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蒙曼说唐之《武则天》(八)国舅之死

因为长孙无忌位高权重,武则天要向上发展势力,就一定要扳倒长孙无忌。武则天在重拳出击长孙无忌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先期工作了,比方说她把褚遂良、韩瑗、来济等等这些人扳倒、赶出朝廷,这就是先期工作之一,然后,武则天就把矛头直接对准了长孙无忌。

武则天借助朋党案件,牵连出长孙无忌,然后通过唐高宗削去长孙无忌太尉的官职,把封地也给削去了,但是同时,给他安上了一个扬州都督的头衔,软禁起来了,这事到这儿告了一个小段落。但并不意味着结束,真正的大清洗才刚刚开始,在这个长孙无忌案子刚刚处理完之后,许敬宗就又上奏了,说这个案子没完,我不是说这是一个大案子吗,涉及到好多人,那怎么现在只处理了长孙无忌一个人呢?这不对啊,还得接着审。那唐高宗也同意了,接着审吧。那怎么审呢,这些人都已经贬到地方去了,怎么办呢?

到地方去啊,到关押他们那个地方,再次录取口供,不就可以了吗?于是许敬宗就又开始派人四处去录口供去了,他派谁去录长孙无忌的口供呢?他派了一个叫袁公瑜的人,袁公瑜他怎么去录长孙无忌的口供呢,他不需要录,到那儿去跟长孙无忌说,你还是自我了断吧,省得我还废一把力气,长孙无忌就地自杀了,其他派到别的地方去录那些人口供的人,也做了大体相似的事情,那这些人,这个时候终于被一网打尽了,没有留下后患。

那咱们看,经过这么四年的治理整顿,此时的武则天上有唐高宗的专宠和信任,中有太子李宏扶持,外有许敬宗、李义府这样的支持者作为外援,她的皇后位置可以说是坚如磐石,那么武皇后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把曾经挡住她上升之路的人分期分批一网打尽,凡是黑名单上的人都一个个地离开了朝廷,但反对武则天的核心人物长孙无忌并没有出现在武则天最初的打击范围之内。长孙无忌是当朝国舅,又身居宰相要职,按照武则天的性格,她是不会放过长孙无忌的,武则天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重拳出击长孙无忌呢?而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下,长孙无忌又在做什么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请述系列节目《武则天》之《国舅之死》。

蒙曼:那咱们说长孙无忌他在唐高宗和武则天进行朝廷和后宫中的大清洗的时候,他在干什么呢?他在著书立说呢,咱们中国古代政治家有这么一个传统,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说呢,如果皇帝任用你,你就好好干,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那如果说皇帝不任用你了,怎么办呢?也可以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著书立说,这是一个挺好的传统,这叫做“进可攻退可守”。那长孙无忌他看到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唐高宗不按照他的意思办,他觉得也挺心灰意懒的,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了,他就想退回书斋之中,不关心政治了,去写书去了。所以在显庆年间长孙无忌在写书这方面成就很大,比方说他修了《显庆新礼》,这是一百三十卷,大部头的书,还有就是武德和贞观两朝的国史八十卷,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另外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隋书》的那个志三十卷,这都是那个时候修成的,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一个王朝如果兴盛的话,它就有条件、有余力去总结一下前朝的经验教训,唐朝呢就是这么一个时期。