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永乐大帝(十一)烽烟北平

烽烟北平

    建文帝继位之后,开始实施削平诸藩的计策,目标直指对建文帝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

    建文元年,建文帝密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对燕王朱棣准备动手,张信虽然是建文帝派往北平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心向燕王朱棣,不愿为朝廷卖命。

   于是,他在密会燕王朱棣之后单刀直入,面陈利害,希望能追随燕王揭竿而起。但此时的朱棣为掩人耳目,正在装病不起。

   那么,燕王朱棣是否会相信张信的一番慷慨陈词?面对建文帝的步步紧逼,朱棣将会如何突出重围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继续精彩解读“永乐皇帝朱棣的传奇人生”系列节目永乐大帝第十一集“烽烟北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同期声:建文帝继位之后,开始实施削平诸藩的计策,目标直指对建文帝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建文元年,建文帝密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对燕王朱棣准备动手,张信虽然是建文帝派往北平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心向燕王朱棣,不愿为朝廷卖命。于是,他在密会燕王朱棣之后单刀直入,面陈利害,希望能追随燕王揭竿而起。但此时的朱棣为掩人耳目,正在装病不起。那么,燕王朱棣是否会相信张信的一番慷慨陈词?面对建文帝的步步紧逼,朱棣将会如何突出重围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继续精彩解读“永乐皇帝朱棣的传奇人生”系列节目永乐大帝第十一集“烽烟北平”。
   
    商传:我们上一次讲到了一个叫张信的都指挥使,他想要投靠燕王、要见燕王,但是进不了燕王府。几次被拒之后,他够扮装成女眷,坐一顶小轿,从后门进入到燕王府里边见到了燕王朱棣,他跟燕王讲了实情,我是朝廷派来抓你的,如果你要是有什么想法,也希望跟我实话实说。开始燕王朱棣还装腔作势,说我就是病得很重,只求一死,就等死了。后来,他把这个实话说出来以后,这时候燕王说了一句话,什么话?他说:“救我全家者,将军也。”说你救我全家性命,你是我的恩人啊。

    张信确实是他的恩人,张信的叛变就决定了朱棣起兵造反的整个计划的实施。因为这个时候等于是朝廷方面派到北平来的最高级的监督燕王的官员有人背叛了,都指挥使,军区司令失踪了,进入燕王府了。张昺、谢贵两个人出来的时候,王府的长史葛诚跟他们说:“不要信,他没得病,你们赶快准备好,两个人回来就赶快向朝廷火急报告,形势已经危机了。”他们很快就收到了朝廷返回来的通知,命令,干什么呢?让他们进王府抓王府官员,还不是抓燕王,是抓王府的官员。

    你看,朱棣已经得到了张信的实话,一切朝廷方面的情况全都了解了一个底儿掉。马上朱棣就起身,也不再装病了,马上召集谁呢?召集道衍和尚进来,布置起兵的大计,商量怎么起兵、定计起兵。那边报告上去了,回来了通知抓王府官员,他不能够再等着人们都逐渐地投靠到燕王府去了,他得打掉他的羽翼。当然这也不错,这个做法也不错。这个命令来到了北平布政司,这个北平布政司的官员张昺、谢贵他们都知道了。这个时候,北平布政司里面的一个吏员,书吏、办事员看到了这份文件,这个人叫李友直,他就把这份文件偷出来,拿着它直奔燕王府。

    你看看这个斗争,那真是到了激化到了这样的程度,所有的人在这场斗争里面都要表态,你要不然跟着朝廷走,要不然你跟着燕王走,大家已经全都亮相了。这个李友直在北平布政司里边做办事员多年,因为没有学历就没有那种科举的出身,因此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职务,但是他对燕王非常仰慕、非常敬佩,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他是冒死也要跟着燕王走,这才是他今后发展的一个机遇。可是,燕王府的人能对他完全信任吗?突如其来地就拿着一个文件来了,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用意啊?故意让你看看,然后调你、让你起来,你一起来再抓你,会不有这样的阴谋?所以燕王仍然很谨慎,这个时候燕王就说了:“好,文件留下,请这个送文件的人回去吧。”厉害啊,他能回去吗?他偷了文件过来,那就是冒死来的,说死也不能出去了,出去就没命了。所以,这个李友直死活不能走,我就得在这儿,我就得留在燕王府里边。朱棣知道了,这是真的,没有阴谋,真的来告诉我这个紧急情况的。好,马上做好准备。

