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蒙曼说唐》长恨歌之长恨悲歌(八)盛世长歌

中国古代号称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那在这三大盛世之中,开元盛世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在经济上,开元盛世曾经创造了粮食存储量达到一万万石的奇迹。那在政治上,开元盛世拥有姚崇、宋璟等等一代贤相,他们的能力和业绩往远了比,不逊于萧规曹随,往近了比,也绝不亚于房谋杜断。那再从军事上讲,王忠嗣,高仙芝等等这一代名将,就在沿边藩镇纵横驰骋,保卫着唐朝广大的疆土。

那再从文化上讲,开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仅仅有李白、杜甫这样的杰出诗人,也有像高僧一行的那样科技奇才。

那么开元天宝年间拥有如此众多的人才,拥有如此辉煌的功业,原因在哪里呢?唐玄宗本人的成就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一个笔记小说叫做《次柳氏旧闻》里头讲了这么一件事,说玄宗开元初年的时候任用姚崇、宋璟等等老臣当宰相,每次在便殿召见这些老臣的时候,唐玄宗必定从御座上站起身来,亲自迎接。而每次这些老臣离开的时候,唐玄宗也一定会送到门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气?这叫做尊重大臣。

那再讲一个事情。开元十二年的时候,唐玄宗颁布敕令,说以后谁要是想给我提什么意见,有进谏的文书的话,不论是早晨还是晚上,任何门禁都不许拦。另外呢如果我在施政的过程中任命了不恰当的人,发布了不恰当的诏令,或者说我的刑赏不合理,或者说我向老百姓索求无度了,那么所有的人都有权利、有义务向我直言极谏,绝对不要回避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虚心纳谏的政治风气。公元762年的3月,唐玄宗崩于神龙殿,享年78岁。他和他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和哪一个时代,能像他这样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骄傲,也留下了流传千载的悲剧。那么,唐玄宗和他所开创的时代,能给我们今天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将带您走近大唐玄宗时代。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长恨歌》之《长恨悲歌》第八集《盛世长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中国古代号称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那在这三大盛世之中,开元盛世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在经济上,开元盛世曾经创造了粮食存储量达到一万万石的奇迹。那在政治上,开元盛世拥有姚崇、宋璟等等一代贤相,他们的能力和业绩往远了比,不逊于萧规曹随,往近了比,也绝不亚于房谋杜断。那再从军事上讲,王忠嗣,高仙芝等等这一代名将,就在沿边藩镇纵横驰骋,保卫着唐朝广大的疆土。

那再从文化上讲,开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仅仅有李白、杜甫这样的杰出诗人,也有像高僧一行的那样科技奇才。

那么开元天宝年间拥有如此众多的人才,拥有如此辉煌的功业,原因在哪里呢?唐玄宗本人的成就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一个笔记小说叫做《次柳氏旧闻》里头讲了这么一件事,说玄宗开元初年的时候任用姚崇、宋璟等等老臣当宰相,每次在便殿召见这些老臣的时候,唐玄宗必定从御座上站起身来,亲自迎接。而每次这些老臣离开的时候,唐玄宗也一定会送到门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气?这叫做尊重大臣。

那再讲一个事情。开元十二年的时候,唐玄宗颁布敕令,说以后谁要是想给我提什么意见,有进谏的文书的话,不论是早晨还是晚上,任何门禁都不许拦。另外呢如果我在施政的过程中任命了不恰当的人,发布了不恰当的诏令,或者说我的刑赏不合理,或者说我向老百姓索求无度了,那么所有的人都有权利、有义务向我直言极谏,绝对不要回避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虚心纳谏的政治风气。

公元762年的3月,唐玄宗崩于神龙殿,享年78岁。他和他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和哪一个时代,能像他这样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骄傲,也留下了流传千载的悲剧。那么,唐玄宗和他所开创的时代,能给我们今天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将带您走近大唐玄宗时代。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长恨歌》之《长恨悲歌》第八集《盛世长歌》。

