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千古第一后(九)太后无奈

百家讲坛 千古第一后(九)太后无奈

    为了杀掉母亲冯太后的亲密之人李奕,献文帝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对抓捕行动进行隐瞒,最终获得成功,从而导致李敷、李奕兄弟被诛杀,冯太后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

    冯太后绝非一般之人,在密定大策、诛杀乙浑中她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才干,再加上两年的临朝听政,她一度大权在握,朝廷内外都有着不少的亲信,那么,对于这样一位曾经手握大权的太后,献文帝都想了什么招儿才瞒天过海的呢?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得知情人被杀,冯太后的反应非常奇怪,只是表现地有些伤心,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那么,冯太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怪的反应呢?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太后无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 千古第一后(九)太后无奈

    为了杀掉母亲冯太后的亲密之人李奕,献文帝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对抓捕行动进行隐瞒,最终获得成功,从而导致李敷、李奕兄弟被诛杀,冯太后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

    冯太后绝非一般之人,在密定大策、诛杀乙浑中她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才干,再加上两年的临朝听政,她一度大权在握,朝廷内外都有着不少的亲信,那么,对于这样一位曾经手握大权的太后,献文帝都想了什么招儿才瞒天过海的呢?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得知情人被杀,冯太后的反应非常奇怪,只是表现地有些伤心,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那么,冯太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怪的反应呢?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太后无奈》。

    献文帝逮捕李欣等,由于他的陷害,献文帝就有了杀害李奕的机会。李欣本不坏,甚至曾多次自杀。献文帝想尽办法,用了三招:一是刑讯逼供,关进大牢,“拷劾抵罪”,朝廷对他拷打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搜集李敷兄弟的罪证,李欣不愿意诬告,这一招不灵。二是威逼诱供,暗示李欣是皇上讨厌痛恨李敷兄弟,要他们的罪证,就把他们的坏事一件件说出来,你就可以自全了。结果李欣仍然良心未泯,非常不愿意做这事,厌恶这种诱供。他也就明白了朝廷不是跟他过不去,主要目标不是自己。他还是不招。这时他的女婿裴攸来了。三是教唆诬告。裴攸来看他,李欣跟女婿说,让我揭发,我们家与他家虽然族谱关系远,但是交情不错。再说,我也不了解他们有什么间题。朝廷要我揭发,我不知道,怎么办?“昨来每欲为此取死,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裴攸说,“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他们事的严重性就可以知道了。您不揭发,朝廷照样会治他们的罪。有叫冯阐的,过去曾被李敷处置过,被杀,冯家与李敷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找到冯阐的弟弟,一定会提供一些材料。这条线索或许也是朝中有人告诉他的。李欣就在教唆下,动摇了。李欣就诬告了李敷,导致了李敷兄弟被杀。献文帝有了理由,按说,李欣是贪官,也应该被处死,可是结果是从轻发落。

    抓捕行动令人憧暖:冯太后怎么会一点消息都得不到呢?过去乙浑专权,她都能立定大策,怎么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这里有四个原因,一是对手不同。当年是跟乙浑斗,太后与皇帝是一条战线上,共同对付乙浑。现在对手是皇帝。这是冯太后之所以没有消息的根本原因。二是权力不同,过去乙浑毕竟是臣子,太后与皇帝才是真正掌权者。太后当时处于强势。现在,太后还政一年了,手中没有了权力。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太后处于弱势。三是丧失警惕。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她没有孩子,特别喜欢孩子,尤其是拓跋弘,从小就当做亲生儿子看待,绝对想不会想到儿子居然下毒手杀了自己的情人。她没有心理准备,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知道消息时,来不及挽救了。四是行事机密。献文帝在这个过程中,事情做得太周密了。献文帝当时才十六周岁,但是,他聪明绝顶,身边不乏高手,都是强人。他们做事情,机密令人惊叹。献文帝想杀李奕,为父皇雪耻,不是现在才决定的。是在太后还没交带权力的时候。一点也没流露,也就让太后没有任何怀疑地交还权力。刚开始时,皇帝也没急于动手。太后在朝臣中有威望,不能匆忙动手。所以还政一年后,纹丝不动。冯太后完全丧失警惕与此有关。后来才突然袭击。《魏书》没记具体过程,但是几篇不同的传中,可以看得出,第一个抓的是距离最远的李式,西兖卅l刺史。离平城最远。先抓另外两位,会让冯太后立即出手相救。最厉害的是,抓李式的过程厉害。李式是最有危机感的。李式深深懂得,伴君如伴虎,皇帝做错事,不会自责的。别看兄弟受重用,一旦得罪了皇帝,马上自己会受到株连。李式一向心里有戒心。他采取了防范措施。“心虑危祸,常敕津吏,台有使者,必先启者,然后渡之。”如果有使者
来,一定要先报告,我会先去迎接,实际是做个准备,事先转移家人。