    实际上这个时候张昺、谢贵已经带了军队把燕王府周围全都布好了军队了,就是要进来抓人了。那么燕王府里面怎么办呢?道衍和尚帮助燕王朱棣在做起兵准备,首先得有人啊。燕王府里面有没有人呢?燕王府的所有的护卫几乎全都被朝廷借口备边调走了,剩下多少人呢?剩下了八百个人,只有八百人,是够少的。因为燕王府很大,大家想想元朝的故宫,整个的一个宫廷里边守卫着的只有八百人,但是大家不要小看这八百人,这八百人有两个将领指挥他们,这两个人非常有名,就是后来的重要的“靖难”功臣--张玉、朱能。这八百人是他们精挑细选留下来的最精锐的部队、心腹,都是忠于燕王、以一当十、舍了命地为燕王拼争的人,所以就决心要靠这八百人来起兵打天下。

    按照明朝的制度规定,一个卫就是五千多人,五千六百人一个卫。王府三护卫,至少得有一万五六千人,就剩八百人了,朝廷方面认为你就这么点人了,我大兵包围着北平,里边的驻军都是我的人,我要想动手,你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只能束手就擒的。第二天天一亮,朱棣就开始任命官员,你一个藩王有什么权力任命官员?那是朝廷的事情,这个时候已经撕破脸皮了,因为马上就要起事了,根本不能顾这些了。头一天来送那个朝廷文件的吏员李友直,朱棣马上就任命他为北平布政司参议,省一级的干部,马上给他这样一个位置。这个时候朱棣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个任命书怎么说的呢?那个任命书是这么说的:昨晚送文件的那个吏员,那个吏员叫什么不知道,任命他做北平布政司参议。你看,那个局势之紧张,一切都已经不能按常规进行了,开始布置自己的官员准备造反。
   
    同期声:至此,燕王朱棣终于痛下决心,准备与建文帝的朝廷分庭抗礼了。不过,仅仅凭借燕王府的八百军士如何能够应对王府外的朝廷重兵?所有的行动又将如何躲过王府内的朝廷眼线?燕王朱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死抉择。
   
    商传:王府外边的那些朝廷军队呢,王府里面已经这种样子了,他们知道反正里面没好事,但是是什么样的事不知道。于是,这个张昺和谢贵也带着朝廷的文件来了,抓王府里的官员。你把你王府的官员给我交出来,最后就剩下你燕王一个人带着你的家属,你还有什么可闹腾的呢?让燕王府开出来你的官员名单交给我,让我带走。这个时候,道衍和尚就给燕王出主意了,说我们现在如果冲杀出去,他们是有准备的,我们只有八百人,他们成千上万,如果一战不利,那我们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这次起兵不可以单纯地用力,要用智。他不是说要到王府来抓人吗?他不是有文件要来抓人吗?我们就按照他的意图办,开列王府官员人员的名单交给他。说他不相信啊,现在不是朝廷也派了宦官来了吗?我们自己人不去,我们去了他也不相信,让朝廷的宦官交给他。于是,里面就把王府的官员、人员的名单排列好了以后交给了朝廷来的宦官,宦官一看是这么回事,现在他们要抓人,拿着这个就出来了,就见到张昺、谢贵外边的这些人了,说这个名单有了,你们要怎么做王府就执行,你们就进去吧。那些人一看挺好,这事还挺顺,于是就带着军队准备进王府。

    到了王府门口就就截住了,因为明朝有个制度,一般的军人没有王府的藩王的指令是不可以进入王府的。这些人就愣住了,说那怎么办呢?说你们俩进去就行了,那些人进去干什么啊?你们进去该抓谁抓谁、该带谁带谁,你们执行命令不就行了吗?这俩人想想也是,于是他们俩就进入到了燕王府里面。

    这件事情,我们后来的人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经常批评这两个人,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什么时候了,还按规矩做?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朝廷下的命令并不包括抓捕燕王,他只抓官员,不抓燕王,也就是说燕王的地位还在。那么明朝对于燕王的所有的政治待遇、保卫待遇、各方面的条件都不会改变的,他作为一个下边执行命令的官员,他怎么办?他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想这段历史,如果我们再分析的时候,那所有的失误都是当时朱允炆、朝廷的失误,不是下边执行命令的官员的失误。当然,用人不当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后边再讲。这两个人进去以后,燕王马上就让人招待他们,就准备了酒席请他们吃饭。

