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囚徒天子光绪(五)其实不想走

对于小光绪来说,虽然做皇帝是个苦差事,但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没日没夜地学着做皇帝。在那些师傅们的眼里,小光绪每天都在进步,他不但读“四书五经”、学史书地理,还慢慢地开始关注时局,转眼已经到了十四岁。原来的“两宫垂帘,亲王辅政”体制,因为慈安的去世、奕被轰走,变成了慈禧的一权独大。而按照原来的约定,光绪长大后,太后要撤帘,一切政务交由皇帝亲自打理,使朝政回归正常。随着光绪皇帝苦难童年的慢慢远去,太后交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那么,面对皇帝亲政的问题,慈禧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又为什么会如履薄冰?而不再垂帘听政的慈禧,为什么还能大权独揽呢?

     慈禧赶走了恭亲王奕,拉来了醇亲王奕譞,使得自己的阵营更加稳固。但随着向皇帝归政的日子越来越近,极度留恋权力的慈禧会使出什么样的手段?而作为故事主角的光绪皇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不管是推迟归政,还是改为训政,其实只是名分不同而实质一样,那就是对慈禧的绝对权力都不会有任何影响。然而,在朝中呼声几乎等于一边倒的情况下,慈禧却坚持要归政皇帝。慈禧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讨好慈禧,也为了亲儿子光绪皇帝能有一点成长空间,醇亲王奕譞煞费苦心,要用海军军费为慈禧修建一座园林,但这却引发了一些大臣的反对。那么,慈禧又会对此做如何解释?历尽苦难的光绪,也将正式登上属于自己的皇帝宝座。在亲政大典中,十七岁的的光绪,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风采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清史专家、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囚徒天子光绪》第五集《其实不想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对于小光绪来说,虽然做皇帝是个苦差事,但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没日没夜地学着做皇帝。在那些师傅们的眼里,小光绪每天都在进步,他不但读“四书五经”、学史书地理,还慢慢地开始关注时局,转眼已经到了十四岁。原来的“两宫垂帘,亲王辅政”体制,因为慈安的去世、奕??被轰走,变成了慈禧的一权独大。而按照原来的约定,光绪长大后,太后要撤帘,一切政务交由皇帝亲自打理,使朝政回归正常。随着光绪皇帝苦难童年的慢慢远去,太后交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那么,面对皇帝亲政的问题,慈禧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又为什么会如履薄冰?而不再垂帘听政的慈禧,为什么还能大权独揽呢?清史专家、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囚徒天子光绪》第五集《其实不想走》。

     对于小光绪来说,虽然做皇帝是个苦差事,但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没日没夜地学着做皇帝。在那些师傅们的眼里,小光绪每天都在进步,他不但读“四书五经”、学史书地理,还慢慢地开始关注时局,转眼已经到了十四岁。原来的“俩宫垂帘,亲王互政”体制,因为慈安的去世、奕被轰走,变成了慈禧的一权独大。而按照原来的约定,光绪长大后,太后要撤帘,一切政务交由皇帝亲自打理,使朝政回归正常。随着光绪皇帝苦难童年的慢慢远去,太后交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那么,面对皇帝亲政的问题,慈禧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擐又为什么会如履薄冰?而不再垂帘听政的慈禧,为什么还能大权独榄呢?

      奕被逐出军机处,这一年光绪十四岁了,是个忧郁的男孩。身高比同龄人矮。小时太监常讲他瘦,还恭维他,这是福相,因为负担帝国重担,是福相,这是鬼话。总的来说,光绪的综合素质好于同治,教育也不乏令人惊喜的进步。光绪这时十四岁,是重要的年龄,在清史上,顺治是十四岁亲政,这时,他对慈禧的垂帘构成威胁。交还政权之事就提上了日程。大家等着她自觉还政。慈禧不可能不归政,估计是拖一天算一天,才会交还给光绪。光绪亲政的阻力来自慈禧的贪欲,她不愿意归政,朝中既得利益者也是拥护者,他们担心光绪亲政会影响自己的地位。这些人构成慈禧的群众基础,是“后党”。这一年,后党势力得到进一步壮大。一是奕被清理,没了制衡的势力,奕浙被撤职的第二天,慈禧下了懿旨,让奕擐主持军机处,只是碍于皇帝面子,没正式任命为军机大臣。奕擐深知处境危险,儿子当了皇帝,自己成了太上皇,成了危及慈禧地位的人,能不成为慈禧的眼中钉吗?他深知慈禧心狠手辣,太了解她了。奕擐是慈禧妹夫,一天,姊妹俩顶嘴,慈禧决定报复妹妹,叫来奕擐,间及私生活,奕擐当然没“小二”,慈禧说,这样,赏你个宫女做妾,来报复妹妹。奕不能不要,心情可想而知,这是慈禧的风格。谁让她一次不痛快,她会让你一生不痛快。这位妾不停地去接近慈禧,奕擐在家中都不敢说真话了。奕擐担心自己与儿子的前途,活得战战兢兢。转眼十年了,这期间,奕擐全力讨好慈禧,激流勇退,表明无野心,不失时机去哄她高兴。慈禧才搬出奕擐,让他主持军机处。可见,从奕擐的复出可以看出后党的壮大。在慈禧归政上,一般大臣不好表态,怕得罪皇帝,左右为难,奕擐就不用怕得罪儿子,第一个带头发出声音,肯定就有人赞同,慈禧继续把持政权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慈禧赶走了恭亲王奕,拉来了醇亲王奕擐,使待自己的阵营更加稳固。但随着向皇帝归政的日子越来越近,极度留恋权力的慈禧会使出什么样的手段?而作为故事主角的光绪皇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光绪十二年六月初十,慈禧召见了奕擐和军机大臣们,表扬了光绪学业的进步,十六岁了,光绪的学习态度端正,进步有目共睹,看奏折也是头头是道,宣布明年正月让光绪执掌政权,这种表态让奕擐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但他深知政治险恶,稍有不慎,会后患无穷。他马上表态,赞成对皇帝的学习的肯定,但是,学无止境,还是希望他扎实地学习几年,归政最好再拖一拖。后党人也跟着鼓噪,没想到慈禧坚决地表示,根据第二次垂帘时的承诺,得挑个好日子,选择良辰吉日,归政。大家不知道慈禧的真实想法,大臣们研究,决定再次请求慈禧掌权。当然也有人主张推迟,也有人提倡训政,即光绪按她的主张施政,其实一样,都是确保慈禧掌权。光绪没表态,这让慈禧尴尬。翁同赫去劝说光绪表态。光绪不表态。后来,违心地跟慈禧客气,希望她继续掌权,慈禧的面子获得了满足。但是,她依然下旨,明年举办亲政典礼,不再谈论拖延的事。她也表示就算出现问题,也没事。慈禧说,可以边干边学嘛。定于明年正月十五还政。

