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端午时节话屈原(五)上下求索

百家讲坛 端午时节话屈原(五)上下求索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屈原所开创的楚辞这一文体占有重要地位,而《离骚》又是楚辞中最知名的篇章。后世常用的“独领风骚”一词,“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而“骚”即为代表着楚辞的《离骚》。

    《离骚》是诗人屈原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诗中写尽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彷徨,也抒发了他追求社会光明、坚持“美政”的理想。而其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名句更是流传千年、激励人心。

    《离骚》中的诗句虽然有的生涩难懂,有的典故繁难,但它离今天的我们并不遥远,那些华丽而优美的词句,成为汉语中最美的花朵,幻化出许多我们常用的成语,例如“美人迟暮”、“斑驳陆离”、“瞻前顾后”以及“九死不悔”等等。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被放逐,使他带着极深的悲愤和失望,而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有极高寒的理想,二者的反差最终有了《离骚》的绝唱。对于屈原的创作来说,那些斑斓的华彩词句不过是锦上添花,政治诉求才是第一要务,那么在《离骚》中,屈原真正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他又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呢?

    关于《离骚》,我们说的太多,而关于《离骚》真正的内涵,我们又知道的太少,今天,让我们试着去读懂两千多年前的《离骚》,去理解屈原心中那些无边的寂寞与忧伤。中南大学文学院杨雨教授,为您带来《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端午时节话屈原》第五集《上下求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屈原所开创的楚辞这一文体占有重要地位,而《离骚》又是楚辞中最知名的篇章。后世常用的“独领风骚”一词,“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而“骚”即为代表着楚辞的《离骚》。

    《离骚》是诗人屈原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诗中写尽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彷徨,也抒发了他追求社会光明、坚持“美政”的理想。而其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名句更是流传千年、激励人心。

    《离骚》中的诗句虽然有的生涩难懂,有的典故繁难,但它离今天的我们并不遥远,那些华丽而优美的词句,成为汉语中最美的花朵,幻化出许多我们常用的成语,例如“美人迟暮”、“斑驳陆离”、“瞻前顾后”以及“九死不悔”等等。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被放逐,使他带着极深的悲愤和失望,而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有极高寒的理想,二者的反差最终有了《离骚》的绝唱。对于屈原的创作来说,那些斑斓的华彩词句不过是锦上添花,政治诉求才是第一要务,那么在《离骚》中,屈原真正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他又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呢?

    关于《离骚》,我们说的太多,而关于《离骚》真正的内涵,我们又知道的太少,今天,让我们试着去读懂两千多年前的《离骚》,去理解屈原心中那些无边的寂寞与忧伤。中南大学文学院杨雨教授,为您带来《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端午时节话屈原》第五集《上下求索》。

    屈原因为直言冒犯了怀王,遭到放逐。伟大苦难成就伟大诗人。《离骚》就是。这是自传体长诗。取名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骚是忧愁,离骚,是放逐的忧愁。也有认为离是罹,遭遇的意思,遭遇忧愁的意思。不管怎么样解释,一定是屈原不公正待遇后,心中累积忧思而爆发出的忧愁忧思。从文学意义上,屈原是在楚地的音乐等基础上创作的,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之前,诗经代表黄河流域的文化。因此二者并称“风骚”。从思想意义上,屈原思想核心思想是爱国。这是后人结合他的经历而分析出的。

    我个人认为,这部作品核心思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对真理对信仰的执著追求。一共370多句,字数近二千字。以七言为主,也杂着其他诗句。还出现了大量的楚国的方言,与楚国特有的物产。这就造成当代人读时的隔膜。其实也不太难。要掌握方法。就是沿着屈原的抒情思路去理解。再难懂也会因此变得简单。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只要把握一个理想、两层身份、三种情感与四次穿越,就好理解了。一个理想是“极高寒的”,这可以落在实处。这种理想是屈原希望在楚国能够付诸实施的美政理想,就是包括变法强兵等在内的“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就是明君与贤臣的信任倚重。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措施就能落在实处。两美中的贤臣,他自信自己是合乎理想的贤臣。另一美呢?他发出疑间,谁是真正令人仰慕期待寻求贤臣的明君呢?楚怀王并不是理想的明君。他美好的政治理想遭到挫折的原因。这是不得不追求的原因。这就是《离骚》中表达出来的。—个理担巳明君与贤臣两美的必合理担。

    ‘离骚,中的四次求婚:在《离骚》中,为了实现两美必合的美政理想,屈原进行两种身份的抒情。一是男性一是女性身份。对于屈原的抒情主人公的变化,令人困惑。主体是男性身份是毫无疑间的。但是,“众女嫉余之娥眉兮”,变成了女性口吻。这里,并非性别意识错乱。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具有双重身份。屈原政治身份中也有双重身份。他认为自己是王室后裔,是楚国的主人,要为楚国命运负责,这是主人意识,对应的是男性身份。可是同时,又是楚王的臣子,得服从于君王的,古代成熟的是家国一体,古代女人要求柔顺与谦卑。臣子要服从君王意志。古代家庭可以一夫多妻制,国家是一君多臣制,导致古代诗人男女身份比拟君臣关系。这是屈原首创的。整个《离骚》中,屈原男性主人公意识要强烈得多。

