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永乐大帝(二十六)盛世之典

盛世之典

     永乐皇帝朱棣一生文韬武略,才具过人。

    在他登极后用二十年的时间开创了一个永乐盛世,在军事上他开疆拓土,鉴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在政治上他为明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外交上他扬帆海外,远播中华文明。

    在文化上朱棣更因为编撰了中国古代的最大一部类书《永乐大典》而名垂青史,那么永乐大典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是由谁来主持修编的,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中国社会科学原则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做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永乐大帝第二十六集,盛世之典。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同期声:永乐皇帝朱棣一生文韬武略,才具过人。在他登极后用二十年的时间开创了一个永乐盛世,在军事上他开疆拓土,鉴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在政治上他为明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外交上他扬帆海外,远播中华文明,在文化上朱棣更因为编撰了中国古代的最大一部类书《永乐大典》而名垂青史,那么永乐大典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是由谁来主持修编的,又是如何完成的呢,中国社会科学原则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做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永乐大帝第二十六集,盛世之典。
   
    商传:朱棣在位的时候修成了一部书,这部书叫《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巨著,为什么有名呢,第一分量大,这个书太大了,多大呢?22877卷,有多少册呢?他巴分别装订成了11095册,谁要有这么一册书,那真是家藏万卷书了,它光目录它里边收编书的目录就有900卷。而且这部书它还有一个特点,可能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两部书很有名,一部就是《永乐大典》,还有一叫《四库全书》,说两部书一样吗,不一样,差别非常大。《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在我们图书分类上它叫类书,什么叫类书呢?用我们今天大家理解的这样的观念来看的话,它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是把过去的所有的书的内容拆散了,按照所需要的类别编出来,可能这本书讲这件事情的时候在这个类,讲另外一件事情的时候在另外一个类,分散开了,编成了一个新的东西。它的好处是什么呢?便于检索,你要想知道什么事情,当初人是怎么说的,是怎么记载的,你去翻这个就能查到,不用拿一本书一点点去找。

    同时它的可贵之处,它保留了在他以前社会上能够找到的这些古籍。有多少种呢?有七、八千种。也就是说在朱棣之前的有七、八千种古籍的书都收拢到这部书里面来,这部书不得了啊,如果要是能够流传到今天那是一个多好的宝贵财富啊,可是这部书没有能够完整的流传下来。怎么回事呢?我们从头说起。朱棣当了皇帝了,永乐元年他刚刚当了皇帝,他就指示他的文臣们,说能不能编这么一部书,这部书要包罗万象,把我们以前的所有的能够掌握的知识,都给它包罗进来。然后分门别类,做好了以后便于我来检索。这个话跟谁说的呢?跟当时最著名的一个文臣,明初的大才子解缙,他跟解缙讲了,解缙一听好啊。皇帝有这样的旨意,我们照着这个旨意去做吧。但是这件事情可不容易,朱棣为什么要修这么一部书呢?大家并不理解,我们今天看起来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归纳成这么两条,一条盛世修书啊。国家强盛,这个世道好了稳定,这个时候就可以宣扬文治了,就可以修书了。再一点修书利用这些书帮助他统治啊,我要管理国家,我需要哪方面的知识,翻开来看看,哦,人家是这么讲的,有用可以讲给大家,可以付诸实行,是不是就是这样呢,不完全是。

    为什么说不完全是呢?首先盛世修书,他钢打下天下才一年啊,还杀人呢。大家都知道朱棣是夺位上台的,上台以后不断的杀人,这个时候修书能叫盛世修书吗?如果说朱棣真的要做一个盛世修书的话,那也应该在他当皇帝若干年以后,北征漠北了,迁都北京了,大事都做了,这时候来修书。不是,没有到可以称之为盛世的时候,好,这一条我们先不去考虑它。

