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三)粉墨登场
返回列表
发帖
明清风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明清风云
当前离线
UID
68
帖子
1497
主题
354
精华
0
积分
511
威望
511
金钱
4409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4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8-1 19:18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三)粉墨登场
百家讲坛
,
关东军
,
末代皇帝
,
满洲国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三)粉墨登场
1932年2月23日午后,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肩负着说服溥仪出任“伪满洲国”执政的使命来到了旅顺。这个时候军方都知道了溥仪的立场,不免忧心忡忡,“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将近半年了,傀儡戏基本排练出了眉目,即将上演,主角却要撂挑子不干,这怎么能行?所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命令板垣不惜运用一切手段迫使溥仪屈服,当然,尽量不要闹得太不愉快。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明清风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明清风云
当前离线
UID
68
帖子
1497
主题
354
精华
0
积分
511
威望
511
金钱
4409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4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8-1 19:18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明清风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明清风云
当前离线
UID
68
帖子
1497
主题
354
精华
0
积分
511
威望
511
金钱
4409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4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8-1 19:19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三)粉墨登场
1932年2月23日午后,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肩负着说服溥仪出任“伪满洲国”执政的使命来到了旅顺。这个时候军方都知道了溥仪的立场,不免忧心忡忡,“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将近半年了,傀儡戏基本排练出了眉目,即将上演,主角却要撂挑子不干,这怎么能行?所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命令板垣不惜运用一切手段迫使溥仪屈服,当然,尽量不要闹得太不愉快。
[画外音]溥仪为了达到复辟大清的目的,不惜勾结日本军阀,背上了叛国的骂名,可是来到东北他才发现,事情远不像他想像的那样,日本人出尔反尔不帮助他复辟大清了,尽管此时溥仪态度强硬,表示如果关东军不兑现承诺他就不干了,可是关东军的态度更加强硬,他们甚至对溥仪发出了死亡威胁,那么溥仪该怎么办呢,对于这样一场较量,溥仪有能力和关东军对抗到底吗?请继续关注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末代皇帝溥仪第十三集《粉墨登场》。
