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千古第一后(六)临朝听政

百家讲坛 千古第一后(六)临朝听政

    密定大策,诛杀乙浑,冯太后的威信如日中天,此时皇帝太小,如何才能进一步稳定政局呢?此时的冯太后已经走到了历史前台,她决心临朝听政,乙浑弄权之时,朝廷中很多人与他脱不了干系。

    按理说,对于谋逆这样的重罪,朝廷处罚的力度会极其严酷,受牵连者多数会被诛杀甚至灭族,乙浑被杀后,那些曾经的追随者惊恐万分,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一场悲剧,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结果与料想的并不相同。

    乙浑弄权期间,慕容白曜与他的关系走得很近,理应受到牵连,不出意外的话,这样一个人极有可能被灭族,然而,冯太后竟然把他给放了,这样的反常举动令很多人无法理解,那么,冯太后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她又是如何处置乙浑党羽的呢?那么对于哪些曾经与乙浑来往密切的人,冯太后究竟是如何处置的呢?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临朝听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 千古第一后(六)临朝听政

    密定大策,诛杀乙浑,冯太后的威信如日中天,此时皇帝太小,如何才能进一步稳定政局呢?此时的冯太后已经走到了历史前台,她决心临朝听政,乙浑弄权之时,朝廷中很多人与他脱不了干系。

    按理说,对于谋逆这样的重罪,朝廷处罚的力度会极其严酷,受牵连者多数会被诛杀甚至灭族,乙浑被杀后,那些曾经的追随者惊恐万分,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一场悲剧,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结果与料想的并不相同。

    乙浑弄权期间,慕容白曜与他的关系走得很近,理应受到牵连,不出意外的话,这样一个人极有可能被灭族,然而,冯太后竟然把他给放了,这样的反常举动令很多人无法理解,那么,冯太后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她又是如何处置乙浑党羽的呢?那么对于哪些曾经与乙浑来往密切的人,冯太后究竟是如何处置的呢?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临朝听政》。

    冯太后经过八个月准备,终于擒拿乙浑并诛杀了。冯太后走到了前台,再也不是贤妻良母型的太后,而是以政治家的面目出现了。政治家要有谋略有作为有气度有远见有建树。建树是有长远的影响。冯太后有谋略了,有作为了,她的气度与建树呢?她面临的困难局面:皇帝年幼;自己缺乏从政经验;魏朝从无太后临朝称制的先例。对冯太后而言,临朝听政面临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她得有顺利的开局。她明白朝廷安天下安,因此,开局后,她小心谨慎,施政方针是稳。稳定局面。她做了两件事,一是巩固身边,控制军队。在帝后边建立最高顾间班子,这是最核心的大臣,一个月内合作三位重臣,其一陆定国,这是陆丽的长子。当时陆定国多大?文成帝当皇帝时,他还是婴儿,文成帝看到喜欢,下令送到宫中养。后来皇长子出生了,他们从小一起玩。冯太后封他为东郡王,不久任为殿中尚书,掌管禁军的。皇宫安全有了保证。控制军队的任命是把源贺调回京城,升为太尉。源贺拥戴皇帝时立了大功。他本来镇守陇西,文成帝任他为冀州刺史。这是魏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源贺在这儿当了七年刺史。做事果断,为政清廉。口碑好。朝臣们议论,冀州是治理得最好的。冯太后把他调回来,让他当太尉,这是三公之一,另有刘尼,何其奴,都是忠心耿耿的。这是第一条措施。第二条是减少树敌,争取人心。乙浑能猖獗,绝非一人所为。肯定有追随者。还有些人见风使舵,谋取私利。因此冯太后临朝称制后,肯定要处置乙浑党羽。乙浑的追随者中,情况不一。大体有四类。一类趋炎附势,为虎作伥。这些人有罪恶。二是误上贼船,做过坏事。三是一时糊涂,随声附和。四是不是自己主动巴结的。所以对四类人,当时的心情各不相同。乙浑被杀,百官震动,反对乙浑的,大快人心。可是趋炎附势的,得到乙浑好处的,肯定人心惶惶。许多都在担心身家性命。

