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永乐大帝(二十五)人间神界

人间神界

    在上一讲里商传先生讲到郑和下西洋是永乐年间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华民族一大壮举,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跟秦始皇派徐福出东海有着不同的目的,也说明朱棣对道士方术和长生不老之说向来不感兴趣。

    但是到了后来朱棣却乐意斥巨资在武当山修建宏伟的道教建筑,他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到底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真实目的。而对于外来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朱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继续为你讲述永乐大帝第二十五集人间神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同期声:永乐大皇第二十五集人间神界。

    在上一讲里商传先生讲到郑和下西洋是永乐年间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华民族一大壮举,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跟秦始皇派徐福出东海有着不同的目的,也说明朱棣对道士方术和长生不老之说向来不感兴趣。但是到了后来朱棣却乐意斥巨资在武当山修建宏伟的道教建筑,他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到底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真实目的。而对于外来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朱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继续为你讲述永乐大帝第二十五集人间神界。

    商传:这朱棣刚刚作皇帝的时候就有人给他献《道经》,大家知道长生不老药是道士炼的丹,给他献《道经》的目的是什么呢?肯定是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他以《道经》来治国,用道教的思想来治国,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的,叫“无为之治”。可是到了朱棣这个时候,这些东西不能用,所以朱棣没有接受。那第二个目的是什么呢?你信道教你求长生,那么道士们可以给你提供长生不老药物,朱棣都给回绝了,回绝了没有多久就有方士来了,求见朱棣。就给朱棣献上了金丹,说这个金丹吃了就能长生不老。

    朱棣怎么办呢?朱棣说你们这些方士当年秦皇汉武就受了你们的骗,如今有想骗朕,你要想骗我吗?来吧,你不是炼了金丹吗?自己吃了,把那个方士毁了,把人赶出去。你看如果我们讲这样两个故事就说朱棣他不信,那不得了,所以他也不会让郑和去找长生不老药。

    可是下边还有一个故事,永乐十二年的时候,这个朱棣在北京得病了,他本来是应该回南京的,回不去了。病倒在北京了,皇上得病这是大事,御医都得来给他看病,一直没有治好。后来有一个道士叫曾辰孙,这个道士给朱棣看了病,给他提供的药方,朱棣吃完了好了。病好了这个道士就跟朱棣说了说这个药可不是平白得来的,我是专门求了“二徐真君”,“二徐真君”显灵,所以这个药就要效果了。朱棣听了以后就在北京修了灵济宫,灵济宫供奉的就是“二徐真君”。

    他又信道教,你说他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呢?“二徐真君”是什么人呢?这个“二徐真君”是传说五代十国的时候,在福建那边的两个人给神化了,他们就成为道教里面的两个人物,但是不是正统的。那就奇怪了,说两个不是正统的人物怎么就纠缠到朱棣的时候里面来了。我觉得这和郑和下西洋可能有一定,因为郑和下西洋总是同福建那边走,所以他们在福建这个地方的神的崇拜里面他们吸收了一些,比如后来祭妈祖,另外“二徐真君”都是当地的地方神,他就带回来了以后朱棣有印象,这些人趁着这个机会一讲他就相信了,所以他就祭祀了“二徐真君”。

    问题是还有一点让朱棣特别接受的地方,因为“二徐”不是道教的正统,当时的人它的正统和非正统分别的很清楚的,所以灵济宫在后来明朝人的嘴里面叫“淫祠”。“淫祠”就是不是正当的庙观,是不好的。不是正统的庙观,朱棣为什么这么喜欢他呢?朱棣就不正统,他的皇位就是夺来的,所以他就尽量地要淡化这个正统和不正统的关系,“二徐”能显灵就是好的,我就要用,就要推崇,就要封他们。所以呢?从他的思想根里面又有这样的一种倾向,这两个结合起来了,他变成了一个信奉道教的人,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朱棣这个人真是看不清楚。他又不相信,不吃金丹,毁方士。可是他又建灵济宫,到底怎么回事我们接着往下看。