喻大华:1932年2月23日午后,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肩负着说服溥仪出任伪满洲国执政的使命,来到了旅顺,这个时候军方都知道了溥仪的立场,不免忧心忡忡,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近半年了,傀儡戏基本排练出了眉目,即将上演,主角却要撂挑子不干,这怎么能行,所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命令板垣不惜运用一切手段迫使溥仪屈服,当然尽量不要闹得太不愉快,这个时候溥仪正压抑着满腔的怒火,在客厅里等着板垣的到来,他想质问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人到底知不知道"信用"两个字怎么写,明明说好了复辟大清,为什么翻脸不认帐,板垣下车,推开了溥仪住所的大门,这个时候板垣已经48岁了,个子虽然不高,但他身穿笔挺的日军礼服,佩戴大佐军衔,气质不凡,更难得的是还会讲几句汉语,他见到溥仪,立正敬了个军礼,然后脱帽鞠躬,溥仪叼着烟卷,脸色铁青,哼了一声,斜倚在沙发上没挪窝,基本上是没理他,板垣厚着脸皮来到溥仪的对面座下,先说了一套问候语,然后夸夸其谈,据溥仪晚年回忆,板垣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不得人心,弄得“满洲”民怨沸腾谈起,大讲日军行动的“正义性”,然后又说关东军帮助满洲人建国的诚心诚意,溥仪早就听了上百遍,他既不感兴趣也不相信,板垣接着说,说这个国家叫“满洲国”,首都定在长春,因此长春改名为新京,为什么选择长春呢,按说沈阳也行但是离关内比较近,哈尔滨也不错,可是距苏联不远,比较起来长春处于满洲的中心,战略纵深大相对安全,而且交通发达,所以综合权衡决定在这儿建都,溥仪心想你不复辟大清,我干不干还两说呢?在哪儿定都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他看着天花板一言不发,板垣接着说满洲国的年号叫“大同”,今年就是大同元年,这个国家由五个民族组成,满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说到这里板垣停顿了一下,他要讲一讲“满洲”的近代史,他说如果不是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流血牺牲,满洲早就是俄国人的地盘了,所以大和民族不是外人,跟满人,汉人一样,热爱这片土地,都是满洲国的主人,一样可以作官,板垣本来以为溥仪可能会提出不同意见,但溥仪依然一言不发,板垣跳下了沙发,打开了手提箱,从里面拿出一面黄色的旗帜,一边介绍说说这是满洲国的国旗,一面要往茶几上摊,溥仪一把拦住,声色俱厉地问道,这是个什么国家,难道这是大清帝国吗?溥仪晚年回忆,他当时说话的声调都变了,板垣不紧不慢的说“自然,这不是大清帝国的复辟,这是一个新国家,东北行政委员会通过决议,一致推戴阁下为新国家的元首,就是执政”。想不到这句话把溥仪惹火了,原来溥仪听到他叫他“阁下”而不是“陛下”顿时跳了起来,大家知道“陛下”是帝王的敬称,“阁下”谁都可以用,所以溥仪跳了起来,挥舞着双臂,声色俱厉地喊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满洲人心所向,不是我个人而是大清的皇帝,若是取消了这个称谓,满洲人心必失”。现场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板垣反唇相讥,“满洲人民推戴阁下为新国家的元首,这就是人心所归,也是关东军同意的”,以此为开端双方浜激烈地辩争起来,溥仪情绪激动,坚持不放弃皇帝称号,板垣一会儿骗他,说满洲国实行的不是共和制,叫执政制,政治学上哪来个执政制啊,除了君主制啊君主立宪啊,再就是共和制,没有执政制这一说,他骗他,一会儿又承诺说执政仅仅是个过渡,等将来国会成立之后,一定通过决议恢复君主制,让溥仪再当皇帝,溥仪不为所动,说凭什么让国会通过决议,说我们大清皇帝根本就不是国会封的,我们自己打下来的,所以溥仪不为所动,也不相信板垣的诺言,双方谈了三个小时,直到太阳落山也没谈拢,板垣脸色铁青,收拾起皮箱灰溜溜的走了,板垣刚走,郑孝胥前来警告,无论如何不能跟关东军翻脸,否则张作霖的下场是前车之鉴,溥仪听了之后又急又恨又怕,他很孤立他去跟谁商量呢?