不是说敏学到堆拨房不是去闹事儿是去找人吗,为什么不走正门,扒着窗户往里看什么?从身后拉敏学的那个人是谁,为什么不说出姓名来?很显然嘉庆认为刑部在编造谎言,为敏学开脱;第三,嘉庆接着驳斥,他说刑部公文里最荒谬的是说敏学是初犯,可以从轻处罚。嘉庆说,这一司法惯例往往适用于盗窃案件的处理,根本不适用于斗殴逞凶案件的处理,只要是属于斗殴逞凶就应该立即制裁,不能等到再犯、三犯你再去制裁。嘉庆帝进一步质问,说你们主管全国司法,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吗?最后,嘉庆皇帝做出决定,什么决定呢,嘉庆表示:“敏学逞凶不法,大玷宗室颜面”(就是把皇族宗室的脸都丢光了),“不可不严刑惩办,著先在宫门外重责四十板”(打四十大板),然后“发往盛京”(今天沈阳市),“严加管束,永远不许回京”。这是嘉庆皇帝做的处罚,敏学就等于开除出皇族队伍了,而且终身不得自由,所以这个处理不轻。嘉庆帝接着表示,刑部卖法殉情,讨好宗人府,宗人府一看刑部办理从轻事如所愿,立即签字同意,说这两个部门互相利用,枉法徇私。所以嘉庆帝决定把宗人府宗令、刑部尚书一并交部议处,就是交到吏部看给个什么处分。吏部经过研究,提出了处理的这么个方案:宗人府宗令、刑部尚书革职,然后报请嘉庆皇帝批准。嘉庆帝根据部议的结果,再结合具体情况,最后做了这么一个结论:刑部尚书秦承恩降为编修,没有革职,而是降级,但是降得很厉害,这么说吧,相当于从一个省部级的干部降为团级的干部,基本被撸到底了;至于宗人府宗令,考虑到一时没有合适的人来接替,所以没有降级或者撤职,但是罚俸禄三年。

    因为敏学一案,刑部尚书被降职,宗人府宗令被罚俸,朝廷上下震动巨大。重惩之后,嘉庆帝考虑到,光来硬的也不行,嘉庆帝还试图采用感化的手段,来教育宗室成员。于是嘉庆帝又颁布了《宗室训》,意在告诫皇族宗室要人人自重自爱,遵纪守法,要求皇亲宗室认真学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么,嘉庆帝苦心经营的教育手段能得到宗室成员的认可吗?对于皇族腐化堕落的根源,喻大华教授又是如何剖析的呢?

    转眼过了一个月,这中间风平浪静,嘉庆帝感觉这皇族都让他这恩威并用的两手给震服了,十分得意。七月二十一日,嘉庆帝召见散秩大臣宗室奕颢等三人(散秩大臣相当于皇帝的侍卫官,级别很高,基本没有什么权力),召见这三个人,召见快要结束的时候,嘉庆帝突然询问起他们学习《宗室训》的情况,有什么心得体会,说一说我听听。没想到奕颢等三人面面相觑,懵然不知,反问皇帝,什么时候颁布了《宗室训》,我们怎么不知道呢?嘉庆皇帝说,本来是要求家喻户晓的,你们怎么不知道。这三人说,确实不知道,没人跟我们传达。嘉庆帝赶紧让军机大臣下去打听。下午军机大臣回来报告,说宗室里边十人有九个人不知道《宗室训》这个事儿。嘉庆皇帝十分生气,本来是要求往下传达的,结果宗人府没有办这个事情。于是,嘉庆皇帝就下了一道严旨,他怎么说呢,他说管理皇族的亲王、贝勒、族长(民族的族)、学长等人都不能领会朕的苦心,一律予以通报批评,当然那个时候叫“传旨申饬”,并且命令你们立即把《宗室训》向基层做全面传达,让皇族都知道《宗室训》的内容宗旨,经过这次重申之后如果还不传达,再出现像奕颢他们三人懵然不知的情况,就把你们从重处理。

