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蒙曼说唐之《武则天》(二十九)政坛搏弈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恃宠而骄,逐渐积聚势力,插手朝政。间接逼死了太子李显的子女,和皇室成员关系恶化。

他们陷害宰相魏元忠,又与那些心向李唐、为人正直的大臣结怨。二张兄弟的行为干扰了武则天的传位计划,也严重威胁到许多大臣的利益。而武则天对二张兄弟的宠爱和纵容,更是导致了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使政治形势变得扑朔迷离,武则天一气之下,从长安重新返回洛阳,她这么一回到洛阳之后,朝廷其实整个就分裂了,分裂成两派,一派是攀附二张兄弟,我们可以管它叫拥张派。

另一派呢,反对二张干政,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倒张派。那咱们说,这拥张派都是何许人呢?

我觉得啊,拥张派主要有两类人物构成的,一类呢,就是文人出身的官僚,另一类是武家的那些子侄们。

而倒张派也有很大的势力,不仅有像宋璟这样正直的大臣,倒张派还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但武则天仍然公开维护二张兄弟,有武则天在一天,你就谁也别想动得了这二张兄弟。

可是呢,武则天这样做也把自己推到空前危险的境地了,武则天以前做任何事儿,都是态度鲜明,行为果断,可是这一次呢,她犹豫了,她又想维护大臣,又想维护情人,这就等于说,这边是一块冰,这边是一堆火,她自己像一块木板一样,横在这两者之间了,想要把这两个隔开,让他们互不伤害,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么,反对二张兄弟的大臣们会对张家兄弟采取什么行动呢?

在大臣和男宠之间,武则天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节目之《政坛博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在上一集,蒙曼老师讲到,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间接逼死了太子李显的几个子女。先是和皇室成员关系恶化,接下来又陷害宰相魏元忠,又和那些反对二张兄弟的大臣们公开决裂。而武则天宠爱二张兄弟,导致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紧张,武则天一气之下从长安重新返回洛阳,这也使得武则天传位太子,将政权回归李唐的形势变得扑朔迷离。那么反对二张兄弟的大臣们,会对张家兄弟采取什么行动呢?在大臣和男宠之间,武则天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为您讲述《武则天》系列节目之——政坛博弈。

