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蒙曼说唐》长恨歌之开元盛世(八)封禅大典
唐玄宗在三十岁时,成为了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当他四十岁的时候,开元盛世的画卷已经在他的领导之下徐徐展开。唐玄宗十多年殚精竭虑的紧绷状态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是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候了。把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很不容易,他得给自己一个说法,也让天下人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眼看着唐玄宗已经进入了志得意满的状态,一些洞察皇帝心思的大臣们动起了脑筋,那么这些大臣都是谁呢?他们会怎样说辞呢?
于是有大臣开始提出封禅,封禅是一种帝王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向天下人彰显国力的强盛。封禅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都非常向往的一件事,但由于各种原因,进行过封禅的中国封建帝王屈指可数。封禅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仪式,对于当时的唐王朝来说也不例外,如果封禅,对于大唐王朝来讲,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
由于封禅活动的复杂性和神圣性,宰相张说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进去了。当时的财政状况良好,大唐王朝在唐玄宗的领导之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是经济繁荣,举办封禅大典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蒙曼老师认为,财政之外,更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那么这里的安全指的是什么呢?
经过宰相张说等人的积极工作,唐玄宗封禅前的各种问题都迎刃而解,真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封禅大典就要正式开始了。随着历史的远去,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当时封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了。那么蒙曼老师通过史书的记载会为我们描摹一个什么样的封禅大典呢?
在史书的记载中,唐玄宗的这个封禅大典可谓规模巨大,盛况空前,呈现出开元盛世的伟大画卷,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通过这次封禅体现了出来。但是在这次封禅的背后,蒙曼老师认为,它也预示着另外一种危机,那么这个危机是什么呢?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将带您走近大唐玄宗时代。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长恨歌》之《开元盛世》第八集《封禅大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