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蒙曼说唐之《武则天》(二十三)汇聚贤才

咱们中国古代讲究"为政之道,唯在得人",也就是说呢,一个国家发展兴亡的关键,是看你用人的好坏,那咱们也知道,这用人,得先从识人开始,你必须得知道,哪个人可用才行,那怎么识人呢?

怎么发现人才呢?咱们原来给大家讲过武则天赏识魏元忠的故事,不过我个人觉得,发现人才,你不能光靠皇帝一个接一个地去发现,那才能发现几个人?

关键是看皇帝能不能建立一个发现人才的机制,武则天她的识人之智,主要是表现在机制的建立上。什么机制呢?武则天把重点放在科举制之上,武则天她对于咱们中国科举制的发展是有三大贡献:

第一大贡献,是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第二大贡献呢,是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第三个贡献,是开创了武举。

那有了这么多的科举考试之后呢?武则天觉得用人渠道还是不够宽广,求贤若渴,贤才越多越好,那怎么样发现更多的人才呢?

武则天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鼓励人们自我推荐,后来甚至导致了官职不够用,不够用怎么办呢?武则天也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新增一些官职,原来没有的,现在新设一些。这是第一个办法。那第二个办法呢?那就是试官,什么叫试官呢?凡是你毛遂自荐上来的,或者别人推荐的,我就先给你一个官试试,看你行不行?

你要行就接着当,那不行怎么办?

那就杀头,给别人腾位。这虽然残酷,但一些优秀的人才也能脱颖而出。那么,武则天在发现人才的过程中,究竟发现了哪些闪闪发光的"真金"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武则天之《汇聚贤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在上一集,蒙曼老师讲到,武则天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维护了自己的统治,随着时间的延续,武则天的统治基本上稳定下来,可以说任用酷吏帮助武则天巩固了大周政权,但是坐稳了江山的武则天,真正要依靠的对象却不是酷吏,而是另有其人,那么武则天究竟依靠谁来帮助她治理国家呢?好又靠什么来发现真正的人才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为您讲述《武则天》系列节目之——汇聚贤才。

【蒙曼】咱们毛泽东主席,曾经对武则天有过这么一段评价,特别有意思,大家听一听。他说武则天是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术,还有容人之量。这可是相当高的评价,那咱们说这几个原则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咱们中国古代讲究“为政之道,唯在得人”,也就是说呢,一个国家发展兴亡的关键,是看你用人的好坏。那咱们也知道,这用人得先从识人开始,你必须得知道哪个人可用才行,那怎么识人呢?怎么发现人才呢?咱们原来给大家讲过武则天赏识魏元忠的故事,不过我个人觉得,发现人才,你不能光靠皇帝一个接一个地去发现,那才能发现几个人啊,关键是看皇帝能不能建立一个发现人才的机制。武则天她的识人之智主要是表现在机制的建立上,什么机制呢?武则天把重点放在科举制上,武则天对于咱们中国科举制的民展是有三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是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先看怎么样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咱们首先要知道一点,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所谓常科,就是每年一次的考试;所谓制科,就是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制科又叫制举。在常科里头,有两个考试科目特别重要,一个叫明经科,一个叫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了解程度,进士科呢,主要考察写诗,写文章的文采。那在武则天统治之前,明经科比进士科要重要,考中了明经科之后,当的官也比考中进士科的人官高。

可是到了武则天这时候就翻过来了,考中进士科的人比较有前途。那为什么这样呢?有人就说了,是因为武则天自己喜欢写诗写文章,所以对于文人她有兴趣,因此,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这是不是原因呢?这是原因之一,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进士科有利于选拔人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看,明经科它考的是儒家经典,那当时咱们中国的印刷术不行,什么人才能够熟读儒家经典呢?必须是家里有藏书的人,那什么人家里才能够有藏书呢?那得是士家大族。所以,考明经它对于那些世家子弟比较有利,那进士呢,进士就不一样,进士它重点考文采,这文采从哪儿来?一方面当然是知识的积累,家里必须有书,你得认几个字。另外一方面,其实主要是靠天分,靠灵气,写诗靠灵气,不见得靠学术积累。那这样一来呢,好多寒门小户,家里没有太多的书,但是子弟凭着一股灵气,一种天分,也能够考中进士科。因此呢,这进士科它的这个面,选拔人才的面,要更广一些。所以武则天这时候要提高进士科的地位,提高来提高去,到了武则天以后呢,这个进士科的位置是越来越高了,高到什么程度?最后人们就讲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三十岁考中明经了,人家觉得你这是老大无成。

