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永乐大帝(九)投鼠忌器

投鼠忌器

    朱元璋在执政二十一年后逝世,他留给了朱家子孙一个庞大的帝国,却也为新皇帝留下了一个强枝弱干的局面,面对隔代继承叔叔们自燃心有不甘,再加上建文帝阻拦叔叔们来京参加朱元璋的葬礼,使得藩王与建文帝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皇太孙建文帝登基之初,比藩王之初更为迫切的,便是需要帮助他治理国家的人。那么辅佐建文帝的人会是谁,他们的出现又会对整个明朝历史的走向,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做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永乐大帝第九集,投鼠忌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导视:朱元璋在执政二十一年后逝世,他留给了朱家子孙一个庞大的帝国,却也为新皇帝留下了一个强枝弱干的局面,面对隔代继承叔叔们自燃心有不甘,再加上建文帝阻拦叔叔们来京参加朱元璋的葬礼,使得藩王与建文帝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皇太孙建文帝登基之初,比藩王之初更为迫切的,便是需要帮助他治理国家的人。那么辅佐建文帝的人会是谁,他们的出现又会对整个明朝历史的走向,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做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永乐大帝第九集,投鼠忌器。

    商传:太子朱标死了以后,就是洪武二十年以后,朱元璋就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也实际上就开始按照一个皇位继承人的目标来培养他。但是,朱元璋还在啊,很多事情都是由朱元璋出面处理的。所以这个朱允炆虽然也实习做皇储这么多年,但是他跟整个的政务、官员、藩王各个方面,他没有面对面的直接的这种交往,没有直接的接触。现在不一样了,他的祖父不在了,他登基做了皇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面对这些人。在他没有登基之前,他拿着朱元璋的遗诏禁止这些藩王进京,就加深了他跟这些藩王之间的矛盾。现在他当了皇帝了,下一步他怎么做呢?他怎么面对这些事情呢?藩王们对他肯定是不满意的,本来就觉得怎么会把皇位迈过我们这一代人,一下子就跑到第三代人身上去了。现在他不但当了皇帝,而且他还曾经有过一个不让我们去见父亲最后一眼的举动。利用朱元璋的权威,压制藩王,可是大伙儿虽然心里不满,也不能太过地来表示,为什么呢?因为毕竟他现在是皇帝了,他是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也不能够我们就把这个小皇帝怎么样,我们不服他,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也不可能,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相对的对峙的一个局面。可是这种局面,大家都知道,它是暂时的,它不可能永远这样,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那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从建文帝的这个角度,朱允炆他做了皇帝,做了建文帝了,他希望能够打击藩王,让这些藩王能够真正地受他的管制,而不是威胁他。

    那么从诸王来说呢?他们就是要看你这个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做些什么,你怎么做,如果你做得不行,那么这些藩王拥有重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大家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叫什么呢?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朱元璋不在了,朱允炆当了皇帝,这又是一朝天子了,他也要有他的一朝臣,首先有一个人叫齐泰。这个人就被朱允炆提拔为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什么人,国防部长,掌管全国军队最重要的一个官员,这个齐泰,原名叫齐德。齐泰这个名字是朱元璋给他改的。你看看这个人不得了吧,皇上亲自给他改名字。为什么皇上能够给他改名字呢?说明这个人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他是洪武十七年,也就是公园1384年的应天府乡试的第一名,应天府就是南京,现在的南京。实际上这个应天府是包含了现在的江苏省的大部分和安徽省的一部分,管的地方是很大的。这个乡试就是省里面的考试第一名。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江苏省的高考状元。他首先就是一个非常出众的人,做官以后九年没有过失,连续做官九年没有过失,很得到皇帝的重视。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问他,说现在边防情况怎么样,你不是管兵部的事情吗?这个齐泰就向朱元璋汇报了边防所有将领管理的各方面的情况,居然边防将领的名字他一个不差,一个一个地说。朱元璋大吃一惊,说这个人不得了。又问他边防形势,说边防的形势怎么样,你怎么看。他就从袖子里,古人穿的那个衣服不是宽袍大袖嘛,里面可以放东西,就拿出一份地图来,请朱元璋看。这个地图上把北方边境上所有的事情都注在上面,重要的地方都写得清清楚楚,朱元璋就认定了这是一个人才,就重用他。

