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六)漫漫东归路

百家讲坛 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六)漫漫东归路

    公元190年,汉献帝被董卓胁迫迁都到长安,皇帝和朝廷被劫持,汉帝国从此也就陷入了地方势力割据的混乱局面。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设计诛杀。但由于王允对董卓余部的处置失当,导致政局的进一步混乱。面对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的局面,一心希望中兴汉室的汉献帝决意东归洛阳,执掌大权、重拾山河。

    被迫迁都长安之后,汉献帝经历了五年噩梦般的傀儡生活,那么,作为军阀们争来夺去的“战利品”,汉献帝想要东归洛阳的心愿如何实现呢?

    作为能力出众,又一心希望中兴汉室的君主,汉献帝刘协却无奈地扮演了一个令人同情落难天子的角色。有史学家认为,汉献帝让人同情还在于他不甘于当傀儡,但又没有得力朝臣相助,相助的都无济于事反惹祸端。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这样评价汉献帝: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之所以在他手里终结东汉一朝,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空头皇帝而已。那么,作为一位落难皇帝,他的漫漫东归路,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最终他能否回到洛阳呢?

    复旦大学姜鹏老师透过历史发现真相,系列节目《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第六集《漫漫东归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公元190年,汉献帝被董卓胁迫迁都到长安,皇帝和朝廷被劫持,汉帝国从此也就陷入了地方势力割据的混乱局面。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设计诛杀。但由于王允对董卓余部的处置失当,导致政局的进一步混乱。面对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的局面,一心希望中兴汉室的汉献帝决意东归洛阳,执掌大权、重拾山河。

    被迫迁都长安之后,汉献帝经历了五年噩梦般的傀儡生活,那么,作为军阀们争来夺去的“战利品”,汉献帝想要东归洛阳的心愿如何实现呢?

    作为能力出众,又一心希望中兴汉室的君主,汉献帝刘协却无奈地扮演了一个令人同情落难天子的角色。有史学家认为,汉献帝让人同情还在于他不甘于当傀儡,但又没有得力朝臣相助,相助的都无济于事反惹祸端。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这样评价汉献帝: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之所以在他手里终结东汉一朝,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空头皇帝而已。那么,作为一位落难皇帝,他的漫漫东归路,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最终他能否回到洛阳呢?

    复旦大学姜鹏老师透过历史发现真相,系列节目《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第六集《漫漫东归路》。 


    汉献帝非常坚决地要离开长安回到洛阳,这是对东汉后期影响重要的事。在长安没法统治整个国家的混乱状态。“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要重新建立国家秩序,就得迁都回洛阳。汉献帝意识到了这一点。第一次谋划东归,是在191年。刘和是他身边重要的人物。是刘虞的儿子。跟着汉献帝到了长安。汉献帝委托他,“潜出武关诣虞,令将兵来迎”。想让刘虞领兵来接回洛阳。这里关键信息是事件的时间,在191年。一是这一年董卓没死。二是汉献帝才十一岁。他对政治形势的分析是如此准确。董卓专政时,十一岁的汉献帝就能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回到洛阳。当时汉献帝生存艰难。刘和没有做成这事。刘和到南阳时,被袁术扣留。刘和只得写信给父亲,说明汉献帝的意图。当时东部形势复杂,刘虞派几千人去会汉献帝,路过袁术时,被吞并了。这事失败了。刘和没有完成使命。不久,刘虞也死了。这事就被耽误了。汉献帝只能滞留在长安。这件事可以看出重要间题,迁都长安导致政治混乱,是汉献帝不可控制的。汉献帝本人的素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政治见识,对形势做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勇气地付诸实施。这样的小皇帝不是单单聪明了。这次派刘和实行任务,虽然失败,但是回洛阳的观念深深地扎根了。一有机会就想这事。

    汉献帝找到机会果断启程:在董卓死后,长安更混乱了。汉献帝处境也更困难。要谋划东归,就得这些军阀们答应,他凭什么走出去?东归困难重重。另一角度,汉献帝逐渐长大,行动能力强。他非常善于利用皇帝身份来处理与军阀的关系。要东归,可能性是存在的。虽然没有军队,但是有软实力,他是皇帝,在那时,皇帝这个身份有神秘感,有许多人相信,皇帝是天之子,皇权是与上天意志紧密相联的。对皇权是充满敬畏,不敢随意挑战的。多方势力的分化,也让东归有可能。军阀激战中,他们相互制衡。谁也不敢迫害汉献帝。否则就落下把柄。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军阀还不得不把汉献帝高高供奉着。所以,有不少反对回洛阳的,却也有不少愿意保护他东归的。最重要的还有,汉献帝的个人素质。如果只是没有主见的人,汉献帝只有畏惧,情况只会更糟糕。但是事实证明,汉献帝不是怕事的主。195年,在长安六年了,汉献帝成了十五岁的少年了。