    冯太后不寻常的反应:这次来的使者没有在正常时间来摆渡,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时间,一早才到了渡口。管理渡口的官吏说,我先去报告刺史,好让迎接。使者说,我要去南边执行任务,不经过兖州,不麻烦你了。管渡口的官吏相信了。于是陪着渡过了河。使者直奔刺史衙门,抓了李式,押送平城。押到平城,才开始抓李敷李奕。冯太后就没时间救了。献文帝杀害兄弟三人及姻亲,明显是冲着太后来的。冯太后本是有魄力的女人,她的反应按理是激烈的。但是奇怪的是,“太后不得意”。不高兴。太温和了吧?看起来不合她的性格逻辑。但是仔细想想,人不能由着性子来。这却符合生活逻辑。因为重要的是对手不同,权力不同,冯太后没有力量与皇帝进行较量。她如果激烈,会引起更大的加害。冯太后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冯太后为什么这样?有三个原因。一是她极度无奈,她显然看出来了,这事事先没消息,计划极其周密。二是她必须韬光养晦。皇帝身边的人计划如此周密,李奕死了,不能复生,如果被教唆,自己会更被动,因此只能表现出不高兴。三是作者写得委婉含蓄。我们从五个字中,可以体会到太后的情感中那些深层的原因。她肯定痛苦,把拓跋弘当作亲生儿子,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杀害李奕,不仅是损失了情人,反映了朝中有一股势力,杀害了良臣,实际是损害了朝廷与江山的利益。自己却没有力量,只能壮大自己,等待时机。杀害李奕,使冯太后对人性对社会对权力有了新的认识。被杀的还有慕容白曜。

    慕容白曜遭受牵连:冯太后让慕容白曜抵挡南朝军队的重任。之前几个大将都没抵挡住。皇帝授给他节杖,统管几个州的军队,上党公。权力非常大。结果慕容白曜不辱使命,那时是太后掌权,曾接连攻下四个城市。每年都打胜仗。后来也是,攻下了多年来攻不下的历城。晋升慕容白曜为济南王。这是469年,470年却与李奕兄弟几个一起被杀了。原因是,慕容白曜曾经是乙浑的左膀右臂。一开始为什么抓他,是说他当初是乙浑的臂膀,紧跟过他。再添加罪名,是想谋反。临杀前,就这样改变了罪名,当时的人都认为慕容白曜死得冤枉。献文帝要杀慕容白曜,就是因为他想到了一点,当初慕容白曜没被追究责任,是冯太后认为慕容白曜不是品质间题。慕容白曜对冯太后肯定是忠心耿耿,如果跟自己翻脸,这是手握重兵的,如果支持太后,对自己不利。这是隐患,这是对太后及其他人的警告。功劳再大,地位再高,说他谋反,杀就杀了。这也是太后温和表现的深层原因。皇帝与太后的矛盾一定会恶化。诛杀李奕成了二人感情的转折点。表面太后是倒退了,接受了失败的现实。实际上,她在准备。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