    朱允炆在东宫就听说了这个名字,那是不得了的人才,那我也要用,所以他一当了皇帝,马上给他扶正,从副部长任命为正部长。所以他就当了兵部尚书。这个兵部尚书就参与到国家的机务工作里边了。

    那再有一个人呢?叫黄子澄,这个人大家听说过他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他当时就是作为朱元璋派东宫去跟着朱允炆的一个官员。当时朱允炆想,我虽然做了皇太孙了,可是我年龄这么小,我那些叔叔们都带着军队在各地镇守,将来我的祖父一去世,他们要折腾我怎么办呢?这黄子澄就说了,你别怕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虽然有军队,那只是王府的护卫,我们把全国的军队控制起来,他是没办法抵挡的。汉代的七国,晋代的八王强大不强大,不是后来也都灭亡了吗,所以你不用怕。当时朱允炆听了以后心情稍微好了一点,说到时候就全靠先生您了。现在这个时候到了,所以他也靠黄子澄。他给黄子澄了一个官位,叫太常卿兼翰林学士。这是一个纯粹的文职,兵部尚书也是文职,这都是文职。但是这个跟军队的事情,兵事毫无相干,给他这样的一个位置干什么呢?让他以这样的身份参预机务,我们一起商量国家大事。

    导视:齐泰和黄子澄均出身科举,饱读诗书,是建文帝一朝最重要的两位大臣,然而他们只是国家稳定后国家选拔出来的人才。相比开国功臣与藩王们,齐、黄二位毕竟资力浅薄,由于他们的位置非常重要,齐泰和黄子澄成为了藩们与建文帝之间矛盾的转移点。那么,面对日益突出的矛盾,两位书生又有什么样的办法呢?

    商传: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了黄子澄,说先生你还记得当年咱在东角门说了那番话吗?黄子澄说那我哪敢忘啊。当初我们讨论了那么重要的事情。朱允炆就说现在就是到了这个时候了,我祖父已经不在了,诸王还在外边很强大,我们该怎么办呢?黄子澄说你不用说了,这事交给我吧。回去以后他就去找齐泰去了。找齐泰就商量说怎么办呢?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局面,咱们得拿出办法来,不能靠小皇帝拿办法了。

    齐泰就说了,齐泰他是兵部尚书,他的很多眼光看到的东西都是和军事有关的,所以他说擒贼先擒王,削藩。从燕王下手。削藩就是把藩王给他削掉,不让他再做藩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对付那个有军权,有势力的藩王的一个重要手段。过去汉朝的时候七国之乱不是就始于削藩嘛。削藩以后,藩王造反,再镇压下去这个朝廷就稳定了。所以当时他们想的办法也仍然是这样一个办法,就是削藩,而且齐泰认为,要削藩,擒贼先擒王,打到了燕王,所有的藩王都老实了。可是这黄子澄他是个翰林学士,纯粹的文人,做事情总得找到理由。他就问了,说削藩,削燕王什么理由啊?就是因为燕王强大,他威信高,他有军队,我们就削藩,就削燕王,从道理上说不过去啊,你凭什么要削人家。他说我看我们要削就得找点理由,咱们看看这诸王里边谁最坏,谁犯事犯得最多,最容易被我们抓住小辫子,咱们就打那个,那入手。这齐泰想想说得也有道理,这柒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说那削谁呢?他说我看可以从周王开始,这个话说得就有问题了。他刚才不是说找那些最不得人心,毛病最多,最好打的藩王入手吗,可是回过头来,他又说周王。