    第二条,为自己所用,朱棣一定是有这种想法的,但是他最终并没有真正的用这部书。当然了解缙得到了皇帝的指令,就开始组织人来修书了。很快,一年书修成了。到了第二年就把修成的这部书献给了朱棣,朱棣很高兴,首先亲自为这部书题写书名,什么书名呢?当时他给赐了一个名字叫文献大成,不是《永乐大典》,大家说不是修《永乐大典》吗,怎么又变成《文献大成了》哎,这个书修到这儿没有修完,当时朱棣也很高兴,参加修这个书的一百多个官员全都给予了赏赐。可是等到朱棣把这一部书拿来翻开一看朱棣就不高兴了。
   
    同期声:盛世修书是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经济富足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新兴的封建政权稳定之后,都普遍由广开言路,修撰史书的传统,例如寒潮和唐朝,二十四史中多数即在此情况下完成,朱棣被后世评价为“远迈汉唐”在文化建设上自然别有一番作为,但是解缙带领大学士们编撰的这部文献大臣却触摸了朱棣,这是为什么呢?
   
    商传: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这部书并没有真正地按照朱棣的意图,把他修成一个百科全书。而是只收录了限于儒家经典的东西。为什么这么一个结果呢?那我们就要回头看看主持这部修书的人了,主持修书的就是解缙,解缙是大文豪没的说,他愿意不愿意努力修成这个书呢,肯定愿意。大家知道解缙当年在太祖朱元璋的时候就不得了名气很大。朱元璋很欣赏他,而且他曾经在朱元璋召求之言,让大家来讲话的时候,他一夜之间写了一个万言书,在这个万言书里面他批评朱元璋。说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当时谁敢批评朱元璋啊,朱元璋上朝的时候脸带怒气,这官员们都提心吊胆,不知道今天谁要倒霉,下了朝回到家里面,家里面一看人回来了都庆幸说今天又活着回来了。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局面下他居然敢批评朱元璋,朱元璋不但没有生气,说什么呢?说真才子也,说他真是一个才子。可是朱元璋知道这样的人并不见得适合朝廷马上使用,所以让他回去读书十年。

    结果呢回去读书十年,还没有到十年朱元璋死了,他跑回朝廷来奔丧,他这一奔丧不要紧,有人就说了,他违背圣旨,让他十年再回来,他怎么提前回来了。犯了错误了,发配到西北去当吏员,朱棣多位之前他的境遇并不好,朱棣夺位了他叫做迎附,他头炮朱棣了,朱棣又很看重这个才子,让他做内阁的成员,进入内阁,现在又把修这个国家大典的这样一个任务交给他,让他做主持做主编,多高的荣誉啊,解缙能不卖力气吗,一年就修成一部集体的这种文化工程,完成一个。不得了啊,为什么这部书没有修好呢?

    因为解缙这个人他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纯而又纯的儒家的思想继承人。他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局限在了这个儒家的知识范围,所以他就变成了一个儒家的卫道士,让他来主持修书,他肯定是只收录儒家思想的东西在里边。其他的都排斥在外了,而且就正巧在他修书的过程中间出了一个事,有一个人一个叫朱季友的人,听说朝廷要修书了,修这样的大典很高兴,于是就自己写了一本书,就跑到朝廷来献书来了,说我有我的作品请你们大家看看批评指正,结果一收到这个书解缙和解缙一群人就炸锅了,为什么呢?这本书是批评宋儒的,批评朱熹,批评宋代的这些儒家,这些大儒的。那还得了,所以解缙这些人就站出来要求皇帝一定要治罪他,要把朱季友治罪,可不能放过他去。最后朱季友倒霉了,给发配回家乡,把他所著的书都销毁了,给了处罚,说朱季友原来是一个老师,当地的教师,永远不许他再教书了,取消教师资格。你看无非就是写了一个批评宋儒的书,对于解缙他们来说就这么大的冲击。

    那他这本书还能写成什么样呢,他编出这部文献大成就是一个儒家大成。当然朱棣不满意,这和朱棣当年想的不是一回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就提出来了,继续修这个书,重修。
   
    同期声:解缙出身江西吉水书香世家,解家曾经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轰动一时,解缙是明朝第一名内阁首府官员,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才子之一。解才子命运多舛,朱棣是真正懂他识他的人,但是这一次解缙的心血之作却没有朱棣的脉门,也可以说是解缙的知识结构局限了他的认识。文献大成虽然也是一部巨著,但是与朱棣的要求甚远,新的大典会由谁来主编呢新修成的《永乐大典》会是一部什么样的巨著呢?
   