    像四次求婚,这是特别有意思的情节。他以此作为象征,对象是五位女性,有共同点,都是地位高贵的。一是天帝的女儿,二是洛水河神宓妃,三是简狄,后来嫁给帝喾,四是有虞国君的女儿姚姓姐妹,后来嫁给了少康。这四次求婚的结果呢?第一次求天帝的女儿,诗人率领浩荡的队伍来到天门外,求婚,遭到的是守门人靠着门不给开,冷冷地看着诗人。是因为“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世道溷浊,看门人分不清好坏。所以门都不给开。这次失败了。天帝女儿样子都没见到。转而到下界寻求,锁定了宓妃,屈原决定求婚时,对宓妃做了了解,发现她虽然美貌,却有致命缺点,没有责任心。“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天天只知道寻欢作乐,屈原决定主动放弃。第三次去求简狄与姚姓姐妹,仍然失败。原因是没有找到称职的媒人。没来得及找到媒人,简狄就被抢走了。姚姓姐妹就嫁给了少康。四次失败意味着什么?我个人认为是追求的美好的理想落空。象征是对明君的追求与寻找。这就是屈原用两种身份来展开对理想的迫求。

    ‘离骚,中的爱恨忧:看屈原上下求索的三层情感:一是爱的执著,二是恨的悲愤,三是忧的深沉。爱的执著上,爱的是对楚国的爱。在所有人类情感当中,爱情最有爆发力。可能比友情亲情更具备激烈的不可抑制的状态。屈原常用爱情有方式来比喻。恨的悲壮,有强烈的爱,就有对一切损害楚国利益的人产生痛恨。像对张仪的恨。也痛恨像郑袖上官大夫等人的蒙蔽君王。他甚至对怀王的反复无常爱恨交织。爱恨交织是屈原人格中最闪光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攻击的地方。不管命运如何,屈原都不会改变自己美政的理想。在《离骚》中,他不止一次表明心迹。认定的就坚持,甚至用死来证明清白。忧的深沉上:《离骚》就是在表达忧思之情。最深刻的痛苦并不是个人的怀才不遇,而是恐皇舆之败绩,是楚国命运走向衰落。这是他内心最担心的。这三种感情构成了《离骚》的主旋律。

    ‘离骚,的四次穿越:《离骚》没有清晰的时间…自序。没有明确的空间转换,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搞得读者混乱。我们得用穿越的方式来读它。《离骚》第一次穿越,穿越的是楚国历史中,“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这是历史上出现的明君:楚庄王创造了霸业;楚康王能任用贤人,国力强盛;楚悼王大胆作用吴起变法,楚国令诸侯望而生畏。成为众多贤臣聚集的地方。屈原希望楚国强盛的历史,能指引楚怀王走出腐败的风气,可惜的是怀王并没有如此迷途知返。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穿越是,渡过湖南境内的沅水与湘水,直到九嶷山。这容易想起舜帝,传说他葬在这儿。“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去向舜帝陈辞是要获得治国的真理。他获得了。是君王要举贤授能,遵循法度来治国。他也开始充满了信心。于是信心满满地开始第三次穿越。就是四次求婚了。

    上天入地,完全冲破了现实的牢笼。穿越在神话与历史中。在万般无奈中,他只好求助于巫师灵氛。他占了卜,天下博大,不是只有楚国才有你追求的美女。只要有明君与贤臣,就有相遇的一天。甚至劝告屈原,“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意思明白,何必死守着楚国不肯离开呢?因为战国时代忠君爱国不是普适处世原则。像张仪就是典型。屈原确实回忆了一下,确实出现了明君与贤臣相遇的先例。屈原终于做出了极其痛苦的选择。就是他要离开他深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中将要进行的第四次穿越。诗人做了精心的准备。神仙都来引路。屈原终于要离开楚国了,而《离骚》也来到了抒情旋律的高潮。“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大意是诗人率领车队腾空而起,在阳光照耀的天宇中,他忽然看到自己的故乡,那是他的可爱的楚国,就要离开故乡,仆人都感到悲哀,马也一步三回头,迟迟不肯前行。让诗人止不住泪流满面。他唱出了最强音:“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乱是尾声。彭咸是贤大夫。屈原做出抉择,既然没人能与我实现美政,还是以彭咸为榜样,哪怕结局是死亡,我也不会离开故国,这是楚国,我的楚国。他终于没有离开。第四次穿越,终于没有成行。这就是他对楚国的爱。当他内心感觉到世界有崇高的需要等待他时,他绝对不会轻率地选择死亡。在心灵的放逐中,迷惘的屈原听到了首都郢的召唤。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