咱们知道现在一共是二十四史,唐朝一个朝代就修了八部,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那在唐朝做的这个工作之中,人家长孙无忌那是有功劳的,长孙无忌想退回书斋去,远离政治,可是政治会不会放过他呢?那是不会放过他的。咱们知道唐高宗和武则天一心想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朝廷,那长孙无忌就是最大的障碍,可是长孙无忌毕竟是皇帝的亲舅舅,而且当了三十年的宰相了,那也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威震天下,所以在对付他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咱们知道武则天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可是果断并不意味着鲁莽,在该有耐心的时候武则天是非常、非常有耐心的,所以她在重拳出击长孙无忌之前已经做了很多的先期工作了。比方说她把禇遂良、韩瑗、来济等等这些人扳倒,赶出朝廷,这就是先期工作之一,把长孙无忌的朋友们都给赶走了。那除了有朋友,长孙无忌还有亲戚呀,所以这个时候长孙无忌的亲戚也倒楣了,咱们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长孙无忌童年生活是很坎坷的,他从小死了父亲了,他的父亲长孙正晟一死,他和妹妹就是长孙皇后就被同父异母的哥哥赶出家门出去了,这小兄妹流离失所,怎么办呢?是舅舅收留了他们,在舅舅家里长大的,和舅舅的孩子们一块长大的,所以啊,他跟舅舅的孩子那是比亲兄弟还要亲了,可是就在显庆年间他舅舅的儿子叫做高履行,也从中央给贬到地方去了,这仍然是剪除长孙无忌左膀右臂的工作,这都是武则天和唐高宗一手安排好的。

[画外音]长孙无忌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外围势力在逐渐被清除,等到他的外围势力被清除干净后,武则天终于要对他动手了。但动手整治当朝宰相,这得需要一个理由,以这个理由为突破点,武则天的行动才名正言顺,动起手来才会又准又狠,那么武则天找到的突破点是什么呢?

蒙曼:这个事情得有一个突破点,武则天也一直在睁大着眼睛在寻找这个突破点,就在显庆四年十月份的时候,这个突破点终于找到了,这一年有一个人他就向唐高宗去汇报,说他发现了一个朋党案件,就是朝廷的官员之间互相勾结的案件,他说有这么一两个人,一个是太子洗马韦季方,一个是监察御史李巢,有这么两个人他们结交权贵,然后共结朋党。太子洗马是个五品官,监察御史是一个八品官,说这两个中下级官员他们巴结一个权贵,然后想要在朝廷里头结党营私,这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大案子,涉及的是中下级官员。可是呢,武则天她马上就看到了这个案子的利用价值了,这个案子的利用价值在哪儿呢?它这里头涉及到一个权贵,那这个权贵是谁呢?武则天她想让他是谁他就是谁,于是武则天她马上就开始工作了,她和唐高宗一商量,决定派许敬宗去审理这个案子,许敬宗不是刚刚被提拔为宰相吗?正需要一个用武之地,就派他上任吧。那咱们知道一个堂堂宰相去审这种中下级官员的朋党案子,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头有阴谋,这不是什么好案子。那许敬宗他接手这个案子之后,他是个聪明人了,他当然更明白皇帝和皇后究竟希望他干什么,他是绝对不会这两个主子失望的。于是呢,许敬宗就来审这个案子来了,那他怎么审呢?一句话,那就是大搞“逼、供、信”,抓住韦季方和李巢,他就是玩命地揍,打他们,让他们招供,你们想勾结哪个权贵来着?同时也暗示他们,只要你们供出孙长无忌,这事就齐活了,就跟你们没关系了,就打他们,让他们这么招供。可是呢,这个韦季方他偏偏是个老实人,他觉得自己没勾结长孙无忌呀,他想勾结他都巴结不上去。再说了,在韦季方的心目中,长孙无忌还是当朝国舅,那又是当朝宰相,他哪敢轻易污蔑他?那在他心目中那还是巍巍泰山,他不敢污蔑他,所以呢就死也不承认,他死也不承认,许敬宗就往死里打,那这样一来怎么办呢?