    商传:朱棣就想起来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当年帮他打天下的那个和尚。道衍和尚,这个时候已经有一个俗名,叫姚广孝。于是朱棣就让姚广孝来修这部书,他是朱棣靖难多位的第一功臣啊。在明史上在朱棣夺位的功臣里面他名列第一位,可是这个人怪怪的,夺了天下以后他不愿意去当官,朱棣要给他官做,他说我不做官,我一个和尚做什么官呢?还当我的和尚。当和尚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当时明朝有一个管理和尚的机构,是由和尚来出任的,这个机构叫做僧录司,就是一个佛教管理事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最高的官员,第一位的官员叫左善世,那就只好让姚广孝做了僧录司的左善世吧。于是他就做了这么一个官。做了这个官以后呢,就出问题了。为什么呢?这个官的品级很低,六品,那么早晨上朝的时候站朝班他就不能站到皇宫的大殿里边,他不能站在朝堂只能站在台阶下面。可是这个朱棣什么事都离不开他,你想从起兵到打仗,到得天下都靠的是他,想起来一个事就得请他上台一起商量,姚广孝上殿,于是姚广孝就从底下慢慢走上来到朱棣身边,商量完了以后说没事了先下去吧,就下去了,过了一会儿不行这个事还得跟他商量又上来,老头子七十岁了,吭哧吭哧上来,吭哧吭哧下去,气喘吁吁,说我实在不行了,受不了这个。朱棣就说,你看我让你做官你不做,现在成为这么一个结果。

    你要听我的,你就做一个官有什么了不起的呢,那这样吧我们现象想一个很变通的做法,你不用做很实在,很具体的官了,你做一个太子的老师。哎,这个官还不错,于是姚广孝就当了当时太子少师。太子少师品级很高,正二品,当朝的二品大员,当然就站到朝堂,朝堂之前于是这些问题事情就都解决了,他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就像我跟大家讲,他儒家也通,佛家也通,道家也通,政治他也通。军事他也通,这样的一个人物他来主持这样一个国家的文化工程,再合适不过了。虽然是年岁大了些,但是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做好,果不其然,姚广孝来主持这个工作情况完全变化了,首先增加了人力,原来一百多人,不够。增加到一千多人,原来是只轻一些通儒的,就儒家有影响的人物来主持这个工作,姚广孝来了不,改变这种情况,民间的布衣什么身份都没有,但是有学问,贯穿经室百家之言,请来,做副总裁。请来主持国家的工程,文化工程。

    太医院的医生,他认识这个太医院的医生,为什么呢?这个人不但懂医,而且原来通儒,是儒生出生,而且懂科技,曾经帮助朝廷治水,这样的人很合适,于是把这样的人请来做副总裁。你看他是真正地理界了朱棣的贯穿经史百家,各行各业,各种知识集中到一起的,在姚广孝的主持下这部书就比较顺利地进展了,这朱棣对这部书的编修也比上一次更重视了,上一次一年就成了,还没有来得及怎么过问呢,书都献上来了,这一次他就经常到文渊阁问,这个书修的怎么样了,进展情况怎么样了。解缙就向他汇报了,说进展的很顺利,说那你们现在的书够不够啊?你得搜集各种书才能编好啊,收集了多少书吗,解缙说经室粗备,子集尚缺,就是经和时这两类的书打开差不离了,可是子和集这两部的书还不够。大家听到了吧,这讲到了经室子集,咱们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是分成这四类的。