溥仪害怕,板垣也害怕,说服溥仪是一个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他苦苦思索发现溥仪虽然坚持不放弃皇帝称号,但毕竟没有当面说出,不当皇帝就卷铺盖卷回天津,他没说,这使得板垣心里有底了,本来双方约定第二天继续会谈,但是板垣决定不跟溥仪废话了,直接采用强硬手段不怕他不屈服,于是第二天板垣叫来了郑孝胥和罗振玉,让他们向溥仪转达这样一句话,板垣说“军部的要求再不能有所更改,如果不接受,只能被看做是敌对态度,只有用对待敌人的手段做答复!”,说完板垣看着罗振玉和郑孝胥,恶狠狠的加了一句,“这是军部最后的话!”,面对板垣凶横的目光,罗振玉耷拉着脑袋不表态,郑孝胥赶紧打圆场,说皇帝肯定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希望从长计议,有话好说,然后回来就把板垣的这个立场转达给溥仪了,溥仪瘫倒在沙发上,他知道这是死亡威胁,您想近半年来溥仪跟日本军方秘密沟通,涉及核心机密现在谈不拢你想不干,日本鬼子能放你走吗,统领千军万马做过中华民国元首的张作霖他不是说杀就杀吗?你溥仪算啥,退一步说,你来东北已经三个多月了,跟日本人勾结是全中国都知道的事情,就算日本人放你走,中国还有你的容身之地吗?想到这里溥仪彻底气馁了,但是他还是不甘心放弃皇帝的称号,郑孝胥对溥仪又作了一番恫吓,他跟溥仪说告诉你两句话,一个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日本人说得出做得出你信不信,这个时候罗振玉垂头丧气地向溥仪建议,说这样吧,你可以这样答复日本人,以一年为期,我就给你干一年,到期不实施帝制,你到期不让我当皇帝,我马上辞职,你这样答复板垣,溥仪同意了。
[画外音]1932年2月29日,在关东军的导演下,东北汉奸组成了“全满洲会议”,宣布满洲脱离中华民国独立,次日所谓的“东北人民代表”来到旅顺,向溥仪表达拥戴之情,请他就任“满洲国”国家元首,经过两次推戴,3月5日溥仪接受了推戴,准备前往长春就职,一场由日本关东军导演,溥仪主演的傀儡戏即将上演。
喻大华: 1932年3月6日清晨,溥仪早早起床了,经过简单的准备和早餐,7点30分乘车离开了被软禁三个多月的旅顺,车队沿着崎岖起伏的山路向大连方向飞奔,9点车队抵达大连西北的沙河口火车站,一列专列静静地停在车站里面,没有人欢送,没有人话别,现场冷冷清清,溥仪上车之后一声汽笛列车向北驶去,当时旅大是日本人的殖民地,为了撇清日本人制造伪满洲国的所谓的“嫌疑”,渲染“满洲国”是满洲人自己的选择,所以大连殖民当局低调处理,你看不让溥仪在大连火车站上车,怕人认出来,弄沙河口去了,而且也不派人相送,并且直到这个时候溥仪行踪依然没有公开,溥仪是9点10分的时候从沙河口那儿坐火车走的,下午1点49分溥仪的火车抵达了汤岗子火车站,现在溥仪从天而降,正式向全世界公开了他的出现,伪满洲国的政府要员们在这儿迎接溥仪,跟清晨上车时的冷清相比是另一番的景象,按照日本人的安排,溥仪接受了满洲人民代表的欢迎,然后面无表情得跟这些汉奸们照了张相,应新闻界的要求溥仪跟婉容两个人还并肩单独照了一张相,溥仪在汤岗子停留了一天,住了一宿,溥仪和汉奸们在汤岗子火车站登上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特快专列前往长春,列车运行一个小时之后,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列车在紧急制动,直到咣当一声停在了沈阳城北的荒野里,门开了,几个身穿黄色军衣的日本鬼子走进了车厢,原来日本鬼子在向溥仪献殷勤,他告诉溥仪在列车前进方向的左侧三公里处是沈阳北陵,那里边埋藏着清太宗皇太极的英灵,为此特意停车三分钟,请溥仪不离开车厢向北陵致敬,溥仪立即起立面向北陵方向下跪叩头,心中默默祷告乞求祖宗的宽恕,当年祖宗打下的皇帝称号让他放弃了,他是祖先的不孝子孙,他痛哭流涕,然而溥仪能想到吗?由于他的叛国关东军对东北的统治获得了一块遮羞布,作为亡国奴的东北3000万人民是怎样的感受呢,直到今天那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曲依然催人泪下,下午3点列车驶进长春火车站,顿时军乐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溥仪跟婉容先后走下火车,在汉奸、鬼子的簇拥之下走出站台,抬眼一看,只见火车站的广场上成了旗帜的海洋,溥仪一眼看到了稀稀拉拉的几面大清帝国的国旗,他激动地挥手致意,想不到打旗的人纷纷跪了下来,据说这是吉林的满人,溥仪顿时热泪盈眶,他一下子想到了被逐出宫的屈辱,想到了东陵事件时报仇的誓言,内心中产生了一种复仇的快感,同时对日本人的愤恨也少了一些,第二天在破烂不堪的原吉长道尹衙门,这是清朝的时候建的那么一个衙门,相当于长春市政府吧,在这个衙门举行了 溥仪的就职典礼,溥仪升旗,发表演说,汉奸们向溥仪三鞠躬,献上执政大印,郑孝胥以国务总理的身份发表了“建国宣言”,但是这个时候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这个伪满洲国,说起来难以置信,连他的主子日本政府都没有承认它,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还有满铁总裁内田康哉出席了就职典礼,但是他们代表的是各自的单位,溥仪背叛了国家和民族,无论什么理由都无法辩解溥仪的罪行。