【蒙曼】武则天回到洛阳之后,这个政府班子其实就陷入分裂了,怎么分裂法呢?分裂成了两派。一派呢,是攀附二张兄弟,我们可以管它叫拥张派。另外一派,就是反对二张兄弟,我们就姑且称之为倒张派。这两派就形成一种视同水火的状态。那咱们说拥张派都是什么人组成的?拥张派,最主要的这个构成人员是一些文人官僚。那咱们说文人官僚他为什么要依附二张兄弟呢?我觉得这里头有三个道理。第一个理由,这些文人官僚好多都是二张兄弟的下属,彼此有工作关系。咱们都知道张易之是奉宸府的头儿,奉宸府当时就集中了好多的文人墨客。另外呢,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奉武则天之命修《三教珠英》,这也是有好多文人帮忙。所以跟这些文人有比较密切的工作关系。第二个原因呢,就是这些文人墨客,他们在身份上和二张兄弟有相似之处,那这个相似之处在啊儿呢?他们其实都是武则天晚年怠政的产物。武则天晚年觉得该办的大事办得差不多了,想要享受生活了,怎么享受啊?一方面,就是包养二张兄弟作为男宠。另外就是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写诗,写字,让这帮文人陪着她玩儿。所以这些人虽然是文人、是大臣,但是也有好多弄臣的色彩。在这点上,和二张兄弟那是惺惺相惜,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咱们现在也有一句话,叫做“文人无行”,那怎么叫“文人无行”?我举一个例子,李迥秀的例子。这李迥秀是二张集团的重要成员,是当朝宰相。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张昌宗的母亲臧太夫人的情夫。那他怎么当上这老太太的情夫呢?这是奉旨当上的,武则天让他当的。那当时武则天宠爱二张兄弟,对他们的母亲也不错,封为太夫人,封了太夫人之后,武则天还推己及人,她想我这么一个老太太,我喜欢年轻漂亮的小男孩,别的老太太肯定也喜欢。于是就跟这二张兄弟的母亲说,你们喜欢哪个小伙子告诉我,没有我搞不定的事情。那张昌宗的母亲臧太夫人当时就看中了风流儒雅、制举出身的李迥秀了,跟武则天说了。武则天说小Case,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就跟李迥秀打招呼,说你去给臧太夫人做情夫。李迥秀觉得这个事情有利可图,对他当官有好处,就接受下来,奉旨当了情夫。那当了情夫之后,果然官运亨通,马上就成为宰相。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文人官僚攀附二张兄弟。那除了文人官僚之外,还有什么人是二张的同党?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当时也是二张党羽的重要成员。那咱们说武家子侄,他怎么可能攀附二张兄弟,他们本来应该有矛盾。咱们想,二张兄弟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当太子,那不是损害过武三思、武承嗣他们的利益吗?另外呢,这两个兄弟在武则天面前“犯舌”,还让武则天逼死了武家的长房长孙,也就是永泰郡主的丈夫武延基,两家本来是有仇的,为什么武家还要攀附二张兄弟呢?这里头也有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呢,武三思以及他那些弟弟、侄子,他们当时最怕什么啊?他们是最怕李显当皇帝,不愿意让李显接班,想要阻止李显由皇太子变成皇帝。那当时谁才能够真正阻止李显当皇帝呢?他们觉得只有二张兄弟有这个能量,所以他们想要借助二张兄弟阻挠李显当皇帝,有这样的一个利益在里头。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第二个原因是武家的这些子侄们,他们在性格上比较谄媚。这其实也是武则天高压政策的结果,老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只有攀附武则天才有活路。所以后来凡是武则天跟前的红人,武家的那些人都去巴结,武则天喜欢冯小宝他们就巴结冯小宝,武则天现在喜欢二张,他们再去巴结二张,没有什么独立人格。所以呢,武家人当时也是攀附二张的重要力量。