   按照经室子集来分类,一直到修《四库群书》仍然是按照经史子集,这样四类来区别图书,什么是经,经就是儒家经典。我们有些就叫经,有的虽然不叫经,但是它也是精典,叫经的比如《诗经》,《孝经》,这就是经。史呢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写历史的书,比如说《史记》《汉书》,史。子呢,子就是一些不同的学派对自己学术观点的一个阐述。所谓诸子百家,子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在历史上除了孔子的这些之外,我们大家知道有《墨子、有《韩非子》,这些著作叫做子,归入子部,集就是文集、诗集,各种集啊,它按照这样四个分类朱棣一听坏了,你看他经室粗备,又回到原来的那个局面上去了,子集尚缺,那要的就是这些东西啊,你这些东西都不齐怎么修这个书啊,于是朱棣就教育他们了,朱棣说你看看现在稍微有一点钱的,家里生活富裕一点的人家,谁家不收藏一些书呢。书是很宝贵的财富啊,他说比如金钱、珠宝,它是可以传给子孙的,可是它传之子孙是有限的,它的价值只体现在它现在的这个价值上。书也是可以传给子孙的,但是书的价值是无穷的,它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们怎么能够用一般的金银财宝的价值去衡量呢,我们是国家项目,是朝廷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要吝惜钱财,去征集买这些书,要补充这一块,一定要把它修好。

    所以在朱棣的督促下,在姚广孝的主持下,这部书就终于修成了。解缙到后期就被朱棣调离了《永乐大典》的编撰的史馆里,把它调出去了,觉得他不适合参与这项工作,所以实际上《永乐大典》是在姚广孝的主持下来完成的。等到这个书成再呈现给朱棣的时候,朱棣就看这回真满意了。这么大,这么全,真是所有的百家之言都融汇到里面去了,而且分类分得很好,看起来很方便。于是朱棣就给这部书赐了一个名字,这个时候这部书叫《永乐大典》,也就是说到了永乐五年,又修成了这一部,这才被叫做《永乐大典》。

    朱棣在亲自为这部书写的序上,讲了这么一番话,尚唯有大混一之时,就是统一。必有一同之制作,国家这么统一了,就会有一个大的一统之做,就是集中国家力量的这样的大型的国家级的文化工程,目的是什么呢?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我们要规范让大家跟着我们带有导向型的这样一个文化工程的方向去走,序百王之传,走历代之典。我们把历史上的所有的历朝历代的东西全都把它收集起来,最后形成了这样一部大典。这口气是够大的,到这个时候朱棣有点盛世修典的味道了,为什么,永乐五年了,情况不一样了郑和下西洋,一些大的事情也开始了,他的皇帝的座位肯定做稳了。书也修成了。

    所以这样就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部非常非常宝贵的类书,大百科全书,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现在我们又有新的百科全书,这是第一部百科全书,而且称得上是大百科全书,因为它确实内容好看。
   
    同期声:《永乐大典》历时数年修成,功德圆满,海纳百川,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史上一桩盛世,朱棣虽然举全国之力修出这一部巨著,但是他却未曾真正的使用过,那么对与这部书,谁的受益才是最大的呢,这部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的中华文化宝典,我们今天却已难见其踪影,只有极少部分散落在了世界各地,只留学你鸿爪供后人凭吊。那么这样大的一部国家大典怎么会失踪呢,《永乐大典》到底去了哪里呢?
   
    商传:这部书修好了以后当然很方便了,可以不断地看啊,可是从里边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啊,传下来了,到一百多年以后,朱棣有一个子孙,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他非常喜欢这部书啊,嘉靖皇帝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书呢?大家知道,嘉靖皇帝这个人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他信道教,他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事,这些袭击古怪的道教上讲的比如说炼丹术,讲看风水,讲等等的东西这上面都有。所以他看这部书觉得太有用了,太方便了,可是这部书就一部,没有印过啊,这么大的书要刻印起来是非常难的,朱棣当初就曾经想刻印,后来觉得这个工程太浩大了,先搁一搁吧,所以这个书没有刻印,只有一个抄本。这个嘉靖皇帝想哎,要刻印啊,这么好的书,要刻印就得再有一个摹本,就得再抄出来一个本子来。于是他就开始抄这个书,抄这么一部书,有多大的工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用了一百八十个写手,就是抄书匠,180个人,规定每个人每天抄三页,用猫笔要抄写三页,每页30行,每一页有三十行,每行28个字,都要按规矩抄的,这个抄手都是很好的书法家,要写的很漂亮的楷书。然后按照这样的规定,一点一点一点地抄下去,一百八十个人抄了多长时间,才把这部书抄了出来呢?五年。