[画外音]溥仪这个“伪满洲国执政”正式上任了,虽然溥仪这个执政不过是个摆设,日本人只是利用溥仪来达到控制东北的目的,可是尽管如此溥仪还是看到了一丝希望,他要利用自己国家元首的位置来为复辟大清做准备,那么溥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喻大华:3月12日中华民国发布对溥仪的通缉令,中华民国的通缉令当然无法执行,这个时候溥仪新官上任,正处在激动和兴奋之中,而且忙得一塌糊涂,他雄心勃勃发誓要做一个像祖先那样勤于政事的统治者,伪满的首都定在长春,当时的长春并不是一个大城市,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溥仪最初没有合适的居住和办公地点,先在吉长道尹衙门凑合一段儿,而且伪满的国务院也在这个衙门办公,每天门庭若市,乌烟瘴气,不久日本人把长春东北角的吉黑榷运局改名为“执政府”,溥仪迁到那里一直住到伪满垮台,吉黑榷运局由几座二层小楼和一些平房组成,根本不成格局的地方,溥仪把其中一个灰色的二层小楼作为自己和婉容的寝宫,取名叫“缉熙楼”,典故是出自诗经,意思是前途光明,然后反吉熙楼北边的另一座二层小楼取名叫“勤民楼”,作为办公场所,勤民楼您听,体现了勤政治国的意思,是这么个意思,溥仪晚年回忆,刚当上伪满执政的这段时间,他每天清晨6点钟到勤民楼办公,直到深夜十一点才能结束,他忙什么呢,首要大事是谋划复职大清,虽然关东军翻脸不认帐,没让他坐上皇帝的宝座,但毕竟成了“国家元首”,他感觉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实现复辟大清的梦想,一想到即将像祖先那样率领铁骑劲旅杀出山海关,横扫中原大地,想到各地的遗老遗少们的样黄龙旗迎接清朝的复辟,溥仪兴奋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但是光靠作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必须付诸行动,溥仪心知肚明自己名为国家元首,实际上是个光杆司令,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无权调动伪满洲国的一兵一卒,拿什么复辟,他有自知之明啊,所以他找来了东北军的元老熙洽,跟熙洽谈了自己的想法,熙洽这个时候已经退出军界了,被关东军安排到伪满的财政部工作,担任财政总长,还兼吉林省省长,熙洽非常赞同复辟,他本身就是皇族,他跟溥仪说兵源不成问题,关键是缺乏统兵的将领,所以建议溥仪尽快培养军事人才,另外要秘密建军,尽量低调,溥仪采纳了熙洽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个措施,派亲信前往日本学陆军,培养复职势力的军事骨干,我们以前说过早在1929年,溥仪就派他的弟弟溥杰还有他的小舅子润麒到日本去念军校吗,现在又派出了一些皇亲,皇族成员,还有个别信得过的亲信,一共十几人到日本去,考虑到这些人就他们那个底子,他能通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入学考试吗?不可能啊,溥仪绕过关东军,不惜屈尊拜托原来日军在天津的司令小泉中将,请他跟日本陆军省交涉,网开一面让这些人通过了入学考试,第二项措施,溥仪也知道要想操练一支入主中原的大军,你靠这十几个人是不够的,所以又从北京找来了一些近支皇族子弟组成“军事训练班”,这些人大多是溥仪的晚辈,把他们弄到身边补习数理化,日语等课程,准备将来分批派往日本,这个时候清朝垮台已经二十多年了,当年显赫一时的皇族现在都破落了,吃饭都成问题了,这些人来到长春,住在溥仪身边,吃穿由溥仪负责,每月还发零用钱,溥仪高兴还给人家上一课,所以宗室子弟积极性都非常高,第三个措施,虽然熙洽建议溥仪先培养军事人才,不急于建军,但毕竟不能一个兵没有,所以熙洽从吉林的伪军中挑选了几百人组成了一支“禁卫军”,担任执政府的站岗、警卫等职责,另外溥仪在天津还有十多个保镖,这个时候也来到地长春,以这些人为核心组建了一支“宫廷护卫军”,有二百多人,这是溥仪的私人武装,不属于伪满军队编制,甚至连武器都是溥仪自己掏钱购买的,短枪,长枪,机关枪俱全,一色的德国制造,溥仪忙什么?