【画外音】看来攀附二张兄弟的人还真不少,既包括文人出身的官僚,还包括武家的子侄们,加上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本身也是高官,拥护二张的这一派,在朝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这拥张派是权倾朝野,势力很大。那么反对二张干政的政治派别,他们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蒙曼】那咱们再来看倒张派。倒张派都是一些什么人?其实武则天晚年好多正直的大臣都是反对二张兄弟的,不过反对二张兄弟的官员主要集中在两大部门。第一大部门就是所谓的太子府和相王府。这个咱们能够理解,因为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受到二张的直接威胁。所以他们的僚属为了保护主君,那肯定是看不上二张兄弟的,这是一种天然的对立。这是一大部门。另外一个大部门呢,就是咱们所说的司法部门,包括大理寺、御史台、刑部,这样的一些部门。那说到司法部门,可能咱们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酷吏政治。这也没错,在酷吏当政的时期,司法部门确实是酷吏的大本营。但是,在武则天新手结束了酷吏政治之后呢,这司法部门也汇聚了一批执法严明,而且正义感强的官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司法官员马上就站到了反二张斗争的第一线上去了。举一个例子,在司法官员之中,有一个人特别有名,叫做宋璟。一说宋璟,大伙儿可能马上想到开元盛世了。没错,就是那个辅佐唐玄宗建立开元盛世的宋璟。宋璟这个人是进士出身,在武则天的长安年间,已经做到御史中丞了,那就是御史台的实际负责人。宋璟这个人呢,自比梅花。他说自己像梅花一样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但是呢,民间老百姓也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管他叫“有脚阳春”。说他这个人走到哪里,就把春天带到哪里,是一个对人民像春天一样温暖的好干部。可是这个好干部呢,一看到二张兄弟,那可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怎么个无情法呢?我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天呢,武则天在宫里头开宴会,请大臣吃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们地位比较高,而且又得宠,就坐到上座去了。他们已经坐好了,宋璟进来了,宋璟从来不巴结二张兄弟,但是二张兄弟很敬畏他。所以张易之一看宋璟来了,赶紧把他往上座让,站起身来让宋璟坐,一边让还一边说客气话,说宋公乃当今第一人,怎么能坐在下座呢?决往上请。说得挺好听的。可是没想到,宋璟是根本不给面子。宋璟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才劣位卑,张卿以为第一,何也?”。说我是一个小官,张卿你说我是天下第一人,你这话是从何说起啊。不给面子。那张易之就觉得很郁闷,挺尴尬的。这时候呢,有一个官员就出来打圆场了,就说这个宋璟,说宋公你看你怎么这么说话呢?“奈何卿五郎?”说你怎么能管五郎叫张卿?这里头就涉及到当时的一个背景:唐朝人的语言习惯,是奴才管主人叫郎。可是张易之、张昌宗那不是得宠吗,所以当时官称就是五郎、六郎。一般人都这么叫,没想到宋璟这儿冒出一个张卿来,所以这个官员就提醒他。可是宋璟连这个人一块儿都不给面子,说你又不是张易之的家奴,你怎么会管他叫郎呢?这个话一说出口,是举座皆惊。其实呢,就从这么一件小事,咱们也可以看出来了,在这个时候,拥张派和倒张派确实是水火不容。那两派水火不容,到底哪派力量大啊?这个很难说。一方面拥张派他们有很多的高官,有好多宰相呢。此外呢,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正得宠,他们其他几个弟弟也都做了高官,势力其实不小。那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呢,倒张派当时力量也挺大。倒张派有像宋璟这样的杰出官员,另外公道自在人心,倒张派还有来自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怎么支持倒张啊?武则天不是从长安回到洛阳了吗,洛阳老百姓马上就行动起来了,表明自己倒张的立场,怎么表现的呢?张易之、张昌宗当时整天在宫里,老百姓逮不着他们,没有机会表达,就拿他们的弟弟开刀了。当时,二张兄弟还有一个小弟弟叫张昌仪。张昌仪在洛阳刚建了一所豪宅,真是个豪宅,比皇宫都不差。那钱是哪儿来的,当然是从老百姓手里搜刮来的。所以老百姓看着就生气,心里就恨。那有一天,张昌仪刚刚起床,看门的慌慌张张就给他报告说,不好了,咱们家大门上被人写了一行字,什么字呢?“一日丝能作几日络”。说只能够用一天的丝线,能打几天的结子呢?这么一句话,引申开来,就是看你横行到几时,看你还能蹦蹋几天。张昌仪气坏了,赶紧让人擦去,同时吩咐看家护院的一些人,今天晚上好好给我守着,看是谁干的坏事,抓住这个人,把他给我捆起来,我要好好地审一审他。第二天家里都是人心惶惶,看门护院的都提高警惕了。可是啊,看了一夜,没抓着任何人。第二天早上晨,那行字又出现了,“如是者六七日”,六七天都是这个样子。每天早晨一开门,门上保证这么一行大字。张昌仪也没办法了,这回他也不往下擦了,他在那字之后呢,自己也写了一行字,四个字,“一日亦足”。你不是问我还能蹦蹋到几天吗?我告诉你,我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享受一天。这是什么语气啊?这就是流氓嘴脸啊。你想威胁我,没门儿。那张昌仪写了这句话之后,果然第二天门上就没字了。其实是老百姓对他失望透了,你指望他良心发现,自觉自愿地不再干政,不再揽权,不再贪污受贿,那是不可能的。

【画外音】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正在得宠,他们不大可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武则天宠爱二张兄弟,所以她了不可能主动压制二张兄弟。因此,一些看不惯张昌宗、张易之的大臣,就想到了通过司法手段把他们扳倒。那么,这些大臣们能够发现二张兄弟的违法行为吗?这种做法能成功吗?