最后韦季方就想不开了,觉得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一头撞墙死了算了,他呢就撞墙想要自杀。可是我觉得小人物的悲哀就在这儿,你活,活不好;死,都不让你死得痛快,你没有死的权力。韦季方他撞墙,又被人给救活了,而且一救活之后,这个罪行马上就出来了,这叫做畏罪自杀啊。你要是不畏罪,你自杀干什么呀?所以你自杀就证明了你有罪啊!第二天许敬宗就到唐高宗那儿汇报了,说这个案子我已经审出眉目来了,这个案子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朋党案,这里头它涉及到一个阴谋,什么阴谋呢?他说韦季方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结党营私的问题,他是想要通过巴结长孙无忌,然后和长孙无忌一起在朝廷里头上下勾结,最后陷害忠良,然后把权力都集中到长孙无忌这儿,这样长孙无忌就可以谋反了。现在呢,这个韦季方看到阴谋败露了,只好畏罪自杀。他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咱们看这个结论成立不成立啊?这还是天下奇闻啊,你说长孙无忌一个堂堂宰相去和这种五品官、八品官勾结在一起谋反,这谋反能成事吗?所以这个听起来真是不大顺当的一个结论。可是唐高宗他听了这个汇报之后,他怎么反应的呢?唐高宗他根本就没有置疑长孙无忌是不是应该被牵扯到这个案子里,就是这个权贵是不是长孙无忌,他没有置疑,他也没有置疑说长孙无忌怎么会脑子进水,和这种小小的文官去谋反,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大家听听,非常有意思,他说“阿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资冶通鉴·卷两百》)他说,我舅舅现在被小人挑挑拨离间,跟我之间有点隔阂,有点猜忌,这是有可能的,他怎么会谋反呢?这是一个问句,可是这个问句就把这个案子的性质给定下来了。这是谋反,唐高宗他亲口说出了这两个字。但是呢,他又用了一个疑问句,他怎么会谋反呢?那咱们刚才说过,许敬宗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怎么样处理皇帝这处疑问句,他要把它变成肯定句就可以了,所以许敬宗马上就说“臣始末推究,反状已露,陛下有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资冶通鉴·卷两百》)说我已经调查清楚了,他们谋反的证据那已经是非常明显了,历历在目了,陛下你怎么可以再怀疑呢?这就是谋反!把这个案子就把疑问句变成肯定句了。那面对许敬宗这个说法,唐高宗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唐高宗他这时候长叹一声,那眼泪就哗哗就下来了,他说“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复然,使朕惭见天下之人,滋事若实,如之何?”(《资冶通鉴·卷两百》)他说我们家真是起家门不幸啊,怎么亲戚老谋反呢?过去高阳公主就谋反来着,现在我舅舅他又谋反,这事如果确实是真实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要什么了?他要论罪责了,怎么来处理这个案子,那怎么处理呢?唐高宗他自己就给了一个先例,往年高阳公主也曾经谋反来着,这就是长孙无忌案件处理的先例了。

[画外音]长孙无忌如果谋反,这可是一个大案,但唐高宗居然没有怀疑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这怎么看都有些蹊跷,而且唐高宗还给了处理这个案件的先例,高阳公主谋反案。那么我们就先从这个案件入手,去探寻唐高宗内心究竟有什么样的想法?首先我们要知道,高阳公主谋反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蒙曼:这也是永徽年间发生的一个大案子,发生在永徽三年,当时的处理者,这个案子的处理者,正是那个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那高阳公主是何许人啊?