【画外音】我们知道,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盛世之中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是唐玄宗个人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的骄傲,唐玄宗不仅亲手缔造了这个典章涣然、文采风流的开元盛世,同时他也亲手把这个盛世葬送在了安史之乱的战火之中,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真是写尽了当年的风流,也写尽了当年的无奈,我们这个系列就是以《长恨歌》为题,以唐玄宗为线索,串起了开元天宝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那么,在这个时代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我们不禁有一些疑问,唐玄宗究竟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开创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蒙曼】唐玄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我想讲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我想说,唐玄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中国古代号称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那在这三大盛世之中,开元盛世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在经济上,开元盛世曾经创造了粮食存储量达到一万万石的奇迹,男耕女织两不相失。在政治上,开元盛世拥有姚崇、宋璟等等一代贤相,他们的能力和业绩,往远了比不逊于萧规曹随,往近了比,也绝不亚于房谋杜断。那再从军事上讲,王忠嗣、高仙芝等等这一代名将就在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等等这些这些沿边藩镇纵横驰骋,保卫着唐朝广大的疆土。那再从文化上讲,开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仅仅有李白、杜甫这样的杰出诗人,也有像高僧一行那样的科技奇才。

那么开元天宝年间拥有如此众多的人才,拥有如此辉煌的功业,原因在哪里呢?唐玄宗本人的成就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像《旧唐书·玄宗本纪》里所讲的那样,“我开元之有天下也,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黜前朝徼幸之臣,杜其奸也,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这是很大的一段评价,是说开元盛世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唐玄宗采取了黜落奸佞,焚烧珠翠,考核官员等等一系列政治措施,那么这些政治措施它的内在精神是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认为就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来达到一种道德的境界。

那唐玄宗难道不爱奢侈品吗?他爱啊,可是开元初年正是唐玄宗把后宫的那些珠翠宝物给集中到庭院烧了。唐玄宗难道不爱美人吗?我们知道他也爱,可是开元初年正是他把宫里的用不着的宫女都打发回家,让她们嫁人,过自由的生活去了。再讲一个事情。开元十二年的时候,唐玄宗颁布敕令,“自今以后,谏官所献封事,不限旦晚,任封状进来,所由门司不得有停滞……如有除拜不称于职,诏令不便于时,法禁乖宜,邢赏未当,征求无节,并极论失,无所回避”什么意思呢?他说以后谁要是想给我提什么意见,有进谏的文书的话,不论是早晨还是晚上,任何门禁都不许拦。另外,如果说在施政的过程中任命了不恰当的人,发布了不恰当的诏令,或者说我的刑赏不合理,或者说我向老百姓索求无度,那么所有的人有义务向我直言极谏,绝对不要回避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虚心纳谏的政治风气。

正是因为唐玄宗一心求治的胸怀和励精图治的诚意,才有了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的开元盛世,能够做到这一点,这难道不是一个有为的皇帝吗?这是我们讲的第一点,有为。第二点,唐玄宗是一个有才的皇帝。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大大小小的皇帝是400多个,在400多个皇帝之中找出几个有作为的还是不困难的。但是就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这首词里头所讲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什么意思?大多数有为的皇帝,他只有政治才干,谁能像玄宗那样多才多才多艺呢。

玄宗他能写诗,能作曲,能谈琵琶,能打羯鼓,至于说骑马打猎,挥杆打球,那更是不在话下,他不还亲自创办梨园艺校吗,“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旧唐书·音乐志》。自己亲自教学生,所以后来被艺术界尊为梨园鼻祖,那么,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导和提倡之下,开元盛世才显得格外地文采焕然,到什么程度呢?《新唐书·艺文志》有这么一个记载,说“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开元时代以藏书著称,藏了多少书呢?“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以前学者留下来的是五万多卷,唐朝的学者又写的是两万多卷,加起来其实是超过八万卷了,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藏书自然是为了保存以前的学问,可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开创未来,培养未来的学问家,那怎么培养呢?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办学校。在开元二十六年的时候,唐玄宗曾经下令州县第乡都要设置学校驿所来培养学生,每一个乡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普及,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所以当时社会温文尔雅,也是蔚然成风,就像《旧唐书·玄宗本纪》所说的那样,“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还垂着头发的小孩子就知道讲礼貌了,有辞让之心了。这是第二条,我们说唐玄宗是一个有才的皇帝。第三点,我想说,唐玄宗还是一个有情的皇帝。那么一谈到情,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唐玄宗和贵妃之间的爱情,那这段爱情经过《长恨歌》的描摹和渲染,早已经是家弦户诵,尽人皆知了。

