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苦命皇帝咸丰(二)连丧重臣

道光皇帝的四子爱新觉罗?奕詝从诸皇子中脱颖而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他在诸多方面不及弟弟奕訢,但他却是事实上的胜利者。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道光朝曾经先后有过曹振镛、穆彰阿等大臣,新皇帝上任自然面临着人事的调整。那么,谁能够辅佐咸丰皇帝,担当定鼎重臣?在王朝的危局下,谁又能够扭转乾坤呢?

在道光皇帝看来,杜受田不仅人品好、学问好,还出身于著名的书香官宦门第,山东杜家曾经“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拥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和出色的个人能力,杜受田很适合担任教育皇子的工作,在杜师傅的培养下,四皇子奕詝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关于咸丰皇帝与师傅杜受田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还有一段著名的公案,据说如果没有杜受田的指点,奕詝便与皇帝的宝位无缘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论这则狩猎史料真实与否,都不影响杜受田成为咸丰皇帝倚重的帝师这个事实。在咸丰皇帝登基的1850年,在世界的西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已于两年前发表,轰轰烈烈的欧洲大革命余烟未消。而在社会凋敝、百病丛生的中国,清王朝正进入江河日下的时代。那么,新上任的帝师杜受田,面对国家的危难,他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

杜受田为咸丰皇帝开出的三个“药方”,看起来确实有拨乱反正、任用贤能的意味。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虽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发配新疆,之后的仕途波澜不惊。在杜受田建议起用林则徐时,林则徐已经因病告老还乡。那么,面对皇帝的圣旨,林则徐能否重新出山拯救国家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林则徐的去世,使清朝丧失了一位能够拯救国家于危难的重臣。咸丰皇帝刚刚上任便遭遇内外交困的局面,此时的太平军风起云涌、来势汹汹。仓促之下,咸丰皇帝还能够依靠谁来度过这个难关呢?一代帝师杜受田,他的命运又如何呢?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咸丰政局的宦海浮沉,《百家讲坛》系列节目《苦命皇帝咸丰》今天播出第二集《连丧重臣》,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同期声:道光皇帝的四子爱新觉罗从诸皇子中脱颖而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他在诸多方面不及弟弟奕訢,但他却是事实上的胜利者。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道光朝曾经先后有过曹振镛、穆彰阿等大臣,新皇帝上任自然面临着人事的调整。那么谁能够辅佐咸丰皇帝,担当定鼎重臣?在王朝的危局下,谁又能够扭转乾坤呢?辽宁示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咸丰政局的宦海沉浮,《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今天播出第二集《连丧重臣》。

    喻大华:这个时候的咸丰帝年仅十九岁,严格点说,虚岁十九周岁十八,这固然是一个已经成年的年纪了,但还是一个毫无政治经验的“愣头青”,要想治理这个四万万人口的大国,驾驭这条千疮百孔的又面临惊涛骇浪的大船,谈何容易啊?当然清朝历史上也有比咸丰帝年纪更小的皇帝,比如说顺治五岁登基,康熙七岁继位。但是顺治康熙年纪虽然小都有得力的辅佐者,比如说顺治靠他叔叔多尔衮,康熙靠孝庄文皇太后当然是太皇太后了和辅政大臣鳌拜等人。所以皇帝虽然小,但是国家机器的运转丝毫不受影响,因为这些辅政者都是雄才大略的人物。

    由此看来咸丰皇帝也需要找一个辅佐者,这个人到哪儿去找呢?咸丰皇帝的辅佐者就是他的师傅杜受田。杜受田生在乾隆五十二年,公历是1787年,字芝田,是山东宾州人。道光三年,杜受田进京赶考,中了进士之后就在北京做官。十多年之后就干到山西学政这个位置。拿今天话说是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了,级别不低前途光明,再干个十年八年就有希望开府封疆,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了。不过对杜受田的任用,道光皇帝另有打算,他不想浪费杜受田这个人才。在道光皇帝看来,杜受田人品好学问好,所以,道光十五年的秋天把杜受田调回了北京。原来道光皇帝的两个儿子,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已经五岁了,清朝皇子六岁上书房读书,由谁做师傅呢?道光皇帝看中了杜受田。杜受田回京候命,他不知道为什么把他给调回来,根据《清宣宗实录》记载,次年正月道光皇帝发布上谕,宣布四阿哥、五阿哥于四月初三日入书房读书,杜受田专门负责四阿哥奕詝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道光三十年奕詝成了皇太子,杜受田一直负责奕詝的培养。除了年节、帝后生日放假以外,几乎天天见面。