如果五十岁考中进士,人们觉得你是少年得志。这说明进士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起来了,这是第一个武则天的贡献,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因此呢,也就把广大寒门子弟向上发展的道路拓宽了。第二大贡献呢,是充分发挥的制举的作用。那咱们可能就不明白了,怎么还要有皇帝临时召集的考试啊,这个啊,是因为制举和常科相比,它有三大好处。第一大好处,制举和现实联系紧密。常科,每年一次的常规考试,它有一套固定出题的套路,那制举就不一样了,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的,它常常是这样命题,比方说国家遇到什么困难了,好,这个困难就是我所出的题目,那让天下的这些考生,你就针对这个问题,来给我做出一些答案。那这样有什么好处啊?考生的行政能力,一下就能考出来了,你针对就是现实问题,这是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呢,制举的考生范围广,现任官员也可以参加考试。这样一来,它选拔人才的面就比较广,这是第二个好处。第三个好处是什么呢?是制举考试见效快。如果你参加常科考试,不管是考中明经,还是考中进士,当时你还得再接受一次选拔。制就不一样了,你只要通过了,马上就能当上官,那等于说,发现的人才就可以立刻投入使用。

所以呢,制举它有一些特殊的好处,因为这样,武则天对于制举非常重视,她从当太后临朝称制开始,一直到当皇帝这么多年,平均是一年半就举行一次制举。这个频率就远远高于唐朝的其他皇帝,特别是在她称帝之前,还有她诛杀酷吏这段时间,需要人才,也需要笼络人心,制举是一年举行一次,年年有。那在制举之中呢?武则天还特别重视殿试。那什么是殿试啊?就是皇帝亲自到大殿里主持的制举考试,这叫殿试。殿试其实最初不是武则天发明创造的,那是唐高宗开创的。可是唐高宗那时候呢,就举行过一次,规模也比较小。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她觉得有必要网罗人才,有必要拉近自己和考生之间的关系。于是,她也决定举行殿试。就在洛阳城的洛成殿,殿试考生。这一次考生有多少人呢?有上万人之多。考试连考了好几天,这次考试可把人的精神都给提起来了,而且也给人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深刻到什么程度?深刻到《资治通鉴》干脆就说,殿试,那就是武则天开创的,把唐高宗一笔勾销了。

【画外音】《资治通鉴》虽然把唐高宗开创殿试的行为一笔勾销了,但比《资治通鉴》更早的《旧唐书》却记载了这件事。在《旧唐书·高宗本纪》中记载,唐高宗在唐朝历史上,首次在大殿中面试考生,但是规模较小。而到了武则天殿试的时候,规模很大。也正是因为如此,《资治通鉴》把开创殿试的创举给了武则天。我们前面讲了,武则天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那么,她对科举的第三个贡献是什么呢?

【蒙曼】第三个贡献,是开创了武举。武则天的想法她也对啊。有一些人,他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有胆量,有武功,这样的人,也得有出头之日。所以她又开创了武举,这些人也可以考试。那这样一来,有这么三个方面的发展,唐朝这个科举考试就算完备了,而且一直到清朝,都是走的这个路子。这是武则天对科举考试方面的贡献。那有了这么多的科举考试之后呢,武则天觉得用人渠道还是不够宽广,求贤若渴,贤才越多越好。那怎么样发现更多的人才呢?武则天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鼓励人们自我推荐,而且鼓励官员推荐手下的人。比方说,垂拱元年,武则天刚刚平定了徐敬业叛乱的时候,她就下了一个诏书: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九品以上的官,那就是所有的官了,还有百姓,每个人都可以自我推荐,毛遂自荐。那她后来这样的诏令还一次又一次地颁布。那咱们说,有这么多诏令,她有没有一些合理的措施呢?有一些具体的工具手段呢?也有。咱们上一集不是讲那个铜匦吗,那匦固然主要用处是告密,但是咱们也说,那朝东的格子,青色的那个格子,那可是接受人家的毛遂自荐。你要求官,可以往这里投自荐信?