高阳公主她是唐太宗的女儿,长得漂亮,小的时候也是聪明活泼,活泼得有点过了劲了,很任性,唐太宗非常喜欢她,唐太宗想经笼络功臣,就把高阳公主嫁给了大功臣房玄龄的小儿子房遗爱,可是在唐朝啊,这个娶公主可不是一般人消受得了的福气。这个高阳公主嫁进房家之后,房家就一天都没有消停过。高阳公主咱们说了她是一个好强任性的人,她到了房家之后就想抓尖抢上,当时房玄龄一共有三个儿子,老大叫房遗直,老二叫房遗爱,当时还没有分家,这高阳公主觉得在这么一个锅里吃饭不舒服,她想要分家,可是当时的规定又不允许兄弟分家,她就整天在这里头搅和,唐太宗以后就不大喜欢这个惹事生非的公主了。可是高阳公主做到这儿还没算完呢,没过几年,她的一个奸情又败露了,她和一个和尚私通的事又被揭发出来了,怎么回事呢?这个和尚名字叫做辩机,他是住在高阳公主领地里头,有一天呢,高阳公主和她丈夫一块骑马出去打猎,就在路上遇见了这个眉清目秀的辩机了,那高阳公主呢,那是一见钟情,马上就爱上这个小和尚了,就把他收到自己的麾下了,包养起来了,那房遗爱怎么办呢?高阳公主觉得这事太好处理了,赏给房遗爱两个绝色的丫头,不就得了吗?补偿他了。这房遗爱他也不敢有什么举动,这样他们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包养这个情夫包了好几年。可是呢,有一句话不是叫纸包不住火吗?这事终于还是败露了,那没办法啊,又得上报到唐太宗这儿,唐太宗那就更没面子了,马上就腰斩了辩机,同时呢还杀了十好几个在他们之间通风报信的婢女。可是他这么一斩辩机,那也就暂断了他和高阳公主之间的那个父女之情。高阳公主恨死他了,所以在唐太宗死的时候,高阳公主一滴眼泪都没有掉,而且呢,唐太宗一死,高阳公主的约束减少了,她就更加无法无天了,重新开始包养情人,包养了好几个。而且可能因为第一任情人是个和尚,初恋情人有很深的印象,她就很喜欢这些和尚、道士,这些方外人士,很偏爱这一类人物,这一类人物在她的情人之中占了好大的比重。这事咱们说怎么样呢?这是属于一个风化案件,如果说高阳公主的案子仅仅涉及风化案的话,这个呀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我觉得,高阳公主这个人一生中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不是玩命地给她丈夫戴绿帽子,而恰恰是和她丈夫在政治上搅到一起了,保持一致了。怎么回事呢?咱们刚才说她丈夫是房遗爱,房遗爱也是在政治上他受到了打压,而且因为他们家老出事,高阳公主老搞这个风化案啊,也不太合适,所以唐高宗就把他给贬到地方当刺史去了。那咱们知道房遗爱是一个公子哥出身,那是宰相的儿子,公主的丈夫,所以也挺娇生惯养的,到了地方之后,他不大受得了地方这种艰苦的生活,那就满腹牢骚,整天发泄对现政权的不满。那咱们也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他既然不满,那也有好多同样对现实政治不满的人,就跟他慢慢地有了交往了,就都集结在房遗爱的周围了,他们搞这种小的政治沙龙,整天在一块儿说那些无聊的话,你看现在这种皇帝他多没劲啊,他干那些事算什么啊?要是咱们之中任何一个人当皇帝,那不都比他强吗?就说这些很无聊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举动,可是这个事偏偏还就被人告发了,被谁告发了呢?恰恰是房遗爱的哥哥、高阳公主的大伯子房遗直,他觉得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这两口子迟早会闹出点什么事来,把房家给彻底地毁了,于是他先行去告发了,说房遗爱组织政治沙龙,这个要谋反,而高阳公主她不是结交和尚、道士吗?经常有点什么望气啊、算命啊这样的行为,她也掺合到这一个政治阴谋里头去了,告他们谋反。那谋反是大案子啊,特别是皇亲国戚谋反那更是大案子,所以高宗马上就得审,派谁审?当然就派长孙无忌了。长孙无忌一审这个案子,那证据确凿,他们确实在私下议论来着,然后高阳公主也确实跟和尚道士有不正当交往,也曾经望气来着,那这个事情“国有常刑”,论罪都得处死,这没什么,应该是这样。