可是,如果唐玄宗只是钟情妃子的话,那么陈朝的陈后主陈叔宝,南唐的李后主李煜也能做到,而且也很多情,唐玄宗这个用情比他们高明在哪里?高明在他不仅仅局限于身边的人,他还用情于谁啊?唐玄宗还是可以用情于百姓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不是讲过玄宗在潼关失守之后从长安出逃,逃出宫去的时候他就路过了左藏库,左藏库是一个仓库,装钱帛的,钱和布帛在都那儿放着。一看到左藏库,提醒杨国忠了,杨国忠就说,“无为贼守”,这东西是我们收敛来的,我们不能给贼人留着,把它烧了吧。那么杨国忠提议烧,唐玄宗是怎么表态的呢?唐玄宗说了一句,“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贼人来了,安禄来了,也是要花钱的,如果左藏库烧了,他们在这儿得不到的话,那必定会到百姓那儿去征敛,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这个仓库给他们留下,让他们不要再威逼我们的老百姓。这是一个例子。再举一个例子,还是唐玄宗逃难,过了左藏库之后,他就逃出长安城,经过便桥,就可以进一步往西走了,等于说出了长安了。

那这个便桥是当时的一个必经之道,他们这一行人通过便桥之后,杨国忠断后,他就在那儿命令人把便桥给烧了,为什么要烧?拦截一下贼兵,也是一个合理的考虑。这时候唐玄宗已经走了一段路了,忽然感觉后面有浓烟升起,回头一看便桥着了,那怎么办呢?唐玄宗这时候就讲了,“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说不仅我们要经过便桥逃命,那官员、百姓也是要由这条路来逃命的,我们逃了,干嘛不让别人逃呢。所以虽然是当时走得很急,而且也不知道后面追兵有多远,还是命令高力士回去带人把这火给扑灭了。我们讲这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问题?我想说,唐玄宗晚年固然是犯了非常大的错误,固然是要为安史之乱负责任的,但是,尽管如此,一个封建帝王,在后有追兵、前途未卜的逃难路上,还能够兼顾到老百姓的利益,这也就算是难能可贵了,我们就算他是一个有情之人了。

【画外音】唐玄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蒙曼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唐玄宗是一个有才、有为、有情于一身的风流天子。那么,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蒙曼】第一个我想说,这是一个富裕的时代。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根本的,国家的富裕程度在很大意义上讲取决于人和土地之间的平衡关系。那么唐朝人地之间的平衡关系怎么样呢?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黄金的时代之一,唐朝有多少人口?根据《通典》记载,玄宗天宝十三载,就是公元754年的时候,全国共有户籍人口是5288万人,这是户籍人口,但是根据现代学者的推测,唐朝的实际人口数应该是超过7000万的,这7000万人占有多少可耕地呢?也是根据学者们的推算,应该是有850万可耕地,差不多相当于咱们今天的6.6亿亩。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差不多一个人能有9亩多的土地,这9亩多的土地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本上就处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之下。也正是因为人地关系和谐,才会能够达到大多数人都是耕者有其田的境界,这才是杜甫《忆昔》里所说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第二个,唐玄宗时代还是一个向上的时代。

要知道所谓开元盛世绝对不只是一个物质指标,因为物质总是向前发展,它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指标。那唐玄宗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象是怎么样的呢?我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很有趣的一个故事。这是在笔记小说《集异记》里讲的。说开元年间,大唐有三个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写诗都很有名,名气不相上下,平时私交甚笃,没事还经常一块儿玩儿。有一个冬天比较冷,三个人又凑到一块儿了,找了一家酒楼,想去喝点小酒,挡挡寒气。他们在这儿坐定之后不久,旁边那桌上就来了十几个梨园弟子,就是皇帝宫廷里的一些艺人,这些艺人来了之后,又招了四个歌伎,想陪他们一块儿,唱卡拉OK,自娱自乐。