    这下子皇族的族长们不敢掉以轻心了,他们向嘉庆皇帝表示,说回去之后马上传达,而且要做到不漏一人,传达以后,组织学习讨论,对照检查,请皇帝放心。各皇族族长回去立即落实。由于在皇帝面前牛皮吹得太大,所以落实起来的难度也很大。虽然说皇族可以入仕当官,但毕竟游手好闲、坐吃俸禄的人占大多数嘛,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编制,所以他们坐吃俸禄,成天无所事事,散漫惯了。更严重的是,有些皇族干脆就找不到影儿。本来向皇帝承诺不漏一人,现在没法兑现,一旦追究起来处分难免。这不,有两位皇族成员,一个叫仪续,一个叫仪平,找了好几天依然下落不明,这一下子族长着急了。现在急的已经不是没有办法向这两人传达皇帝的《宗室训》了,而是担心这两个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惹出什么乱子来,做族长的也得负连带责任。正在着急上火的时候,宗人府派人来通知,说仪续、仪平找到了,现在拘押在宗人府。族长一听满头大汗,说怕什么就来什么,赶紧问,说这两个人惹了什么乱子了。宗人府官员说这两个人嫖娼,不过准确说应该是宿娼,在妓院里常住,让步军统领衙门的人给捉住了,移交宗人府,现在正关在宗人府。族长一听说,怪不得找不着呢,原来这两个人去做这样龌龊的事情去了。我顺便说一句,清朝的时候,严禁官僚、皇族涉足这一类场所,一旦发现严格处理,至于一般老百姓它倒不管。于是族长、宗人府的官员上奏嘉庆皇帝,表示皇族里边出了这样的丑闻,自己也有失察的责任。请求处分,争取主动嘛。嘉庆帝看了十分生气,立即合上案卷,不看了。传旨!第一,仪续、仪平身为宗室,不知自爱,实属无耻,交宗人府,各责二十大板,发往吉林;第二,相关族长、宗人府官员,交部议处(《清仁宗实录》)。这个案子就这样处理了。

    应该承认,害群之马在任何时代里都是极少数,但是也应该承认,这些害群之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极坏。另外,皇族的腐化堕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体制上的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认为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作为皇帝的子孙后代,天生享有许多特权,即使初犯刑律也没有死罪,大不了充军发配,这使他们有恃无恐,客观上可能为所欲为;第二,皇族成员都是寄生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种生活状态必然养成他们坐享其成的那种依赖心理,长此以往沦为无能、沦为腐化那是必然的趋势;第三,大家必须纠正一个误解,以为皇族人员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其实,清朝除了皇子的教育十分严格以外,一般的皇族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满族尚武,当官多出任武职,即使出任文职官员也不用经过科举考试,这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总之,特权者、寄生者的身份必然使这个巨大的皇族群体出现两个倾向,第一是无能,第二是腐化堕落。而缺乏教育又对这两大趋向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画外音] 喻大华教授认为,清代宗室的一系列腐化堕落行为,完全是由清朝的体制造成的。嘉庆即位初期,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为了重振宗室威风,拯救那些精神颓废的皇族兄弟,嘉庆帝采取断然措施严惩违法乱纪的皇族成员。那么,嘉庆帝除了对皇室宗亲犯法决不徇情外,对于触犯法律的骨肉兄弟,嘉庆帝又该如何面对呢?

