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光绪来说,虽然做皇帝是个苦差事,但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没日没夜地学着做皇帝。在那些师傅们的眼里,小光绪每天都在进步,他不但读“四书五经”、学史书地理,还慢慢地开始关注时局,转眼已经到了十四岁。原来的“两宫垂帘,亲王辅政”体制,因为慈安的去世、奕被轰走,变成了慈禧的一权独大。而按照原来的约定,光绪长大后,太后要撤帘,一切政务交由皇帝亲自打理,使朝政回归正常。随着光绪皇帝苦难童年的慢慢远去,太后交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那么,面对皇帝亲政的问题,慈禧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又为什么会如履薄冰?而不再垂帘听政的慈禧,为什么还能大权独揽呢?
慈禧赶走了恭亲王奕,拉来了醇亲王奕譞,使得自己的阵营更加稳固。但随着向皇帝归政的日子越来越近,极度留恋权力的慈禧会使出什么样的手段?而作为故事主角的光绪皇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不管是推迟归政,还是改为训政,其实只是名分不同而实质一样,那就是对慈禧的绝对权力都不会有任何影响。然而,在朝中呼声几乎等于一边倒的情况下,慈禧却坚持要归政皇帝。慈禧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讨好慈禧,也为了亲儿子光绪皇帝能有一点成长空间,醇亲王奕譞煞费苦心,要用海军军费为慈禧修建一座园林,但这却引发了一些大臣的反对。那么,慈禧又会对此做如何解释?历尽苦难的光绪,也将正式登上属于自己的皇帝宝座。在亲政大典中,十七岁的的光绪,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风采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清史专家、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囚徒天子光绪》第五集《其实不想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