     不管是推迟归政,还是随为训政,其实只是名分不同而实质一样,那就是对慈禧的绝对权力都不会有任何影响。然而,在朝中呼声几乎等于一边倒的情况下,慈禧却坚持要归政皇帝。慈禧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虽然慈禧做出这种姿态,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言不由衷,许多人上书请愿,慈禧看差不多了,才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才宣布,“国家值此时艰,饬纪整纲,百废待举。皇帝初亲大政,决疑定策,实不能不遇事提撕,期臻周妥。既据该王公大臣等再三沥恳,何敢固执一己守经之义,致违天下众论之公也!  勉允所请,于皇帝亲政后再行训政数年。”可见她利用这种台阶选择训政的方式来把持政权。承诺了,归还政权,如果自食其言,就有损信誉了。现在换了名目,能掩人耳目,操纵光绪执政,没什么本质差异。最终确定了权力格局,还权力,光绪再听她的来治理国家,但是光绪毕竟是年青人,光绪无疑迟早会掌权,只是慈禧的存在让他的路漫长些。奕擐看得远些,他煞费苦心,以儿子的名义献了厚礼给慈禧,她有心愿,搬出紫禁城,所以从康熙以来,建了避暑山庄,后不又建了三山五园,清皇帝喜欢园居生活,雍正乾隆多是生活在园中。然而同治以来,园居生活成了梦想。

    慈禧早年在圆明园中有过短暂的爱情生活,慈禧改变了命运,出于对青春的怀念,修复圆明园成了理想。为此在同治末年大肆准备。但没钱。用钱处多,只得蜗居。奕擐看出来,满足她,或许对儿子也有利。选择了清漪园,不显眼,原来是乾隆为母亲做寿修的,这样重修也合情合理,也仍然没钱,会惹来批评,奕擐想出一个办法,偷梁换柱,中法战争中,陆战还差强人意,海军却一败涂地,为此,建议加大海军建设的力度。慈禧让他去负责。奕擐成了海军之父。在光绪十二年八月,奕擐跟慈禧说,下一步,打算选八旗子弟也学习海军。为此,要成立一个学堂,在万寿山下的昆明湖训练,而且训练出眉目,就请慈禧与皇帝去检阅。慈禧答应了,就给了海军了。

     为了讨好慈禧,也为了亲儿子光绪皇帝能有一点成长空间,醇亲王奕擐煞费苦心,要用海军军费为慈禧修建一座园林,但这却引发了一些大臣的反对。那么,慈禧又会对此做如何解释?历尽苦难的光绪,也将正式登上属于自己的皇帝宝座。在亲政大典中,十七岁的的光绪,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风采呢?

        光绪十二年,举行水操内学堂开学典礼,六十名未来的海军人才参加典礼。结束后,学生回宿舍,官员们赶到万寿山下,重建正式启幕。海军拿出一部分钱来修建这个园子了。当时规模超过需要,随即有人反对,明摆着是建园。慈禧解释,工程不是新建,钱出自节省;传闻修复圆明园,那是传言;此是皇帝的孝心,不好过于拒绝。这时独裁地位确立,大臣们还是多选择沉默呗。光绪也矛盾,不想浪费金钱,也碍于苦心,慈禧搬出紫禁城,他也有期待。于是光绪题写了“颐和园”的匾额,献给了慈禧太后,她高兴极了。颐和园重建之际,亲政大局也在准备中。慈禧定了训政细则,其实就是比照垂帘的细则稍加修改。当然,慈禧撤去了半透明的纱帘,但是换上了纱屏。本质上换汤不换药。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光绪的亲政大典如期举行。半夜时分,翁同赫看到明月高悬,夜空虽不温暖,却无寒风,赞叹这是几年看不到的好天气,是好兆头。他要去参加大典,进入紫禁城,透出喜气,光绪进入宫殿,三跪九叩,完成了使命,回宫时天亮了。随后去慈禧处行礼,其他官员们午门行礼。光绪率官员去太和殿行礼。光绪走向宝座,翁同赫热泪盈眶。这是他培养出来的,当老师的多高兴呀。其实心情是复杂的,乐观地憧憬未来,但是眼前,光绪并未获得与之相配的皇权,不过是慈禧继续执政的幌子。光绪亲政了,但是,他依然单身,哪有光棍的皇帝呀?婚事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