【蒙曼】这时候司法官员就行动起来了,想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二张的问题,用法律手段怎么解决呢?他们是从经济案开始。在长安四年啊,武则天就在自己的侄子梁王武三思的怂恿之下,在万安山修了一座兴泰宫。万安兴泰,这个名字起得很吉利。这个大工程,谁来主持呢?就是咱们刚刚提到那个李迥秀。咱们刚才也说了,李迥秀为了当官,不惜给一个老太太当情夫,现在捞着这么一个有油水的工程,他能不贪点东西吗?所以就大肆地贪污受贿。咱们现在能想像到的坏事,比方说,收受承包商的贿赂,使用质次价高的建材,这一类事情估计李迥秀当时都干过。那他干这些事的时候,司法官员早就盯上他了。所以一抓就抓住证据了,人赃俱获,怎么办呢?贬官吧,李迥秀就贬出朝廷,到地方去当刺史去了。那咱们说司法官员为什么先从他迥秀这儿开刀啊?两个原因。第一,这叫敲山震虎。让你二张兄弟看看,你们的党羽,我们可以拿下。第二个原因呢,这也是逐步在剪除二张的党羽,削弱他们的势力。那咱们说对他们的党羽开刀了,二张兄弟会不会因此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啊?他们不会,他们反倒顶风作案,自己也开始大肆地贪污纳贿了。那还是这么说,司法官员在旁边盯着呢。所以他们一贪污纳贿,又被告发了。这是在长安四年的七月份了,当时就有人状告二张的三个弟弟,张同休、张昌期、张昌仪。告这三个小的,说他们贪赃受贿,应该收监候审。这三个小弟弟先给抓起来了。那审了一夜之后,小弟弟又交出来了,交待出来大哥哥。第二天,张易之和张昌宗也被收监了,那收监按照法律程序审吧。审了几天,这个大理正,当时叫做司刑正,相当咱们说法院,这个判决书就下来了。判决书写,张昌宗强买人田,应该罚铜20斤。那咱们说这个判决结果,它是轻呢还是重呢?这个判决相当地轻,太轻了,轻得有点不像话。因为张昌宗的罪行绝对不会是简简单单地强买人田,而且也不是说罚20斤铜就能解决问题。可是大理正就这么判出来了。那武则天挺高兴,她想这个官很会办事,那就批吧。马上划了一个字:可,打算就这样办了。但是咱们刚才也说过,这司法部门当时正是反二张势力集中的地方,他们怎么能够容许这案子糊里糊涂地这样过去了呢?所以又过几天,御史台的复核意见出来了,说这个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张家兄弟统共贪污了4000馀缗钱,就是4000万钱。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不是罚铜就能解决问题的,按照法律规定,张昌宗应该免官,这是复核意见,免官。那张昌宗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人啊,年少气盛,一听说要罢他的官,他坐不住了,当即就跳起来,说臣有大功于国,这么点错误,怎么就至于免官呢?他这个话是脱口而出的,没怎么过大脑,其实说得不够严谨。当时把武则天都说得挺郁闷,为什么呢?找不出他有什么功劳,因为张昌宗他是一个男宠,咱们现在的说法这叫以色相事人,他哪儿有什么大功于国啊。武则天在那儿觉得挺没面子,就问宰相,说那你们议一议,张昌宗他到底有没有大功于国呢?宰相们也是面面相觑,你总不能说张昌宗把您伺候得挺高兴,所以就有大功于国,这话说出来不好听。正在为难的时候呢,那个曾经说过六郎似莲花的宰相,叫相再思的那个人,他开口说话了。他说啊,张昌宗曾经给陛下合药,就是炼丹药,陛下吃了有效验,身体有了好转,这是咱们国家的福气,所以,臣认为张昌宗确实是有大功于国,说出了这么一个道理。武则天一想,这个道理不是很站得住脚,不过赶紧顺坡下驴吧,说既然你们宰相认为他有大功,那我就把他赦免了吧。就把他给赦免了。那这个案子哪能这么了结啊,这些倒张派不干啊。所以很快,两个重量级人物就介入了,谁呢?宰相。一个叫韦安石,一个叫唐休璟(左边一个王,右边一个景)。这两个宰相都插手了,说二张兄弟还得审,那两个宰相为什么这时候一定要出手呢?因为这两个人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朝廷的宰相,另外一方面呢,他们又都是太子府的官员,一个是太子左庶子,一个是太子右庶子。那咱们刚才说了,太子府的官员,天然反二张,所以他们要继续追究。那武则天怎么办呢?武则天懒得跟他们斗了,干脆,一纸调令,把他们调走算了。马上把韦安石调任扬州长史,唐休璟调任幽州都督,你到地方工作去吧,别在中央这儿搅事了。那这样一来呢,人家二张兄弟毫发无损,倒张派倒损失了两员大将。