一看那边要唱起来,这三个诗人就突发奇想,说我们几个在诗坛上都比较有名气,可是我们从来没比一比谁更高明,不如我们今天就拿她们打个赌,看看她们都唱什么。那些艺人当时唱什么?我们要知道,今天大家唱流行歌曲,那时候,这个诗配上曲子就是可以唱的,所以当时的艺人唱流行诗。那这几个诗人就讲了,我们看看她们唱我们几个人谁写的诗多,谁就算是英雄,谁就算是老大,好不好呢?几个人这么一商量,都觉得挺有趣的,那就比一比,就静候人家那边开唱。一会儿,一个歌伎首先就唱了,她唱哪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谁的诗?我们都知道,这是王昌龄的诗,是《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一看,自己旗开得胜,很开心,很得意,说我有一首了,说完就在墙上划了一道印。接着有一个梨园弟子又唱了,“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高适也很得意,也在那儿划了一道,我有一首了。

接着,又有一个歌伎唱,“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是谁的?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这时候更得意了,我这两道了。可是王之涣在一旁着了急了,你看人家王昌龄两道了,高适一道了,自己这一道没有,这跌不起这份啊,怎么办呢?他反悔了,他说,你看看今天唱歌这些人,她们什么人,一点水平都没有,下里巴人,我写的诗都是阳春白雪,她们连懂都没懂,不能这么赌。那不能这么赌怎么赌啊?

王之涣说,诸位看见没有,一共四个歌伎,最小的那个长得最漂亮,她可还没唱呢,我就赌这小姑娘,我相信美人一定有眼力,如果说她还唱你们写的诗的话,那我二话不说,这辈子我也不再跟你们争什么高下了,但是,如果她唱我写的诗的话,那刚才一切都不作数,你们还得给我跪下磕头,还要拜我为师,咱们就赌这一票了,行不行呢?那两个人觉得好玩,那就赌吧。等着这个小姑娘唱。过了一会儿,小姑娘果然开始唱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谁的呢?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这一下子可得了意了,来了精神了,对这两个人讲,知道我的厉害了吧,这才叫水平,三个人就在一块儿哈哈大笑,那旁边那桌,那些歌伎们,还有那些梨园弟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派了一个代表过来问问,说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也挺正常的,没什么可笑的,怎么你们看着我们笑成这个样子。

那王昌龄就出面解释,他说诸位有所不知,我们三个是什么人你知道吗,我们三个是诗人,你们刚才唱的那些都是我们写的诗啊,我们就拿你们打赌呢,看唱的谁的诗多,谁就厉害,现在我们已经赌出胜负了。这是什么时代,大家知道这是大唐,那是诗的国度,诗人在当时到处受到追捧,一听王昌龄说我们是诗人,那这些艺人就比今天粉丝看见周杰伦还激动,赶紧在那儿下拜,说我们肉眼凡胎,居然没认出几们诗人,既然现在我们有缘相识,赶紧给我们面子,跟我们一块儿坐下来喝酒。这三个诗人最后就大醉而归。这个故事就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一个故事,叫做“旗亭画壁”。所谓旗亭就是酒楼,所谓画壁就是在墙上划印。那我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我想说,那个时代文人也罢,艺人也罢,精神是何等地开朗向上,社会是何等地风雅和谐。你看诗人在写诗,歌伎和艺人们在唱诗,这样真是令人神往。那再对比一下清朝范进中举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愚昧和疯狂,我们能不感慨吗?

【画外音】我们可以看到,在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人的精神比较活泼开朗,人的个性能够做到自由奔放。那么,在开元天宝时代,人们在精神上为什么能够蓬勃向上呢?

【蒙曼】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那个时代给人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也比较合理的空间,我们跟谁比说它广阔,说它合理?我们就跟另外两个盛世比好了。汉武时代,给人的发展空间大不大?没那么大。要知道汉武帝时代怎么选官,除了从军立功之外,剩下最主要的两个渠道就是任子和赀选了,什么叫任子呢?就是接老爸的班,什么叫赀选呢?就是花钱买官。那你想,一个人要是不会打仗,也没个好爸爸,还没什么钱的话,那你不就没什么希望吗?这是不公平的。那再来看看下一个盛世,康乾盛世怎么样。