    五年以后这部书才抄出来了一个副本,更不要说去刻印了,这部书抄出来的时候明世宗嘉靖皇帝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死了。他到死都没有看见这部书抄完,他死后的第二年书抄完了。于是在这个世上就存在了两部《永乐大典》,一个是正本,一个是副本,一个呢就放到了文渊阁里边,一个就放到了现在北京有个地方叫皇史成。

    就放到这里边了,大家说两部《永乐大典》那好我们今天能不能看到它啊,看不到了,这两部《永乐大典》都没有了,非常可惜,哪儿去了呢,大家都很想知道这两部书哪儿去了,于是到今天大家还在找,有一部书很清楚,到了明朝后期它就不断不断地丢失,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入宫去看书,这个读书人有一个坏习惯,这么珍贵的书上哪找去啊,偷一本吧,夹着就出去了,所以这个书到了明朝后期就已经不全了,再经过战乱,传到了明朝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一个完本,到了清朝末年1900年,庚子之变,一把战火把这部书烧毁了,当时据说有一些书,被侵略者们抢走了,也有的当时就被他们非常粗鲁的地拿来擦枪了,所以这部书毁掉了,今天我们从全世界来收集这一部书,把它重新影出来,收集到了多少呢,750卷,刚才我讲了22788卷,现在就剩下了750卷,非常可惜。

    大家说了没有关系,还有一个呢,那个呢那个压根就不知道哪去了呢,那部书在明朝大家就不知道它哪儿去了,于是现在的学者都在考虑这个书在那儿,有人说在皇史成的夹墙里面,好我们用探测器来探测皇室城里面没有,这完全可以肯定没了。有人说了,说明世宗嘉靖皇帝这么喜欢这个书,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是不是跟着一起给他埋到永陵里面去了,十三陵有一个永陵是嘉靖皇帝的陵墓,于是很多人都去考证,说是不是这部书现在在永陵里边,如果真的在永陵里面,我觉得那也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它可能还在。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当时人,对这部书的记载来看,它很可能在明朝嘉靖这部书抄完了没有多久,抄完了没有多久,就由于宫中着火,这不书就被烧掉了。

    所以到了清朝入关的时候实际上就只剩下了一部不的《永乐大典》,也有人说它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是不是如果我们想知道准确的结果,那只有将来打开永陵,我们看看里面有没有,再经过大家的考证,去找寻看看这部书什么时候消失掉的,不管怎么说吧,反正这部书没了,所以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看不到就很可惜,可惜的不仅是这一部书,可惜的是这部书因为它收录了明朝初年以前的七、八千种古籍,这些古籍已经失传了的,如果永乐大典保存下来,就等于它保存下来了,我们现在就从现有的永乐大典这几百卷里面都能够举出很多已经遗失的书,如果这个书能在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啊,那我们对我们以前的文化遗产会有多少了解啊。比现在更丰富的了解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遗憾和可惜的事情。

   这个《永乐大典》费了这么大的劲,把它修成了以后朱棣还把它当成一个自己的文治的炫耀,这么大的一个文化工程,那朱棣用它了吗?没用。朱棣自从这部书修成了以后,他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刚才说你讲了半天讲的都是明世宗嘉靖看的,对,是嘉靖在看这个书,朱棣并没有看,他一再的讲你们编成这一部书放到这,便于检索,我好看这个书,但是真正修成没有看,为什么没有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使得朱棣不去看这部书,我们下一回在讲,谢谢大家。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