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七)凤阳花鼓

明朝的建立结束了元末多年的战乱,国家百废待兴,朱元璋的统治面临许多困难,他既要解决大多数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又担心富人们手握财富而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尤其是苏州、松江,也就是今天的上海,这些地区的富户们,曾经绝对拥护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在政治上有“前科”,又掌握巨额财富,朱元璋不得不防备他们。

     于是,朱元璋使用了一系列手段,来打压以沈万三为代表的江南富户,朱元璋把他们迁徙到南京和凤阳,这既是政治上的打击,又是经济上的掠夺,一举两得。这个手段使得大多数江南富户在朱元璋时代受到了灭顶之灾。

     提到安徽凤阳,我们往往会想到流传至今的凤阳花鼓,其中的“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两句,不免让人觉得奇怪,然而这个著名的凤阳花鼓唱的就是江南人的悲歌?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七集《凤阳花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明朝的建立结束了元末多年的战乱,国家百废待兴,朱元璋的统治面临许多困难,他既要解决大多数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又担心富人们手握财富而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尤其是苏州、松江,也就是今天的上海,这些地区的富户们,曾经绝对拥护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在政治上有“前科”,又掌握巨额财富,朱元璋不得不防备他们。

       于是,朱元璋使用了一系列手段,来打压以沈万三为代表的江南富户,朱元璋把他们迁徙到南京和凤阳,这既是政治上的打击,又是经济上的掠夺,一举两得。这个手段使得大多数江南富户在朱元璋时代受到了灭顶之灾。

       提到安徽凤阳,我们往往会想到流传至今的凤阳花鼓,其中的“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两句,不免让人觉得奇怪,然而这个著名的凤阳花鼓唱的就是江南人的悲歌?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七集《凤阳花鼓》。

       朱元璋南北榜案,是因为他对像张信这样的江南人不放心。不是因为这些念书人,因为地主势力强大。他内心清楚,张士诚占着苏州,身边就是当地富户,其中也不乏读书人。他觉得这些人与他不是一条心。说到江南富户,就得说到沈万三。这是中国首富,太有钱了。历史上来,确有其人,沈富,宇仲荣。这人在历史上,都说他特别有钱,家有宝贝,聚宝盆。从真实的人变成了传说中的人。原因就是因为他有钱。他经历了明的建立的变革。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他拿出钱来给朱元璋用了。开国时,沈万三兄弟首先代表有钱人交税,一万石粮食的税,白金五千两。朱元璋再给他任务。建六百五十间军营。沈万三答应并完成这个任务。朱元璋还想要他贡献,修南京城墙。有人说修了一半,有人说修了其中一段。既可以看得出他富可敌国,也表明他的开明。朱元璋应该给他个一官半职吧?可是没有。史载,朱元璋杀了沈万三。当然传达室说原因多。主要是这么有钱,和新建立的政权间有矛盾。不过,这个说法不一。有的也说没杀掉沈万三。朱元璋当时看到沈万三捐了钱,还表彭了他。沈万三高兴了,就主动提出再犒赏三军。皇帝不高兴了,你凭什么呀?因此记恨了沈万三。明初时,像这样的大地主在江南,政治上,在社会上有巨大影响力。大家幕他,哪来的钱呢?说法不一,有一条是,沈万三白手起家,不能不让人佩服。朱元璋这个打天下的皇帝与有万贯家时的沈万三的关系就微妙了。这就反应了当时国家政权与江南地主间的矛盾与互相的利用。这些地主势力大了,会威胁到国家。其实地主大了,一定会想办法少向国家交税。