    周王不是毛病最多的藩王,为什么要打藩王,我记得我们很早的时候,刚开始讲的时候,我们曾经讲到了燕王朱棣身世的时候说过,这个周王和燕王是一个母亲生的,叫同母兄弟。打掉周王,翦其手足,就翦掉了燕王的手足,不然的话将来周王他一定要死命地帮燕王的,他们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其他的兄弟们同父不同母。毕竟稍微疏远一点,你看到这个问题上,他又不讲他刚才说的那番原则了。你要不按照那个原则做的话,既然你要这么下手干,那就直接从燕王下手干,又没有这个魄力。结果果然的两个人主意已定,就把这个情况上朝汇报给了朱允炆,这个朱允炆本来就是个年轻人,既然要做这事,而且交给他们两个人了,那就完全拜托给他们了,说好这个事情就拜托你们了,你们看着办吧。

    这两个人回去就开始想计谋,什么计谋呢?他们想出一个招来,还很高明。他们找来了一个功臣的儿子叫李景隆。说你就带着军队受命到北方守边,等你走到了河南开封这块地的时候,你就突然袭击,就把周王给抓回来。这个计策已定,觉得是完美无缺。于是这李景隆带着军队就走了,果然到了开封,突然袭击,就把周王抓了,这个时候周王家里边也正好自己添乱。他有个二儿子,一心想将来能够继承王位,他倒没想继承皇位。可是有个大儿子在这,周王将来什么事情还得传给大儿子,他也看出来朝廷想要削藩了,他就向朝廷告辩,就说干了什么坏事,窝里反。这儿子告父兄,告自己的哥哥和老子。那朝廷正找茬,抓住这个机会就把周王给抓了。周王被抓起来了,这样周藩就给削掉了,削掉了怎么办呢?先是把周王全家比配到云南去。那会云南可跟今天不一样,现在是旅游胜地,那个时候叫“烟瘴之地”很苦,很穷,过了没有多久,又从云南抓回来,关起来了。关到凤阳高墙。

    明朝有这么一个规矩,凡是皇帝家的宗室要犯了罪,也要关监狱的,这个监狱在凤阳,给它筑成一个高墙,关在里边不能出来,就在那里边生活。因为墙很高,所以就叫高墙。你看刚从云南发配,回来蹲了大狱了。周王是第一个这次削藩过程中的倒霉鬼。削完了之后,齐泰和黄子澄一看不错,有效果,接着干。

    于是,后边的湘、齐、代、岷一个一个地就开始动手了。他后来削的这几个也是有好有坏的。比如湘王,湘王就是一个很文雅的一个藩王,在湖南他不招灾,不惹事,也在削藩之列,无以自鸣,想解释解释,上哪解释去,谁听你的解释啊,最后放了一把火,合宫自焚,自杀了。可这里面也有真坏的,比如这个代王。当时是封到山西的,平时就是胡作非为,那个坏事太多了,史书上记录说,后来他不是没事了吗,又恢复了代王的位置了,年岁很大了。还整天窄衣秃帽,带着一群打手,沿街看着谁家的姑娘漂亮就抢走,袖里面装着一个锤子,看谁不待见就打谁,杀人,就这么一个坏蛋,其实你要真的你的削藩的宗旨很明确,我就把这些坏的干掉,大家也没话说。要不然你就说,我就是为了保卫我的皇位,我看你们在这不放心,我就把你们这些有权势的干掉,也可以。可是这个削藩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混乱的削藩。

    导视:齐泰和黄子澄提出的削藩建议,其实是解决强枝弱干问题的可行办法,然而他们空有书生之见,行动上却左右摇摆,投鼠忌器,看起来很有气魄,削掉了五个藩王,实际上却让局势更加恶化。那么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面对弟弟的悲惨的下场和即将被削除的危险,他又会有怎样的反映呢?