康乾盛世倒是有一个科举制,给最广大的人群提供了发展的前景。可是我们也要知道,到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科举制已经走向没落了,沦落到八股取士这条窄道上来了,那对人的精神是一个很大的压抑,对人的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羞辱,你只能是顺着别人的意思说,你没有自己的意思了。可是反观大唐玄宗时代就不一样了,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已初步走向成熟了,但是还远没有腐朽,所以正是蓬勃向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它给人带来的那种精神上的鼓舞力量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唐玄宗时代科举考试是考写诗的,而诗的本质就是自由,就是激情,在这样的时代培养起来的人,他能不自信能不向上能不风流吗?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特点,这是一个向上的时代。那我们再来看第三个特点。唐玄宗时代还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什么叫国际化?举一个数字大家就明白了。

《唐六典》记载,开元年间,向唐朝朝贡的藩国有70多个,那么这形形色色的一帮人到唐朝来都干嘛?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好做,有的是政治使节,有的是留学生,有的是学问僧,当然更多的是生意人。那么大家都知道,在唐朝,生意人是要到城市集中的,只要你看长安城的一个地方,你立刻就能体味出唐朝国际化的程度,啊个地方呢?大唐西市。我们知道唐朝有两个市场,一个叫东市,一个叫西市,所以我们现在说买东西。那么在西市及其周边地区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什么?是胡姬。胡姬就是胡人的美少女,当然也可以是美少妇,她们随着父亲,随着哥哥,随着丈夫,一路跋涉到唐朝的长安,她们来干什么来了?胡姬当时最经常干,也干得最好的一个职业就是酒店的服务生了。那么这些皮肤白皙、能歌善舞的女郎一到酒店,那迷倒了多少唐朝多情的小伙子,那么迷人的胡姬走进了唐朝人的生活,事实上同样迷人的还有胡马、胡香、胡药,乃至于老百姓饭桌上的胡食,都是在悄悄地吸引着唐朝人,也影响着唐朝人,甚至就成为大唐文化的一部分,这叫什么?这叫“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当然我们也知道,一个国家如果说只能接受外来文化而不能输出自身文化的话,那么它是不能称为大国的,那大唐玄宗时代不光是一个热情拥抱世界的时代,还是一个热情回馈世界的时代,怎么回馈世界呢?两个主要渠道。第一个,接纳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和学问僧,让他们来学习大唐文化。第二个,主动走出国门,传播文化。在这些传播文化的全都之中,最有名气的肯定是鉴真和尚。鉴真和尚本来是扬州人,他从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开始就立志到日本去弘扬佛法,可是路很不好走,经历了五次航海失败之后,直到第六次他渡海才最终成功,这一年已经是天宝十三载了,就是公元754年,前前后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而且等到渡海成功的时候鉴真和尚已经是双目失明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鉴真和尚在日本一共生活了十年,不仅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鼻祖,而且还给日本带去了建筑、艺术医药等等各方面的知识,最后就在日本圆寂。

事实上,当时唐朝向各国特别是向东亚国家输出的可不只是佛教,它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本土产生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在唐朝,一个以儒家文化为底色的东亚文化圈就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国际影响力,那不是盛世最重要的表征吗?

【画外音】听完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可能有人要有疑问了,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既然是如此地富裕开放,如此地风雅和谐,那为什么还会爆发安史之乱,让大唐从太平盛世转眼就跌入了天下大乱的深渊呢?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呢?

【蒙曼】我想这个理由当然是很多的,但是我今天只想讲其中的两个理由。第一个,我想说,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后果。它有制度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知道,唐玄宗时代是社会高速发展正在进行激烈变革的时代,好多旧制度不适用了,好多新制度正在草创形成之中,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制度要真的走向成熟,都需要经历比较长的磨合期,在成熟之前,它必然是会存在缺陷的,存在缺陷就有可能引发危机。就拿给唐朝造成大乱的节度使制度来说,它就是这样一个草创中的制度,它本来是为了解决府兵制既骚扰老百姓,战斗力又差,还又无法建立边防常备军这样的一些问题而诞生的一个新制度,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制度,帮唐朝解决了,边防方面的好大的问题。

