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 千古第一后(十一)母子之争
发生在北魏献文帝时期的禅位风波,一直是后世历史学家们讨论的话题。正值盛年的十八岁的献文帝拓跋弘,一心笃信佛教,执意要出家为僧,于是提出要禅位。但是他的禅位不是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叔叔,这让人大惑不解,那么献文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异常的禅位?他这么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后人议论纷纷。
周思源先生认为,献文帝拓跋弘的禅位是他自己真实想法的流露,不像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说得那样充满心计。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既然献文帝拓跋弘真的不想当皇帝了,为什么不禅位给太子呢?周思源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在周思源老师看来,献文帝拓跋弘的禅位实在是出于无奈,他不想再伤害冯太后的感情,于是提出禅位给自己的叔叔。如果禅位成功,冯太后就不好再插手朝廷上的事,因此,对于献文帝的这一做法,冯太后极力反对。但是奇怪的是,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冯太后的活动。那么冯太后是通过哪些人来施加她的影响呢?
在冯太后反对献文帝禅位的过程中,如果冯太后仅凭太监,还只能起到一个打探消息的作用,真正能提出反对意见的还得依靠大臣,那么在北魏朝廷中,有哪些大臣会支持冯太后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母子之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