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方面。①改革官制。在中央由皇帝的亲信尚书令、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在宫廷中参与决策,形成内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原来的中枢机构成为外朝,是执行机构,皇权得到加强。②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与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加强朝廷对地方官僚的控制。汉武帝时,人才济济,有“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有猿臂善射、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使其数年不敢犯界的“飞将军”李广,有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坚持将冶铁、煮盐和铸铁收归官营,充实国家经济实力的桑弘羊,有历经艰辛,吞毡饮雪,持节不屈,出使匈奴十九年的苏武。他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如身行俭约,轻财重义。曾为狱吏的公孙弘,因尊儒的需要,拜为丞相;买妻耻樵的朱买臣,由严助推荐,任中大夫,出任会稽太守;(其故事京剧《夜梦冠带》或《马前泼水》刻画得较为生动)等等,不一而足,众星拱月,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得心应手。③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④强化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2.经济方面。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官营,由国家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等等。这些措施,加强中央财政大权,抑制了商人势力,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
3. 军事方面。出兵匈奴,改变了汉朝与匈奴关系中的被动地位。汉高祖白登之战后,为休养生息与匈奴和亲。文景时期此举依旧,并予馈赠。但是,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每次入塞,都要抢走人畜,毁坏庄稼,西汉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汉景帝时,由于经济接近了极盛时期,军事抵抗力逐渐加强了,匈奴只能“小人盗边”。双方力量的对比,开始发生变化。汉武帝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从公元前133年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公元前119年对匈奴一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此役后,匈奴主力向西北迁徙,汉军夺取了朔方以西至今甘肃张掖、居延间的大量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并移民屯田进行开发。至此,北方边境地所受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军事行动的同时,派张骞再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又进军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城空前辽阔。
4.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着皇权的加强,经济实力的增强,疆域的扩展,思想上也有必要加强统一。汉武帝不同于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等强制性的手段,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学说,即位后首先进行的一件大事,就是召集全国文士,亲自出题考试,并且亲自阅卷选取春秋《公羊传》学大师董仲舒、公孙弘为首列,并拜公孙弘为相。凡是士人和官吏,必须学习儒经才能得到使用和升迁,儒家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而且以其“大一统”的思想核心,成为一直维系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精神。汉武帝还创建了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中国封建官学制度。尊儒的同时,他还崇尚法制。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既给儒家以尊崇的地位,又给其他学派(如法家)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容忍多元文化并存的开明统治术。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
汉初七十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央集权逐步战胜地方割据的历史。在经济繁荣与政治巩固的基础上,汉武帝推动西汉进入全盛时期。
功:
政治: ①地方实行刺使制度,利于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古代史》p35)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古代史》p35);
③推行察举制,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古代史》p35)
经济:
①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发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古代史》p31)
②平定物价、征收工商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古代史》p31)
③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古代史》p37~28)
思想文化教育:
①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从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古代史》p31)
②在长安创办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古代史》p31)
军事外交:
①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3次大战,重创匈奴。(《古代史》p41)
②派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密切了和西域的关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古代史》p42)
③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加强对西南夷边疆地区的管辖(《古代史》p43)
④在南越(两广地区)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古代史》p43)
⑤和日本、朝鲜交往。(《古代史》p44)
过: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②好大喜功,连年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虽然是匈奴再不能与西汉抗衡,保护了中原农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巨额沉重的军费,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本书从一波三折的急储历程开始,到“金屋藏娇”,到抗击匈奴,到开疆拓土,到巫蛊之祸,展现了汉武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他励精图治,苦铸大汉版图,他重用人才,李广、霍去病驰骋汉场,荡平匈奴,铲除边关大患,他深谋远虑令人叫绝。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汉初, 因连年争战人口减少,生产力不足,但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之后,中国的国力已达巅峰.汉武帝继位后,着手开始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重用名将,霍去病,卫青,李广等,加上张骞 的外交,在国际舞台迅即揭起.经三十年的经营.基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威胁.而且已俨然成为东亚的霸主.
在当时,中华的地位如日中天.公元前二八年,北匈奴杀中国使节,八年后,中国西域总督府副校尉陈汤利用西域各国的军队,和囤在西域的汉军,对北匈奴发起攻击,终于一举消灭北匈奴.陈汤在向中央陈述发兵的理由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如此气概,现在的中华儿女也应汗颜.
武帝是位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人。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中又处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改革与发展时代。汉武帝本人也是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所以那个时期有许多创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