    嘉庆二十五年春天,直隶河间府向老百姓派官差,派什么官差呢,史料上没有记载,但是我估计是修城墙、挖护城河一类的劳役,派到了一个叫李长幅的农民的头上。没想到李长幅拒绝出官差。你凭什么不出官差?李长幅说,你知道我是谁吗。直隶河间府官员说,这就奇怪了,你是谁,你居然还敢质问我你是谁,你不就是李长幅吗。李长幅说,我不跟你们绕圈子,我跟你们直说吧,我是嘉庆皇帝的哥哥仪亲王永璇的护卫。你居然是永璇的护卫,没听说过!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这一点?李长幅拿出来个“仪亲王谕贴”,就是仪亲王写的一个手谕,证明李长幅的身份。这一下河间府官员不敢轻视了,赶紧把这个“仪亲王谕贴”交到上边去了。直隶省最后认定这个“仪亲王谕贴”是伪造的,立即指名捉拿李长幅。结果李长幅跑了,没抓着。于是直隶省上报刑部,要求全国通缉。刑部一调查,发现李长幅肯定不是仪亲王永璇的护卫,但是李长幅跟仪亲王府确实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李长幅是仪亲王永璇的儿子绵志的爱妾的父亲。大家说,那不是仪亲王的亲家吗,你绕这么大弯子。要现在这么说,好像勉强也可以这么说。清朝的时候不能这么说,礼法森严,妻妾等级不一样。他确实跟仪亲王府有关系,而且不用通缉。步军统领衙门的官员报告,说李长幅就躲在仪亲王府里边,但是王府森严,连大门口看门的保安都有顶戴,借他几个胆也不敢“开着警车”到仪亲王府去拿人,离王府五百米就禁止鸣笛了,他不敢去。

    怎么办?于是刑部、步军统领衙门上报嘉庆皇帝,请示如何处理。嘉庆说,这样吧,你们就不用管了,我处理。于是嘉庆皇帝就请来了仪亲王永璇,然后拿来了直隶省、刑部、步军统领衙门的公文给哥哥看。你自己看。永璇看完了之后表示,李长幅这个人我倒认识,但他在我王府里我可不知道,如果确实在我王府里,我现在就让我的警卫回家把他绑送刑部。嘉庆帝表示满意,接着追问这个“侄媳妇”的来历,说绵志怎么又纳个妾,你把这个妾给我讲一讲。永璇说,这个事是这样的,头几年绵志上街看到李长幅在集市上叫卖他这个闺女,(很显然,李长幅很穷,卖闺女)绵志一看,说这小姑娘眉清目秀的,于是绵志就给买下来了,做为自己的妾,同居生子,俩人感情还非常不错,同居生子之后就告诉了永璇,永璇一看儿子已经把生米做成了熟饭,就帮儿子在宗人府补办了手续。至此真相大白,嘉庆帝认定绵志犯了两个罪行,第一,私买民女;第二,不举报通缉犯。于是决定将绵志做出三项处罚:第一,降爵,绵志的爵位是郡王,降为贝勒;第二,撤职,撤什么职呢,有什么职撤什么职,撤了绵志的镶蓝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汉军都统的职务(看来绵志是八旗的旗主,他兼了两个旗的旗主。)撤掉;第三个是罚俸,罚四年俸禄,分八年扣完,八年之间开一半工资。这个事情就这样处理了。

   绵志是嘉庆帝的亲侄儿,是直系的血亲关系,又在剿办天理教的军事行动中立下大功,深得嘉庆帝的赏识,位居朝廷重臣的地位,就因为这件事儿结果被降爵、撤职、罚俸,您说处理得重不重?

   嘉庆帝严治皇族绝不手软,对特权阶层严格要求,颇有一些“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意味,确实让人拍手称快。其实,嘉庆帝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王朝的江山社稷。因为满族是当时中国的统治民族,而皇族又是满族的核心。这批人素质如何关系着大清朝的前途,而这些人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危险的趋向,比如说腐化,比如说无能,嘉庆帝对此忧心忡忡,所以严格要求绝不手软。虽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清朝的利益,但是毕竟体现了一些公平正义的精神,所以我们对他这个举措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但是,也应指出嘉庆帝严治皇族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时候皇族的腐化堕落主要是体制造成的,这个体制只能够把金枝玉叶的皇族变成庸人,甚至变成无赖。嘉庆帝改变不了这个体制,那就治标不治本了,虽然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处分了一个又一个皇族成员,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皇族腐化堕落的大趋势。嘉庆帝哪里知道,一个中国历史上千年未遇的大事变即将发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嘉庆帝又将面对怎样残酷的现实呢?请看下集。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