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朔五年,汉武帝任命了一位新宰相,这个人叫公孙弘。这次任命,他不仅代表着汉武帝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这么一个局面的开始,而且也是汉代历史上非常有标志性的一个事件。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刘邦登基以来,一直到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之前,汉代一共出过18位丞相,这18位丞相有一个共同特点,什么特点?无一例外都是从贵族集团内部产生的。那为什么说他们是贵族集团呢,这些人或者是帮助刘邦建立、巩固汉朝政权的功臣,或者是这些功臣的后代,那么或者是皇亲国戚,所以这些人在做丞相之前都有一个侯的这样一个身份,拥有侯爵。公孙弘是一个例外,公孙弘成为汉代历史上第一位不是从这个贵族集团内部产生的丞相,公孙弘他的身份跟之前的这18位丞相相比,简直是相去天壤,为什么这么说呢?公孙弘年轻的时候非常贫苦,可能是由于家里条件实在是太不怎么样了,所以公孙弘呢,他学习起步的时候也非常晚,到4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儒家经典。
那么在公孙弘的这个特征里面,我们看到有两点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他是一个儒生,他学习过儒家经典。第二,他不是贵族。
那么,我们以前说过,汉武帝为了清除窦太后的影响,开始调整统治学说,用儒学来代替黄老学说。那么公孙弘他的出任丞相和汉武帝的这个策略之间是否有关系?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在此前长期被贵族集团把持的这个丞相的职位,现在由一个出身贫寒的儒生来担任,这一点,对于汉武帝时代的政治来说他意味着什么?那么这个对于儒学发展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六集真假儒学,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