    商传:燕王朱棣他怎么做事?他知道不知道这个朝廷的用意呢?那当然非常非常清楚,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可是他怎么对付这个呢?他怎么对付朝廷的这些做法呢?这个朱棣非常高明,他就写了一封书信,直接给朝廷,不回避。你看,这边你要做又不敢做,颠三倒四,人家单刀直入,一封信来了以后说什么呢?说周王如今获罪了,如果真的他的行为暧昧,就是他真的有罪过的话。首先他不说他真有,他说如果他真有的话,也希望你念骨肉之亲,不要这么干,该教育教育就教育,该批评就批并,这是一家人,血溶于水,咱们别干那么残酷的事情好不好,这朱允炆一看见这封信傻了。一想也是啊,这是一家人的亲情啊。这事不能做了。齐泰,黄子澄急了,说皇上这是妇人之仁,那时候对女同胞不尊敬,心善,太善了。说这种仁德哪行啊,是要坏了大事的。于是两个人跑来又找朱允炆,跟朱允炆讲说你这么做不行,你现在最大的威胁就是这些藩王,你动了一点手你又不动了,你不动的结果他们还在那威胁着你那你说下一步怎么走。朱允炆一听对啊,怎么做着半截又不做了,那就做吧说又靠你们俩位还得继续吧。就是这样一个朝廷,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采取的这样一个办法,实际上当削藩一开始的时候,这常削藩斗争的优劣我们已经看出来了。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被他削夺的藩王,有好有坏。

    但是,对于朱允炆来说,他不管你是好是坏都是危险,这是一回事,只不过我们希望把这事做得合乎情理,让大家说不出话来,现在已经走到这份上了,也顾不得这些了。那就只能这么做下去了。这么做下去,我们就可以提几个问题。

    第一,是不是所有的藩王都要削啊,所有的藩王一个不剩全削掉。

    第二,削藩只能分批进行,那第一批是这些,第二批是谁?有没有这样一个方针,有没有这样一个计划。

    第三,削废这些藩王到底到什么程度?是像周王那样先发配再关起来,还是把他的军队没收,让他在没有兵力的情况下仍然养尊处优去生活。这么现实的三个问题,谁给我们解答呢?没有。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所要做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做好吗?我觉得是不可能的。这个削藩的做法是完全没有章法的,首先该削的不敢削。

    其次赶上谁削谁,谁碰上了就削谁,没章法。

    第三削废并行,混乱的,也没有处理结果,统一的结果。所以这个削藩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进行的。

    所以,别看这个朱允炆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帮助下把这个削藩闹得轰轰烈烈,当时是世人皆知,但是实际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它,我认为乱乱糟糟。他是一团乱的,不清晰的。那结果呢?人心惶惶,这事闹得很大。农得是人心惶惶,可是事情并没有真的做到位。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把所有的藩王全都敢到燕王朱棣那边去了。人家朱棣写信给这些藩王求情,说你别这样好不好。你该教育就教育他们,还是保持着亲情,亲情不断,他们有罪该处理的处理,但是不要太过。你看他说好听话,这边干傻事。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个削藩就越进展越不利。所以削废了这五个藩王以后他就做不下去了,往下怎么做,他没法做了,这时候他们就坐下来商量了。说既然已是如此,我们是不是干脆下决心,就是针对燕王下手。

    导视: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朱棣的公开信不仅笼络了其他藩王,也动摇了建文帝软弱的内心。皇帝的软弱,齐,幌二人的错误行动,使得朝廷在削藩之初就处于劣势,曾有人建议,让藩王们先移封地,以削弱他们的势力。然而这个建议,当时无人理财,后来被朱棣采用,成为他当皇帝后解除藩王隐患的办法,此为后话。目前的局面对朝廷越来越不利,迫切需要对燕王动手,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

    商传: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给朝廷上了一份疏,上疏里边讲了很多话,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他说“北方兵起,期在明年”。他说北方要起兵,要出兵事,时间什么时候呢?就在明年。这个上疏一来,这个朱允炆他大怒,搞什么名堂啊,这不是说不吉祥的话吗,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有这个可能,不是没可能。说不管那套,先把这个官员给他抓来,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是四川的一个地方,叫岳池。这么一个地方的一个教谕。就是县教育局的局长,这个县教育局局长很大胆,就预见了这样一个可能性就上了这么一份疏,就给抓到京城来了。当年朱元璋干过这么一件事,说有人上疏封藩会引起动乱,结果不是给关起来,给关死了,就是叶伯局。