    中国古代不像今天被告分科教学一个老师教一科,那个时候是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科。其实也没有多少科,杜受田教奕詝读经、读史、做诗、做文。奕詝进步很大,杜受田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为了能够方便进宫上课,他搬到离皇宫比较近的西安门附近的一个庙里面住,三五天才回一趟家。道光皇帝十分满意杜受田的工作,陆续授给他一大堆头衔,有什么礼部侍郎,拿今天的话说就是教育部文化部的副部长,有工部侍郎,建设部的副部长了,户部侍郎,财政部的副部长还授给他都察院左都御史,今天话说是最高检察院的副检察长,不过这都是给杜受田的政治待遇。你有这么多头衔,但你不要到那些衙门去上班,你的实际工作就是教育奕詝。工作干得不错,道光很满意。转眼到了道光二十四年的冬天,道光帝提升杜受田做工部尚书。杜受田终于成了国家的部院大臣,大家知道工部是一个负责营建的衙门,负责给皇家修陵寝修宫殿等等,是六部之一。重要性比吏部、户部、礼部稍差一些,而且道光皇帝崇尚节俭,大工程一律下马,所以工部成了闲散衙门。杜受田在衙门里做一个挂名的尚书,实际工作还是教导奕詝。由于工作卓有成效,在道光二十九年的时候,荣升为上书房总师傅,这就算是皇家的教师爷了,负责全部皇子的教育管理。但是道光皇帝特意强调,虽然你是总师傅负责全部皇子的教育,但是你主要工作就是你专管这人四阿哥的教育的工作,别的你就少操心吧。以杜受田的政治洞察力他能够看出奕詝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所以他培育奕詝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同期声:在道光皇帝看来,杜受田不仅人品好学问好,还出身于著名的书香官臣门弟。山东杜家曾经“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拥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和出色的个人能力,杜受田很适合担任教育皇子的工作。在杜师傅的培养下,四皇子奕詝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关于咸丰皇帝和师傅杜受田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还有一段著名的公案。据说如果没有杜受田的指点,奕詝便与皇帝的宝座无缘了。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喻大华:中国史学界提起杜受田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也不管是学术专著还是通俗读物,众口一词说他曾经运筹帷幄帮助奕詝击败了弈訢,为奕詝谋得了太子的地位。对此《清史稿》是这样记载的,“会校猎南苑,诸光子皆从;恭亲王弈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鸶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这是清史稿》里边的一段史料,一看就知道它是后来追记的,因为文中出现了宣宗、文宗,恭亲王这些后来才有的字眼。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光皇帝带着所有的皇子到南苑的那个地方去打猎,恭亲王弈訢,当时这时候还没有封王打到的鸟最多,咸丰一无所获,干脆就没开弓。道光就问他你怎么什么都没有打到呢?那么咸丰就跟道光皇帝说,说现在正是春天鸟兽都在怀孕,我不忍心人生来改变大自然的和谐。道光听了非常高兴,认为他心地善良仁慈,就秘密立他做皇太子。因为中国帝王大权独揽,至高无上,生杀力夺,无人制约。有一颗仁慈的心是很重要的,据说这段话是杜受田教给奕詝,就是后来的咸丰的。因为杜受田考虑到弈訢文武双全,要是比较狩猎的收获的话奕詝肯定比不上弟弟弈訢,所以换了个做法来讨好道光皇帝。我附带说一句,清朝皇家狩猎本来是到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道光皇帝崇尚节俭嫌那个地方远,改在南苑举行。南苑在哪儿呢?出永定门一直往南走就是了。中国史学界对这段史料是津津乐道,用得非常广泛。我感觉这段史料根本不可信,为什么呢?漏洞太多。

    我们分析一下看都有哪些漏洞,第一个漏洞恭亲王弈訢获亲最多。亲就是鸟,清朝皇家狩猎基本没有打鸟的,为什么呢?鸟不好打,打中了也没有几两肉,更何况鸟不攻击人类,打鸟也显示不出英雄的本色,打鸟干什么呢?