可是啊,长孙无忌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这个谋反案给扩大化了。他一想,反正这个案子也出来了,顺便把我平常所不喜欢的那些人以及对皇帝有威胁的人,一块都给网罗进来算了,他网罗了谁呢?他网罗了很多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他网罗了一个叫李恪的人,李恪又是谁呢?李恪他当时封为吴王,他也是唐太宗的儿子,他父亲是唐太宗,他母亲是谁呢?他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所以说无论是父亲的血统,还是母亲的血统,那都是非常高贵。这个李恪小的时候也很聪明能干,唐太宗老说他很像自己,所以在长孙无忌的心中,一直把他视为李治的潜在威胁。这时候他要借助这个案子,把这个李恪网罗进来,于是他就搞株连,最后就把这个李恪也卷进水里来了。最后当然谋反罪都是要处死的,李恪也就论罪当死了,那可是李恪他没有跟房遗爱有任何的勾结,他也没有搞阴谋啊,所以他觉得特别地冤枉,在临死这前,他愤愤不平,就说“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资冶通鉴·卷两百》)说长孙无忌这个人太坏了,他陷害忠良,如果说我们宗庙有灵,我们祖宗有灵的话,以后他也会死,而且他们家会被族灭。这是一个很恶毒的诅咒,当时除了吴王李恪之外,还有好多跟长孙无忌平常不太对付的那些人,比如说宰相、武将、宗室、附马都被卷进这个案子里来了,所以这个案子最后规模搞得相当大。在永徽初年那也算是震动政坛的一个大案子,那长孙无忌当时把这个案子做扩大化处理,咱们说呢一方面那是他自己想专宠固位,这没得可说的,他打击反对派嘛,但是其实,在另外一方面,他也有给这个李治考虑帮他稳定政治这个意思,要不他杀这个李恪干什么?其实也是为高宗好。可是呢,他的这么一番杀戮啊在唐高宗心里可就不是滋味了,这叫做震主之威。你看那些功臣、武将、宗室、驸马,长孙无忌收拾起他们就像碾死一个蚂蚁那么容易啊,这李治他能不担心吗?其实裂痕在那时候已经出现了。

[画外音]长孙无忌权倾朝野的时候,可以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唐高宗心里当时就留下了阴影。现在长孙无忌陷入了所谓的朋党案件,唐高宗不去置疑长孙无忌是否有罪,而是直接给出了一个处理这个案子的先例,高阳公主谋反案。那么,唐高宗真的就是要置长孙无忌于死地吗?长孙无忌毕竟是唐高宗的亲舅舅,这个案子最后是怎么定罪的呢?

蒙曼:唐高宗既然都提出高阳公主谋反案了,许敬宗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他说怎么处理长孙无忌啊?那不就是按照高阳公主案子处理就行了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这是他从唐高宗那儿得到的信息,那许敬宗他是一个聪明人啊,他觉得自己还得加上几句,表示对领导意图全心全意的理解,所以他说长孙无忌的案子其实比高阳公主那要严重多了。为什么呢?他说房遗爱那是一个乳臭小儿,是个小毛孩子,而高阳公主那是一个女人,一个小毛孩子和一个女人谋反,那能有多大影响力啊?可是长孙无忌不一样,长孙无忌他是协助先帝谋取天下,所以天下人都知道他的脑子够使,他又当了三十年宰相,所以呢,天下人都很畏惧他的势力。如果他要是狗急跳墙谋反的话,那可比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要厉害多了。他又补充了这么一段话,意思呢就是说还得加重处理。可是唐高宗觉得这事还没完呢,所以他又对许敬宗下指示了,他说这事别着急,你再审审看。那许敬宗就回家了,回家他也在琢磨啊,还怎么审?这个事情还有多大的余地?就琢磨了一夜,琢磨一夜之后,终于恍然大悟了。所以第二天他又去找唐高宗了,说昨天您让我接着审,真是太英明了,我这么一审才知道这可不是一个一般的谋反案,这个谋反案比我想象得要严重多了,这里头牵连了若干的大臣,韩瑗肯定是一个,禇遂良、来济还有柳奭,就是王皇后那个舅舅,还有于志宁。