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战国七雄(七)重功名的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吴起能够做出母丧不归的事情。但同时他又爱兵如子,和部下同甘共苦。在这些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行为中,究竟包含了怎样的真实?

  战国是一个大裂变的时代,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使吴起这样平民出身的人,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史书的记载中,吴起是一个弯得下腰,吃得了苦的人,他爱兵如子,和部下同甘共苦。但同时他又能做出杀妻求将,母丧不归这样让人不齿的事情,这一系列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行为,为什么能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我们从中能读出怎样的真实呢?

     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战国七雄》之《重功名的吴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吴起好用兵。天生的喜欢军事。事鲁君。鲁与卫是兄弟国家。吴起时代孔子死了,大贤是曾子。吴起来到鲁国。跟曾子学习。吴起是自学用兵的。一次,孔子说军事的事我没学过。可是学生冉有就学过。曾子在孔门当中,严守儒家立场。可是他的学生会打仗。齐国人打鲁国,鲁国就想用吴起,却发现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鲁国人犹豫。

    吴起发现这一点,就把妻子杀了,这是吴起杀妻。鲁国人一看,任命他做了鲁国将军。这事,后来许多学者不信。这在古代世界中,这事不是做不出来的。《史记》许多记载是传说,却有真实的内涵,吴起为了功名可以如此。这是战国时期的一批人。历史人物有时代性。秦汉之际就出项羽,三国时就出张飞这样的人。战国就有吴起这类人,有强烈的功名心。

    到底这事真实不真实,不必计较,但是,他尚功名是实。问题是,他杀了妻,功名心重,社会就会反弹。有人说坏话给鲁君,说吴起是破落户,把钱花光了,也没追到功名。吴起一时生气就杀了三十余人。这个大概更是传说了。司马迁说这是人家诽谤的事。有说吴起杀了人后走了,跟母亲告别时咬出血痕,他妈死了,他本应该奔丧,吴起却不回,曾子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这也是传说色彩。吴起在鲁国待不下去了,这时是魏文侯兴霸业的时候,他就来到了魏国。

    魏文侯间李悝,李说,吴起“贪而好色”。如果用他,打仗就是过去司马穰苴也比不上。这是过去的军事家。比孙子还早,留下了《司马法》一书。李悝说,吴起打仗起来,司马也比不上。贪是贪于功名。好色不过是陪衬。吴起壮年时在三晋的魏国待过。当兵打仗当时要选。魏的军制就是吴起制订的。要选兵,当兵是荣耀的事。许多优秀子弟进入军中,他们也受到优待。吴子的兵法与孙子的不同,吴起的兵法里充满了儒家的东西,怎么爱护军队之类。他打仗时,与部队最低级的战士同衣同食。身先士卒。“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吃得下苦,弯得下腰。这是吴起的特点,与可爱处。“有病疽者,起为吮之。”这与前边说的是一样的。吴起给病人吸脓,士兵母亲一听,自有看法,哭了,儿子不死,就是幸福。儿子一定要卖死力,一定会死在战场上。他爸正是这样死的。他让战士与他同生共死,成就功业。吴起善用兵,“廉平”,魏文侯的看法却是廉洁。他能得人心,于是做了西河太守。秦国就没有了还手之力。

    吴起与魏武侯关系较糟。在黄河泛舟时,沾沾自喜,吴起就泼了冷水。魏武侯表面好好,事实心中不爽。魏武侯时的宰相没用吴起。这对于有功名心的人来说是闷棍。用的是田文,有的说是商文。魏武侯没有用吴起。吴起着急。他找商文理论。《史记》记载,找到后论功。“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那么,你认为谁好?商文认为不如。

    吴起又间:“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商文还是说不如。“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下,韩赵宾从,子孰与起?”商文说我也不如你。吴起说,三条都不如我,你凭什么做宰相呢?商文说,你也想想,“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於子乎,属之於我乎?”现在君主年轻,国家有疑间,百官猜忌,这种情形下,用宰相是用你,还是用我?这话实际是表明功名心重的人在国家危难时,会缺乏大局意识。

    容易让人四散。所以据说吴起听了后,认可了。这为吴起去楚提供了机会。王错要害他,有史载,公叔为宰相,王错就出主意,可以通过两面耍手段逼走吴起,公叔听了。先在魏武侯面前说,我们留不住吴起,培养他也没用,秦楚也会召他。新王上台,敏感,容易听得进去。吴起没有走的心思,就激他,找一个公主嫁给他。然后在公主面前下工夫,让她瞧不起吴起,让吴起造成印象,公室对他有看法,他就会走。两头挑,吴起就走了。还有说法,是说吴起被拘到,吴起来到黄河边,潸然泪下。总之,史书记载不一。吴起在魏国虽然干得好,始终没满意,做不成宰相。走到楚国了。

     前402年,当时楚声王被盗杀。当时很乱。楚国也感觉到危险,这种情形下,出来悼王继位。上了台后,面临的是北方有强大的齐秦魏,就得变法,请来了吴起。吴起来到后,作用。开始改革。历史上有一定记载。《吕氏春秋》说,来到楚后,说我们缺少的是人口,不缺少的是土地。所以强不起来。现在应该让贵人去经营,往远处派,让他们开拓。楚国人用公子,楚国人用人,特点是王继位后用儿子为令尹。间题是侄子等贵族被疏远。

     吴起看到这些矛盾,把他们往远处发。得罪了那些爵爷。吴起认为国家的间题是大臣太重,封君太重,大臣权力太大,导致贵族势力欺负百姓,胁迫君主。消灭抑制他们。改革从贵族开始。郭沫若认为抑制贵族,节约浪费,加强国权,让纵横家闭嘴,严格执行法律。这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是这太难。吴起遭到强烈反弹。悼王因此可能死得早。要治丧,这些贵族来了,见到吴起,就收拾吴起。吴起机智,吴起趴到君主尸体上,乱箭穿身,拔出箭来插到楚悼王,说是群臣乱王。按当时是犯上作乱,吴起死了,新肃王上台,收拾了许多人,七十余家。吴起为楚国的强盛打了基础。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