就忙这个,此外呢除了暗中谋划复辟以外,溥仪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忙于接待东北各地前来朝拜的汉奸,这些汉奸都是东北官场的老油条,原来跟溥仪基本没什么渊源,现在改朝换代了,自然要跟新主子套套近乎,所以都纷纷赶到长春来朝拜溥仪,人来的非常多,每天早晨在勤民楼门口都得排除,溥仪对求见者一概接见,以示虚怀若谷,而且来人坐下之后,溥仪立即一手拿本,一手持笔做出关注倾听的样子,然而时间一长溥仪发现了蹊跷,他很困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汉奸们没有一个人向他汇报政务,或者请示机宜,一律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溥仪拿本总是感觉没什么可记的,不禁向来人追问,说难道就没有什么公事吗?这些人说次长在办着了,或者说这事还得问问次长,溥仪知道这个次长都是由日本人担任,看来伪满的政务是控制在日本人手里,再联想到自己做了这么多天的国家元首,没决断过一件军国大事,每隔七天郑孝胥来一趟拿来一堆文件,到他这儿签字画押,就干这个,看来自己就像个橡皮图章啊,所以溥仪不禁怒火中烧,立即召郑孝胥前来问话,面对溥仪的质问和铁青的面孔,郑孝胥振振有词,他告诉溥仪说,满洲国施行的是类似日本的责任内阁制,政务由国务会议决定,责任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内阁总理已经下政务首脑,您理解郑孝胥的意思吗?他搬出内阁制的原则来压溥仪,确实在这种体制下,国务总理履行职权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国家元首不能随意干预国务总理的工作,也就是说你无权处理国政是体制造成的,不是谁侵夺了属于你的权力,你以为你是大清皇帝吗,不料溥仪一句话就把郑孝胥问了个哑口无言,那你作为国务总理能领导国务院吗,各部的总长能驾驭次长吗?,确实在这一点上郑孝胥也有难言之隐,当时关东军在伪满洲国务院设立了总务厅长官,大权独揽,郑孝胥名为国务总理,也是一个傀儡,郑孝胥走了,溥仪独自生闷气,几天之后又一件事把溥仪气得七窍生烟,原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争吵,1932年夏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承认伪满洲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等日本内阁走完批准的手续之后就正式向世界公布了,在这种情况下,关东军司令跟郑孝胥签订了一个秘密协定,规定日本有权在伪满驻军,伪满把国防和治安全委托给日本人,一切经费由伪满承担,伪满的铁路,港湾,航路,航空线的敷设和管理权也全都交给了日本,这样一来伪满所有命脉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哪里还算得上是独立国家,日本还承认它独立,你说滑稽不滑稽,溥仪生气当然不是日本人把东北的权益一股脑揽入怀中,因为这已经是日本人拿到手的东西,你签这么个秘密协定就是掩人耳目,溥仪生气的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文件的谈判,签署,他事前毫不知情,直到签完字了才拿到他这里来盖章,溥仪非常生气这不又把自己当成“橡皮图章”了吗?他不敢不盖章,只能在家里生闷气,这样一来雄心壮志大减,日渐消沉,1932年夏,溥仪的弟弟溥杰从日本到长春度暑假,他回忆说“我当时深深感到,这同溥仪在北京紫禁城,甚至同天津做关门皇帝时的处境相比,都有一种不可说的味道”,溥杰还回忆了这样一件事儿,什么事儿呢,他说有一天啊,长春日军宪兵队的一个军官闲来无事,居然异想天开跑到执政府来逛逛,顺便跟溥仪闲聊,您想日本鬼子进他的执政府简直跟走平地差不多,哪里把他当成国家元首了,而且还要跟他聊一聊,溥仪非常生气,但是敢怒不敢言。
[画外音]虽然溥仪雄心勃勃想积蓄力量,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复辟清朝,可是残酷的现实还是让他认识到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可是就在溥仪心灰意冷而又无计可施的时候,关东军竟然主动提出日本政府准备承认溥仪为“满洲帝国皇帝”了,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关东军真的要履行当初对溥仪的承诺了吗?溥仪真的要梦想成真了吗?
