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苦命皇帝咸丰(一)谁是太子

公元1850年,清朝道光皇帝逝世,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位,年号咸丰。

咸丰皇帝的一生其实是极其不幸的一生,他虽然贵为天子,却面对的是中国前所未有过的危局,他虽有心拯救国家于危难,却终究无力回天。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如果当年继承皇位的不是咸丰皇帝,那么,以后百十年间的中国历史必将重写,中国是否会走上另一条发展的道路也未可知。然而历史终究无法重新来过,在那个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时代,中国的命运交给了咸丰皇帝,那么从此,这个国家与民族所有的荣辱沉浮都与他的命运相关联。

然而在最初的最初,这个选择其实是由道光皇帝来决定的,那么,道光为什么要选择咸丰皇帝来继承皇位?在这个清朝第一家庭里,究竟埋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

命运并没有让道光皇帝担心太久,几个月后,道光皇帝几乎同时得到了两位皇子,全贵妃生下了皇四子,取名奕詝;祥贵人生下了皇五子,取名奕誴。爱新觉罗家再不愁后继无人了,但是,人丁的兴旺随之而来的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偏心。那么,在皇子中,道光皇帝最喜欢谁呢?

九岁之前的奕詝过着幸福的生活,自己的母亲最得父亲的偏爱,自己又是事实上的皇长子,一切都是骄傲的理由。然而,母亲的去世却带给奕詝最为沉痛的打击,在宫廷之中,失去母亲意味着失去保护,养母静贵妃又是一个陌生人。那么,年幼即遭遇丧母之痛的奕詝,他将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对于道光皇帝来说,他有三个儿子是适龄的候选继承人,但是,作为三兄弟来说,他们各自的命运轨迹却在出生之时早已不同。与日后君临天下的四哥奕詝和纵横捭阖六弟奕訢相比,五阿哥奕誴在历史上却很少被提及。那么,这位仅比咸丰皇帝小六天的五阿哥奕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呢?

离开紫禁城的奕誴日后承袭了惇恪亲王绵恺的爵位,成了“惇郡王”。奕誴虽然从此远离了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但也过上了自立门户的王爷生活。紫禁城中少了一位顽皮的皇子,京城中多了一位传奇的王爷。

而对于皇位的争夺来说,原来的三足鼎立变为现在的两强相争,两位皇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那么,在道光皇帝眼里,他是如何评价他的这两位皇子的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带您一同走进清朝咸丰皇帝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非同寻常的苦命人生。系列节目《苦命天子咸丰》今天播出第一集《谁是太子》,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公元1850年,清朝道光皇帝逝世,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位,年号咸丰。咸丰皇帝的一生其实是极其不幸的一生,他虽然贵为天子,却面对的是中国前所未有过的危局,他虽有心拯救国家于危难,却终究无力回天。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如果当年继承皇位的不是咸丰皇帝,那么,以后百十年间的中国历史必将重写,中国是否会走上另一条发展的道路也未可知。

然而历史终究无法重新来过,在那个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时代,中国的命运交给了咸丰皇帝。那么从此,这个国家与民族所有的荣辱沉浮都与他的命运相关联。然而在最初的最初,这个选择其实是由道光皇帝来决定的。那么,道光为什么要选择咸丰皇帝来继承皇位?在这个清朝第一家庭里,究竟埋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带你一同走进清朝咸丰皇帝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非同寻常的苦命人生。百家讲坛系列栏目《苦命皇帝咸丰》今天播出第一集:谁是太子!

道光十一年四月十二日,道光皇帝接到一个噩耗,痛苦失声,太监立即响应,很快养心殿内外哭声一片。原来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死了。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是丫头生的,是道光皇帝做皇子的时候,跟手下的一个叫纳喇氏的使唤丫头生的。这本来是偷偷摸摸的事,说起来不体面,孩子一出生,就露馅了,道光羞愧得简直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大家说,道光这个人比较古板也比较规矩的一个人,他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呢?道光是没脸见人了,但是把道光的爸爸嘉庆皇帝给乐坏了,这是第一个孙子,自己当爷爷了,所以嘉庆皇帝做主,封纳喇氏为道光的侧福晋,就是妾。他们俩就不用偷偷摸摸的了,但是呢,纳喇氏再也没有生育,很显然,道光对她耿耿于怀,再不亲近她了。