【画外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对人才是多么地渴求,她采用种种办法招纳贤才,通过各种渠道,想把人才选拔出来。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有资格当官的人太多了,但是官职却不够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该怎么办呢?

【蒙曼】唐高宗的时候,一年有资格当官的是几千个人。当武则天当太后之后,就发展成五万人了,这增加了十倍以上。那你想官职可不是不够用吗,不够用怎么办呢?武则天也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新增一些官职,原来没有的,现在新设一些。这是第一个办法。那第二个办法呢,那就是试官。什么叫试官呢?凡是你毛遂自荐上来的,或者别人推荐的,我就先给你一个官试试,看你行不行。你要行就接着当,那不行怎么办?不行咱们一会儿再说。反正呢,试官的人,那就非常非常多了。非常多,多到什么程度啊?当时有那种阴损刻薄的人,就编了一个歌谣,挖苦武则天: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瞿推待御史,碗脱校书郎。什么意思呢?“补阙”是武则天新设的一种官,说它是连车载,一车一车的推过来,太多了。“拾遗”,那又是一种官,一斗一斗的,跟斗里的米似的,多得没数。“瞿推待御史”,什么意思呢?说这待御史,你拿一耙了,一搂就好几个。“碗脱校书郎”,这个校书郎,就像用碗扣出来的,一个模子一个模子你扣去吧,随便扣多少是多少。这什么意思啊?官太多了。那当时呢,有一个才子叫沈全交,这家伙也不是个好东西,一听说这样的歌谣,他又在后边补了几句:平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说大理平事,这是个司法官,也不用去读法律了。博士,太常博士,也不用寻章摘句了。最后两句要命了,“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稀里糊涂的存抚使,有眼无珠的老皇上。那咱们说武则天这样干,是不是太没有原则了?这什么人都可以当官。是不是如此呢?其实也不尽然。武则天还留了一手,留什么了呢?她是这样说,你想当官吗,容易啊,你来试试吧。那你要是不胜任呢?那对不起,轻则贬官,重则砍头。这样一来,上下不就快了吗?所以啊,这叫做求才贵广,考课贵精。相当于咱们现在说,宽进严出。什么人你想来当官都可以让你试试。但是如果你干得好,当然没问题,你可以快速升官。你干得不好呢,你尸位素餐怎么办呢?轻则贬官,重则杀头。

【画外音】武则天试用官吏的这个机制一出来,虽然朝廷招纳官吏的渠道很多,但却是大浪淘沙。不能胜任职务的官吏,很快就被淘汰了,留下来的自然都是经过考验的“金子”。那么武则天的用人制度,到底淘出了哪些闪闪发光的“真金”呢?

【蒙曼】我举三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第一个例子是娄师德。这是一个人,他在高宗的时候考中的进士,后来就投笔从戎了,不当文官了,当武将去了。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东边打契丹,在西边打吐蕃,打得都很不错。武则天的时候又当了两任宰相,这也算是出将入相的能人。那娄师德这个人为什么是金子呢?他最大的特点是能忍。怎么叫能忍呢?我举一个例子。娄师德他当宰相的时候,他弟弟去当刺史去了,到外地当刺史了。娄师德说我当宰,相你当刺史,咱们家都这么赫赫扬扬,多招人嫉恨啊。这要招人嫉恨,咱们就没有好日子过了。跟他弟弟说,你到任上,可千万别给我惹祸。他弟弟说,哥哥你说的我都明白,我保证夹紧尾巴做人,绝不给你惹祸。娄师德问他,说你怎么才能不给我惹祸呢?他弟弟说,这样吧,要是有人往我脸上啐一口唾沫,我就把它擦了就是了,我绝不跟他争吵。娄师德就很不高兴,说你看看你,你这就是在给我惹祸,人家为什么啐你脸上一口唾沫啊,这说明他恨你,他恨你,你再把它擦下去,你不就违背他的意思了吗?他就更恨你。他弟弟说那我还活不活了,我怎么办呢?娄师德说唾沫这种东西,自己慢慢就会干的,人家啐你,你就笑嘻嘻地对着他,等唾沫慢慢地干了不就得了吗?这就是咱们现在一条成语,叫做“唾面自干”。那咱们说武则天难道用的就是这样的人,这也算“金子”?这不就是苟且偷生吗?我再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知道了,娄师德他是不是苟且偷生的人。这是一个娄师德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狄仁杰是个能人,但是他当宰相是娄师德推荐的,可是狄仁杰本人不知道,他还老觉得娄师德窝囊,就挤兑娄师德,娄师德人家也不说什么。可是武则天看出门道了,就想给娄师德打抱不平。有一天,就叫狄仁杰,说你觉得娄师德这个人怎么样啊?狄仁杰说,这个人当个边将倒还不错,也能够储备粮草,也能够谨守边疆,别的,我看就那样吧。

