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 隋唐考场风云(十五)艰难科举路
十年寒窗苦为得金榜题名时,古人在科举之路上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超出人们想象的。他们一般从五 六岁识字启蒙算起,到十几岁左右开始参加童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准备应试中度过的。就连人们非常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科举之路上还有过四次科考的经历。更有甚者,有人前后考了三十次。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肯轻言放弃。那么这条科举之路充满了怎样的艰辛呢?
被苏轼称为文章巨公的韩愈,有着如此的才华,但在科场路上还竟然失败了四次,更何况其他人呢。在唐朝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名叫公乘亿,在参加科举的路上,上演了一幕催人泪下的故事。
无论是公乘亿还是顾非熊,他们虽然受了很大的苦,但最终他们修到了正果,还有一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付出了自己一辈子的青春,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甚至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科举考试作为古人入仕的通道,自它诞生起,就备受读书人重视,在这条道路上,让人们看到了人生百态。在这里,有人喜悦,有人忧愁,还有一些人却尝到了无奈。
郑州大学王士祥副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隋唐科场风云》之《艰难科举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