    第二个漏洞还是恭亲王弈訢获禽最多,这个弈訢这一年多大岁数呢?你要看这次行猎是哪年的事儿?可是《清史稿》又没记,这次行猎是哪一年的事儿,那么道光历数的是道光26年的事儿,所以行猎这件事最晚也就是26年吧,道光26年的时候弈訢才14岁,14岁的孩子可以说不具备独立狩猎的能力,说他驰骋狩猎场,猎杀了很多鸟,恐怕也言过其实。

    第三个漏洞诸皇子皆能,道光26年的时候,道光皇帝有6个皇子,四阿哥16岁,五阿哥也是16岁,六阿哥14岁,七阿哥6岁,八阿哥2岁,九阿哥1岁。狩猎场不是动物园,把那么小的孩子往狩猎场领干什么呢?更何况有的皇子都不会走路,您看看诸皇子皆从那可能吗?明摆着是个瞎话嘛。

    第四个漏洞奕詝说打猎是伤生以干天和,就是杀生来改变大自然的和谐。这是个漏洞,南苑行猎是奉旨行事,满族尚武以涉猎多者为能。奕詝打不着猎物已数无能,不知羞愧反而说什么伤生以干天和,这话说得太重。做儿子的能这样跟父亲说话吗?

    所以它有四个漏洞,另外这段话档案不记,当事者不言应该起自野史传闻附会之辞,完全不可信。我感觉咸丰皇帝倚重杜受田的原因还是在于师生关系这一层,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以为皇帝的儿子那该是多么幸福快乐啊,其实不然。咸丰当皇子的时候内心中很苦,他9岁死了妈妈,跟着养母生活,处处抬头看别人的脸色。爸爸崇尚节俭,宫中的生活很苦,不过年过节都吃不到肉,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他都得让着弟弟弈訢,他没有妈妈,他不敢跟弟弟弈訢争宠。那么,从6岁起他每天上书房读书,跟师傅相处多半天,师傅传授给他知识,教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也给了他人世间的温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爱和母亲,作为皇子他交际的范围很小,师傅就是最亲近的人了。所以咸丰帝一旦执掌国政立即就想到了师傅杜受田,这个时候杜受田职务还是工部尚书,咸丰让他兼管吏部,负责全国文官的管理。不久又把他调到刑部做尚书,提升为协办大学士。

    《清史稿》记载“受田虽未入枢廷,国家大政及进退大臣,上必谘而后行。”就是说杜受田虽然没当军机大臣,但是国家大政和大臣的任免咸丰帝还都要听他的意见。

    同期声:无论这则狩猎史料真是与否都不影响杜受田成为咸丰皇帝倚重的帝师这个事实,在咸丰皇帝登基的1850年,在世界的西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已经于2年前发表,轰轰烈烈的欧洲大革命余烟未消,而在社会凋敝百病丛生的中国清王朝正进入江河日下的时代。那么新上任的帝师杜受田面对国家的畏难他会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

    喻大华:杜受田是传统士大夫,他的眼光是传统的,他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传统的。他给咸丰帝开了三个“药方”。第一,杜受田建议咸丰帝下诏求言,就是你下道诏书号召大家给你提意见。咸丰帝立即接受然后下发诏书号召大伙儿给他提意见。咸丰说我不怕忠言逆耳,话说得越尖锐越好。于是大家纷纷给他提意见,有的是针对练兵的,有的是针对开源节流的,有的是针对朝廷用人的等等提了很多意见。

    按说这些意见提上来之后咸丰帝也解决不了,国家经过200年的运转积重难返牵扯到一系列体制问题,提出来你也解决不了,但是这个举措依然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呢?他至少天下表明皇帝还想干好,只要你有这个表态中国这么大自然有豪杰之士起来帮助你,这是第一个“药方。”

    第二一朝天子一朝臣,杜受田推动咸丰帝罢黜了首席经济大臣穆彰阿。这简直是咸丰初年官场上的一场大地震,穆彰阿是满洲旗人出身,嘉庆年间的进士,历任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大臣,还有什么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道光十五年80多岁的首席军机大臣曹振鏞病死了,穆彰阿取代曹振镛成为道光皇帝最信任的人,做首席军机大臣已经干到了咸丰初年。清朝人对穆彰阿有一个评价,我感觉说得很到位。说“穆彰阿在位二十年,亦爱才  亦不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就是这么个评价,所谓爱才说的是穆彰阿执政期间他比较提携年轻人,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曾国藩。不大贪说的是他在操守上不及曹振镛,不过也说得过去。说不上是清官,也不算是贪官。起枉蒙蔽说的是穆彰阿主持军军国大计,不把国家的真实情况反映给道光皇帝,专门窥测老皇帝的心理,投其所好哄皇帝高兴,从而使自己的地位稳固不摇。另外穆彰阿当国期间最受世人痛恨的是在鸦片战争中主张妥协,排斥林则徐这个事儿。