    长安荒乱,从弘农来了张济,提出要接到弘农去生活。弘农在河南西部,处在长安与洛阳中间。所以,张济到这儿来,汉献帝第一反应是机会来了。因为从长安往东到弘农,接下来,再找机会去洛阳,就方便多了。汉献帝马上决定去。夏历七月某天,车驾出宣平门,带领大臣,御驾,出宣平门,往东走。因为宣平门是东头第一道门。跨出这个门,就意味着东归迈出了第一步。这是有标志意义的。但是接下来,并不是一帆风…自。长安的军阀当然反对。郭汜就截住了汉献帝,可以找一个近一点的地方。汉献帝派使者去说,“弘农近郊庙,勿有疑也”。古人重视祭祀,尤其是皇帝祭祀是重要的事。因这事与郭汜说,郭汜当然也不轻易妥协,不准他向东走,汉献帝绝食一天。郭汜一看,心里也有压力了。如果真有好歹出来,大家都觉得是郭汜害了他。大家会以此为理由来打你。郭汜只得撤军,让他走,到了新丰,离长安五十公里左右。这时是八月份了,从七月出发到八月,才走了五十公里,可以走得多么艰辛。到了新丰,郭汜不甘心了,想暗地调军截住汉献帝回去。汉献帝事先知道了,调军准备了。郭汜一看,只得放弃。这种情况下,才继续东进。靠绝食来达到,这就有点悲凉了。这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汉献帝绝不是傀儡皇帝。这事我们可以看出,汉献帝受强臣挟制,不能改变局面,这是先天因素。但是评价一个人,得看后天因素。汉献帝是头脑清醒,有政治判断力的人。他清醒地看到挽回政治颓局,得回到洛阳。没实力可依时,只得绝食。三是碰到困难有毅力。否则东进,绝对完不成。

    汉献帝认理不认人:所有军阀中,不是所有人都坏。段煨是不错的。汉献帝一路东来,条件差,安全不到位。段煨就想接到自己军中,供养。汉献帝身边的人是信得过的。另外一些人对段煨敌视他,就跟汉献帝说,他不可靠,想造反呀。汉献帝一看,防范之心不可无。听到后,先停下来。当晚,汉献帝与大臣们露宿。这些来告状的人,就是愿意保护东进的将领,他们也在制造麻烦。他们觉得在感情上是与汉献帝亲近,却想借汉献帝干掉有隔阂的段煨。他们就想进一步消灭段煨,想让汉献帝下令讨伐段煨。汉献帝说不行,不会凭你们的一面之辞来下令。汉献帝坚决不答应。这些人不肯罢休,他们吵到后半夜,汉献帝就是不答应。事实证明,段煨的确没有谋逆之心。段煨与一般军阀不同,不是靠抢劫来维持,他是重视农业生产,让辖中发展。汉献帝本吃不准段煨,后来判断就正确了。这其中看得出汉献帝做事谨慎,不轻易相信;对大事的决断有主见。两方面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汉献帝不管对待谁,都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因为保护我,我就相信你,这就是认理不认人。汉献帝是聪明,能准确判断的人,内心强大。多年混乱中,我们始终看不到汉献帝有什么不得体的举动。

    汉献帝东归路上损失惨重:汉献帝七月份从长安出发,年底才到弘农。这个速度实在太慢了。困扰大。总有阻碍的力量。汉献帝是决不回头,百折不挠。一路上,军阀的阵营也在奇妙地变化。先提议的张济,态度就变化了。一路看下来,汉献帝不是随便可以摆布的人。张济掉头来与郭汜等阻止汉献帝东进了。想强硬留住汉献帝。这时汉献帝的队伍与他们发生了两次大战。“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弃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但是,反对派的军事行动没有成功阻止。东进还是进行。到陕县时,第二次大战。损失更大。“死者甚于东涧。”不仅有更多的保护战士战死了,杀戮涉及到身边的人。汉献帝平时是坐车,有将领拉过战马,让他坐上马,先逃。汉献帝面对这种情形,十五岁的天子,面对血腥的情景,情绪平静,“不可舍百官而去,北何辜哉?”这些人忠心耿耿,他们遭难,还跟着我,为的就是保护我,我怎么能不顾他们生死,自己逃命呢?要走一起走。这一段话,表现让人惊讶。东汉的历史被文学演绎,有多少人近距离地思考过汉献帝?他的形象被扭曲了。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他是勇敢的。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注过,“观帝此言,发于临危之时,岂可以亡国之君,待之哉?”这样有仁义,临危不惧,怎么能作为亡国之君来看待呢?这是公道的评价。在弘农待不下去了,张济是危险人物。这儿也不是汉献帝的根据地,只得继续往东走,到了孟津,郭汜的队伍在追,前有黄河,怎么办?有人建议渡河。但是这儿有大臣提醒,地形水势险恶。前有三十六滩,不能轻易冒险。反复斟酌,尽管险恶,还是决定渡河。这表现出了他的果敢与勇气。汉献帝是靠人背着下到河面上。又是大乱。好在还是平安地渡过了黄河。许多人来朝见,此时,朝廷的凝聚力体现了出来。东归也是正确的决策。不过东归还只走了一半。年底落脚在安邑。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