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政”时期的咸丰帝表现出励精图治、决心转变危难局面的雄心壮志。他在肃顺的辅佐下重用汉族大臣、兴利除弊、打击腐败,王朝政治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势头。然而,好景不长,内乱的爆发、外敌的入侵,这对于原本就千疮百孔的清王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公元1860年,是咸丰帝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他三十大寿、继位整整十年,而就是这一年,他被英法联军赶出了京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逃亡皇帝,美仑美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洗劫一空、付之一炬。那么,这个至今都让中国人痛心的劫难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它又会给咸丰帝造成怎样的打击呢?
1860年的9月,咸丰帝带着羞辱、自私和无可奈何,从圆明园出发,逃往两百多公里之外的热河避暑山庄。咸丰帝的这次出逃,让他成为了清朝入主中原以来,第一个被逐出京城的皇帝。然而,就在咸丰皇帝逃难热河不久,更加令人震惊的劫难发生了。英法联军闯进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将富丽壮观的圆明园洗劫一空、付之一炬。
为了阻止英法联军进一步施暴,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被迫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此,中国开始跌入到半殖民地的深渊,咸丰帝也已经无可推卸地背上了历史的罪名。那么,逃到热河以后,咸丰帝惊恐、烦闷的情绪是否能够平静下来?一连串的打击他又能否顶得住呢?
从咸丰帝逃离北京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陷于一生最大的绝望之中,对于国事也是心灰意冷。他让弟弟恭亲王奕訢负责与英法联军和谈外交事务,将其他国事也交给了身边倚重的大臣全权处理。虽然他已经身患重病、虽然奕訢一再请求他赶紧回京,但他始终都没有再回到北京,那么咸丰帝为什么坚决不回京城?在热河期间他究竟在做些什么呢?
咸丰皇帝的放纵行为不管是出于一贯的习性,还是国事悲怆的压力,作为一国之君,在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借酒消愁,自我放纵都将注定了他的统治即将寿终正寝。此时此刻,已经预感到来日无多的咸丰皇帝在想些什么?他将如何来思考和安排身后的事情呢?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 讲述咸丰朝的一段悲怆往事,系列节目《苦命皇帝咸丰》今天播出第九集《命丧热河》,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