【画外音】武则天很明显是处处维护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倒张派的大臣们,抓住了二张兄弟贪污赃款的把柄,穷追猛打,想把二张兄弟扳倒,却不断遭受挫折,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事件,让倒张派重新看到了希望,让张昌宗、张易之胆战心惊。那么这是一个什么事件,倒张派能够利用这个事件把二张兄弟扳倒吗?张昌宗、张易之,能够顺利过关吗?

【蒙曼】就是在长安四年的十二月,洛阳城的大街小巷,忽然出现了一批飞书,什么叫飞书呢?所谓飞书就是传单,匿名传单。这飞书上就写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今天在这儿贴,明天在那儿贴,谁贴的也找不着。反正没过多久,洛阳城就搅了个沸沸扬扬。那咱们说飞书其实写得不太具体,只说他们谋反,并没有提出什么谋反的证据来。二张兄弟他们害怕不害怕呢?他们还是害怕的,为什么呢?他们心里有鬼。张昌宗想起一件事来,那时候他才刚刚给武则天当上男宠,对前途也有一种忧虑感,就找了一个相面的人来给他算命。本来,算命是挺平常的一件事,咱们今天也有人算命。可是他这个算命不同寻常啊,为什么呢?这算命的张口就说,我卜得纯乾之卦,说明你张昌宗有天子之相。你给一个大臣算命,说他有天子相,这可就不得了了。可是虽然不得了,张昌宗当时并没当一回事,他也没信,他就把那个算命的给打发走了。可是现在忽然出现飞书,说他谋反,他就本能地联想起这件事,说是不是这个算命的把这次事情给泄漏出去了。那怎么办呢?小哥俩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坦白从宽吧,跟武则天主动交待一下这件事。于是这莲花六郎张昌宗就扑倒在武则天的脚下,跟她说,陛下,有这么一件事,我必须向您坦白,一五一十交待了。那武则天很了解这两个小伙子,她也知道,他们还没本事谋反呢?所以也没当回事。拍拍张昌宗的脑袋,说宝贝啊,你放心,有我罩着你呢,没关系。可是武则天没当一回事,这个倒张派可当一回事了。没过几天呢,这匿名的飞书变成公开的告状了。有一个叫做杨元嗣的人,就告状说,“昌宗尝召术士,李弘泰占相,弘泰言昌宗有天子相,劝于定州造佛寺,则天下归心”。告了这么一状。那咱们说这个告状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张昌宗曾经找人给算过命,而且算出了天子命,这说明他有不臣之心。第二,他在算命之后,又撺掇陛下在定州造佛寺,这就叫做妄图利用宗教发动群众。所以呢,他还有谋反的具体行为,既有动机又有行为,加到一块儿,这不就是一个标准的谋反案吗?所以这是一个大案要案。那既然是大案要案了,按当时的程序,就得立案侦查。武则天就委任了三个人来查这个案子,专案组建立了。第一个人,就是宰相韦承庆,第二个人,是司刑卿崔神庆,第三个人,就是刚才咱们说的御史中丞宋璟。在这三个人之中呢,韦承庆其实是二张党羽,有心替二张开脱。所以他就说话了,说我已经审过张昌宗了,他说这个算命的事已经跟陛下您交待过了,因此这属于自首。既然他已经自首了,这个谋反就不能成立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撤案,放人。这是韦承庆的说法。可是宋璟,那可是倒张派的核心人物啊,他怎么能够允许这个案子又不了了之呢。宋璟马上表示反对了。他说,首先,张昌宗如果说没有不臣之心的话,他已经当了那么大的官了,还要找人算命干什么啊?找人算命,就说明他有野心,有进一步的祈求。所以呢,依我宋璟看来,张昌宗必须正法。那他提出了和韦承庆截然相反的意见,武则天一看明白了,问题出在宋璟这儿,只要把宋璟搞定,这个案子也就结了。那怎么把宋璟搞呢?武则天他故伎重演,想要给宋璟换一个工作,于是也是一纸任命书,让宋璟去扬州出一趟差,去扬州处理一些陈年旧案,调走不就得了吗?