    咸丰当皇子的时候在书房就经常听师傅痛斥穆彰阿,对穆彰阿一点好感都没有。再考虑到也可以借机整顿朝政所以立即赞成。另外,当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那个耆英附和穆彰阿主张向英国人妥协,实在可恶,可以“一勺烩”。咸丰帝最后宣布把这两个人革职,其中穆彰阿除了革职还加了一条永不叙用,政治生命就算完结了。

    诏书一下朝野振动从道光中叶以来十玉年间的权力格局被打破了,压抑在人们心中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由咸丰皇帝说出来了。尤其是鸦片战争当中的是是非非,也由皇帝给做了定论,真是大快人心。《清史稿》记载“诏下天下称快。”

    第三个药房在罢黜穆彰阿织田杜受田就向咸丰帝建议起用林则徐,我感觉杜受田这一步做得很有见识。因为杜受田他毕竟感觉到他自己辅佐咸丰帝有点势单力孤,他有这么两个弱点,一个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再一个呢由于长期做皇帝的老师他没有实际的职务,所以他缺乏政绩。在这种情况下他把林则徐给抬出来,大家知道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爱国者,道光官场的政治明星。当时士大夫心目中的偶像,为人正直清廉,为官大刀阔斧,而且见识超群,魅力十足是罕见的人才。林则徐如果能够出山凭着他崇高的声望和卓越的政治才干对咸丰帝克服眼前的难关肯定会有帮助。

    于是咸丰帝就接纳了杜受田的这个建议,下了道诏书命令林则徐:“迅速北上来京,听侯简用,无稍沿缓。”

    同期声:杜受田为咸丰皇帝开出的三个“药方”看起来确实有拨乱反正,任用贤能的意味,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虎门硝烟后虽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发配新疆,之后的仕途波澜不惊。在杜受田建议起用林则徐时,林则徐已经因病告老还乡。那么面对皇帝的圣旨林则徐能否重新出山拯救国家呢?

    喻大华:咸丰皇帝的圣旨发给福建巡抚,然后福建巡抚就捧着咸丰皇帝这道圣旨来到了福州林则徐的家,聆听完福建巡抚传达的咸丰皇帝的圣旨之后林则徐表达了对咸丰皇帝的感谢,和急于北上北京面见圣主的愿望。但是林则徐的话锋一转说我经过这半年的修养身体逐渐恢复了,但是“疝气”这个病还没有全好,稍微一劳累马上就发作,发作的时候林则徐说我这两条腿非常疼,不仅不用跪拜,清朝官场上经常要跪拜,我不仅不能跪拜我连站都站不住,只能趴在床上,所以我不能承担任何工作。福建巡抚一看这么一种情况于是就嘱咐他说,你这样吧,赶紧治,治好了之后马上到北京去。林则徐连连点头,然后起身送客。

    从虎门硝烟以来林则徐经历了鸦片战争,流放新疆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他为这个王朝鞠躬尽瘁,耗尽了全部心血,身体累垮了,也伤透了心。他对清朝政治有深刻的洞察,不愿意再进入那个浑浊的官场。当然有些话没法明说,但是身体多病那是事实。福建巡抚就据实向咸丰皇帝报告,说林则徐身体不好不能承担重担。咸丰帝接到了这个报告之后也无可奈何,于是起用林则徐这个事就搁置了。

    这个时候在广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各地的地会纷纷起义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甚至“返清复明”的旗号攻占了不少县城。贫苦百姓纷纷加入,声势越来越大,其实这都是暴风骤雨的前奏,一场史无前例的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即将爆发。而咸丰皇帝还被蒙在鼓里,在天高皇帝远的广西地方官对这类事件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他们对朝廷惯用伎俩就是瞒,瞒不住就骗。那个时候各个省的长官叫封疆大吏啊,国家把这片土地交给你去治理,治理的什么样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么发达的通信交通,那就是他说什么样可能就是什么样。他不告诉中央,除了瞒就是骗,现在瞒也瞒不住了,骗也骗不了了。咸丰帝召集各路大军到广西去镇压,可是这些将领赶到前线之后不是积极应对起义,而是彼此之间先干起来了。互相举报,互相拆台,对局势的恶化束手无策,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杜受田跟咸丰皇帝一商量感觉必须借重林则徐,这回不是召林则徐北上来京,而是让他做钦差大臣,前往广西主持军务。

    杜受田跟咸丰帝说,哪怕林则徐不负担具体工作,只要他出山凭着他的声望和才干至少能把广西的清军将领给团结起来吧。另外林则徐虽然身体不好,但不是起不了床啊,总之林则徐必须出山,抬也得把他给我抬到广西。

