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汉代风云人物之女主吕后(十):荡平诸吕
返回列表
发帖
山东草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山东草根
当前离线
UID
25
帖子
2087
主题
159
精华
1
积分
456
威望
456
金钱
523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4-9 19:47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汉代风云人物之女主吕后(十):荡平诸吕
的
,
之
,
百家讲坛
,
河南大学
,
汉惠帝
公元前187年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开始临朝称制,大权独揽,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她可以任意废立太子、大封诸吕,公然违背刘邦生前和大臣定下的非刘姓不能为王的白马盟誓。
可以说吕后在临朝称制期间是一手遮天。
但为什么在她死后仅仅两个月,曾经显赫一时的吕氏家族就被灭族了呢?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惊天巨变,会导致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呢?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荡平诸吕》。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山东草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山东草根
当前离线
UID
25
帖子
2087
主题
159
精华
1
积分
456
威望
456
金钱
523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4-9 19:48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山东草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山东草根
当前离线
UID
25
帖子
2087
主题
159
精华
1
积分
456
威望
456
金钱
523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4-9 19:48
|
只看该作者
王立群讲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10: 荡平储吕
[画外音] 公元前187年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开始临朝称制,大权独揽,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她可以任意废立太子、大封诸吕,公然违背刘邦生前和大臣定下的非刘姓不能为王的白马盟誓。可以说吕后在临朝称制期间是一手遮天。但为什么在她死后仅仅两个月,曾经显赫一时的吕氏家族就被灭族了呢?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惊天巨变,会导致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呢?
那么我们先从吕后之死来说起。吕后之死的起因,是在高后八年的三月,有一天,吕后专门去做了一次祭祀活动,这次祭祀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消灾。在祭祀回来的途中,吕后恍恍惚惚看见了一只苍狗。这个苍狗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当时的人们也弄不清楚,据说是一种神物。这只苍狗撞了一下吕后的腋下就不见了,她马上感到腋下疼痛。回到宫中就占卜,算了一卦,说是赵王刘如意在作祟。我征求过很多专家,我问吕后这个腋下被撞了一下,这算什么病?医生们都答不上来。但是,《汉书·五行志》确实记载,从此以后,吕后就落下了病根。到了七月,吕后的病已经非常重了,她已经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生命就要走到头了。吕后就把她最亲信的两个侄子,大将军吕禄和相国吕产召到跟前来,给这两个人交代后事,她让吕禄掌管北军,让吕产掌管南军,把南北二军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在《大封储吕》一集里讲过,南北二军是保卫京城的两支国防军。所谓国防军,就是我们现在的野战军,它是控制整个京城的部队,谁掌握了南北二军,谁就掌握了京城所有的文武百官的生命。吕后这个安排已是相当周密了。在她临死之前,她还向这两个侄子特意作了交代,她说,高皇帝临死之前,有一个白马之约,叫非刘不王。我封了你们做王,大臣不服,所以我死以后,你们千万不要为我去送丧,以免为人所制。这个吕后,我们在上一集讲过,她受了匈奴冒顿单于那么一场侮辱,后来又遇到季布顶撞她,她都接受了,说明这个人除了她凶残暴虐的一面外,还有另一面,就是她具有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气度。她安排后事也是相当严密,交代完了一切以后,这位执政了十五年的皇太后就去世了。
[画外音] 吕后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具有政治家的敏锐嗅觉。在她临朝称制期间,她大封诸吕为王,并且让吕氏家族的人掌控军权,吕氏家族可以说既富且贵,权倾一时。那么在她死后,当时的政治局势真的像她估计的那样,掌握军权的吕氏族人连送葬都不能去,寸步都不能离开军权吗?政治巨变难道真的会发生吗?
