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一)非同寻常凌烟阁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一)非同寻常凌烟阁

  凌烟阁原本是唐代皇宫内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已经年迈的唐太宗,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这24位功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唐名臣,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房玄龄等等。在为功臣画像的时候,这些功臣有的已经去世,健在的也都不再年轻。唐太宗此时也已年迈,英雄迟暮,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岁月。激情澎湃之余,他命人将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用以标榜功业,所以凌烟阁在后世,就成了建功立业的代名词。

  唐太宗之后,又有四位皇帝继续将功臣添补到凌烟阁中,形成了唐朝功臣在不同年代,分批进入凌烟阁的现象,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的,有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等。凌烟阁为功臣画像的历史,断断续续延续了三百多年,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前前后后,一共有一百多人登上凌烟阁,可以说在凌烟阁里,大唐名将如云,大唐名臣如雨,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有权势的宦官,如鱼朝恩等人,也得以录入凌烟阁,这是唐朝衰落的标志。

  一座凌烟阁,它见证了大唐开国、玄武门事变、安史之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了唐朝从辉煌灿烂到盛极而衰的全过程。唐朝三百余年的历史,只是悠长岁月的弹指一挥,但恢弘万千的大唐气象,总是令后人浮想连翩,而凌烟阁里录入的功臣和英雄,则更是令后人激情荡漾,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英雄梦,而每一个英雄,也都有他心目中的凌烟阁。

     而我们这个系列,就是从凌烟阁入手,展开一幅大唐功臣的英雄群像,揭示他们命运的起伏跌宕。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下,唐太宗为什么在贞观十七年,自己当皇帝已经十几年后,才开始在凌烟阁里为功臣画像呢?在唐太宗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情结呢?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唐英雄传》之《非同寻常凌烟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一)非同寻常凌烟阁

  凌烟阁原本是唐代皇宫内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已经年迈的唐太宗,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这24位功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唐名臣,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房玄龄等等。在为功臣画像的时候,这些功臣有的已经去世,健在的也都不再年轻。唐太宗此时也已年迈,英雄迟暮,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岁月。激情澎湃之余,他命人将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用以标榜功业,所以凌烟阁在后世,就成了建功立业的代名词。

  唐太宗之后,又有四位皇帝继续将功臣添补到凌烟阁中,形成了唐朝功臣在不同年代,分批进入凌烟阁的现象,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的,有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等。凌烟阁为功臣画像的历史,断断续续延续了三百多年,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前前后后,一共有一百多人登上凌烟阁,可以说在凌烟阁里,大唐名将如云,大唐名臣如雨,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有权势的宦官,如鱼朝恩等人,也得以录入凌烟阁,这是唐朝衰落的标志。

  一座凌烟阁,它见证了大唐开国、玄武门事变、安史之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了唐朝从辉煌灿烂到盛极而衰的全过程。唐朝三百余年的历史,只是悠长岁月的弹指一挥,但恢弘万千的大唐气象,总是令后人浮想连翩,而凌烟阁里录入的功臣和英雄,则更是令后人激情荡漾,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英雄梦,而每一个英雄,也都有他心目中的凌烟阁。

     而我们这个系列,就是从凌烟阁入手,展开一幅大唐功臣的英雄群像,揭示他们命运的起伏跌宕。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下,唐太宗为什么在贞观十七年,自己当皇帝已经十几年后,才开始在凌烟阁里为功臣画像呢?在唐太宗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情结呢?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唐英雄传》之《非同寻常凌烟阁》。

    凌烟阁原本是唐代皇宫内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已经年迈的唐太宗,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这24位功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唐名臣,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房玄龄等等。在为功臣画像的时候,这些功臣有的已经去世,健在的也都不再年轻。唐太宗此时也已年迈,英雄迟暮,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岁月。激情澎湃之余,他命人将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用以标榜功业,所以凌烟阁在后世,就成了建功立业的代名词。唐太宗之后,又有四位皇帝继续将功臣添补到凌烟阁中,形成了唐朝功臣在不同年代,分批进入凌烟阁的现象,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的,有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等。凌烟阁为功臣画像的历史,断断续续延续了三百多年,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前前后后,一共有一百多人登上凌烟阁,可以说在凌烟阁里,大唐名将如云,大唐名臣如雨,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有权势的宦官,如鱼朝恩等人,也得以录入凌烟阁,这是唐朝衰落的标志。一座凌烟阁,它见证了大唐开国、玄武门事变、安史之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了唐朝从辉煌灿烂到盛极而衰的全过程。唐朝三百余年的历史,只是悠长岁月的弹指一挥,但恢弘万千的大唐气象,总是令后人浮想连翩,而凌烟阁里录入的功臣和英雄,则更是令后人激情荡漾,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英雄梦,而每一个英雄,也都有他心目中的凌烟阁。而我们这个系列,就是从凌烟阁入手,展开一幅大唐功臣的英雄群像,揭示他们命运的起伏跌宕。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下,唐太宗为什么在贞观十七年,自己当皇帝已经十几年后,才开始在凌烟阁里为功臣画像呢?在唐太宗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情结呢?

