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鞅变法之后,魏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秦、齐、楚群雄并起的局面,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国家之间,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敌人,敌与友之间唯一衡量的标准就是自己的利益。
怎样和周围国家相处?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成了每一个诸侯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于是,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人物,他们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国之间,陈述利弊、晓以利害,而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苏秦、张仪。
那么,除了苏张二人,战国时期的著名策士还有哪些人?战国早期最有影响的策士有两人,他们就是公孙衍和惠施,尤其是公孙衍,秦国强大起来并自称王天下,立即引起诸侯国强烈反应。
面对强大的秦、齐、楚三国的势力扩张,公孙衍决心想办法让实力相对较弱的魏、韩、赵、燕、中山五国联合起来相互称王,形成了初步的政治联盟,这就是历史上的“五国相王”事件,然而,弱国之间的这次联盟却一波三折,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博弈再次成为策士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五国相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策士们在这次事件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们的存在对整个战国时期的国家关系和历史走向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战国七雄》之《合纵连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