七月病故,八月果然就出事了。吕后的眼光预见到了。在八月份,突然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襄在齐国首举义旗起兵了。刘襄的举兵,这在吕后死去以后是惊天巨变,按我个人的看法,它的那个重要性,不亚于陈胜、吴广起义。你想想,吕后统治了十五年,杀了那么多人,而在她刚刚死后一个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个刘襄也够大胆的。刘襄的举兵也有一个背景,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吕后举行酒宴的那个酒司令,二十岁的朱虚侯刘章。刘章也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人,他能在酒宴上亲手杀一个姓吕的人,可见他的厉害。刘章看到吕后死了以后,他首先给他哥刘襄写了一封信,让刘襄起兵,而且,他们兄弟俩合谋,一旦起兵成功,就让刘襄继位做皇帝。有没有这个可能性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两个了,一个是代王刘恒,就是吕后让他从代地迁往赵地做赵王,他不去,他是靠政治智慧避免了屠杀的一个王子,他在反吕的斗争中没有任何表现;另一个就是我们在讲皇子命运时,特意提到的在贯高谋逆案件中,那个非常特殊的淮南王刘长,他反吕也没有动静。我读《史记》就觉得,刘邦确实是个很英武、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他这八个儿子,却是窝囊废居多。看看他那个长子刘肥,受了那么个窝囊气,竟然认了他的妹妹鲁元公主为小妈,最后四年窝窝囊囊地死了;嫡长子汉惠帝刘盈,看了人彘就吓得一场病,七年以后死了;再往下赵王刘如意、刘恢、刘友、还有燕王刘建,这些儿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中间没有什么有才华、有胆力的人,完全不像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但是很奇怪,也许是隔代遗传的缘故,到了刘邦的孙子这一辈,就了不得了,特别是刘肥的三个儿子更了不得:第一个举兵起义的就是他的长子,继位的齐王刘襄;他的次子就是“酒司令”朱虚侯刘章;他的第三个儿子也在京城,我们很少提到此人,他是配合他二哥刘章行动的。所以说,刘邦的这三个孙子了不得,在除诸吕的过程中,是立了大功的。
[画外音] 吕后在掌权期间早已对后事做了种种安排,对吕氏子弟又一再叮嘱交代,可以说对自己死后政治局势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再加上吕后称制八年大封诸吕,并且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吕氏家族手中,当时吕氏家族的势力已经很大。那么,刘襄为什么敢于第一个起兵?他为什么要第一个起兵呢?
我们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看,从主观上来看,这个齐国是损失最大的。当年刘邦封诸侯王的时候,刘肥是第一个封,刘肥封的是齐王,齐地是六个郡七十二个县城,可是这六个郡后来丢了三个,先是刘肥认了一个干妈,丢了一个城阳郡;到了高后二年,吕后封她侄子吕台做吕王的时候,又拿走了一个济南郡;后来又封了一个琅琊王,又拿走一个琅琊郡。刘肥当年最大的封地齐国六个郡,只几年的光景就丢了三个,而且丢得相当窝囊。刘肥是窝囊死了,他的儿子可不窝囊啊,这个气他的儿子们是受不了的,只是吕后在位他们不敢,吕后一死,这个情况就变了,这是刘襄举兵的主要原因。所以,齐国的损失最大,齐国首举义旗也是可以理解的。再一个,就是齐国是刘邦诸子中间,人丁最旺的一支。你看其他那几支,汉惠帝他死了,只有六个后宫,没有嫡子;刘如意死的时候才十来岁,还没有成亲,也没有后人。而齐王刘肥这一支,弟兄三个人抱成一团,在齐地举兵,在京城的作内应,哥仨搁到一块儿力量是很大的,人丁兴旺是第二个原因。