    现在这个教育局局长叫程济,又来了这么一份上书,朱允炆又让人把他抓来给杀了吧,这个程济一看要杀头了,就大寒冤枉,说冤枉,我说的可是真事,要不然这样得了,你们把我关起来,关上一年,明年要是不出事,你再杀我,如果明年出事,说明我说的对,你就别杀我了。你看,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实际上,程济说的对不对呢?应该是有道理的。那已经矛盾冲突到这地步了,削藩已经削到这地步了,而且这矛头已经针对燕王朱棣了,那下一步可不就要打仗了,只不过他大胆地把这话说出来了。真不知道朱允炆跟他这些大臣们想什么,怎么想的。明摆着的事,又要用这样一个做法。

    这个朱允炆也知道形势是这样一个形势,他就把齐泰,黄子澄给找来了,就跟他们这么说。他说现在不断地有人来向朝廷高变,就报告要出事。虽然没有程济说的那个北方兵起,期在明年,他不说这个预言。但是他说他们又要造反了,哪哪又要做什么事情了,不断地来告变,告发要发生事变。现在还有有人说燕王在装病,这个燕王他有一个招,他碰到困难的时候他装病,他又在装病。

    其实可能就是要造反,你们看怎么办啊?你看他也知道他要造反,他还要杀程济,莫名其妙。这两个人就说了,说我们看现在我们顾虑的就是燕王了。说陛下您来定机,咱们就下手吧。这朱允炆说了,说我刚即位不久,已经废了那么多的藩王了,现在又对我年岁最长的叔叔下手,这么干合适吗?这黄子澄他们就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说你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则遭殃。所以我们得先下手。这朱允炆又说了,他说这燕王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如今虽然自称有病,可是仍然恐怕很难对付,他又说这样的话。

    你们看看这一对君臣的对话,都到了这份上了,还在这讨论。而且讨论的结果,什么结果呢?没结果。目标很明确,现在就是燕王了,可是讨论来讨论区,说他又很强大,他又会用兵,他现在装病我们也对付不了,那对付不了,你就别对付了,那又要去对付。商量来,商量去,没有结果。没有结果怎么办?说咱也不能一点不办啊?咱们调点军队,调点人马,调些官员,咱们监督着燕王的举动吧,你看从削藩,要消灭藩王,要消掉藩王变成了防藩。从主要地去削夺到了防备,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人没出息,他总觉得这个燕王是撼不动的,是打不了的,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吧,总归还是采取了一点办法,调了一个叫张昺的人,这个人在后边就要出现一些故事了。就把他调到了北平去,做北平的布政司的布政史,布政史是什么呢?就是省一级的长官,省长调了一个新省长。调了一个谢贵的,这个人后来也有一些故事。到那去做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就是省军区司令,都指挥使司就是省军区。调了一个省长,一个省军区司令员来控制这块地方,同时又开始北方的一些军队的部署。山海关、君庸关,甚至于现在北京周边的这一带地区,现在河北的这块地区也都驻扎了军队。以防燕王突然起兵,如果燕王起兵了有这么多军队,可以迅速行动。所以对燕王他们不是削夺而是防备。

    一切都不知好了,觉得应该心里边有点底了。就在这个时候,南京城里边京师就出现了一件怪事,什么怪事呢?有一个道士出现在京城里边了。他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唱歌。唱的是什么歌呢?“莫逐燕”,不要去赶那个燕子。“逐燕燕高飞”,你要赶这个燕子,它就往高处飞。“高飞上帝蕺”它就飞到你皇宫的房顶上去了。你看一个歌谣,一时间这城里的小孩都跟着唱,人人都唱,大街上都在唱这个歌。有人就把这个情况反应进来了,说怎么会有人唱这样一个歌呢?不吉利呀。

    在历史上我们经常把这种事情叫做“谶语”,就是一种预言啊,这是不是在意味着有人预言,你不要去惹燕王朱棣,你如果去惹燕王朱棣,有朝一日他要飞到你皇宫顶上来的,他要取代你的。你看所有人都感到人心惶惶。

    就在这个时候,从北平传来一个消息,说燕王病重了。这也顺理成章啊。你看太子病重了,没了。秦王病重了,没了。晋王病重了,没了。燕王病重了,如果也没了,那多好啊。那燕王病重了会是怎么样呢?这个结果我们下回再讲,谢谢大家。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