那武则天又问了,说你觉得娄师德有没有知人之明啊?狄仁杰说我跟他共事这么多年,我可没发现他还有这本事。武则天就说话了,说狄爱卿,你能当上宰相,恰恰就是娄师德推荐的。说完呢,就把娄师德当年推荐狄仁杰的奏章给拿出来了。狄仁杰一看这真没话说,脸就红了。以后逢人就讲,说娄公包容了我这么久,我都不知道,看来我比娄公是差远喽。那我讲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我们应该怎么样评价娄师德的这个问题。你想啊,在武则天改朝换代,朝廷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娄师德他一方面能够谨守边疆,一方面还能不计个人得失推荐人才,这是不是已经很了不起了?那至于说他忍辱负重都到了窝囊的程度,那一方面是他确实想保全自己,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他在客观上维护了朝廷的稳定。正是因为有娄师德这样的正人君子把握着朝政,最终才能够消除酷吏政治所带来的这些坏影响。所以要是用一个词来评价娄师德的话,我觉得应该叫做“仁而有忍”。不仅仁慈而且忠厚,能忍让。再举一个例子,第二个人。这个人叫徐有功,是个司法干部,一生都在司法部门工作。徐有功是什么特点,要用一个字概括的话,那就是“勇”,勇敢的“勇”,他太勇敢了。怎么个勇敢法呢?比方说,武则天当皇帝以后,当时这皇嗣李旦,他的一个妃子叫窦妃,她们娘家出事了。她们娘家有一个奴才,就告这窦妃她妈,窦老太太,告她在夜里焚香祈祷,诅咒皇帝死。这是大案要案,而且武则天当时正想打击皇嗣李旦的势力,说窦老太太得执行死刑,砍头。那窦家人冤枉啊,听说徐有功正直,就去找他喊冤去了。当时窦老太太已经被绑赴刑场了,徐有功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赶到了,说这个得缓刑。紧接着呢,就把为窦老太太鸣冤这个奏章交给武则天了。

那武则天又是很生气,说徐有功你怎么老跟我过不去。然后派人传令,说徐有功党附窦氏,因此处以绞刑。这些人跟徐有功关系不错,给他传令的时候,这小吏泪流满面,跟徐有功说了,你看看你,你管闲事管成这个样子。徐有功他也没说什么,叹了一口气,说死就死,天下哪有不死的人,难道就光我死,该干嘛干嘛,一会儿吃午饭去了。吃午饭之后,还得睡上一会儿,睡觉去了。武则天把徐有功判了之后,她自己也是想,你不是号称硬汉,你不是跟我对着干吗,我看看你面对死亡的威胁,你还能不能硬得下去。就派一个人来偷窥来了。这人就看,徐有功居然在这儿睡觉呢,他也不信,这时候还睡得着吗?细听一听,结果一听,徐有功都打上呼噜了。这个人赶紧回去报告武则天了,说徐有功睡着了。武则天心里很震撼,你想她虽然为了打江山,为了巩固江山,也没少杀人,但是在内心深处,武则天还是很敬重这样的耿介之士。所以想来想去,又把徐有功叫过来,劈头就问他,说你最近怎么老是放错了人啊?口气很严厉。徐有功怎么说呢,他说啊,臣子我失查,放错了人,那是臣子我的小过错。可是呢,如果你君主表现出来对生命的珍惜,那却是君主的大德。陛下请你好好想一想。武则天一想也是啊,最后就把这个窦老太太给流放了,没有判处死刑,当然徐有功也付出代价了,革职为民。就在他第一次革职为民之后,武则天没过多久又想起他来了,又启用他,把这个委任状给他之后,徐有功当场就哭了。他说陛下,我跟你讲这么一件事,说你看见过在山林之间自由自在奔跑的野鹿吗?武则天说看过啊。徐有功就说了,可是你想过没有,这野鹿的命其实掌握在厨子手里,厨子哪天想杀它就杀它。说臣子我就犹如那只野鹿。

