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上部)(二十)开皇之治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称作“之治”的历史时期,可以说屈指可数。而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光荣的称号——“开皇之治”。这是一个荣誉称号,只有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等各方面都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才配得上这个称号。

  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上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历史学家的说法,汉代先后通过了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 汉景帝、汉武帝五代帝王前仆后继的努力,整整积蓄了七十多年才到达的财富,而隋文帝只用了十余年时间就已经超过了汉武帝时期的全盛水平。所以说隋朝被唐朝取代时,唐太宗李世民说,隋朝仓库里堆放的粮食够天下人吃五六十年。而除此之外,隋文帝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样的成就呢?
        
  隋文帝时期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七万七千多类的图书。这当然表现出隋文帝力主国家优先发展文化事业的战略眼光。除此之外,隋文帝还敦促各级政府兴办学校,平陈之后,更是大力网罗南方的文化人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富有远大理想的君臣,隋朝文教事业发展有声有色。而在这些之外,隋文帝的另一项举措,也为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吏治问题不但是困扰隋朝的大问题,也是各个朝代都比较头疼的事情,解决不好,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隋文帝在位期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的时期,那么这一点,隋文帝是怎么做到的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隋风云》(上部)第二十集《开皇之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称作“之治”的历史时期,可以说屈指可数。而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光荣的称号——“开皇之治”。这是一个荣誉称号,只有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等各方面都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才配得上这个称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隋风云》(上部)第二十集《开皇之治》。)
  
  这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只有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才能配得上。隋文帝成就多,重点看三方面:
  
  一是经济,“开皇十三年,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出,至数百万段,曾无减省,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在开皇十三年,有关部门汇报说国库堆满布帛了,挤不进去了,赶紧建仓库吧,否则没办法办公,隋文帝震惊,我还怕空了呢。少花钱,每年花几百万匹,可是收进来的更多呀。布帛仍然堆满了院子,隋文帝才相信,这是了不起的经济成就。历史上汉武帝也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今天说的成语陈陈相因,就是从这儿来的。这是汉朝,唐天宝年间也是如此,新修了几百座仓库。这样的时刻在汉唐都有过,别忘了,那是第五第七代皇帝,那是近百年的发展才出现的。而隋是首代皇帝用十三年就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奇迹。我觉得主要应该归功于对人口控制能力的加强,当时贵族势力大,依附人口不到政府登记,不纳税,给贵族交一些税就行,政府就少了收入。还有,隋税收针对成年男女,许多人就报户口时瞒报。这是诈老诈小,少了许多纳税人。这让隋纳税实际少了许多,开皇年间,隋文帝推行输籍定样,大索貌阅。前者指户等划分样本,按地人牛分上中下户。标准在样本里写得清楚,各自承担的负担也明白,只要一对照,就知道自己的户属,也知道负担。更重要的是标准是贯彻的是上多交下少交,保护弱势群体,这是高的主意。赋税标准不一,让富人少交,好多人觉得给国家干不如给大户干,现在反其道而行之,让他们觉得投靠政府就享受优惠,不用强迫,这些依附人口就自觉脱离大户来申报户口,纳税人就多了。大索貌阅是核准实际年龄,按入户调查,如有隐瞒,严惩。两项政策一推行,隐瞒就少了,增加了几百万纳税人,仓库迅速充实起来了。经济实力加强了。
  
  (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上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历史学家的说法,汉代先后通过了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五代帝王前仆后继的努力,整整积蓄了七十多年才到达的财富,而隋文帝只用了十余年时间就已经超过了汉武帝时期的全盛水平。所以说隋朝被唐朝取代时,唐太宗李世民说,隋朝仓库里堆放的粮食够天下人吃五六十年。而除此之外,隋文帝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样的成就呢?)
  
  我们知道衡量国家经济水平还更看重的是发展前景,不光看经济还看文化。隋文化发展得怎么样?“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知识分子来到京师,四处求学,每条道路上都能听到读书声,这是盛景。这话一点不夸张,自从东汉末年,中国打杀几百年了,这时看到的是难民,现在是书生,不是太平盛世的最好成就?牛弘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是关陇贵族中难得的读书人。说有一次,让牛弘去宣布口谕,他发现自己忘了皇帝的敕令,隋文帝哈哈大笑,可是就是这样的糊涂人,在开皇初年,牛弘上了一份表,说“昔陆贾奏汉祖云,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为国之本,莫此攸先。”意思是,国家建立了,就要考虑治理问题,不能马上治理好国家,必须学习前朝的经验教训,在哪里?在书上写着呢。以读书为先。这是好的主意。问题是,要提倡读书,得有书可读,隋可是历经丧乱,没书呀。当时国家藏书一万卷,北齐加起来一万五千卷,这是隋初年国家藏书全部内容。得向民间寻找呀,百姓手中藏不少呀,国家得给好处呀。牛弘讲,征集要舍得花钱,花到位了,百姓觉得划得来,就会献出来。这样的建议,隋文帝表现堪称英主。这时,什么地方都要钱,他慨然下诏,献书一卷,就给一匹丝绸。这个价钱多少?当时,一个农民一年的调是一缣,相当于献一本书就少了三分之一。国家组织人力物力去抄书,抄完了,还给你。这样的好事,谁不干?百姓纷纷献书。隋藏书到达到了三万多卷。这成为隋推行文治的基础。
  
