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国史通鉴(第一部)(三)天下为私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国家”是一个被经常提起,并且十分常用的词语。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国家”的来历,究竟是先有“国”还是先有“家”?世界上那么多不同种族、肤色、信仰、文化的人群,又如何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同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概念的形成从夏朝开始,在经历了尧、舜、禹的禅让之后,大禹的儿子启开创了世袭制的夏朝。在后世儒家的观点中,禅让的公天下是值得提倡的大道,而世袭的私天下却是令人不齿的小道,但事实上,世袭制的出现并非社会的倒退或者变质,我们借用恩格斯的经典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来解释,国家的起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夏朝虽然建立了世袭制的国家政权,但在当时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华大地上,仍存在着大大小小许多部族,他们也在不断地繁衍生息。而国家的命运、部族的命运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夏桀恃才傲物、荒淫无度时,另一个部族商,正在迅速崛起,他的领导人汤也因为历史功绩巨大,而与尧、舜、禹齐名,并称“尧舜禹汤”,那么商的兴起有什么样的故事?汤又是如何成为一代明君的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国史通鉴》第一部,第三集《天下为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