但是这个齐王刘襄的举兵,并不是那么顺利,因为刘邦建汉以后,他有一整套严密的统治体制,他虽然封了诸侯王,但是都由中央政府任命了宰相,诸侯王的宰相对中央政府负责,而且控制诸侯国的军政大权,诸侯王没有兵权。所以,刘襄举兵这个事儿刚和他舅舅商量,就被齐国的宰相知道了。齐国宰相是忠于吕后的中央政府的,他立即带领军队把刘襄的王府给包围了。这个时候情况非常紧急,刘襄他不但不能起兵,而且有生命之虞。就在这个时候,齐国有一个中尉,是管治安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齐国的公安部长。这个中尉就去找齐国的宰相说了。先说这个齐王刘襄,他举兵没有中央政府调军的虎符,是不合法的,你包围他是对的。我是负责治安的,不用你动手,这事交给我,我去把他灭了。这个宰相一听有道理,他就相信了这个中尉的话,把军权交给了中尉。这个中尉拿到军权以后,立即倒戈,把那些包围王府的军队撤回来,反过来把相府给包围了。这一下子,相国大呼上当,来不及了,只好自杀。然后,刘襄这才得以举兵成功。刘襄的举兵,它中间有这么一段插曲,这个曲折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刘襄举兵反吕这件事情,它是得到了齐国大多数人的支持的,否则这个中尉不会去帮他。因为刘襄这件事情,明摆着是违法的事情,你没有中央政府的政令私自调兵,这叫造反啊!但是,人心所向,他成功了。刘襄举兵以后立即向天下发布诏书,这个诏书讲了几条:第一,他说我齐王是惠帝亲自派张良封的,我是合法的;第二,诸吕擅立皇帝,擅废皇帝,杀皇子,封诸吕,这都是违法行为;第三,现在的皇帝太年幼,需要大臣们来辅佐他;第四,最关键的一条,这一次举兵不是为别的,就是要专杀那些不应封王而当王的人。刘襄把他的目标定位定得很准,矛头直指吕氏家族。所以刘襄举兵这件事立即引起了一个轩然大波啊。
[画外音] 刘襄起兵提出了一个口号,他是要专杀那些不应该封王而封王的人,因为吕氏外戚派违背了刘邦生前和大臣约定的非刘不王的白马盟誓。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斗争的矛头是直指掌握权力的吕氏外戚派。消息传到了京城,那么,当时掌权的吕氏外戚派究竟做出了什么反应呢?
第一个反应,当然这个时候吕禄是上将军,掌握北军;吕产是相国,掌握南军。但是这两个人谁都不敢离开京城,他俩终日战战兢兢地守住京城,只能派人领兵去出征。选来选去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邦手下的骑兵司令,曾经带领五千骑兵追杀项羽的那个大将灌婴。为什么选择灌婴呢?灌婴本来是个卖布的,跟着刘邦起义以后,当了骑兵司令,后来立了功也封侯了。灌婴是十五岁跟刘邦打天下,当时有韩信、彭越、黥布这些老将在,那时灌婴还属于小字辈。但是灌婴有一个优势,他年龄小,能熬啊,把韩信熬死了,彭越熬死了,黥布熬死了,刘邦当年的那些开国功臣,到吕后死的时候差不多都死光了,几乎没有人了,最后就数大将灌婴了。吕氏家族是没有人的,只有派灌婴领兵,吕氏这才不得不把重兵派给了他。而灌婴属于元老功臣派,他跟吕氏不是一路的,吕氏之所以用他是因为:第一,灌婴能打仗,他确实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他能打,他有实地的作战经验;第二,更重要的是,灌婴在惠帝执政的七年,吕后称制的八年这十五年中间,他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就是看不出他对吕后有任何一点的不满。这说明,灌婴还是很有城府的一个人,他的立场毫无疑问是站在功臣派一边的,但是,他没有一点表露。就凭这,灌婴蒙住了吕氏派,得到了军权。灌婴拿到军权,等于说功臣派手里也有兵权了,只要他一拿到权,这就好办了。于是,灌婴的军队开到了荥阳,荥阳我们大家非常熟悉了,荥阳会战就是在这儿打的。荥阳是一个战略要地,它是河南省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山脉的一个分界处,灌婴走到这儿,就把军队停下来不走了。