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武帝登基之后,由于国家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增强,就准备对宿敌匈奴动武,可是在建元六年却又意外地同意了与匈奴和亲。然而在和亲两年之后,根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又在朝廷上宣布,决定对匈奴动武,这个宣布在朝堂上又引起了轩然大波,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围绕着战与不战的问题又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那么和亲派和主战派将会展开怎样的唇枪舌剑呢?主战派王恢究竟想到了什么破敌之策,才能说服汉武帝呢?主和派韩安国又会用什么杀手锏来阻止汉武帝用军事手段打击匈奴呢?
主和派代表韩安国一番义正言辞,总结了不该打匈奴的三个理由,找不到,打不赢,划不着,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而主和派王恢所提出来的,泱泱大国被匈奴欺负则是有些太窝囊,在情感上也是很得人心支持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双方的辩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那么接下来双方还有哪些争论焦点呢?这些问题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汉武帝既然在朝堂上宣布要对匈奴作战,其实早就有了对匈作战的良策。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的当堂争论,又为汉武帝的最终决策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那么汉武帝对匈作战的杀手锏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汉武帝对匈作战的良策马邑之谋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个瓮中捉鳖,诱敌深入的方案,使得主和派韩安国所说的对匈作战找不着,打不赢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而且根据司马迁的分析,这个策略抓住了匈奴人的最大弱点——贪婪,可以说具有很大的胜算。那么这个作战的方案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呢?汉武帝这对匈作战的第一战最后战果如何呢?
河南大学文学院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马邑之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