陛下您要任命我到司法部门工作,我必定会秉公执法,如果我秉公执法,必定还会有一天得罪陛下您,您还会要我的脑袋,所以您别让我当官了。那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我想说的是,徐有功他不是不怕死,相反,他太热爱自由,太热爱生命了。正是因为他热爱自由,热爱生命,他才不能够容忍因为自己怕死,就让别人失去自由,失去生命。所以他才会在一次一次的危急情况下慷慨赴死。那这种勇就不是一般的蛮勇,这叫做“仁而有勇”。这是第二个例子。

【画外音】我们可以看出,武则天手下的官吏,娄师德是“仁而有忍”,徐有功是“仁而有勇”。这样的官吏才是武则天治理天下真正依靠的对象。而武则天一朝,还有一个大臣最受器重,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那么狄仁杰究竟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他为什么能够得到武则天的器重呢?

【蒙曼】咱们举第三个例子,狄仁杰的例子。狄仁杰在民间知名度可是太高了,咱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好官,而且还是个神探。咱们说神探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是有智谋。所以咱们就先从狄仁杰的智谋说起,狄仁杰有什么智谋呢?举一个例子。他前后当过两次宰相。他第一次当宰相的时候,因为来俊臣陷害,就把他关进大牢里去了。当时的政策,是如果把你抓起来,你立刻就交待自己谋反,可以从轻发落。所以呢,狄仁杰一抓进去,来俊臣要审他,还没等打呢,他先招了。他说,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说现在已经改天换地了,我们这些唐家老臣可不就是该死,你说我谋反,那我确实就是谋反了。自己先承认了,也没受苦。来俊臣一看,这个犯人是个软骨头啊,自己承认了那拉倒吧,把他关起来,先放着,对他放松警惕了。狄仁杰一看,对他放松警惕了。他觉得机会来了,就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把自己这个情况来龙去脉都写上去了,然后把这块布就给塞进棉袍里了。然后再找这个管事的人,说现在你看天热了,我能不能请我们家里来人,把我的棉袍拿回去,给我换件单衣服。管事的一听,这也不是什么不合理的要求,能照顾就照顾他一下,那行吧。然后呢,狄仁杰的儿子就来了,把棉袍拿回去了。回家一看,里头还有一封信,狄仁杰的儿子那是儿子像爸爸,也非常聪明,马上就找武则天了,说我要告密。当时只有说告密才能见到武则天,武则天就接见他了,一接见他,狄仁杰的儿子把这个信就拿出来,武则天一看,狄仁杰说自己冤枉的。