道光不喜欢纳喇氏,对长子奕纬也没有好感,十分交淡。奕纬的爵位是贝勒,这个爵位还是爷爷嘉庆皇帝过六十大寿的时候赏的。爷爷死了,自己的爸爸继位当皇帝,但是一点恩典不给儿子,奕纬难免心中愤愤不平。不过从道光九年开始,奕纬忽然大受重视,道光皇帝一改冷淡的态度,经常过问奕纬的功课,不断命令老师对奕纬要严格要求。原来,道光皇帝的次子、三子相继夭折,奕纬成了独生子。万里绵绣江山,就这么一个继承人了,5:17奕纬身价培增。谁能够想到,这带给奕纬的不是福,是祸。史书记载奕纬举止粗俗,言行不检,学习也不用功,突然之间身价培增,有点不适应。道光皇帝命令老师严格要求奕纬,老师心中暗自叫苦,这真是一个苦差事啊。教育对象比教育者的身价还高,你别看奕纬他妈妈出身低贱是使唤丫头,人家奕纬他爷爷是嘉庆皇帝,太爷爷更了不起,乾隆大帝,爸爸也行,道光皇帝。老师见到奕纬都得请安,打不得骂不得,只好苦口婆心大讲学习的重大意义。但是学习这个玩意儿你要讲起意义来确实不好讲,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车轱辘话,奕纬左耳听右耳冒,根本不往心里去。

有一本书,6:44叫《老太监的回忆录》,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其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有一天啊,奕纬的功课又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老师又开始唠叨,老师讲读书才能明理,明理方可治国嘛。话里话外好像说奕纬将来有可能当皇帝,奕纬突然恶狠狠地说了一句,说我要能当皇帝,先杀你。老师顿时就目瞪口呆,接着就哭了,教育彻底失败了,不仅失败了,都结仇了嘛。道光皇帝听到之后,火冒三丈,命令把奕纬给我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不过道光马上就改变了主意,因为他知道行刑者肯定偷工减料,于是决定亲自动手。道光皇帝自己能做到的事,一般不求别人,他自己去打,打得奕纬连呼饶命。道光皇帝扔掉了板子,还不解气,又狠狠踢了奕纬几脚,据说其中一脚踢中了奕纬的要害部位,因此受伤,经医治无效,不久就去世了。

道光十分痛心,一半是哭儿子,一半是哭自己。太监的回忆录,可信度能有多大呢?但一般来说,也不大可能空穴来风。您看,道光给奕纬的谥号,隐志,这明摆着不是一个好字眼,至于用意如何,颇为费解。奕纬死的时候,二十三岁,这一年道光五十岁,完了,绝户了。当然说绝户未免太过悲观,就在皇长子奕纬去世的时候,道光的全贵妃和祥贵人同时怀孕在身,再有几个月就要分娩了。这两个人总能给道光生一个儿子吧。至于同时生两个儿子道光有点不敢想。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性,生两个格格,一想到这一点,道光就心惊肉跳噩梦连连晚上都睡不着觉。

命运并没有让道光皇帝担心太久,几个月后,道光皇帝几乎同时得到了两位皇子。全贵妃生下了皇四子,取名奕詝;祥贵人生下了皇五子,取名奕誴。爱新觉罗家再也不愁后继无人了,但是,人丁的兴旺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偏心。那么,在皇子中,道光皇帝最喜欢谁呢?

道光皇帝的长子叫奕纬,“奕”字是乾隆皇帝定的,这辈人都犯这个字儿,下一个字随机拟,道光儿子名字的第二个字原来都有一个“糹”偏旁,现在想来似乎有点命悬一线的味道,从今以后都换成“言”字偏旁。言字读音,跟延年益寿的延字读音相同,多吉利。这一换真好,转过年来道光十二年底,静贵人又给道光皇帝生下了皇六子,道光取名奕訢,而且这三个儿子全都长大成人。过去,我们中国父母都有一句经典性的“谎言”,十指连心,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我对哪个孩子都一视同仁。其实不可能啊,十个指头还不一边长呢,要不然怎么会有一个词,叫偏爱呢。那么在道光皇帝眼里,他的哪个儿子更可爱呢?这要看哪个儿子的妈妈更可爱了,在今天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中国,人们对此可能不大容易理解了。