    凌烟阁是一座建筑,是太极宫里的阁楼。贞观十七年下令把二十四位功臣画像,将画像挂在凌烟阁中。这种制度就从此开始了。现在说到凌烟阁,许多人都知道24功臣,实际不止这个数。后来几位皇帝也画了些功臣,挂了进去,代宗德宗等。最终进入了凌烟阁的多达百位。时间贯穿了初唐到中唐到晚唐三百年的历史。凌烟阁是一个窗口,能让我们看见英雄,也看得见狗熊。李贺有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孰这四句是千古名句,体现了他的胸怀与抱负。同时也彰显了凌烟阁的伟大意义。图画是为了表章舢臣,除此以外,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用意,值得深思。唐太宗是创建的人,所以他作为重点来分析。二十四位人中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还有唐太宗的诏书。唐代宗作了类型的划分。一是绸缪帷帐,经纶霸图,太原举兵建立唐朝时的。二是学综经籍,德苋光茂。意思是学识水平高道德高尚的。李贺的话有点绝对,这里真有学识高的。像魏征。三是竭力义旗,委质藩邸。秦王府时跟随太宗的那些人。李世民没当皇帝时是秦王。当初跟着的老部下。四是受服庙堂,辟土方面。开疆拓土的人。古代要祭祀,用的肉,要分给参加的人。意思是接受太宗的指派的人。为什么要图像凌烟阁,原因有几个。一是表章舢臣,奖掖后进。唐太宗有特点,时刻不忘发掘人才。图画凌烟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树立榜样。诏书里面有:“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希望表彰贤能之士的用意不输给前人,也给后人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是缅怀激情岁月。在贞观十七年来搞凌烟阁,跟一个人的死可能有关。魏征,在贞观十七年正月去世,二月就提出图画凌烟阁的方案,可能是魏征之死让太宗感慨,老臣们的老去。当时二十四位中,有十个人去世了。太宗本人也老了。这时离他去世不足七年了。因此,太宗想起自己当年的叱咤风云的猛将们逐渐凋零。三是宣传政权合法性。诏书里,四种类型中,把建国放在首位。太原举兵,是太宗要传递的信息。这个工作相当成功。后世唐人普遍接受观念,二十四功臣就是建国功臣,像钱起有赋《图画功臣赋》“先帝之革隋也,应归运而大义举,获仁人而鸿业集。及乎计伐录功,日不暇给,宝玉不足以劝赏。故茅土是封,钟鼎不足以昭宣,故图赞是缉,传厥象于绘事,壮崇台于天邑。”意思是二十四功臣是革隋的命,建立大唐的功臣。得用图画的特殊形式来表彰他们。

    唐太宗画像凌烟阁深层的甩意:时间点的选择上,在贞观十七年二月,还有其他原因,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这一年,这时正处在关键时期。面临太子之位的争夺。手下太子李承乾与李泰等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与当年的玄武门事变相似。这一年,对唐太宗来说,他要宣扬的是自己合法的继承地位。现在太子之争,会不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现在的形势与当年有相似处。像李承乾太子早早确立太子,早年表现不错,后来毛病越来越多。一是痴迷突厥文化。农食住行没有不模仿突厥人的。在大殿中建帐莲。甚至用刀划脸,潦血示哀悼。还说:“使我有天下,将数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当一设,顾不快邪?”要带领骑兵到京城,解开发髻,到李思摩手下当一个设。中原皇帝跑到突厥手下当个设。这是一个官。二是拒谅。唐太宗一生善于纳谅。他最不爱听别人捉意见。三是有足疾,腿脚有病,给前途蒙上阴影。这一系列毛病,让李泰产生了觊觎之心。李泰是文艺青年。爱读书,爱结交文人。编过书。太宗喜欢他,给了许多优待。此时李泰有玄武门事变前太宗的角色意味。这种情况下,李泰有想法,潜有夺嫡之意,于是笼络一批人,为自己创造条件。李承乾能看出来。也搞了一批人来帮助自己。双方在朝臣中争夺。李承乾还使自杀的烂招。太子位置之争,早晚会引发中突。所以,在图画凌烟阁半年前,贞观十六年八月,大臣说过,“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要早日决定太子与诸位皇子的名分。太宗的反应特别。他是闻过则喜的人,但这次不一样。上闻而恶之。讨厌大家说。怕与玄武门事件作联想。

