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下部)(十二)言者有罪

  薛道衡是隋朝大臣,他看不懂人情世故,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人被排挤出隋朝的中央政府,那基本上也就在地方的任职上要干到退休了。但隋文帝去世后,走上前台的隋炀帝又想起薛道衡的风采,于是就把他从地方,重新召回隋朝的中央政府,这对薛道衡来说,看似好事,但实际上给他带来了灾难,隋炀帝最后是找了一个借口杀死了薛道衡。表面上的好事变成了最终的坏事,这里面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呢?在这个故事中,又展现了隋炀帝怎样的人性缺失呢?

  隋炀帝诛杀手握大权的老臣,表面上看,这些老臣都是因言获罪,但事件的背后,却隐藏着隋炀帝清除前朝政治遗存,巩固自己权力的意图。所以这些老臣的被杀,一方面是他们说了隋炀帝不爱听的话,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了政治博弈的因素。

  薛道衡等前朝老臣,一个个被隋炀帝杀死了,这虽然说明隋炀帝没有容人之量,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隋炀帝跟这些人不是一条心,所以他对这些人有嫉妒,也有猜忌。但有一个人,跟隋炀帝可以说在一个阵线里,算得上是隋炀帝的“自己人”,他来劝谏隋炀帝,隋炀帝能容得下他吗?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说了隋炀帝不爱听的话,这又给他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全面解读隋炀帝的帝王人生。敬请关注系列节目《大隋风云》下部第十二集《言者有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薛道衡是隋朝大臣,他看不懂人情世故,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人被排挤出隋朝的中央政府,那基本上也就在地方的任职上要干到退休了。但隋文帝去世后,走上前台的隋炀帝又想起薛道衡的风采,于是就把他从地方,重新召回隋朝的中央政府,这对薛道衡来说,看似好事,但实际上给他带来了灾难,隋炀帝最后是找了一个借口杀死了薛道衡。表面上的好事变成了最终的坏事,这里面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呢?在这个故事中,又展现了隋炀帝怎样的人性缺失呢?

  隋炀帝诛杀手握大权的老臣,表面上看,这些老臣都是因言获罪,但事件的背后,却隐藏着隋炀帝清除前朝政治遗存,巩固自己权力的意图。所以这些老臣的被杀,一方面是他们说了隋炀帝不爱听的话,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了政治博弈的因素。

  薛道衡等前朝老臣,一个个被隋炀帝杀死了,这虽然说明隋炀帝没有容人之量,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隋炀帝跟这些人不是一条心,所以他对这些人有嫉妒,也有猜忌。但有一个人,跟隋炀帝可以说在一个阵线里,算得上是隋炀帝的“自己人”,他来劝谏隋炀帝,隋炀帝能容得下他吗?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说了隋炀帝不爱听的话,这又给他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全面解读隋炀帝的帝王人生。敬请关注系列节目《大隋风云》下部第十二集《言者有罪》。

    三位老臣因为议论朝政,被处死了,这是因言获罪的先例了。

   这些人被处死的原因复杂。还不能完全视为因言获罪。接下来两个人相继死于非命,除了说了不该说的,没别的,一个是薛道衡。是当时著名的诗人。跟着当时的人进入隋朝,因为出色的才华崭露头角。在高颍手下掌文案。隋炀帝对文人容易惺惺相惜,当时很想把他拉来为自己办事。

   怎么网罗呢?