灌婴不走有他的考虑,他是怎么想的呢?他想到,吕氏掌权这么多年来为非作歹,危及刘姓江山,我要是去打齐王刘襄,那岂不是帮了吕氏的忙?我死活不能够帮吕氏啊。所以,灌婴到了荥阳以后就临阵倒戈,他不前进了,立即派人去和刘襄联络。这样,刘襄代表着皇族派,灌婴代表着功臣派,他们两派联起手来,共谋诸吕,整个大局就基本上定下了。当然,促成灌婴倒戈的条件首先是刘襄的举兵,刘襄不举兵,吕氏也不可能把军队交给灌婴。然而灌婴拿到了军权,他就倒戈,这说明人心的所向,吕氏集团的垮台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了。其实这个串联首先是刘襄跟刘章他们兄弟俩之间的串联,开始并没有串联到灌婴那儿,灌婴的加入,形成了函谷关以外,皇族派和功臣派联手灭吕的局面。但是,要真正除掉吕氏集团的势力,必须在京城把双吕除掉,如果不把这两个人拿掉,中央政府还在他们的手里。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来除掉双吕了。
自从刘襄举兵、灌婴倒戈以后,这对京城的功臣派、皇族派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而对吕氏外戚派却是个沉重的心理压力。这时在吕禄和吕产势力中间,就出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右丞相陈平,一个是太尉周勃,这两个人开始在一块儿商议了。陈平原来是一个劲地讨好吕后,是他公然提出来要把军权交给双吕的,所以陈平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商。陈平一看吕后也死了,关外的功臣派和皇族派已经联手要灭诸吕了,这个时候,如果再没有一点积极的表现,到将来秋后算帐,他陈平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于是,陈平也开始动脑筋了,他需要怎么做呢?要站错队再站过来,从原来站到吕氏派,现在赶快180度转弯,站到刘氏派这边来。他就找周勃商量,要把吕禄、吕产这两个人谁先做掉,想来想去先掐吕禄。吕禄是上将军,手里掌管北军,他虽然是个上将军,但在政治上比较糊涂。吕禄有一个朋友叫郦寄,陈平跟周勃先把郦寄的爹劫持了,郦寄就去找吕禄解救。郦寄对吕禄说,从汉朝建国以来,封了九个刘姓王,封了三个吕姓王,这是朝廷大臣们公认的,谁都没有疑义。你们这三个吕王是朝廷认可的,不会找事找到你们头上来。问题是,你大将军吕禄,佩戴着赵国国王的印信,可是你不到赵国的封地去,却在这儿掌军权,大臣们会怀疑你别有企图,所以刘襄才起兵要反你。你要解除别人对你的怀疑,最好的办法是把你的军权交出来,军权一交,你安安稳稳地做你的赵王,管辖你那个千里赵地,这才是长治久安之计啊。这番话一说,而且是出自最好的朋友郦寄之口,吕禄就相信了。但是吕禄还是拿不定主意,因为他对关外两派联手的局面已经知道了,他感到压力很大,就找一些吕氏家族的人商量。吕氏的人得知郦寄的意见后,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吕禄最后去见他的一个小姑姑,就是吕后的亲妹妹、樊哙的妻子吕媭。这时候樊哙已经死了。小姑姑吕媭一听他这个话是勃然大怒,说你身为大将军,擅自离开军营,我们姓吕的这一族人再没有一点希望了。吕媭一生气,把家里藏的金银珠宝拿出来,全部摔到地上,任凭手下的仆从、家人们去拿,没有必要再保存这些东西了,还有什么用?吕氏这一族就要完了,保存再好的东西将来都是人家的,还不如叫手下的人拿走。吕媭把这个侄子吕禄给臭骂了一顿。我读《史记》读到这儿就有一种感觉,在吕氏家族中间女性都是了不得的,吕后是一个多么精明的人啊,她这个妹妹吕媭,又是如此的精明强干,这个吕家简直就是典型的阴胜阳衰。
[画外音] 吕媭臭骂了自己的侄子吕禄,因为她能够清醒地认清时局,知道抓住了军权对当时吕氏外戚派非常重要。有了军权才能够镇压反对势力,才能维持吕氏家族的权力和富贵。那么,吕禄被自己的姑姑大骂一番之后,吕禄认识到姑姑的意见高明了吗?他会改变他的主意吗?
