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二十一)执迷不悟

  我们常说:人无完人。虽然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的盛世,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也格外地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甚至一再受骗仍然执迷不悟。为了实现长生的梦想,汉武帝不仅宠信小人,劳师动众地追求仙药,而且还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地建造楼台宫观。那么被后人赞誉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什么有这么荒诞不经的一面?

  根据史书记载,在汉武帝之前的几位汉代皇帝,无论是汉高祖,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虽然也非常重视各种祭祀活动,但是并没有特别追求长生不老。而汉武帝不仅对祭祀活动特别感兴趣,还一心想要长生不老。那么汉武帝为什么特别执着于长生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是如何描述和评价他的这种偏执的呢?

  由于古人的认知和行为,会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现代人的科学观来批判汉武帝。但同样是汉代的皇帝,汉文帝在受了一次骗之后,就不再相信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汉武帝却是一直上当受骗,一直执迷不悟。那么除了历史渊源和时代局限性之外,汉武帝这些荒诞行为的背后,是否还有什么别的特殊原因呢?后代的史学家们又是怎么看待汉武帝的这些奇怪的行为呢?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二十一集《执迷不悟》,敬请关注。

      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二十一集《执迷不悟》,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我们常说:人无完人。虽然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的盛世,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也格外地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甚至一再受骗仍然执迷不悟。为了实现长生的梦想,汉武帝不仅宠信小人,劳师动众地追求仙药,而且还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地建造楼台宫观。那么被后人赞誉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什么有这么荒诞不经的一面?

  根据史书记载,在汉武帝之前的几位汉代皇帝,无论是汉高祖,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虽然也非常重视各种祭祀活动,但是并没有特别追求长生不老。而汉武帝不仅对祭祀活动特别感兴趣,还一心想要长生不老。那么汉武帝为什么特别执着于长生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是如何描述和评价他的这种偏执的呢?

  由于古人的认知和行为,会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现代人的科学观来批判汉武帝。但同样是汉代的皇帝,汉文帝在受了一次骗之后,就不再相信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汉武帝却是一直上当受骗,一直执迷不悟。那么除了历史渊源和时代局限性之外,汉武帝这些荒诞行为的背后,是否还有什么别的特殊原因呢?后代的史学家们又是怎么看待汉武帝的这些奇怪的行为呢?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二十一集《执迷不悟》,敬请关注。

      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二十一集《执迷不悟》,敬请关注。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里,描写了汉武帝求长生不老药。仔细研究,可以看出汉武帝的形象,是举止荒诞的人。从李少君讲起,李少君是被推荐到汉武帝身边的,李少君说,与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的爷爷一起当年打猎过。这吓坏了众人。李少君得多少岁呀?不知道。他自己说,七十岁后不再老了,有长生不老药。许多人要花钱要方子,他有特殊的粉丝,就是汉武帝。汉武帝相信得不得了。汉武帝有铜器,让李少君看,李少君一看,不是齐桓公的东西吗?是第十年时放在柏寝台里的东西。人们也奇怪了,得几百岁了吧?齐桓公都如此熟。

    大谈养生之道,炼丹什么的,找神仙,就能达到神仙的境界。汉武帝相信,于是开始求长生。李少君死了,这是笑话。在今天,明白,这不过是江湖术士,骗子而已。司马迁说他“善为巧发奇中”,会设局。像九十多的老人或许就是托。汉武帝就是不相信李少君死了,而是化仙而去,“陉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许多人看清了汉武帝的心态,纷纷来说事了。

    怎么理解汉武帝呢?历史总喜欢合并来说秦皇汉武,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举动,像求长生,秦始皇也做过。秦统一中国前,西方的秦文化重祭山川,东方齐燕文化重视求仙。秦统一后,两种文化合流,秦始皇巡行,求神仙,热闹。汉武帝有历史依据。汉武帝表现得尤其有兴趣。所以司马迁在书中讲到时就是“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事”

    根据史书记载,在汉武帝之前的几位汉代皇帝,无论是汉高祖,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虽然也非常重视各种祭祀活动,但是并没有特别追求长生不老。而汉武帝不仅对祭祀活动特别感兴趣,还一心想要长生不老。那么汉武帝为什么特别执着于长生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是如何描述和评价他的这种偏执的呢?

    看几个例子,有少翁来到汉武帝身边时,赶上王夫人去世了。少翁说,可以让你再见到她,做法,让汉武帝隔着帷幕看,隐约地像是她。于是封了他。少翁就让他穿着上都装得像神仙,车上画上云气,甘泉宫上也画上各种神。一年多,神仙也不来。汉武帝有点纳闷了。于是,就想少翁是不是骗自己,一怒之下,杀了少翁。杀了后,不是不再相信,而是“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于是有人推荐新方士时,高兴,这是栾大。大言不惭,说不老药可以炼成。于是跟汉武帝说,方子我是有些,但是怕你没耐心,动不动要杀人。

    这是先替自己上个保险。取得信任后,封了五利将军,一个月后,又加了天士将军,地士将军与大通将军。还封了乐通侯,娶卫长公主为妻,这等于是做了女婿。一人有了六枚印信。赏赐了许多黄金。他是来炼黄金,却获得了许多黄金。长安人都纷纷讨好栾大,许多人也学他了。栾大的行为,司马迁有嘲讽的话:“神未至,而百鬼集矣。”这话是隐喻,这鬼是指小人。怀有各种目的的小人,聚集在他身边了。