   薛道衡当时被牵进结党的案子,放到岭南。他马上请他取道扬州,不让他去那儿,希望在自己的地盘,扣下他来,再要求父亲让薛道衡为自己服务。薛道衡没领情,不想与藩王交往。杨广当时不爽。后来重新回到京城,当了中书侍郎,起草诏令。他是才子,言辞华美,让皇帝满意,高与杨素也特别推崇。

   杨素也是文人,与薛道衡尤其要好,常唱和。他留下的诗多是与杨素有关。后来隋文帝要削弱杨素的力量,于是皇帝让薛道衡出任襄州总管。薛道衡愣是没看明白,倒感激知遇之恩。文帝一看这样天真,也挺感动的。说“尔光阴晚暮,侍奉诚劳,朕欲令尔将摄,兼抚萌俗,今尔之去,朕如断一臂。”意思是你老了,总在身边做事,太辛苦了,让你去地方也是想你歇歇,也让百姓领受你的风采。这样一煸情,薛道衡更感动了。反而觉得这真是好皇帝。薛道衡是书呆子,智商高,但是,情商低,许多人情世故看不懂看不透。

   薛道衡是隋朝大臣,他看不懂人情世故,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人被排挤出隋朝的中央政府,那基本上也就在地方的任职上要干到退休了。但隋文帝去世后,走上前台的隋炀帝又想起薛道衡的风采,于是就把他从地方,重新召回隋朝的中央政府,这对薛道衡来说,看似好事,但实际上给他带来了灾难,隋炀帝最后是找了一个借口杀死了薛道衡。表面上的好事变成了最终的坏事,这里面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呢?在这个故事中,又展现了隋炀帝怎样的人性缺失呢?

    隋炀帝把薛道衡召回中央,想让他担任秘书监,这是三品官,挺能发挥他的特长的。隋炀帝是善意的。薛道衡立刻上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写隋文帝是有武功,把八荒包于自己的统治区,有统一的巨大功业,还夸他有仁德,可以施于草木了。主体意思是夸他有圣德祖功的好皇帝。薛道衡这样做内心世界是简单,因为他确实喜欢隋文帝,也觉得对儿子夸爸爸不错,儿子高兴才是。

   那么是不是这样?

   他这样做不对,是大错特错,皇帝的家庭关系不一样。他不认为是夸爸爸,而觉得是是古非今。

   隋炀帝说是“鱼藻”之意,是《诗经-小雅》中的诗,是讽刺周幽王的,他不高兴了。这样一想,开始给薛道衡小鞋了。改当司隶大夫,降级了。更重要的是这不好当,管的是纪检的。好多人想整你的。这个官不适合这样的书呆子。隋炀帝是想黑他,薛道衡没看出来,他身边的人房彦谦看出来了,劝他少交朋友少说话。薛道衡听是听了,但是没听懂。没深入体悟到这事,他做不到。

   在这个岗位上,出事了。

   大业五年,隋炀帝让大臣们讨论法律。好久没定下来。薛道衡公然说,向使高颍不死,令决当久行。薛道衡得罪过许多人,听他这样说,为罪臣说话,就报告给了隋炀帝。间他很想高颍吗?抓起了薛道衡。这个案子不太大,不过是出言不慎,按常理,不会有太重的处罚。何况他当时七十岁了,一般想法,这样的老臣,皇帝可能直接赦免了。薛道衡也是这样想的,他催着人们快点审。

   裴蕴是著名的马屁精,审案的特点是依据皇帝的脸色。现在看隋炀帝的脸色,好像不感兴趣,依我之见,“薛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一个大臣这样想皇帝是大逆不道。看起来罪不大,但是用心险恶,所以建议处死刑。隋炀帝表态是“公论其逆,妙体本心,”说当时就轻视我年轻,不把我放在眼里,现在心里一直想着反叛,万一有了空子,必定会反叛的。你揭示了这颗反叛之心,太好了。结果是大逆不道,赐令自尽,薛道衡吓傻了。

   听说要审判了,都安排家人安排酒莱,得到这样的结果,不敢相信。迟迟不肯动手,司法官也为难,给皇帝报告,隋炀帝说,勒死算了,一代文宗就这样死于非命。妻儿都流放到新疆去了。

   不是嫉妒他的文采吗?怎么是这样的?到底哪个真的?不矛盾。隋炀帝嫉妒他,凭一句好诗处死未免太夸张了,现在犯了替高颍鸣冤的事,综合考量才有的结果。怎么评价这事呢?死得冤。他跟高颍不一样,身居高位,但是不是特别有影响力的文人,算书呆子,无论如何不可能给隋炀帝造成威胁。对他这样的人,不能容忍,只能说明隋炀帝做事的不漂亮。