没想到,她这个调令下来呢,宋璟不奉诏,宋璟说我不去,说扬州那点小破事,监察御史去就行,臣是御史中丞,不应该管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我是大官,那是小官该管的事,我不去。那武则天一听,这话说得也符合制度,因为唐朝确实是这么规定的,没办法,不去就算了吧。可是不甘心啊。过两天,武则天又给他一个新的任命,让他到幽州去,调查一下幽州都督的贪污案。你不是嫌上次那事小吗,幽州都督相当于现在省长,省长贪污这是一个大案要案,你去办一办吧。没想到宋璟又给驳回来了,他说幽州都督官再大,这也是一个具体案子,臣作为御史中丞,“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所以我还不去。第二次把武则天驳回来了。武则天没办法啊,过几天呢,又想一招。这次她派宋璟陪着一个宰相出使蜀地,到咱们现在四川去出使。那他出使干什么呢?这次没有任何具体的事情,你就去访贫问苦就可以了,你不是说御史中丞不办具体的事吗,这次没有具体的事,还有呢,你入你御史中丞官大,这次我让你陪着宰相去,这级别也可以啊。她以为宋璟这次肯定得去了。没想到,宋璟第三次给驳回来了。宋璟说了,现在蜀陇无变,这个地方又没有灾,又没有变故,我去那儿平白无故视察什么。而且他还把武则天的老底给揭出来了,说陛下你一次一次地往外支我,是不是就不想让我办张昌宗这个案子啊?他揭了武则天的老底之后呢,把自己的底牌也亮出来,他说,“昌宗分外承恩,臣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我知道你宠着他,我也知道我要惹他,就给自己找灾呢,但是,我这叫做义激于心,就算死了,我也把这案子办到底。那这等于跟武则天公开顶起来了。这时候呢,这宰相相再思看不过去了,跟宋璟说,你看你怎么这么说话呢,你还不快退下。宋璟脸一板,眼一横,就跟这个相再思说上了,“圣主在此,不烦宰臣擅宣敕命”。说我就站皇帝跟前呢,皇帝有什么话让她直接跟我说,哪有你宰相插话的份儿。这下武则天可算真服了他了,怎么办呢?把他杀了,或者是把他贬官,武则天倒是能做到,但是她不愿意那样,因为咱们原来反复讲过,武则天不是一个滥杀人的人,她一生敬重这种耿介的大臣,她不愿意伤害宋璟。可是她又得维护情人,这很为难啊。武则天是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想了一会儿她笑了,跟宋璟说,宋爱卿啊,其实你说得有道理,我怎么能够徇私呢?这样吧,就让张昌宗跟着你回御史台受审算了。宋璟一听是大喜过望,说皇帝还真在最后一刻想明白了。马上带着张昌宗就走,到了御史台,他都不愿坐下,站在那儿就要开审。按说宋璟够快的了吧,没候到武则天比他还快,他刚刚展开卷宗,武则天已经派出宦官来了,宦官到这儿宣敕。说皇帝下敕,特赦张昌宗。张昌宗听完这句话,兔子一样就跑了,把这宋璟给气得,拍着大腿骂,说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我刚才一锤子我就结束这小兔崽子的狗命,怎么会等到现在呢?所以事情到此为止已经相当明白了,有武则天在一天,就不可能撼动得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可是武则天这样做也把自己置于空前危险的境地了,因为咱们说过,武则天一辈子是行为果敢、态度鲜明。可是这一次呢,她犹豫了,她一方面想要维护大臣,另外一方面又想保护情人,说好比说左边放一块冰,右边放一堆火,她把自己像一块木板子一样隔到两者之间了,她想要两边都保护,可是最后伤害的是她自己。那么就在武周王朝母子君臣关系都空前紧张的情况下,武则天会遇到怎样的麻烦和伤害呢?请看下集,神龙政变。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