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咸丰皇帝登基之时,清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外有鸦片战争后的捉襟见肘,内有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在这种情况下,陷入危机的清政府急需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国家的人才。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湘乡,一位胸怀大志的官员却成了时局的旁观者,他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于公元1811年,他虽出身寒微,却少年得志,官运亨通。咸丰皇帝即位时,四十不惑的曾国藩已是二品要员,但由于母亲去世,根据规定,曾国藩须辞去所有官职丁忧三年。在朝廷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他却只能闭门在家。但时势需要英雄,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曾国藩的命运,让他从一个“闲散人员”变成了拯救清王朝的一代名臣。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曾国藩又是如何在危难中崛起的呢?
初来长沙的曾国藩,对未来并无多大的胜算,临时组织的几千名乡勇到底能否训练成为一支可用之军也未可知,更为可怕的是,曾国藩大刀阔斧想建设新军的一些做法,严重超越了他身为团练大臣的职权范围,所以,很多湖南当局的官员指责他越权行事。不久,曾国藩便惹出了一场大风波,让他无法在长沙立足了。这会是一场什么风波呢?
湘军的崛起,很快吸引了咸丰帝的目光。在咸丰帝所任命的四十三位团练大臣中,最终惟有曾国藩一枝独秀,成为挽救大清王朝的“救命稻草”。但是,当咸丰三年秋天,咸丰帝下令曾国藩攻打西征的太平军时,曾国藩竟然抗旨不从,面对一道道催促的圣旨,他坚持按兵不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国藩如此大胆呢?咸丰帝是否会治他抗旨不从之罪呢?
自从太平天国起义以来,苦命天子咸丰帝从来没有见过胜利的奏报,所以曾国藩的武昌捷报让他大喜过望,任命此战首功的曾国藩为湖北巡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最终曾国藩不仅没有得到这个职务,反而还被咸丰帝骂了一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与您一同走进清朝咸丰王朝,解读晚清三朝重臣曾国藩的崛起之路。系列节目《苦命皇帝咸丰》今天播出第三集《曾国藩起兵》,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