    大家听我说到这儿,我们一点点往后想、往后边分析,很怪的事情,已经激化到这种程度,俩人进来还不赶快抓人,怎么还请客吃饭啊?那道衍和尚可不是等闲之辈,如果这两个人进来立刻抓了,外边知道了马上组织起来,这就是一个对峙。我不抓你,我请你吃饭、喝酒、设宴、耗吧。外边一会儿说怎么还不出来?打听打听,说里面在吃饭呢,说怎么还不出来啊?说里面在喝酒呢。再等还没动静,说里面吃得很高兴,正在聊天呢。外边士兵就说了,那咱们也吃饭去吧,怎么回事?里面吃饭,咱们就在这儿干等着,军官一想对啊,里面吃饭,咱们也得吃饭啊,说大家先吃饭吧,吃完饭再说。于是士兵们就散了,吃饭去了。

    你看看人家用的是什么?人家是什么层次的智谋?那你们是什么层次的智谋?等到酒过三巡、宴席全都完了,外边已经报来消息,说外边的军队已经散去吃饭了,没有什么动静了。这时候朱棣就说了:“来人啊,送上西瓜来。”这个时候就有人端着新上来的西瓜,就送来了。大家拿起西瓜来就吃,朱棣拿起一个西瓜来吃了一口,欲吃又止,他就不吃了。这时候,他突然拿起这块西瓜来,对着周围的人说:“如今,平民百姓之家,兄弟们都知道和睦相处,一家人亲。我身为太祖、马皇后的嫡子,是皇帝的至亲,如今连想过一天平安的日子都过不到,都是你们这群人害的。”

    说到这里,他就把那手里的西瓜往地上一扔,这是一个暗号,那已经有人在四周埋伏好了,一拥而上就把这两个人抓住了。到这个时候,这两个人才知道上了当了,再想找人,外边别说叫人了,就是叫得出去,那外边人也没有了。朱棣立刻下令把这两个人杀掉,马上把王府里面,他们已经知道作为朝廷眼线的人全都抓来,一个个地全都杀掉。有一个王府的伴读,伴着读书的人,是个文人,他说:“大王,你可不能干这种事,你现在是君父两负,你做这种事情既有负于如今的天子皇帝,又有负于你的父亲。”朱棣毫不犹豫,杀掉,不留一个有犹豫的人,他不能够动摇我这几百人的军心啊。只有这么点人了,谁要再两句不同的声音,稍微有点动摇,那就要出大事。于是,这个时候燕王府里面所剩下的人都希铁杆的燕王朱棣的亲信。
   
    同期声:此时的北平城内,驻防着大批的朝廷守军,燕王朱棣要想起兵举事,就必须先打败这些守军。经过一个夜晚的激战,燕王府的八百军士攻克了北平九门中的八个,惟有西直门久攻不下,一旦北平城外的朝廷军队兵临城下,借助此门杀入城中,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朱棣会采取什么计策来拿下这座城门呢?
   
    商传:北平的九个城门的八个都已经被攻下来了,就剩下一个城门没有攻下来,这个城门就是西直门,就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这个城门没有攻下来,士兵还在上面坚守。怎么办呢?再拖延时间,城外可全都是朝廷的军队,如果一旦的军队兵临城下,西直门就可以开城,就可以让朝廷的军队进来,那你只有八百个人,你再勇猛,你能够跟成千上万的人作战吗?

    于是,燕王这边就请出来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军官,这个人叫唐云,平时对士兵、对属下非常好,说话非常诚恳,士兵、将士们都很相信他。于是就拜托唐云,你要来帮燕王一把。唐云说好办,他就不穿盔甲,还跟平常一样穿着便装,骑着一匹马就来到了西直门,他对西直门的手守军就说了:“大家不要吵,听我说几句话,昨天这个城里面已经乱了,现在这个事情朝廷方面都已经知道了,现在朝廷跟燕王已经协商了,最终的结果是同意燕王自治,以后这个北平就归燕王了。朝廷不管北平的事情,燕王也不管朝廷的事情,大家就划地为界,他就管北平了,他已经自治了。你们怎么还在这儿待着啊?马上燕王就要派人来接收了,到那个时候朝廷也不要你,燕王也不要你,你们自己自找死。”这些人一听,那平时很相信的领导说出这么可靠的话来,一哄而散,西直门  就不战而下。就这样,朱棣就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凭着八百人把北平整个拿下了。