她就提审狄仁杰,说你以前干嘛承认自己谋反啊,你承认了现在又喊冤?狄仁杰说陛下,我要是当时不承认,早就被打死了,那我今天还能见得着您吗?我也是不得已啊。武则天一听也有道理。后来当然还是经过一番曲折,反正没有处死狄仁杰,把他贬官了,这已经算从轻发落了。那这就是一个很有智谋的故事。不过咱们说狄仁杰是不是只有这些自保的小智慧?如果这样,那就不叫智慧了。狄仁杰的这个智,其实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这话怎么讲呢?我还是举一个例子,还是越王李贞父子谋反的那个例子。当年这对父子谋反牵连了很多人,有两千个老百姓都给牵到这个案子里头了,武则天要处死他们。那狄仁杰知道这些人冤枉啊,怎么办呢?他就左思右想,最后给武则天写了一封密信,一个秘密的奏章。这个奏章是这么说的,“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能定,然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什么意思呢?他说这些老百姓都是给牵连进这个案了的,不是真正做了什么坏事。我想为他们伸冤,又害怕陛下认为我替恶人说情。那我要是不替这些人伸冤,又害怕没有体现出陛下珍惜生命的这种含义。那武则天接到这个密信之后她怎么想?你想它首先是一个密奏,他没有当面指责武则天的错误,给武则天留了面子,而且在信里头他又夸武则天珍惜生命。说我要不告诉您,让您错杀了他,这不和您本意违背了吗?您本来一个多好的皇帝啊,多珍惜生命啊,我怎么能不体会您真实的意思呢?把武则天心里夸得是暖洋洋的。所以武则天想来想去把这些人就给放了,当然这个放不是说让他们自由,是把他们流放,那流放也比死强啊。那咱们说到底是什么东西挽救了这两千老百姓的性命?那固然是狄仁杰的智慧,但是更重要的,是狄仁杰的一片慈悲之心。

那咱们看狄仁杰两度拜相,加起来其实不过三年多的时间。为什么在武周一朝他的名气超过任何一个宰相呢?关键是他办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把庐陵王,也就是被废黜的那个皇帝中宗李显。当时叫李哲,给召回洛阳了,劝武则天把他召回来了。第二件大事呢,是推荐了以张柬之为首的一大批著名的宰相。那当然,狄仁杰不仅推荐了张柬之他们,像后来在唐玄宗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姚崇等等好多宰相,都是狄仁杰推荐的。所以当时就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说你狄公,你是桃李满天下。那咱们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狄仁杰的话,应该是什么词呢?那叫“仁而有智”。你看,仁、智、勇,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三达德啊。说具备这样的品德就是君子。那你看,娄师德“仁”,徐有功“勇”,狄仁杰“智”,那不都是君子吗?那武则天不就是君子满朝吗?

【画外音】正因为武则天任用了很多杰出的人才,所以她的统治才能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武则天又是怎样对待这些帮助她治理国家的贤臣呢?

【蒙曼】那咱们一个一个地说。娄师德,他是善始善终,最后死在宰相的岗位上了,寿终正寝。徐有功呢,虽然是三次都差一点砍头,但是总是在最后一刻武则天就会放了他,而且最后也是当了三品大员,死后追赠司刑卿,也是寿终正寝。那狄仁杰呢?狄仁杰就更不用说了,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敬重,那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她管狄仁杰叫国老,而且每次狄仁杰来见她,她都不让狄仁杰下拜。她说国老你一拜,我浑身都骨头疼,对狄仁杰是体贴入微。后来狄仁杰71岁的时候也是寿终正寝,武则天非常非常地悲伤。她又说,这国老一去,整个朝堂都空了。那咱们看,武则天对这些人这么好,至少这三个人都是生荣死哀了。那同样是大臣,周兴、来俊臣这样的酷吏,她怎么说杀就杀,用完就杀,毫不留情?其实这正是武则天用人的原则,那叫做利用小人,而信用君子。她是利用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杀人立威,但是高层,始终有狄仁杰这样的优秀人才主持朝政,那这些武则天亲手提拔委任的这些优秀人才,那就犹如擎天大柱。不光是撑起武周的天空,也让整个中国历史都变得光彩夺目。所以唐朝就有一个政论家叫做陆贽,说了一段很公道的话,他说武则天是: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累朝赖多士之用。

什么意思呢?说武则天对官吏的考核很严格,所以无论是升官还是贬官,都非常地迅速。这样一来,那些优秀的人才可以迅速地被提拔上去,那些没有用,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可以立刻被贬官。所以武则天同时代的人就说她有知人之明。而后来在武则天之后的好几个朝代,都依赖武则天选拔出来的人才给自己使用。这句话说得是一点都不夸张。可以说,正是武则天的识人之智,知人之明和容人之量,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准备了人才基础。那么已经是君子满朝的武则天,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请看下集,夺嫡大战。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