吕禄回到他的军营中间,郦寄又去找他了。郦寄说,你赶快交权,再不交权就来不及了。这个时候外面风声一天比一天紧,吕禄被郦寄说得也心动了,尽管挨了他小姑姑一顿臭骂,他还是把大将军的印信交了出来,让人转交给了太尉周勃。由于吕禄这个人政治上糊涂,他以为交出权就没事,结果就这样被周勃等人智取。与此同时,太尉周勃正在想办法进入北军的军营大门,北军大门没有皇帝的节信是不能进的。恰恰在这个时候有了一个机会,专门为后少帝管印信的一个大臣拿着皇帝的印信,假传了一个皇帝的命令,让北军的军营放周勃进去去。周勃进到军营以后,当场就对士兵们下了命令,意思就是,我来接管北军的军权了,全体将士听命,谁愿意协助刘姓的,把左胳膊露出来;愿意协助吕姓的露出右胳膊,这就是有名的左袒右袒。结果士兵一下子把左胳膊全露出来了,表明北军士兵的军心也是向着刘姓的。这样,周勃就堂而皇之地控制了北军。而这个时候,南军还在相国吕产的手中,吕产也知道情况很紧急,但是,他还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北军了。虽然双吕他俩都在京城,但是互相并不知道,看来就是通讯联系不畅,如果当时有手机,也许就不成问题了。于是,吕产带了少数人,他想进到宫中去挟持皇帝。大家知道,在乱世时候挟天子以令天下,这是上策。吕产这个人比较难对付,他比吕禄要精明。但是他走到皇宫的宫门被挡住了,皇宫的人已经接到周勃的命令,不让吕产进去,吕产只好在外面徘徊。就在这个时候,朱虚侯刘章奉周勃之命,带了一千名士兵赶到宫中来了,一进皇宫侧门就看见了吕产。刘章可是敢作敢为之人,于是他就立即带领士兵攻击吕产。吕产因为不知道北军已经落入周勃之手,所以他带的兵力很少,否则可能让南军倾巢而出,那么将是南军跟北军的一场血战,整个京城就血流成河了。由于吕产带的人少,刘章很快就把他打败了。吕产就拼命地逃窜,刘章在后面紧紧追赶,一直追到郎中令的厕所里边,把吕产给杀了。双吕终于被除,刘章赶快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太尉周勃,周勃一听,对着刘章是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我最担心的是相国吕产,你把他除了,如今大事已成,天下大定矣。周勃立即发令,叫北军的士兵站出来,按图索骥,只要是姓吕的,无论男女长幼,一律杀掉,把吕后这一族整个杀光;第二天又下命令,把交出印信,准备回去当赵王的吕禄也杀了;那个十分强悍、把金银珠宝扔满一地的吕媭,也被人用乱棍打死。至此,吕氏家族满门被灭,这就是族诛,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荡平诸吕。吕氏的被灭,使他们整个在朝中的势力完全被扫平了。接下来是善后处理,周勃派了朱虚侯刘章亲自到齐国去,把事变的详细经过向他哥哥齐王刘襄作了通报,让刘襄撤兵。然后又下通知叫灌婴回军,荥阳也不要待了,灌婴也就回来了。这样,诸吕的事情就被彻底平掉了。由于两派的联手,双吕的无能,导致了整个吕氏家族在吕后死后两个月灰飞烟灭,这是吕后始料不及的。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对她一生的功过是非该怎么评价?请看下集,《功过是非》。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