咱们在以前“废王立武”那个时候说过,于志宁可是一个老实人,不想卷入任何政治纠纷之中,所以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他都没敢表态,老是不说话,可是不说话也不行啊,你不说话也是不支持嘛,这时候也被牵扯到这个案子里来了。说这么一大群元老大臣其实都参与这个谋反案了,这可就是一个大案子了,那事情审到这一步,其实范围也划出来了,唐高宗他这一次终于觉得这个案子油子被榨干了,没什么可说的了,只剩下一件事要做了。什么事呢?做秀啊,这个时候他开始做秀了,表演了,他就长叹一声,眼泪又哗哗地下来了,然后就说啊“舅若果尔,朕绝不忍杀之,若果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资治通鉴·卷两百》)说我舅舅就算他谋反,我也绝对不能杀他,我要是杀了他的话,天下人怎么议论我啊?子孙万代怎么议论我啊?我得保他一条命,我不能让你们杀了他,我给这个案子定个性,这就是谋反案,但是你也放他们一条生路吧,重点是放长孙无忌一条生路,所以最后这个案子是这么处理的:长孙无忌被削去太尉那个官职,那封地也给削去了,但是同时也他安了一个扬州都督的头衔,但是当扬州都督他并不能到扬州去赴任去,他被安置到黔州去了,这黔州那就是原来安置废太子承乾的地方。这个黔州是咱们今天四川省的彭水县,挺偏僻的一个地方,把他安排到那儿去了,软禁起来了,但是在生活上予以保障,还是按照一品大员的待遇给他,好酒好肉还是给他,这事到这儿告了一个小段落,那咱们说告一小段落,它是不是意味着完了,那肯定不意味着完了,那完了我们就说完了,不能说告一小段落,武则天她还没有够呢。咱们上一集不是说过了吗?武则天她要巩固皇后的位置,必须要对外朝优化组合,这个优化组合就是把反对她的人赶出去,把拥护她的人请进来。那在打击反对派这个问题上,她不是分两步走的吗?“先清除外围”,先把这个反对派之中势力比较小的那些人清除出朝廷去,于是禇遂良、韩瑗和来济不就走了吗?那第二步在这个外围组织已经清除之后,才要针对核心力量长孙无忌,把他扳倒。那之所以要分两步走,这也是为了慎重起见啊,就是避免一下子打击面过大,让反对派始终心存幻想,觉得只要我乖乖的、好好的,皇帝不会收拾到我这儿,那始终心存幻想,不就逐步丧失斗志了吗?最后就坐以待毙。现在其实这两步都走得差不多了,长孙无忌已经倒台了,那唐高宗和武则天在整顿外廷这个问题上,就没什么顾忌了,最大的大鱼都已经落网了,所以到这个时候那才是大清洗的真正开始啊。他们要把处廷所有的这些反对者都一网打尽,绝对不能留下任何后患。于是呢,在这个长孙无忌案子刚刚处理完之后,许敬宗就又上奏了,说这个案子没完了,我不说这是一个大案子吗?涉及到好多人,禇遂良、柳奭、韩瑗、来济这些人牵涉进去了,那怎么现在只处理了长孙无忌一个人呢?这不对啊,还得接着审,那唐高宗也同意了,接着审吧。那怎么审呢?这些人都贬到地方去了,怎么办呢?到地方去,到关押他们那个地方再次录取口供不就可以了吗?于是许敬宗就又开始派人到四处去录口供去了,他派谁去录长孙无忌的口供呢?他派了一个叫袁公瑜的人,他就是第一批站出来表示支持武则天的人,袁公瑜当年还是一个监察御史,八品官,现在轮到他去审长孙无忌的时候,他已经是五品官了,做到中书舍人了,升官了,那么袁公瑜他怎么去录长孙无忌的口供呢?他不需要录,到那儿去跟长孙无忌说你已经大势已去了,你还是自我了断吧,省得我还废一把力气,长孙无忌就地自杀了。其他派到别的地方去录那些人口供的人也做了大体相似的事情,那这些人这个时候终于被一网打尽了,没有留下后患,古人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随着长孙无忌、于志宁、禇遂良等等这一些元老大臣的倒台,亲戚、朋友那也就都受到了株连了,比方说,儿子那是全部处死的,孙子小的流放到岭南去了,岭南那当时是非常、非常恶劣的环境,瘴疠之地啊,很难活着回来的,打击面相当、相当地大,朝廷就一下子空了下来,空了下来,那当然拥护武则天的人还会补充进去。

[画外音]武则天当上皇后没有几年,朝廷中的大事就一件接着一件,先是禇遂良等大臣被捕,然后是长孙无忌这样位高权重的宰相也倒台了,人们可以看出贬官的都是反对武则天的人,补充进来的都是拥护武则天的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武则天就是掌握着事件进展的核心人物呢?事情真的会是这么简单吗?