    朱棣他刚才我说派胡潆出去找寻建文帝的下落的时候他曾经打过一个旗号,这个旗号叫找张三丰,张三丰是老道,道教里面大名鼎鼎的人物,说张三丰这个人大高个子,名字叫张君宝,船着一个脏兮兮的道袍,平时不修边幅,人家叫他“张邋遢”。遢里邋遢的一个人,可是是神人。不入世的一个神仙,从明太祖朱元璋就开始找他,找到了朱棣的时候也没有找到。其实这个人我们分析他不可能活到朱棣这个时候,因为他是宋朝人要活到这个时候已经100多岁了古人这么长寿的很少。找张三丰那么就是要推崇道教的东西,后来没有找到张三丰他也要做一件事情,就是修道观。他在北京修了一个灵济宫,灵济宫不是正统的道教的道观,那么他也修了正统的道教的道观在武当山。我们今天去武当山看到大量的武当山道观的建筑,都是始建于永乐的时候。

    从永乐十年就开始大兴武当山的土木,这个时候朱棣实际上在北京,当时已经叫北京了,昌平刚刚开始修他的长陵,你看看那个长陵刚刚修完,就又开始了这个新的工程,说明他很重视这件事情。

    同期声: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统一的风景名胜。1994年武当山建筑群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实早在唐宋时期武当山就被称为道家仙山。最迟到到了宋代武当山被尊为真武大帝的道场,那么朱棣又会在武当山建造出一群什么样的建筑呢?

    商传:明朝人说这个武当山的工程可不得了,说他动用江南五省的力量,江南五省的人力和财力,开工修建,建了多少东西呢?建了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一个规模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参加这个工程的士兵和工匠几十万人,修了几年的时间,才把这个工程设好。所以今天武当已经成为一个道教文化的名胜地。

    主要是在朱棣这个时代完成的,它的主要建筑群里面有一个,首先一个叫玉虚宫最有名的,这个建筑群里面的建筑两千多间非常庞大,而且非常精美。完全按照皇家的规制建立的。再一个遇真宫,遇真宫就是见到了真人的道宫,遇真宫里供奉的就是张三丰。这样的建筑很多了,当然最著名的就是天柱峰的金殿,武当山天柱峰的金殿是最著名的一个建筑。

    因为天柱峰上面顶上很窄,按照地理的描述它的长宽只有,长七丈,宽四丈。是一个很小的小山顶,他在这个小山顶上修了一个金殿,这个金殿矗立在一个石阶之上非常精美。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个金殿是全部的用铜铸成的,整个用铜铸成外边镏金是这样一个建筑。就是通铜殿,那就很奇怪了,武当山是很险峻的,天柱峰尤其是险峻,今天我们去武当,去天柱峰,去攀登到上面都会觉得很吃力,这么大的一个铜殿是怎么搬上来的。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今天用我们现代化的搬运工具都不可能搬上去,他怎么搬上去的,其实也很简单,他是分件搬上去的。

    这个铜殿是事先铸好了,但是是组合件,然后分成若干个组合件搬到山顶上组装成这个金殿的。妙就妙在今天我们去看这个金殿的时候,看不出组合的痕迹。这用什么来解释它呢?我觉得我们今天常说的四个字应该用在这个,中国制造。我们祖先的中国制造是这样的水平,它的铸造技术,它的工艺技术达到这样的高度,所以能做出这么活的一个殿宇来让今天我们都认为它是人类的一个罕见的宝物。朱棣做这些真是下的大功夫,这个金殿下边的山腰上还有一个城墙围着叫紫金城。

    虽然不是像皇宫的紫禁城那样宏伟,但是它的险峻让你感觉到经惊奇,在山腰上整个把这个天柱峰给围起来了,现代的建筑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造型艺术的组合,不然的话他孤零零的一个殿在上面下边没有跟它配合的,它就出不了现在的效果,真是不得了。古人曾经形容过到当地的情况,到那个天柱峰上走,咱们叫羊肠小道,它是鸟道是鸟飞的路,人都没办法走,一个人在山上周围一片缥缈的云雾之中,人在上面都被吹的摇晃,欲坠不坠,好像要掉下去,有没有掉下去。有如做轮船,就好像坐到一个船上忽悠来忽悠去荡漾于惊涛怒浪之中,你看看这个形容,就是这么艰险的地方我们的古人他们就做出了这么和的一个建筑,他为什么要这么大张旗鼓地修武当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他一定有目的,他修灵济宫说是因为治好了他的病,那修武当是为什么呢?

    同期声: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无比尊崇,朱棣对待道教的态度真的是自相矛盾,前后不一。那么朱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真实意图呢?