       朱元璋戒备江南富户:怎么传出去这么多故事?因为沈万三的传奇。沈万三虽然死了,但是沈万三的家人也有钱,儿子沈茂与沈旺,在明初就是有丰足势的富户。朱元璋防着他们,因为他们牵进了蓝玉案。钱与权向来是结合的。朱元璋能不防吗?后来受了打击后,杀了就会影响国家工程的进展,法外开恩,没杀他。刺字。史书记载,还骑着大马,出入高官贵戚之家。可见这些人的势力之大。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当然看得到这些,并加以打击。沈万三家的田地,抄没了。史书记载,沈万三家的田地被没收后,定了国家税收的额度。这属于没官田,税的收法是一亩收九斗三升,太高了。“吴下粮额之重坐此”,重税从这时开始了。沈万三成了因富致祸的人物了。沈家的发展历史,是因富致祸,是不是这样?是朱元璋仇富?还真有点。一个故事记录了万二,也是富户。万二是嘉定人,有钱,社交多。有一天,认识的人来自南京,他问朋友,听说京城有新鲜事没有?说皇帝做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这人听了后,告诉了万二。万二脸色变了。坏了。于是散了家财,泛游湖广去了。果然不久,出事了。“江南大族以次籍没,独万获免”。这就看出来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对于江南地主是要戒备的。

      朱元璋打击江南富户:朱元璋更不放心的是这些人原来与张士诚的关系。灭了张士诚,这些人会怎么看。这一天,朱元璋微服,来到南京三山街。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休息。门开了,主人出来了。老太太不认识皇帝呀,过来说话了。朱元璋趁机打听,问对张士诚怎么样。老太太说这是好人,张王呀,当初大明皇帝要平天下,张五为了不让百姓受苦,主动投降,结果苏州没有兵乱,百姓生活安定。现在想起来还感谢呀。朱元璋一听,不对劲。还惦记着呢。回到宫中,心中不平了。这本不能够作为社会调查的结果,可是他不这样想,这些人是忠于张士诚的,与自己对立,所以要采取措施。苏州这地方,包括松江,还有渐西,这是最富有的地方。当地容舄出现富户。遗一块地方,就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这儿是重要产粮区,赋税也应该最多。战乱破坏过一些地方,不过相对较小。当时有记录,“吴中素号繁华,自张氏之据,天兵所临……成远方者相继,至营籍亦隶教坊,邑里潇然,生计鲜薄,过者增感。”写得清楚,吴中这块地方是繁华地方,后来没有被屠戮,怎么变萧条了呢?是因为战争后对当地的处理。打击有钱人,迁徙,没收财产。这些人破产了。

      凤阳花鼓与《茉莉花》:史书记载,洪武朝三次富户迁徙,一次是洪武三年,迁江南富户十四万户于中部凤阳;二次是十四年,迁富民五千三百户于南京;三十年,“又命户部籍浙江等九省,及应天十八府富民,万四千三百余户”。南京是部城,凤阳是中部。迁去,可不一样,因为没有根基没有故土,什么都没有,不久不行了。慢慢衰败了。这是打击富户的手段。迁到南京还算好点,要是到凤阳就惨了。这穷而且远。最后甚至到要饭的地步。青黄不接的时候,只得出去要碱,身背花鼓走四方。于是脍灸人口的歌谣出现了。“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今天还在传唱,成了地方民歌。今天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凤阳处淮河流域,常有水灾。不过这些事情,应该与朱元璋的处理有关系。

      还有一首《茉莉花》,是南京民歌。今天青海也流行。当时他们被发配到边远处。世代相传。还有贵州安顺,百姓也会唱。这些人是沈万三的后裔。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打击富户出了这样的文化遗产。朱元璋的做法,造成苏松处的赋税巨大。这与他对此的敌对有关。朱元璋厉害,给后边的子孙带来了麻烦。有多少赋税?史书记,苏州一个府有多少赋税?二百七十四万五千余石,是当时全国税收的十分之一。苏州府与浙江全省的赋税一样。这也够重了。这么小的地方,也是不得已的士出方。不能少见,就造成有明一代高税收的地方。苏州第一松江第二常州第三,直到最轻的湖广。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