    冯太后如何处置乙浑追随者:冯太后这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热处理,大开杀戒。这样虽然可以通过严厉镇压,使朝廷得一时之安,表面看起来稳定了,实际在统治集团内留下裂痕。会有潜在的危险与隐患。二是冷处理,争取人心,不搞四面树敌。冯太后选择了第二种。她没动人一根毫毛。像有人跟随巴结乙浑,像没发生过一样。冯太后在对待慕容白曜上,慕容白曜在乙浑专权期间,“与乙浑共秉朝政”。这是乙浑的主要帮手。慕容白曜出身世家,年轻时,在中书省当过下级官员,“敦直给事东宫”,在东宫表现不错,皇孙当了皇帝,慕容白曜在文成帝手中得到了晋升,而且父亲去世后,继承了高阳公的爵位。文成帝后来晋升他为北部尚书。严格依法办事,没有任何偏袒,文成帝非常赏识他。文成帝去世后,慕容白曜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迁尚书右仆射,进爵南乡公,加安南将军”。全是好事。南乡公要比高阳公大。他能打仗。慕容白曜可能觉得乙浑看得起自己,也应该投桃报李。“颇所侠附”,有点巴结的意思了。大家都看着,相信慕容白曜够呛了。出乎意料的是,冯太后压根没动他。官爵都没动他的。大伙放心了。赶紧好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了。这样就平衡了朝政。达到了稳定的目的。

    冯太后为何不动慕容白曜:冯太后为什么不动慕容?一是慕容白曜是东宫官吏出身,丈夫赏识他,她肯定也听说过。在她看来,慕容白曜基本品质不错,不是乙浑的死党。二是出于策略考虑。慕容白曜都没有身家性命之忧,其他人都不用说了,都可以放心了。可以起到稳定政局的作用。五个月之后,冯太后开始处理乙浑党羽了。仍然坚持施政方针,稳字当头。一定得分清是非,干过坏事的,一定得弄清楚。二是,不能让这些人轻易得便宜。“诛有诈取爵位,罪特原之,削其爵职”。骗取了爵位,犯了罪的,原谅罪过,但是要免职。“其有祖父,假爵号货贼以正”不能龙爵了。“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不是凭本事上去的,回到原来的位置。三种情况,不杀最要紧,大家都放心了。免了爵位,以后还有机会。最妙的是太后让他们自己写报告,老实交代都干了什么。应该得到什么处分,都据实报告。如果不老实报告,以大不敬论。所以一个个自己老实地写。保住性命要紧。冯太后消除了临朝称制的最大阻力。开局后,非常顺利。还团结了大批的人,赢得了人心。其中包括过去跟随过乙浑的人。为后来行政奠定了基础。冯太后半后后,进行改革,从哪儿入手来改革呢?她从影响深远难度最小,容易接受的地方入手。鲜卑族重视学习汉文化,冯太后也从抓文化教育入手。她要…自利地施政,必须培养大量人才,要扩大建立学校,这就是北魏初立乡学。在各州各郡建丑学校。

    大魏君王如何重视汉文化:为什么不建立太学呢?太学在京师早建立了。规模大,学生有几千。冯太的政策,有充分把握。因为北魏历代皇帝都重视汉文化。本人都身体力行地带头。太学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开国前就有了。398年,迁都到平城,得建立宫殿,第二年就下令把太学搬到平城,并扩建,招三千人。平城人口少,主要有皇帝后妃为中心的,太监宫女们,这是一群。有上千。第二批是保卫皇帝的禁军,有几千上万人。第三批是统治全国的百官,也有上千人。第四批是三千太学生。北魏开国皇帝有远见。这样重视太学,儿子能不好好学习?长子明元帝拓跋嗣从小就好学,礼爱儒生。明元帝的儿子世祖太武帝就了不得了。学间更大。拓跋焘不满意汉字的多义多音情况,认为流传的结果,推动了原本的面貌,自己造了一千多汉字。至少对文字的研究,表明他对文化的重视。要建立学校,肯定极得人心。首先得好处的是各级地方官。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