    说到这儿,我想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把为什么能够就靠这么点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取得成功呢?我想大概有这么四点:

    第一、他在北平20多年的时间,可以叫做根深蒂固。这种情况朝廷估计不足,认为我只要有军队在这儿,我能够控制住你,就没有关系,不是这样的。你看,你朝廷有点什么行动,就有人去向燕王府告密,然后紧着着一个官员、一个吏员,那都是过硬的这种告密,全部地投诚,给燕王很快地掌握了朝廷方面的信息。

    第二、燕王准备充足。你别看他就剩下八百人了,虽然是八百人,但是是八百个精英、精锐部队,和外面的一团散沙、指挥无灵、指挥官没有了立刻就混乱,那不是一回事。

    第三、燕王他是造反,下定决心义无反顾,没有退路,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极为果断。比如说你看他杀人,我们有时候要评论起来太残忍了、你怎么能够杀那些劝你的人呢?他又不是怎的反对你,只不过说几句话,他不能容许,如果我们在那儿,我们有他的这种思想吗?有这种准备吗?他义无反顾地做这件事,可朝廷犹豫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到了最后了还只是去抓王府官吏,还不能够动燕王,你弄到这个地步了你还不动,那你怎么能够取胜呢?这个优劣就很明显了。

    第四、朝廷派的官员用人不当。你看用了一个张昺、一个谢贵,没有谋略,虽说是有很多限制,可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人,现在他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了,你不能够再去考虑那些事情了,违法的事情、违规的事情也得做啊,你要取胜、达到目的。没有。派来的陈瑛受贿、派来的张信叛变,你看朝廷费了这么大的劲,你把你的注意力全都对付燕王了,怎么最后就出了这么几个人物呢?更何况在朝廷里定计的这些人,你这个主意、他那个主意,没有人有一个果断的主心骨,用人不当。

    就凭这四条,他就斗不过燕王。
   
    同期声:攻克北平九门,燕王朱棣下令安抚军民,三天之内城中大定。可是在北平城外,有数万朝廷边关守军正在虎视眈眈,朱棣未来的前途是凶是吉、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的燕王朱棣已经彻底走上了一条谋反之路。那么,起兵举事的朱棣将如何面对天下人谋逆篡位的质疑,做到师出有名呢?
   
    商传:起兵、起事要有一个理由,你现在把朝廷的命官也杀了,你已经率兵攻占了北平了,那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也一个最充足的理由,他跟朝廷说过,他说朝廷“信任奸回”,你信任那些奸臣,不是你皇帝的过错,是你周围的奸臣的过错。因此,我作为皇亲国戚这么重要的位置,我要按照我父亲朱元璋的遗言,要“清君侧”。我要把皇帝周围的奸臣抓起来,去保卫皇帝。

    把这个理由还真有一点道理,大家可能听出来一点门道了,为什么呢?因为历朝历代都有这样一个制度,就是如果朝廷里面出现了奸臣乱政的时候,那么最近的这些亲王他们是有权力去清楚这些奸臣的。这个行动历史上叫“靖难”,国家有难了,他要平定这个国难,帮助国家渡过困难。那么他的依据是什么呢?祖训,就是朱元璋留下来的话,朱元璋留下来什么话呢?朱元璋留下的话说:如果“朝无正臣”,如果皇帝周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亲王有权带兵进京。

    这个话是这么说的:“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朝廷里没有正臣了,还有奸恶,你要带着军队去征讨,清掉皇帝身边的恶人。朱元璋的原话,祖训里边留下了这样的话。于是,朱棣正大光明地举起这杆旗来,我就是奉着祖训,我就按照朱元璋留下来的话这么去做。朱元璋留下这样一番话,也真是怪,他等于给了藩王很大的权力,藩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你说你周围有奸臣,他就可以这么去做了。