    栾大后来跟汉武帝说要东入大海,去找本领更大的老师。整治行装,东入大海,什么也没见着。栾大也被杀了。汉武帝照旧,同一年冬天,公孙卿说发现仙人足迹,汉武帝去看,没看着,间公孙卿,是不是要学栾大?这是威胁。汉武帝这话就是说要是骗我,有你好瞧的。公孙卿回答,你要拎清,是你求神仙还是神仙求你呀?哪有那么容易呀?继续求吧。汉武帝心态奇怪,认识到骗术,但是不停止。

    司马迁有四个字的评价:“冀遇其真”,侥幸地希望心理。再试一次,屡次被骗却不停追求。公孙卿敢来,正是因为抓住了汉武帝的心态。汉文帝时,也有方士来讲这些,其中有新垣平,看上去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久会应验,哄得汉文帝团团转,人们举报他,杀了。汉文帝再也不信了。仪式虽有,却不再出席这样的活动。祖孙二人一比,有意思,汉武帝一而再地相信,就是“冀遇其真”,准确到位。这是侥幸的期望心态。

    司马迁多次使用,讲秦始皇时也说,“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跑到大海中找,神仙没遇着,回来的路上死了。这话有嘲讽意义。讲到汉武帝时,“冀”出现的次数更多。“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去会仙人,老是见不着,越不甘心,越要派人去。“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总希望下一个是真的,从来不反省这事本身行不通,说明内心深处对神仙世界是极其向往的。

    由于古人的认知和行为,会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现代人的科学观来批判汉武帝。但同样是汉代的皇帝,汉文帝在受了一次骗之后,就不再相信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汉武帝却是一直上当受骗,一直执迷不悟。那么除了历史渊源和时代局限性之外,汉武帝这些荒诞行为的背后,是否还有什么别的特殊原因呢?后代的史学家们又是怎么看待汉武帝的这些奇怪的行为呢?

   有什么别的特殊原因呢?后代的支学家们又是怎么看待汉武帝的这些奇怪的行为呢?

     通过汉文帝与汉武帝比较,发现有个人的个性在里面。汉文帝不再上当,汉武帝却一再执迷不悟,这是个性不同。对于汉武帝的行为,后代史学家的评价是什么呢?司马迁说“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望其真”,先讲汉武帝对那些怪迂的方士言论越来越讨厌,正常人会断绝与他们来往,汉武帝却是仍然保持着与他们来往。正因为汉武帝这种心态,才不断地受骗。但是怎么被骗,汉武帝不愿意放弃这种奢望。

     第二个层面汉武帝行为的效果,许多人因为这些人被杀,并未成为警告,还是有术士不断地来到汉武帝身边,因为汉武帝的确想成为神仙,他们有赌徒的心态。方士不停地来。“其效可睹矣”,这些根本就是荒诞的。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揭示得小心谨慎,可是在这儿却是清楚直接的。司马光读到这些时,写了一首诗, 《读武帝纪》,“方士陈仙术,飘飘意不疑。云浮仲山鼎,风降寿宫祠。上药行当就,殊庭庶可期。蓬莱何 日返,五利不吾欺。”汉武帝总在等,栾大,应该不会骗我吧?这应该是早年读史书留下的。汉武帝的形象是可笑的。司马光的批判有自己的特点,文字上基本上用的是司马迁的内容,没发挥,没评论。

     司马光把它与另外一件事一起来批评,就是把国家Ⅲ}政的消耗联系起来,公孙卿提主意,“仙人好楼居”,神仙喜欢住高,于是建议建造楼台宫观,来吸引神仙。汉武帝就听了,建造了许多,像通天台等。司马光就把这 些恶劣后果,联系起来。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像太液池,像方丈等仙山,神仙没等来,国库却空了。汉武帝打仗要花钱,求仙要花钱。司马光是要垂诫,对于帝王来说,建造供游乐,是许多皇帝喜欢的事,百姓因此倒霉。关键在批评大兴土木的行为。总之让百姓增加负担就不对。

    班固在谈到这些时也有自己的关注点,与二司马不同。《郊汜志》里,在他看来,汉武帝的行为,得从典礼的角度来看,不是个人迷信的间题。古人对宇宙的认识与今天不同,对求知世界好奇,有自己的解释体系。汉武帝的行为是体现一种时代氛围,古人对天的好奇,渴望与天相通。与朝代兴亡联系一起考虑,他觉得兴亡是天意。

    如果有德,才能兴盛,长治久安。失德与有德,不是自己说了算,得合天意。所以班固把这些行为放在这样的环境中考虑,汉武帝是在探索天意,获得后再加强汉的统治。班固说,“孝武之世,文章为盛。太初改制,而鬼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服色数度,遂…自黄德。”国力强盛,得改革各种制度,得…自天意,与天给的德性结合。黄德,是什么?是老天安排兴亡的过程是有规律的。古人认为,大的德行,按金木水火土来运行。

    这五种相生相克,朝代兴亡也是如此。汉初,汉武帝时,相信汉朝它在五种中占的是土德,这土,大地是黄色,黄德其实是土德,把汉武帝的行为合理化,是为了加强与天的沟通,让汉的土德发挥得更好,是为了汉的长治久安。华夏有共同祖先,这是有名的黄帝,也占的是土德。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说他的德行与土德相配。他是传说中得道升仙而去的。汉武帝就是学他的。这个黄帝还做过重要的事,是封禅,汉武帝也要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