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万历兴亡录(九)酒色财气

百家讲坛 万历兴亡录(九)酒色财气

  万历皇帝自从当了父亲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麻烦。根据祖宗法度,他应当立长子为太子。但是由于万历皇帝特别宠爱郑贵妃,子以母贵,他便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但又遭到从太后到大臣的一致反对,于是立太子的“国本”问题一时僵住,而万历皇帝既不愿妥协,又想不出解决办法,便采取“拖”字诀,不理不睬。他对大臣的奏疏、对太后的批评产生了抗体,对朝政不闻不问,变得麻木不仁。

  此时有一位名叫雒于仁的大臣,眼见皇帝荒于政事,于是上疏斥责万历皇帝“酒色财气”。这份《酒色财气四箴疏》历数万历皇帝的种种罪过,言辞激烈。这本是出于一片忠心报答皇家,要敦促皇帝进步,但这样嘲讽的口吻不免有些过激,甚至有“讪君卖直”之嫌。而他的奏疏酣畅淋漓,痛陈时弊,差点就直呼万历皇帝为昏君了。

  万历皇帝面对雒于仁的苛责尽管愤怒,但竟然无计可施,惟有向大臣们诉苦。也许情况并没有雒于仁说的那样恶劣,但“酒色财气”却永远成为了万历皇帝的符号。《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九集《酒色财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 万历兴亡录(九)酒色财气

  万历皇帝自从当了父亲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麻烦。根据祖宗法度,他应当立长子为太子。但是由于万历皇帝特别宠爱郑贵妃,子以母贵,他便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但又遭到从太后到大臣的一致反对,于是立太子的“国本”问题一时僵住,而万历皇帝既不愿妥协,又想不出解决办法,便采取“拖”字诀,不理不睬。他对大臣的奏疏、对太后的批评产生了抗体,对朝政不闻不问,变得麻木不仁。

  此时有一位名叫雒于仁的大臣,眼见皇帝荒于政事,于是上疏斥责万历皇帝“酒色财气”。这份《酒色财气四箴疏》历数万历皇帝的种种罪过,言辞激烈。这本是出于一片忠心报答皇家,要敦促皇帝进步,但这样嘲讽的口吻不免有些过激,甚至有“讪君卖直”之嫌。而他的奏疏酣畅淋漓,痛陈时弊,差点就直呼万历皇帝为昏君了。

  万历皇帝面对雒于仁的苛责尽管愤怒,但竟然无计可施,惟有向大臣们诉苦。也许情况并没有雒于仁说的那样恶劣,但“酒色财气”却永远成为了万历皇帝的符号。《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九集《酒色财气》。

    (万历皇帝自从当了父亲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麻烦。根据祖宗法度,他应当立长子为太子。但是由于万历皇帝特别宠爱郑贵妃,子以母贵,他便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但又遭到从大后到大臣的一致反对,于是立太子的“国本”问题一时僵住,而万历皇帝既不愿妥协,又想不出解决办法,便采取“拖”字诀,不理不眯。他对大臣的奏疏、对太后的批评严生了抗体,对朝政不闻不问,变得麻木不仁。)

    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郑贵妃生了三子,带来了无限欢乐,但是马上也陷入无穷的烦恼中。大明王朝也因此陷入折腾中。国家事,万历不管了,后宫的事,让母亲去管。万历只与爱妃与爱子读读小说,讲讲故事,他想静心,却静不下来。外廷的奏疏得看,十有八九关于国本的事。跟母亲请安,一到慈宁宫,面对的是冷言冷语,一个字,烦。万历也悟出了,不如干脆放下它。他越来越产生了抗体,把母亲的批评当作唱歌,变成麻木不仁了。虽然这样,他还是难过,一个臣子上了奏疏,他本来懒得看,一看下去,愤慨。上奏疏的是雒于仁,在大理寺做评事,七品官,与知县一样,升迁的机会多些,所以到北京后,觉得自己要报答恩典,可是听到的都是皇帝如何宠爱贵妃,皇长子将近十岁,读书都不允许,皇帝如何密谋废长立幼,听到的都是这些。雒于仁也着急,观察一年,等不下去了,得表明自己的意见,万历十七年近年关时上奏疏《酒色财气四箴疏》,开篇谈自己的感受,一年才见了皇上三次。他认为少了,皇上太不管事了。接着说,听到的事情,皇上不出来,据说是龙体欠安。看皇上龙体欠安,我看得了四种病。