    唐人眼中的唐太宗:唐太宗一代英主,大家公认的好皇帝。玄武门过去这么多年,怎么没自信?唐太宗还真差点自信。始终害怕人家质疑他的合法性。皇位不是合法得来的。因此怕人说这事。这是软肋。唐民间真不乏这样的声音。出土文书中,敦煌出土的。唐太宗入冥记。崔子玉是“以生人判冥事”,是活人,但是在阴曹地府当判官。一天,小鬼把李世民的魂魄拉进了地府。崔子玉问太宗皇帝,去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问题一出来,唐太宗一头汗下来了。崔子玉赶快搭腔说,回笞不出来,我代你回笞。唐太宗求之不得。他营皇帝回笞六个字:“大圣灭族安国”。周公当然毅然杀死兄弟,换取国家安宁。这把太宗夺权的斗争抬高。崔子玉的运作下,太宗魂魄回到阳间。太宗为何在同时代人笔下如此狼狈?因为人们看到他的好,也记得他的恶。后者怡怡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图画凌烟阁就是把李世民描绘成建国功臣。这二十四人的身份,直接参与事变的有十二人。保持中立的有三人。洛阳执行外围的一个人。属于秦王府旧将的五个。属于李建民,后被收服的一个。这样就多达二十二,只有两个,与玄武门没直接关联。真正三位建国功臣没列入,裴寂等。不能列入凌烟阁的功臣,一是直接与唐高祖密谋者。像字文士及曾与李渊进行过密谈,怎么推翻隋炀帝。投奔李渊。他是跟李渊密谋的。二是高祖李渊的红人。比如裴寂。是李渊的左膀右臂。三是唐高祖的治罪者,像刘文静,是被高祖杀的。不过八年的工夫,把你挂进去,不是张高相的面子吗?

    唐代其他帝王为何画像凌烟阁?代宗时画像凌烟阁的动机是什么?唐代处于上升期,安史之乱却打破了这一格局。从此大唐由盛而衰。出现了平定叛乱的英雄。就有李适,郭子仪,李光弼等。同时还有人进入,让人觉得不是溺味。像薛嵩等人,是安史的部下,是叛军。叛乱被镇压,投降了唐军。不过他们有军队有地盘。代宗把他们列入凌烟阁,更多地是笼络他们。这是画到凌烟阁的真正动机。这是后来藩镇割据的基础。还有程元振与鱼朝恩,他们是宦官。唐后期一弊病就是宦官专权。宦官最厉害的是唐,把皇帝能整个控制起来。鱼朝恩与程元振进入凌烟阁,说明了凌烟阁味道变了,皇帝妥协搞平衡的工具。唐德宗的动机是什么?他命运多坎坷,早年立过大功,刚开始雄心万丈结果失败了。被逼得逃出了长安城,被包围,日夜猛攻。后来幸运化险为夷。德宗脱险后,感慨不已。一次路过凌烟阁,说见阁楼高大,老想的遗像,让心中肃然起敬。我这个年代不是没有功臣,也想学。于是把自己的这批功臣挂进去。这些人有称号是奉天定难功臣。唐宣宗有意思。统治期间国家稳定,人送外号小太宗。他图画j刻目阁,把本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做了总结与回顾。这些功臣的特点是人数多,有些没进入的人,在他手中进入了。唐昭宗窝蠢,皇室没权威了。政权飘摇。昭宗曾历险,宦官囚禁了他,逼他让位于太子。幸亏杀死了刘季述,才挽救了。昭宗于是感激而挂他们的图像于j刻目阁。他们是帮了皇帝一把,就进入了凌烟阁。这时再也不是盛唐时的忮弘气象。而是战战兢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