可是,因为它是新制度,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内在缺陷,什么缺陷?就是我们知道的它把兵权都集中在边将手里,就形成了所谓内轻外重这样的一种不稳定结构,那么一旦节度使的忠诚发生问题,危机就会跟着应运而生了,换言之,这就是一种不成熟的制度,如果说制度不成熟的话,就需要由人的智慧来驾驭,来补足,来促使它成熟化。可是非常遗憾的是,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第二个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层面出现问题。制度出问题了,人也出问题了,人出了什么问题?是大唐的领导人唐玄宗逐渐陶醉于开元盛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中,再也不肯克己复礼,他变得骄奢淫逸了。我们刚才不是讲,开元初年的时候,唐玄宗把宫是里的奢侈品都烧了吗,可是到了天宝年间,专为贵妃刺绣的刺绣女工就有700人,他扔掉的又都回来了。

我们刚才还讲,开元年间,唐玄宗不是把宫女都放回家去了吗,可是到了天宝时代他又到处去搜罗美女去了,跟白居易齐名的那个诗人元稹不是写过一个叫做《上阳白发人》的诗来讽刺这件事吗,他讽刺什么呢?当时唐玄宗为了选拔美女,特地创造了一个使职,叫花鸟使,花鸟使都是由宦官担任的,不干好事,元稹写诗这样讽刺,“天宝年间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良人顾妾心死别,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什么意思呢?花鸟使是皇帝派出来的,非常地威风,他们从宫里出来之后,就怀揣皇帝手写的那个墨诏,干嘛去了呢?先到酒楼喝酒去了,在酒楼喝到半醉之后,这才闯入了老百姓的人家,不管你是谁,都不得自行回避,我要看一看,如果看中了哪个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就开始抓了。那有的人家是已婚妇女,跟丈夫生离死别,心都死了,有些还是闺阁里的姑娘,那哭爹别娘的时候更是血泪双垂。

那么把这些漂亮的女孩子们选择到宫里之后,她们的前途命运如何呢?元稹说得好,十个人里头恐怕也只能有一个能见上皇帝一面,其余的都“永配深宫做宫婢”。那你当年出宫女让她们追求家庭幸福,现在却又活生生地拆散人家的家庭,这不是奢侈,不是腐化,不是堕落吗?那么既然精神上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了,政治上的问题也就会随之出现,唐玄宗时代政治出什么问题了呢?两大问题。第一,任相失误。第二,拒绝纳谏。那我们讲过,开元年间唐玄宗任相一向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比方说开元初年他需要拨乱反正的时候,就起用姚崇,后来政治走上正轨了,需要稳定制度了,他又再起用宋璟,后来国家繁荣了,需要敷衍文治的时候,他又起用张说。这些宰相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也都是能够随时指正皇帝缺失的,正是他们和玄宗一起带领当时的老百姓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

可是,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就越来越懈怠朝政了,他就不愿意再选择这样的宰相了,越来越喜欢那个叫李林甫的人了。我们都知道,李林甫他是一个干才,但是,他不是一个有远见、能够把握政治方向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他平生最擅长干的事情就是妒贤嫉能,打击异己。自从他当了宰相之后,唐玄宗就再也听不到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了,社会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不就走上下坡路了吗?那本来如果宰相不行的话,还可以用纳谏制度来补充,集思广益。可是,也就是在开元天宝之际,纳谏制度也问题了,不光是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人不愿意让皇帝听到不同意见,就是唐玄宗本人,他也不想听不同意见。随便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

天宝年间的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向唐玄宗提出过安禄山可能有反心啊?唐玄宗怎么样对待人家的这个逆耳忠言的?他直接把人家绑起来交给安禄山。你皇帝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劝谏,这能不犯错误吗?所以说,唐玄宗为什么最后会出那么大的问题,中国社会会出那么大的问题,有一句诗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唐玄宗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正是他自己这份骄奢淫逸之心。那玄宗前后当皇帝一共是当了46年,在这46年之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庸,基本上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那么皇帝的悲哀最终就成为社会的悲剧了,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皇帝的统治黯然结束,大唐盛世也因此一去不返。

公元762年,唐玄宗走完了自己毁誉交织的一生,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简称唐明皇。有一个叫郑丹的诗人在《明皇帝挽歌》里就写了这么一句,“山河万古壮,今夕尽成空”什么意思呢?山河永在,但是皇帝没有了,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这句诗写得很雄壮,但是也很悲情,不过我个人觉得,人嘛,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肉体终归是要归于寂灭,可是让我们每个人觉得安慰的是什么呢?山河不老,盛世的精神可以永在。(完)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