您想,孩子都一样,白白净净呀呀学语,看起来都很可爱,但是妈妈就不一样了,承受的恩泽有薄有厚,爱屋及乌。那自然是最得宠的妻子的孩子最可爱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样一个词呢?叫子以母贵。皇四子奕詝的妈妈是全贵妃,皇五子奕誴的妈妈是祥贵人,皇六子奕訢的妈妈是静贵人,都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二十多岁,但是比较起来,道光皇帝最喜欢全贵妃。全贵妃是钮祜禄氏,道光初年,广选秀女,她被选进宫,最初仅仅是个贵人,身份很低,但是呢,全贵妃具有别人不具备的三个长处。第一个长处,太后是她的姑姑,所以她有背景和后台嘛;第二个长处,她长得漂亮,虽然不至于倾国倾城13:21,但是也很出众,在嫔妃当中应该说看起来是很显眼的,这是第二个仗势;第三个优势,她实际上是个苏州姑娘,因为她爸爸长期在苏州做地方官,她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达教育发达,即使是女孩也受教育,而且还讲究女红,心灵手巧。小钮祜禄氏受此熏陶,具备江南女子的灵秀,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道光皇帝一见倾心,喜欢得不得了。小钮祜禄氏的地位也不断获得提升。道光十三年,皇后去世,道光跟太后一商量,就决定提升小钮祜禄氏为皇后,史称孝全成皇后。那这样一来,爱屋及乌,自然是皇四子奕詝最受宠爱了,而且由于前面三位阿哥相继夭折,他实际上成了长子,地位特殊,自然另眼相看。但是,奕詝的命运多舛,道光二十年正月,妈妈突然去世了,死得时候三十三岁,奕詝九岁。妈妈死了,奕詝哭成了个泪人,道光皇帝痛失娇妻,又心痛爱子,也哭得昏天黑地。道光擦干眼泪,命令静贵妃,就是当年的静贵人,把奕詝领去抚养。于是,一身重孝的奕詝抹着眼泪跟静贵妃走了。

九岁之前的奕詝过着幸福的生活,自己的母亲最得父亲的宠爱,自己又是事实上的皇长子,一切都是骄傲的理由,然而,母亲的去世却带给奕詝最为沉重的打击。在宫廷之中,失去母亲意味着失去保护,养母静贵妃又是一个陌生人,那么,年幼即遭遇丧母之痛的奕詝,他将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我想,道光皇帝的这一安排对奕詝来说蕴藏着极大的危险,中国几千年王朝宫闱的黑暗告诉我们,皇位之争是超越骨肉亲情的。奕詝是道光皇帝的儿子,但他跟静贵妃并没有血缘关系。静贵妃现在是他的养母,静贵妃对他再好能好过对自己的儿子吗?如果静贵妃是个心地刻薄心狠手辣的女人,她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奕詝可能小命难保。静贵妃的儿子是谁呢?皇六子奕訢。不过道光选择静贵妃抚养奕詝确实没看走眼,虽然没有什么材料来表明说她对奕詝如何呵护,但奕詝至少在一天一天地长大,长成了一个英俊少年,他跟弟弟奕訢学习生活在一块儿。小哥俩每天形影不离,关系十分亲近。道光对静贵妃很满意,提升她为静皇贵妃,就比皇后差一级。奕詝妈妈死了之后,道光不立皇后,静皇贵妃代行皇后的职权。道光经常光临静皇贵妃的寝宫,到了晚上也不走,说是来看儿子的。

这样一来,奕詝的不幸又降临了。原来道光皇帝爱屋及乌,发现皇六子奕訢似乎更可爱了,奕訢哪里可爱呢?聪明。史书记载,有这样一句话,就傅日授千言,少读即成诵——《清史稿》就是说,奕訢跟他老师学一篇上千字的课文,他读几遍就能背下来,师傅经常向道光皇帝夸赞奕訢,说这个奕訢记忆力惊人,口才超群,悟性也很好,简直就是个天才。说得道光皇帝心花怒放,连说像我这点像我。不仅如此,奕訢还刻苦学武,练习枪法刀法。根据《清史稿》记载,奕訢跟奕詝哥俩儿创造了枪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道光皇帝召来两个爱子,奕詝奕訢哥俩儿,陪着爸爸吟诗作对,听爸爸谈古论今,末了,还挥刀抡枪舞上两圈。奕訢不得全胜绝不收兵,奕詝往往甘拜下风。

道光看得心里乐开了花,亲自为爱子的刀枪命名,枪赐名为“棣华协力”,刀赐名为“宝锷宣威”,很显然,道光对两个儿子寄托着厚望,希望他们能相亲相爱,重振大清的威风。转眼过了道光二十年,王朝到了晚期,经过鸦片战争的打击,再加上国事如麻,道光皇帝也已年过六旬,身体心态都大不如前,他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也就是说他要立太子了。这个时候,道光皇帝除了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以外,陆续又添了三个儿子,一共六个儿子,您看选择余地该有多大啊。但其实不然,关键是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年纪太小,皇七子生在道光二十年,皇七子生在道光二十四年,皇九子生在道光二十五年,在道光考虑继承人的时候,这三个儿子有的蹒跚学步,有的牙牙学语,那么他们的品格才干学识身体状况如何,你没法考察嘛,甚至连能不能养大成人都不敢保证,所以这三个儿子必然被排除在道光选择继承人的范围之外。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实际上就是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兄弟三人。

对于道光皇帝来说,他有三个儿子是适龄的继承候选人,但是作为三兄弟来说,他们各自的命运轨迹却在出生之时早已不同,与日后君临天下的四哥奕詝和纵横捭阖的六弟奕訢相比,五阿哥奕誴在历史上却很少被提及。那么这位仅比咸丰皇帝小六天的五阿哥奕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呢?