    一是酒二是色三是财四是气。我给皇上列一列这些表现,对照一下,是不是这样?“八珍在御,觞酌是耽,日昼不足,继以夜长,此其病在嗜酒也”,山珍海味在面前,白天不够,夜以继日,这是第一种病;“宠十俊以启幸门,溺郑妃靡言不听,忠谋摈斥,储位久虚,此其病在恋色也;”不但恋女色也恋男色,十俊指十个小宦官,不仅宠女色,还恋男色;“传索帑金,括取币帛,甚且掠间宦官,有献则已,无则谴怒。李沂之疮痍未平,而张鲸之赀贿复入。此其病在贪财也。”贪财至这种地步,实在太丢人了;“今日榜宫女,明日扶中官,罪状未明,立毙杖下。又宿怨藏怒于直臣,如范俊、姜应麟、孙如法辈,皆一诎不申,赐环无日。此其病在尚气也。”看到不顺,就抽人,这是皇帝要干的事吗?这是尚气。这四种病状,用来批评凡人都难接受。皇帝气愤至极。雒于仁还没完没了,我看你是皇上,给四种药方,如果按此去办,保险药到病除,是劝谏,四字箴言,一共三十六句,也叫四字箴。归根结蒂就是戒欲,干事,戒除欲望,全心全意地办事,就可以根除。嘉靖时,海瑞提意见,与现在提的批评,完全两种风格,海瑞是痛心疾首的沉重,这是嬉笑怒骂。尽管之前官场腐败,但是产生了张居正一样认真的高级官员,像海瑞一样一身正气的势力,到张居正死后,认真办事受清算,万历的麻木不仁下,批评走向极端,一是意气用事,一是嬉笑怒骂。都表现出激愤,一种无奈。这是时代发生变化的结果。

   (此时有一位名叫雌干仁的大臣,眼见皇帝荒干政事,于是上疏斥责万历皇帝“酒色财气”。这份《酒色财气四箴疏》历数万历皇帝的种种罪过,言辞激烈。这本是出于一片忠心报答皇家,要敦促皇帝进步,但这样嘲讽的口吻不克有些过激,甚至有“讪君卖直”之嫌。而他的奏疏酣畅淋漓,痛陈时弊,差点就直呼万历皇帝为昏君了。)

    明从建立到这时二百多年,这样奚落皇帝还真少见,雒于仁的命运让人担心,王家屏赶快上奏疏,当时也是内阁大学士,排在最后,紧急营救,说了三层意思。雒于仁是狂徒,怎么这样奚落皇帝呢?大学士内阁都有罪。雒于仁毕竟是爱国之心,这也是糊弄皇帝。只是提意见的方式不对,我们大学士们与皇帝这样密切,我们的罪状更大。三是愿意共同接受惩罚,如果惩罚他,我们也甘愿一起挨罚。这缓解了一下气氛,皇帝也不愿意在年节前惩罚。到正月初一,皇帝召见内阁大学士,内阁有四个,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四人进入,赶快磕头。君臣寒暄后,皇帝说这些年身体不好,太医把脉,肝火旺盛。大臣们说,调节不错吧?皇帝说,雒于仁骂过,又上火了。像是小孩子。他们只好说,雒于仁不过是狂徒嘛。不要一般见识。皇帝说,我也知道不能生气,骂得我难过嘛。看看,如果是骂你们,你们什么感觉?申时行不看,皇帝开始诉苦,雒于仁说我嗜酒,我们天下谁不喝酒?凭什么骂我?这不是问题吧?说我恋色,孔子都说食色性也,我喜欢郑贵妃也不仅因为她漂亮,她侍候我好嘛。王恭妃没时间陪我嘛。这样解释。三是贪财,这太滑稽了,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天下都是我的,用得着向宦官索贿吗?这极其可笑。最后,尚气上,古书说过,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气谁都会生,你们家里如果有人犯事,能不生气吗?打的事是有,但是打死宫女的事是没有的。一遍遍地向申时行诉苦。