  还有一个指标也重要,那是吏治,社会的组织者,百姓与国家的桥梁,只有官员清政,国家才能发展,这在当时太难了。隋吏治太糟糕。一般都是大老粗。战争时,他们立过大功,现在当地方官。但是军官与地方官不一样,像慈不带兵,带兵要冷酷。地方官是父母官,得爱民如子,人民才说好。得有仁爱之心。许多军官当了地方官,说起治理民政就不知所云了。隋初的吏治就不好了。刺史多任武将,不大称职。举个例子,燕荣是性格刚强的好军官。后来为地方官,当了幽州刺史,害苦了。看见荆条精壮,想试试打人好不好用,拿下属试,下属哭喊,燕荣停不下来,以后犯错误就不打了。结果几天真犯错误了,燕荣又痛打了,这人委屈了,怎么还打呢?燕荣说这次犯错误了,当然打。这是形同儿戏。如此不负责任,对百姓不是更如此?
  
  (隋文帝时期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七万七千多类的图书。这当然表现出隋文帝力主国家优先发展文化事业的战略眼光。除此之外,隋文帝还敦促各级政府兴办学校,平陈之后,更是大力网罗南方的文化人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富有远大理想的君臣,隋朝文教事业发展有声有色。而在这些之外,隋文帝的另一项举措,也为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就想呀,做了三方面工作:严肃官员任命,不再奖赏功臣了。平陈后,一大批功臣,都等着封官。“功臣正宜授勋官,不可预朝政。”军官有功是要奖赏的,但是只能金钱待遇来奖赏,但不能干预朝政,这是治国理念的进步,是整顿吏治的一步。
  
  第二项工作就是建立健全选官制度。像求贤诏,推荐,择优录取,这些办法中,影响最大的是一项制度,这就是科举制。开皇七年时,下诏,制诸州岁贡三人。每年每个州要派三人来中央参加科举考试,拉开了科举考试的序幕。隋上来的官员还没发挥真正作用,当时考试也不完备,不是自由投考,得地方推荐,但是无论什么问题,但毕竟把读书与做官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教养与前途结合起来了。十八岁的房玄龄考中了,成了唐有名的宰相。这就可以看出选拔人才上的活力。正是这项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的重要基础,这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文明。隋文帝这一项就可以永垂不朽。
  
  (吏治问题不但是困扰隋朝的大问题,也是各个朝代都比较头疼的事情,解决不好,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隋文帝在位期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的时期,那么这一点,隋文帝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三项工作就是建立考核制度。任何官员都有好有坏,而且人会变。有人会越做越好,有人会堕落,越来越糟。怎么保证活力与纯洁性?他规定,年底刺史要到中央述职,决定赏罚,派人去地方巡行吏治情况。这是虚还是实的?是实的。像燕荣,不是好官,一次巡行过程中,被发现有贪污等问题,要罚呀,当即赐死。有赏,隋书有专门的卷叫循吏传,记载的是好干部。就可以看出奖赏的情况。像房恭懿,第一次接受考核,得到京兆的第一名,赐四百匹布,这是大数目。房领回去分给困难群众了。隋文帝又赏,三百石粮食,运回去慰问困难群众了。隋文帝觉得这是清官,必须表彰,让他担任德州司马,刺史的副官。再考核成了全国第一名,隋文帝高兴,得大力宣传,让人学习。隋文帝把地方官召集起来,推荐房恭懿,不是我一个人德行所能罗织的,是上天的赐予,我要提拔为刺史,任为海州刺史。所有人都明白了,考核不是玩的是,是真起作用于。所以,都要好好干了。这样,这些措施,当时官员素质普遍高了,是国家兴旺的基础。注释《资治通鉴》的胡三省说,“开皇之治,以赏良吏而成”,开皇之治就是这样得来的。这样,十几年的励精图治,几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历史学家就称之为开皇之治。
  
  事实上,隋文帝手下败将,陈后主陈叔宝也服气了。一次他们一起去登北邙山,陈叔宝赋诗一首,“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这样的盛世时,就让我献上东封书吧,封泰山呀。提议封禅呀。当时社会多数人都想沐浴在盛世的光辉中,可是,有两种不同声音发出了。房玄龄与他父亲房彦谦,房彦谦私下讲,当今陛下猜忌,人心不服,而且他立的太子很文弱,几个弟弟有权力,不是好事。现在国家安定,害怕不远就有乱相出现。房玄龄完全认可,他更说,阴谋夺取的天下不是好事,儿子总有一天会自相残杀,很快会天下大乱。虽然当时表现不错,但是皇帝家庭内部隐藏深深的矛盾,会给国家带来大麻烦,会不会有道理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