奕誴就比奕詝晚生了六天,但是道光确实不喜欢这个儿子,奕誴为什么不讨父亲的喜欢呢?野史里面记载了不少奕誴不拘礼法出洋相的事,甚至说他往老师的茶壶里面撒尿捉弄老师的故事,就连堪称为正史的《清史稿》也记载这个奕誴,说他,屡以失礼获谴。由此看来,奕誴应该是个个性比较强的人。其实清史学者谈及奕誴失宠的原因的时候,都忽略了一个人,奕誴的妈妈祥贵人。大家知道,贵人是清朝皇帝妻子中等级很低的一类,低到什么程度?这个级别都不定编,皇帝娶多少个贵人不受礼法的限制,只要他不怕麻烦。贵人的地位实际上就比宫女高一些而已。按照祥贵人给道光皇帝生下了皇五子,那算是给皇家立功了,凭业绩凭资格,也不能总是个贵人啊,还别说,道光曾经一度把她晋升为嫔,不久又给降回去了,直到道光皇帝去世,祥贵人依然还是祥贵人。很显然,祥贵人触怒了道光皇帝嘛,她为什么触怒道光皇帝呢?两口子的事谁说得清楚。

奕誴有这么一个令皇帝生厌的妈妈,自己又个性十足,爸爸要是能喜欢他,不就奇怪了嘛?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五日,年还没过完,道光皇帝就做出了一个让祥贵人和奕誴一辈子都刻骨铭心的决定,这个儿子不要了,给人。皇帝的儿子谁敢要,原来道光皇帝的弟弟绵恺已经去世了很长时间了,绵恺没有儿子,绝户。道光皇帝决定把皇五子奕誴过继给死去的弟弟,继承香火。圣旨一下,祥贵人哭得死去活来,奕誴死死抱住妈妈不放,他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把他送人,他保证今后听爸爸的话,尊敬老师上课不搞小动作好好学习。但是,天意难回,奕誴一步三回头地被侍卫拖出了紫禁城,塞进八抬大轿,抬到朝阳门附近绵恺生前居住的王府,这一年奕誴十五岁。

离开紫禁城的奕誴,日后承袭了惇恪亲王绵恺的爵位,成了“惇群王”。奕誴虽然从此远离了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但也从此过上了自立门户的王爷生活。紫禁城中少了一位顽皮的皇子,京城中多了一位传奇的王爷,而对于皇位争夺来说,原来的三足鼎立变为现在的两强相争。两位皇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那么,在道光皇帝眼中他是如何评价他的这两位皇子的呢?

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叫司马光,他写了一部著名的史书叫《资治通鉴》。那里边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司马光说,帝王应该具备道、德、才。道指的是用人,中国帝王大权独揽,治理天下,靠他一个人的精力是不可能的,他必须要任用很多人,用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用好人了,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是好人?其实好人少,坏人也少,不好不坏的人多,你怎样把这些不好不坏的人把他带成好人,这里边学问大着呢。再者,中国的官员,从基层干到中央,基本上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你要想把这些人给玩转了,那不容易,所以帝王得有道,有手段,你别以为当上了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了,实际上,皇帝有的时候受得那个窝囊气也不少。司马光认为帝王除了有道,还得有德,比如说你要爱民如子,你对大臣要讲文明礼貌,要一碗水端平,要赏罚分明等等。当然帝王也得有才,才分28:37各种各样的类型,有适合创业的才大刀阔斧,有适合守成的才兢兢业业,有能够中兴的才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等等。