    不要说申时行听了,我看过记载,都惊叹《明神宗实录》为什么把这些记载得详细?一定是别有用心,记录下来这些,要想我们后人知道。万历这个皇帝怎么这么可笑可怜?万历没用武力严惩,我分析有三个原因,不是要置他于死地,是要讨个说法。一是时代的变化,万历时的风气与嘉靖时不一样,这时是难得的非常友善和谐的时代,官员都从张居正身上吸取了教训,整了别人,别人会反过来整你,所以,一团和气的时代出现了,随便杖责人,名声不好听。二是执政者不同,过去是张居正执政,是冯保,他们雷厉风行,现在是申时行,他的为政宗旨是和稀泥,在各种派别间斡旋,不要太认真,要他去起草杖责,下不了手。三是,没有对他过重惩罚的原因,最主要的,万历关心的是国本的间题,只要外廷不拿郑贵妃皇三子说事,其他的可以原谅。他要为皇三子争人气,收买人心。这时万历心里雪亮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没有严厉地惩罚雒于仁。

    (万历皇帝面对雒于仁的苛责尽管愤怒,但竟然无计可拖,惟有向大臣们诉苦。也许情况并没有雒于仁说的那样恶劣,但“酒色财气”却水远成为了万历皇帝的符号。)

    申时行他们听过,只能劝皇帝,消消气吧,他不过是沽名钓誉,严惩不过是成全了他的名声。当时嘉靖被海瑞骂,嘉靖就是采取不杀他的办法,忠臣的对立面是昏君,所以嘉靖不杀海瑞,现在我要效法,不杀,但是,气忍不住。总得处理吧?怎么办?申时行说,关键会损坏皇帝的名声,如果发到内阁,起草严厉惩罚的意见,司礼监要审,我们可以保密,六科给事中,是专门说话的。还没惩罚,骂你的或许天下皆知,百姓会认为真的是酒色财气。万历说,还是觉得咽不下这口气,拿个主意吧?形势缓和了,他们出主意,不传出去,只让几个人知道。我们没看,也都不说,臣传个口信让大理寺给雒于仁一个信号,让他打个报告回去罢了。皇上觉得这样好,要注意,万历时的明朝,哪里有国家机密可言?难道就不能传出去?怎么第一天上疏第二天就有人上疏营救?尽管雒于仁回到了老家,但是,这个所谓四字箴传遍了整个中国。变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四字箴。雒于仁反映的是社会问题,即明社会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冯梦龙的三言就提到这酒色财气是社会通病,成了上下互动的病。雒于仁辞职了,皇帝清净了吗?没有。大学士们,尤其是申时行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当皇帝不立皇长子时,他们愤怒过,看到皇帝他们受到的压制,言官的咄咄逼人,他们又对郑贵妃他们产生了同情。他们只能坚持立皇长子,但态度变化在对于过激的言论,对于操之过急的官员加以劝阻,而结果是这些大学士成了众矢之的,明官场上,分出了两派,以国本为试金石,凡是发表激烈言论的,成了一派,多是恪守道德底线,叫清流派;另一派,认为不能太急,甚至有不少贪污的杂入其中,可以叫浊流,要说的是也有不少好官员他们认为不能操之过急。明官场出现了流派,以后出现了党派之争,这里成了源头。这就损害了大明的利益。文官间的政治分野,他们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点火的,恰恰是游手好闲的那些浪荡子,当年的山人,无业游民,原本掩盖着的间题,被他们挑明了,壁垒森严了。做这些事的人有著名的乐新炉。他怎么煽风点火的,下集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