    商传: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朱棣“靖难”的过程中间,他起兵打仗的过程中间曾经得到了道教的一个主神真武大帝的帮助,我们前面讲到“靖难”作战的时候曾经讲过有几次他再作战的时候都有预告,第二天要打仗了,头一天兵器的尖上都跳着火球,有一种战争的报警,他在跟朝廷的军队列阵打仗的时候,因为他是从北方往南打,朝廷是从南往北打经常是在作战相持不下的时候突起大风,把对方的军旗遮断了,或者是对方睁不开眼睛,他的军队就趁风而击就把对方打败了,怎么那么巧,他一打仗就有风,一定是有神仙帮助他。谁帮助他呢?那北方的神,北方的神最有名的是真武大帝,所以他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帮助,他取得了政权,当了皇帝。他要报答真武大帝,所以他去修建武当,他要供奉道教。是不是这样啊?

    那你前面是说了朱棣他不信,其实他究竟信还是不信?明朝人都有争论,有人说他信有人说他不信,所以我觉得信和不信不是关键,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他要用,这是他必须用的东西。他夺位当皇帝有神仙帮他,按照传统的说法只有皇帝才是天子,才有上天的眷顾,所以皇帝要下诏书的时候前面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他是奉行上天的旨意在行事的,所以老天爷帮他。朱棣他不是真命天子,他是一个藩王,天子是谁呢?天子是建文帝朱允炆,你是从人家真命天子手里夺过来的皇位,怎么证明你是真命天子,那必须有老天爷帮你,所以他要大张旗鼓地做很多这样的事情,要告诉大家我朱棣当皇上不是违背天意的,是老天爷的意思他让我当的,所以我打仗的时候他就帮我,所以我现在就要供奉他,我要建武当,我要修灵济宫表示出来上天的眷顾,这就是朱棣为什么要大修道观,要大兴道教群的土木建筑的一个根本原因。

    道教是咱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可是在中国还有一个比道教影响力还大的宗教,虽然是咱们土生土长的,外来的。但是它后来的影响力更大,什么教?佛教。

    同期声:对于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朱棣把它当成了神化自己的工具,那么对于外来的宗教佛教朱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为什么他会搞“地域歧视”,重西部,轻东部。对藏传佛教尤其关爱呢?

   商传:明朝有自己的佛教,他对佛教管理也是很严格的。比如朱元璋就是和尚出身,他的谋臣,帮助他打天下的谋臣姚广孝就是和尚,道衍和尚。那么这些人到处都有,朱棣当时他也讲佛教,但是他讲的不是明朝自己的这个佛教,他讲的是那一支佛教呢?是藏传佛教,他信奉藏传佛教,咱们今天叫喇嘛教。当时在西藏那个时候叫乌斯藏,有一个很有名的一佛教领袖叫哈立麻,朱棣当了皇帝以后他就派人去请哈立麻,把他请到朝廷来。朱棣也是很有意思的事,他怎么专门地要下功夫去请哈立麻呢?我觉得这就是他的国过人之处,这件事情的结果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为什么说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呢?首先他把哈立麻神化,神化了以后他就能够表现出神对自己的支持,他把哈立麻请来干什么呢?

    第一件事情让他到南京的灵梏寺做大道场念佛,念佛干吗?给他的父亲朱元璋,母亲马皇后荐福。争正统,你看我请了番僧来,给我的父亲母亲大张旗鼓地做道场我孝顺吧,我不仅孝顺而且说明我是正宗,你建文帝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你隔的远。你是孙子辈的,我是儿子辈的。我应该做这种事情,结果做道场的过程中间就不断地把“祥瑞”之事,佛教里有“祥瑞”之说,各种的天花、白象、麒麟,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出现了,大家都说看见了。说我们这些天都看见这些东西了,于是有人还给写了一首《瑞应颂》,然后编成歌在宫廷里面唱歌跳舞,用歌舞来表现这些东西,造声势。所以明朝有人说,说朱棣他是不是真的信喇嘛教,我认为他不信,我们没有听说过那个明朝的皇帝真正的信喇嘛教。但是他做做得比谁都热闹,这就是作秀。

    让大家看看我从中表现出我的孝心,表现出上天对我这个孝心的反映,一切都得到了。第二个目的解决乌斯藏地区,也就是西藏地区的稳定,朱棣这个人他是有大事野心的,他要完成整个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那么包括东西南北。东边海上,他当时在海上是有大量的运粮船,这些运粮船同时有是军舰,所以在当时他曾经跟海上的倭寇作战这些运粮船就可以把倭寇打的落花流水。

