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自隋朝创立,至清朝时已趋于完善。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其中的乡试每三年在各地省城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为举人。这是读书人走向仕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咸丰帝即位后,一心图治,正想通过科举考试遴选出能够力挽狂澜的济世之才。然而,就在天子脚下的一次乡试中,一场谁都预想不到的科场舞弊案却让他龙颜大怒,悲愤交加,而这场科场舞弊案最终则演变成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起科场案件。那么,这场震惊朝野的科场舞弊大案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创造,它为社会下层的读书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为皇帝提供了选拔人才的渠道。
有鉴于科举考试的重要性,有清一代对科场舞弊案参与者的处罚极为严厉,顺治皇帝甚至定下了科场犯罪一律处死的祖制。那么,这场科场舞弊案牵扯的官员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一直主张严刑峻法的肃顺,又将在这起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不过对于这场清朝科场第一大案,许多人认为这是权臣肃顺利用自己的职权,排斥异己,打击报复的冤假错案,那么喻大华教授将会如何解读这个问题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继续讲述系列节目《苦命皇帝咸丰》第七集《科场第一案》,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