   薛道衡等前朝老臣,一个个被隋炀帝杀死了,这虽然说明隋炀帝没有客人之量,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隋炀帝跟这些人不是一条心,所以他对这些人有嫉妒,也有猜忌。但有一个人,跟隋炀帝可以说在一个阵线里,算得上是隋炀帝的“自己人”,他来劝谏隋炀帝,隋炀帝能容得下他吗?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说了隋炀帝不爱听的话,这又给他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不久,一个人因为怀念薛道衡,这人是张衡。不是发明地动仪的那个,从杨广当晋王时就追随他。他当年不少出力。隋文帝临死前被包围时,亲信就是张衡。隋炀帝当了皇帝后,张衡就优礼有加,从此更尽心办事。大业四年,游幸离宫,住了几天,嫌规模不大,让张衡扩建。张衡看到皇帝到处建离宫别馆,觉得百姓吃不消了,这又是加重人民负担,不利于长治久安,他想既然自己是亲信,应该知无不言,这才是对皇帝负责。找机会说,“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弊,伏愿留神,稍加损抑。”百姓辛苦,是不是缓一下,让百姓休息一下?

   这是好意,希望皇帝做得更好,只有心腹才这样说,没想到隋炀帝觉得他是居功自傲,一下子冷淡了。一天对人说,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找机会让他离开了。过了一年,大业五年了,临幸汾阳宫,张衡正在修呢,来见隋炀帝。隋炀帝让他回到中央了。张衡来了,隋炀帝又生气了,发现张衡居然长肉了,这有什么间题?隋炀帝想,他应该惶恐,应该吃不下饭,应该憔悴才对呀。如果又黑又瘦,或许重新召回朝中,长肉,说明没把他放在眼里,他哪能容忍呀?所以不高兴,打消了让他重回身边工作的念头。而且说,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让他回去了。不过还是给了他机会,差到扬卅l去修江都宫了。这是掌控江南的重要据点。派张衡去,看出重视。

    当时负责修江都宫的宫监逼死了许多人,被害人写状子,让他解决这事。张衡处理这事,做法太差了。当时一心想回到朝廷中,对本职工作,特别不看重,心不在焉,居然把状子给了宫监,这是出卖举报人,宫监打击报复举报人,举报人当然对张衡恨之入骨。这人就跑去迎接杨玄感,汇报了这事。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杨约的侄子,本与张衡有过节。张衡当年把杨约赶出了朝廷,说他有怨意,不久杨约去世了。杨玄感对他有意见了。

    现在看到这个状子,更没好印象了,带着这个成见去见张衡,张衡不知道,看到朝中来人,马上感叹,薛道衡真枉死,杨玄感立刻弹劾了张衡,新仇旧恨一起算,隋炀帝立即下令当众处斩。斩了吗?最后关头,隋炀帝心软了,革职为民了。放归田里。本与政治没关系了。张衡跟小妾关系搞砸了,小妾告他诽谤朝政,这是第一次东征时,隋炀帝看到这个,立即不管青红皂白,下令让张衡自尽了。

    功臣也于非命了。怎么评价?冤枉。虽然也是这个罪名,但是他与高颍不一样,他们是隋文帝时的老臣,心中不太看得起隋炀帝,不是建设性态度,是有错,张衡本是心腹,忠心呀。所以才知无不言,当面提意见,隋炀帝本应该做到言者无罪,结果隋炀帝不能容忍。这反映的是隋炀帝统治心理上有重大欠缺。宋唐鉴说,国将兴,必赏谏臣,国将亡,必杀谏臣,隋炀帝这样杀忠臣,对于国家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就这样,一路厮杀,隋炀帝似乎老虎屁股摸不得,他到底想用什么人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