    于是咸丰帝下了一道严旨,命令林则徐:“星驰就道,荡平群丑,绥靖岩疆,毋违朕命。”就是说你连夜就给我启程干路,群丑是对天平天国的蔑称,绥靖严疆就是把中国的边疆给它安定下来,不要违反我的指示。接到咸丰帝的这道上谕林则徐无法推辞,因为这个话说得太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林则徐只好启程。实际上林则徐这个时候身体还很虚弱,他10月初2启程,10月19日走到广东潮州突然上吐下泻,随即逝世,终年66岁。

    接到林则徐逝世的噩耗咸丰皇帝流泪了,他哭自己的不幸,挥泪之余咸丰皇帝赠给林则徐太子太傅的荣誉,解除了他一生所受的所有处分,噬文忠。所以我们可以把林则徐称为林文忠,在潮州史书记载当地人民罢市相哭,就是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为林则徐哭泣,每天都有上千人赶到林则徐的灵前焚香叩拜,从此林则徐作为伟大的爱国者和中华民族的大英雄而永载史册,备受赞誉。

    同期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林则徐的去世使清朝丧失了一位能够拯救国家于畏难的重臣,咸丰皇帝刚刚上任遭遇了内外交困的局面,此时的太平军风起云涌,仓促之下咸丰帝还能够依靠谁来度过这个难关呢?一代帝师杜受田他的命运又如何呢?

    咸丰帝哪里能够想到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转眼到了咸丰二年的夏天普降大雨,黄河在徐州附近决口,当时黄河的走向跟今天不一样,那么在那儿决口之后导致山东,江苏两省受灾,广袤的田野变成了泽国,人们流离失所,嗷嗷待哺。如何堵合决口,如何赈济饥民呢?地方官议论纷纷。这个时候太平天国起义已经打到了湖南境内,战况惨烈。北方又遭了灾,咸丰忧心如焚。万一北方的饥民铤而走险如何收场呢?那么由谁来去赈济饥民呢?这个问题咸丰皇帝挺为难,他最信任的人就是杜受田,别人信不过。但是又舍不得让杜受田走,可是你不让他走你又不信任别人,写救灾这个工作刻不容缓怎么办呢?杜受田提出来赈济饥民的方案,并且主动请求愿意去灾区工作,自打咸丰帝6岁入学杜受田就一直没离开左右几乎天天见面,突然要离开几个月咸丰地顿时感到了一种孤独,那么不禁热泪盈眶,杜受田也哭了,君臣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

    杜受田急于赶紧办完救灾这个工作之后好返回北京,所以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忙完山东的工作就到江苏,这个时候正是盛夏啊,天非常热,空气的湿度也大,杜受田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但是依然在努力工作。在7月初8日的时候他给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折,汇报这个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结果第二天就去世了。很显然他是带病坚持工作,杜受田终年66岁。半个月后这一噩耗传到北京,咸丰帝如闻晴天霹雳,顿时放声痛哭,不用内阁研究咸丰帝自己就作主赏给杜受田清朝文臣级别最高噬号—文正。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杜受田叫杜文正,入祀贤良祠,赏银五千两治丧,而且把他晋奉为太子太师。当杜受田的灵柩运回北京的时候,咸丰帝亲临杜家祭奠,再次放声痛哭。

    咸丰6岁起就受杜受田的教育,二人师徒君臣感情非同一般,可以肯定杜受田是咸丰皇帝的惟一的心腹和依靠。现在杜受田没了,咸丰帝靠谁呢?这年他21岁。形势越来越危急了,咸丰二年十一月,太平军进逼武昌,12月初4日太平军攻占了武昌,湖北巡抚、湖北学政、布政使、按察使、武昌知府全部阵亡或自杀。太平军占领武昌之后,夺取大批船只,然后顺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进逼南京。咸丰三年2月初10日太平军轰开了南京的大门,两江总督、江南提督、江宁将军阵亡,南京陷落。2月17日凌晨咸丰皇帝睡梦中被太监叫醒,他颤抖着读完了南京陷落的奏报,痛心到了极点,南京以北千里平原四个大运河一个月就能赶到北京,谁能够挡得住势如破竹的太平军呢?难道祖宗的降神社稷就断送在自己的手中吗?早朝的时候咸丰帝急切的向群臣们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大致报以沉默,咸丰帝顿时感到了空前的孤立和恐惧,他不禁放声大哭,太平军下一步必将北上如何拦阻,有能力拦阻吗?清朝能度过这史无前例的难关吗?能为咸丰帝撑起半壁江山的栋梁之材在哪里呢?请看下集,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