喻大华:在伪满初期,溥仪一直处于 忧喜不定的状态,他一会儿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元首地位而雄心勃勃,一会儿又为自己一筹莫展的傀儡处境而憋气窝火,溥仪出任伪满执政的时候,跟关东军有一个约定,就是以一年为期,到期不实行帝制他就辞职,其时溥仪要是真是能辞职不干,他未必会这样烦恼,他也知道自己现在是中华民国的通缉犯,辞职之后上哪儿去呢?难道去关内投案吗?况且即使他有胆量提出辞职,日本人也不会答应他,转眼这一年就过去了,那么1933年2月底,溥仪就任伪满执政一周年的前几天,差东军司令在跟溥仪的例行会面当中,主动提到了这个事,溥仪没有胆量提,想不到人家先提了,关东军司令说日本现在正研究着满洲国国体问题,等时机成熟这个问题自然会解决,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溥仪就听懂了弦外之音,日本在将来能承认他为皇帝,顿时冰冷的心中又重燃起了希望之火,1933年10月刚过,关东军正式通知溥仪,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帝国皇帝”,溥仪晚年回忆说,他听到这一消息简直乐得心花怒放,他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准备一套龙袍,龙袍很快从北平的太妃那里拿来了,往桌上一放,溥仪在这儿看,说这是当年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是溥仪梦寐以求的皇帝正装,他一定要穿着这身龙袍迈出复辟大清朝的第一步,没想到溥仪的热情被兜头泼了一瓢冷水,关东军得知溥仪要穿清朝龙袍登基,斩钉截铁的表示日本承认他是“满洲帝国皇帝”,不是大清帝国皇帝,因此登基的时候必须穿满洲国陆海军大元帅正装,这等于否定了清朝复辟的这个立场,日本不支持这个,溥仪也知道以前熙洽热衷复辟,关东军就经常警告他,熙洽组织了复辟大清朝的集会,关东军甚至派宪兵队把这些开会的人都给冲散了,驱散了,那么想到这一点,溥仪心里边又感觉凉了半截,但是龙袍已经拿来了,况且这毕竟是很多年的一个愿望,所以呢郑孝胥成了溥仪和关东军之间的一个皮球,往返交涉多次,关东军做了变通,允许溥仪在祭天的时候穿一次龙袍,还说这是照顾满洲的文化习惯,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但是登基的时候必须穿元帅服,不容商量,这个时候溥仪身边的亲信又来饶舌,他们建议溥仪向关东军争取任免官吏的权力,溥仪心想连穿衣戴帽都做不了主,还任免什么官吏,不禁唉声叹气,怎么也高兴不起来,1934年3月1日,长春全城戒严,居民关门闭户,鸦雀无声,清晨,溥仪身穿清朝龙袍走出了缉熙楼,登上了红色的大轿车,在前后左右的警卫车、摩托车的簇拥之下,前往长春郊区的杏花村行祭天礼,十几分钟之后溥仪抵达了目的地,下车一看,只见数千日满军警围绕着一个土堆依次展开,刀出鞘,弹上膛,一片杀气腾腾的气氛,主个土堆就是所谓的天坛,溥仪洗过手脸之后,在一群同样身穿清朝朝服的近臣簇拥之下,走向了这个所谓的天坛,时隔20多年溥仪又穿上了龙袍,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该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呢,其时这个时候的溥仪真是尴尬万分,因为这一身龙袍是光绪皇帝当年的朝服,光绪身材矮小,龙袍自然就小,溥仪穿上不合身,不过溥仪身边的那些近臣他们穿的朝服那就更不用提了,由于大多是借来的所以朝服不是长了就是短了,朝靴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走起路来扭扭捏捏,像一群小脚女人,按例穿朝服必须挂朝珠啊,但一时到哪儿找到朝珠呢?也不知道谁出的主意,拆散了很多算盘,把算盘珠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冒充应景,你说难不难看,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阵凛冽的寒风掠过,现场飞沙走石,溥仪下意识地抬手去扶皇冠,不料一把扯断了帽带,怎么办,现场万众瞩目,摄影机在无声的运转着,当然不能手护皇冠登上天坛,但又怕再来一阵大风刮跑了皇冠,万般无奈,溥仪只好稍微低着头,让皇冠处于顶风的角度,暗自祈祷,心惊肉跳地登上了土堆,不,天坛,您看溥仪登基的照片,你看他低着头,原因就在于此,他怕把帽子刮跑了,溥仪当上了皇帝,年号康德,其时关东军批准溥仪做皇帝并不是践行诺言,更不是要帮助他复辟大清,而是为了进一步控制伪满洲国,溥仪哪里能想到随着关东军计划的逐步落实,他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呢?面对关东军的高压溥仪和郑孝胥这些通知卖国的奴才们,就心甘情愿做一个傀儡吗?请看下集,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