    朱元璋怎么会留下这样的话呢?朱元璋祖训的原话跟刚才我们念的朱棣的祖训的原话略有区别。前边是一样的,“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后边不一样了“则亲王训兵待命”带着军队等候命令,等候谁的命令?“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之。”你就可以率领你的护卫军队来讨伐这些君臣了。讨完了“既平之后”,如果你把这个事情给平定了“收兵于营”,马上把军队收到营房里面,不可以再出来了,“王朝天子而还”,这个亲王带着军队来,平定了国难以后,朝见了天子皇帝,回去,如果不是这个亲王来,是派他的将领来的,那么将领同样要采取这样一个行动“收兵于营”,朝见天子,在朝廷所在的京师五日之内而还,不可以超过五天。

    朱元璋的这个事情,他还是有考虑的。不是谁想起兵,我就说你有奸臣,就能去做,你得有皇帝的密诏。你朱棣要起兵,你说按照祖训办事,你有密诏吗?朱棣说我有密诏。他说有密诏,谁说他没有密诏呢?皇上说你没有密诏,他说皇上知道我有,但是周围的奸臣不让他说,都给控制住了,这是一个打不清的官司,只要有了这样一个依据,就是藩王可以带兵,可以去“清君侧”,你再说什么都没用了,因为没办法知道,老百姓不会知道、下边的官员将领也不会知道,就是知道也没辙。他可以利用这个来造舆论,于是他就师出有名了。
   
    同期声:燕王朱棣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夺取皇位,但此时时机尚未成熟,不可能对天下公布,他只能将太祖的祖训断章取义,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备受迫害、可怜可悯而又伸张正义、护驾勤王的角色,确保他的举兵名正言顺、无懈可击。接下来,朱棣就可以进行一次隆重的誓师大会。可是,一件意外事件的发生,却让朱棣大怒。那么,这会是一个时间事件?又有谁能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化解这个危机呢?
   
    商传:朱棣就在王府,就是这八百多人,举行了誓师的大会。正在这儿慷慨激昂地准备起兵出征,突然天一下就昏暗下来了,狂风大作,咫尺不能相见,什么都看不见了。就在这时候听见噼里啪啦一阵乱响,大家隐隐约约地就感觉到不好了,风太大了,把这个王府的砖瓦都刮到地上了,摔得粉碎,所有人都愣了。这要起兵誓师的时候就出现这样恶劣的天气,这仗还能打吗?这还能激发起士气来吗?就在这个大风之中,这时候有一个人身穿着袈裟,迎着大风就走上来了,就是那个道衍和尚,他就冲着燕王朱棣拱起手来说:“大王,我要祝贺你啊,太吉利了。”所有人都傻了,什么吉利啊,刮这么大风,都睁不开眼,连房瓦都刮下来了,还说吉利,吉利在哪儿呢?怎么吉利?他说:“大王,如今王府的瓦被刮掉,就意味这大王你要换瓦了。”什么意思?因为按照明朝的制度规定,只有皇宫可以用黄色的琉璃瓦,王府用什么呢?绿色的琉璃瓦,现在你的绿色琉璃瓦被刮掉了,该换了,老天让你换瓦,你要换黄瓦了。

    是这么回事吗?那显然不是,可是我们不能不佩服道衍和尚的智谋。因为那个时候人都是迷信的,包括燕王他自己也是迷信的,士兵们也是迷信的,如果没有人扭转这形势的话,大家就垂头丧气,就会认为不吉利,不吉利的话去出征,就没有取胜的把握。那个时候正好是处暑过后,大家都在北京生活都很清楚,天气多变,什么刮风下雨常有的事。道衍和尚就利用这个机会,把一个不利的事情改变成有利的事情,鼓舞了士气。这个风也很快就过去了,这个时候天上虽然云层密布,但是已经有的地方散开了,露出了一点蓝天,太阳光就从那个缝隙照下来,那就像万道金光洞彻天地。这个时候士兵什么心情?他听到的是这样的鼓舞,是这样的誓师,大家全都欢呼起来了,士气大振。

    你想想,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有上天在帮助我们,我们这些人能这么地去取得胜利,能这么快地夺下北平,而且我们还能够有上天的保佑,不是说龙虎出行才风雨相从嘛,有这样一个好的开端,我们如果去打仗还有什么顾虑啊?于是,这个誓师就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完成了,誓师结束了,一场真正的战争就要拉开序幕。这个时候,城外朝廷的军队也紧急地完成了部署,从居庸关、从蓟州,各路的军队开始向北平靠拢,朱棣就要靠着他手下的这八百人去战胜周围的强敌,他所迎接的第一场战役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下一次再讲,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