蒙曼:这样的一个时代,真实地让人们感觉到了什么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武则天太厉害了,如果说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武则天的出谋划策和大力推动,事情不会解决得这么完满迅速,先易后难,由内而外,她表现出来的那种政治洞察力和斗争的策略,那是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的,皇后的威风树立起来了,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咱们看显庆年间全部问题的症结是不是在武则天这儿啊?不在武则天,它在唐高宗的身上,从废王立后到清洗后宫,从改立太子到最后的外朝换血,那是唐高宗在掌握着事情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啊。换句话说,唐高宗才是所有这些问题的统帅,唐高宗发挥了主导作用。那为什么唐高宗要做这一系列的事情啊?那是因为他早就想洗牌了,他想要伸张皇权。咱们知道,唐高宗的前半生一直是受人控制的,当太子的时候受他老爸唐太宗的影响,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了,他爸又给他派了好多辅政大臣,他自己还是没有权力,那一个皇帝,那如果没有权力,那心里感觉是何等的窝囊啊?所以他不能够容忍这个事情这样继续下去,他要重振皇权,这种突破限制、伸张皇权的欲望,才是左右我们说从永徽六年到显庆四年所有问题的一个关键。这个呢,我们的分析就又深了一层了,不是武则天,那是唐高宗,可是啊,分析到这儿,这个事情还没有完呢,咱们还得注意到一点。什么呢?就在这样的血腥清洗之中,一种新的政治格局诞生了,什么样的新的政治格局呢?咱们从大臣这个角度来看,地主官僚丧失了权力,咱们看随着长孙无忌、于志宁、禇遂良等等这些人倒台,关陇贵族集团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们受到了沉重打击,就腾空了原来在朝廷之中属于他们的那个位置,他们的位置腾出来了,谁进去了呢?新兴的势力进去了,原来一般官僚的地位这个时候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像许敬宗、李义府这些在废王立武过程中崭露头角的官员,到长孙无忌的案子完了之后,都已经是大显身手,位置有了空前的提高了。此后呢他们的位置还要继续提高,这是从官僚这个角度讲。那咱们说从皇帝这个角度来讲呢,经过这么一番整顿,皇权其实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咱们知道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皇帝一直是和贵族共治天下,这个政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唐朝了,因为有贵族势力的影响皇帝他不能够完全做主,所以在废立皇后这个问题上,要经过这些元老大臣的同意。可是现在呢,这些身份为贵族元老重臣都已经下台了,新生力量补充进来了,那么皇帝面对的将不再是贵族,而是一般官僚啊,那皇帝他和官僚之间的距离就空前地拉大了,那皇权也就有了充分伸张的余地。所以说这个由“废王立武”所引起来的这一系列变化,它是一场非常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它不仅仅意味着支持武则天的人上台,反对武则天的人下台,它还意味着整个社会势力的重新改组。这次改组啊,不仅仅对唐朝,它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非常、非常深远的影响,这才是问题的全部。那咱们看,经过这么四年的治理整顿,此时的武则天上有唐高宗的专宠和信任,中有太子李弘扶持,外有许敬宗、李义府这样的支持者作为外援,她的皇后位置可以说是坚如磐石。那么武皇后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呢?请看下集《母仪天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