    西边尤其是西南他要稳定西藏地区,北边他要解决蒙古问题,所以他后来设奴尔干都司,设哈密卫解决这个蒙古问题。南边他也要稳定,所以解决当时越南北方内乱的问题。所以我说他用这些西藏的和尚他实际上是要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就在他对这些喇嘛这么好的时候,给他们这么好的待遇和推崇的时候当时有一些人就以为真是这样的,有一天朱棣在宫廷里面溜弯,听见有人念经他就循声走过去,到那儿一看是一个守皇城的官员,没事干在那儿念佛经,朱棣就把他叫来了,说你知道这个人要想修成正果应该怎么干吗?你要想修成正果我告诉你只有两件事情可以做到,一个是行善,一个是做好你本职工作,你老老实实在这个守城后去以后做点好事比你念经管用的多。你看,他并不是真的让大家都去念经,可惜的是下边的人对他的这些做法并不理解。

    当时据说浙江一个省,上报要求申请“度牒”,“度牒”就是和尚的资格证,希望发给我们和尚的身份证我们要当和尚去,一次1700人,1700人争先恐后地要求当和尚,朱棣怎么办呢?朱棣说你们这些人就是一个目的,好吃懒做,因为你做了和尚以后你就不是劳作了,你也可以有吃有喝,所以实际上你们这么干的目的就是让人养活你们,朱棣说你不是想人人家养活你我就偏偏地不让人养活你,就把这1700人全都给发配到边卫去了。

    他信佛吗?他鼓励信佛吗?他不鼓励,不仅不鼓励而且他还限制,有一个县上报说皇上我们这个县原来有600个和尚的编制,就是允许有编制的正式的和尚有600人,现在因为时间久了以后有的老的死了,新的没有补上现在剩下的不到一半了,希望领导批准我们补足这600个指标,朱棣说你你这不是有毛病吗?你和尚少了一点你不是那个不劳动光靠老百姓养活这样的人就少一点吗?本来这已经是难得的机会了,他要有600个都在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既然已经少了你还有毛病补那些指标干什么呢?坚决不同意。所以呢,就没有能够再恢复原来600个和尚的指标。看朱棣一系列的做法就能看出来他并不是真的相信这些东西。

    同期声:在对于道教和佛教看似矛盾的态度背后,隐藏着朱棣利用宗教神化自己的目的,而西藏地区向来是国家的战略要地,西部边陲的稳定同样决定着大明王朝的稳定,那么对于藏传佛教朱棣又给予了什么样的礼遇呢?

    商传:对于这个从西藏来的喇嘛朱棣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大部分封为国师。更高一级的叫大国师像哈立麻这样的比国师和大国师还要高,因为他的徒弟都被朱棣封为国师。所以呢就封他为佛,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活佛,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他的意思在那儿呢?就是说你看我朱棣不但推崇佛教,而且连佛教中的活佛都是我封的,那我代表了谁?代表了最高的上天,所以我这个皇帝当的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朱棣的心思。

    可是光封这个不行,他真正地要完成对于西藏地区统治的稳定,那个时候西藏还没有完成政教合一,那个时候的西藏这些活佛,这些国师他们还是类似于一种游僧的地位,那么地区由谁管理呢?由一些领主,很多领主分管着各个地方,于是朱棣就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了,他给这些领主封王,什么王呢?这个名字很有意思,阐化王,我要教诲你让你化为赞善王、护教王、阐教王、辅教王,封这了这么多王都是跟宗教相关的。

    对后来西藏地区的政教合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在西藏还可以看到当年永乐皇帝颁给当地的金册,这些金册是不会长锈的,到现在还是光亮如新。说明当地人很重视朱棣对他们的封赐,接受了明朝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所以西藏这个地方和中央王朝一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并不是一个异邦异地,朱棣通过了这样的手段就把西藏地区给稳定住了,这就是朱棣做这些事情的目的。

    他崇信道教,他崇信佛教,他想说明的就是要神化自己,让大家认可。一个是为了国家的稳定,所以他做了这么多事情。所以我说朱棣这个人他到底是信什么呢?什么他都信,什么他也都不信,所以一句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朱棣我是这么的,杂家。祭孔子他也祭,道教他也供奉,佛教他也推崇。儒、道、佛他全包了,他是个杂家。

    杂家是什么意思?就是实用家,他是讲求实用的,如果他杂家的知识多了,那就是一个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做“百科全书”的人物,朱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仅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还真的做出来了一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最早的百科全书。什么书呢?咱们下一次再说!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