在道光皇帝看来,他这两个儿子他属于不同的类型,他认为奕訢属于有才的那一种,奕詝属于有德的那一种,为什么说奕詝有德呢?道光发现他这个儿子为人处事很宽厚,这都是从一些小事上看出来的。道光考察过他的这两个儿子,比如说拿出一些食品,拿出一些器物,让他们小哥俩儿选,奕誴从来都是让弟弟奕訢先去选,奕訢当仁不让,一点不学孔融让梨,专挑好玩的好吃的选,完全不考虑哥哥的感受,但是奕詝从无怨言。再者,小哥俩做游戏,取胜的一方往往也是弟弟奕訢,哥哥处处让着弟弟。另外道光还听说,奕詝每天都是早早起床,然后准备上书房读书,但是奕訢却不愿意起这么早,躺在床上耍赖,太监往往就吓唬奕訢,说你再不起来,哥哥人家就不等你了,人家走了。奕訢往往就一骨碌就爬起来了,喊着,四哥等我。由此看来小哥俩儿关系很好,感情很深。这都是哥哥奕詝感化的结果。道光皇帝打心眼里认为他这个四儿子奕詝是一个厚道的人。其实后来的历史表明,奕詝也不是一个很厚道的人。

我想,奕詝此时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很谦让这么一个风格,恐怕还是跟他这个时候的地位有关。大家不要忘记,他九岁就死了妈妈,他跟着养母生活,处处抬头看别人的眼色生活,他不敢跟弟弟争宠。那么道光皇帝他不理解儿子心中的苦,他以为儿子厚道呢,这恐怕是个认识上的偏差。在道光皇帝看来,奕詝不仅厚道,而且才干学识也不比奕訢差太多,而且还是长子,应该立奕詝。再想到奕詝那死去的妈妈,道光皇帝下定了决心立奕詝。不过这个念头一出现,道光又想,奕訢可能更合适一些,要是国家处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奕詝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国家多事,百病丛生,应该换一个敢闯敢干的人做继承人去闯一闯,应该立奕訢。转眼到了道光二十六年,不能再拖了,立秋的这天傍晚,道光皇帝决定书写立储密旨。

他召来了贴身的太监,命令他清场,于是贴身太监立即就赶走了闲散人员,伺候好笔墨,然后这个贴身太监就站到门口望风。养心殿里静悄悄的,只见道光皇帝徘徊在御案之前,长吁短叹,迟迟不能下笔。终于,道光皇帝步伐沉重地走到御案前走下,提起了笔,根据《清稗类钞》这部书记载,门口这个望风的太监很有心计,他用余光扫视着道光皇帝。他当然看不见道光皇帝在写什么,但是他能看到道光皇帝的手腕在运笔,其中,他看到道光写了长长的一竖,太监心中一震,立即明白了,皇帝写的是奕訢的名字。谜底揭晓的一天来到了。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六十九岁的道光皇帝走到了他生命的终点,清晨六点钟的圆明园还笼罩在黑暗之中,但是,慎德堂的院子里面,灯笼火把照耀得一片通明。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近支亲贵,还有所有的皇子都赶来为道光皇帝送终。

根据《清稗类钞》记载,这个时候有太监急切地跑出了慎德堂,喊:六爷,六爷在哪?皇上叫。奕訢在众目睽睽之下,跟着太监快步进了慎德堂,回光返照的道光皇帝跟爱子说了什么呢?史书记载了两个字,微叹。什么也没有说,一声叹息,两行热泪滚下了脸颊,然后把头扭向了一边。垂危的道光皇帝把所有人都召进了慎德堂,命令众人公启鐍匣,领受立储密旨。太监捧来了鐍匣,没有锁,上面贴着封条,封条上写着道光二十六年立秋八个字。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奉旨,在众目睽睽之下撕开封条,打开了鐍匣,一看立储密旨用黄纸包着,黄纸上写着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后面有道光皇帝的签名。

文庆小心翼翼地把这层黄纸打开,打开一看,里面还有一层黄纸包着,上面写着两个满文,文庆认得,是汉语“万年”的意思。打开这层黄纸,两道用朱笔写成的十分简练的密旨呈现在眼前。其中一道密旨汉字旁注有满文,就是用两种文字书写的密旨。无疑这是最关键的一道了,文庆拿起这道御旨高声宣读,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接着宣布第二道密旨,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奕詝胜出,奕訢被淘汰出局。奕詝碰头大哭,大家也纷纷下跪表态拥护太子。

生离死别的这一刻,所有人的眼泪都在尽情地挥洒着。几个小时之后,道光皇帝逝世了,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围着奕詝,向他请示丧事的安排,现在他的身份很特殊了,马上要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了。奕詝头脑一片空白,他一言不发,大哭不止,他九岁死了妈妈,过了十年寄人篱下的生活,今年他十九岁了,他又死了爸爸。十九岁是个什么概念,用今天话说,不过是个大二学生,经济不能独立,知识体系尚未形成,世界观正处在构建之中,而此时的奕詝已经负担起了治理四万万子民,统治世界上最大国家的重担,他稚嫩的肩膀能挑得起这副担子吗?他将如何施政治国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