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明十七帝疑案(一) 朱元璋身世之谜

看到明朝十七位皇帝的说法,很多观众或许会疑惑不解:明朝不是只有十六位皇帝,怎么又会多出一位呢?

        是历史记载有什么错误,还是又有了新的发现?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将为我们一同揭开明十七帝疑案的第一谜案?

        再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前世今生,揭秘他身世的四大谜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朱元璋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最奇之处在于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一个游方僧成为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彻头彻尾出身底层的皇帝。是什么成就了朱元璋,他又是怎样开创了一个延续277年的大明王朝?这样一个开创一代帝业的皇帝,他的出身究竟怎样?他究竟又为何曾经出家为僧?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他的属下揣摩他的心理,要为朱元璋立家谱。于是,历史上就流传着各类版本的朱元璋家谱,更有家谱表明,朱元璋的祖上是宋代理学家朱熹,事实是否真是如此?

  在传说和野史中,对于朱元璋的出生地,有着很多的说法,那么,朱元璋究竟是哪里人?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为何曾经一度为僧?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朱元璋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和特别的经历呢?

  朱元璋身在寺院,多年如一日,本该不问世事,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朱元璋离开寺院,从军而去,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将与我们一同开始一段新的历史之旅,拨开大明的历史迷雾,寻找事实真相。

      看到明朝十七位皇帝的说法,很多观众或许会疑惑不解:明朝不是只有十六位皇帝,怎么又会多出一位呢?是历史记载有什么错误,还是又有了新的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将为我们一同揭开明十七帝疑案的第一谜案,再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前世今生,揭秘他身世的四大谜团。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开始讲《明十七帝疑案》。为什么我们说是十七帝呢?我想,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明朝建都于南京。只是到了永乐十八年以后明朝才迁都北京,最后确定北京为明朝的首都是在正统年间。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呢,就是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度。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作为一个政治、经济的中心并没有取消,北京是京师,南京是陪都,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在明朝末年李自成军队攻克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清朝军队进入北京,占领北京城。明朝还不能算做灭亡。第三点,在明朝北京陷落以后,江南的大片土地仍然在明朝的实力控制之下,明朝的军队和大臣们又在南京拥立了一个叫做“弘光帝”,这样一个皇帝,年号叫做“弘光”,我们称他为弘光帝。这个弘光帝,他仍然是明朝各派势力、各个宗室都承认的正统的中央政权。弘光帝的政权结束了,明朝才算灭亡。这样,把最初在南京建都的朱元璋和在南京做皇帝的建文帝,和在北京朱迪明成祖以后的几个皇帝,再加上在南京的弘光帝,这样正好是十七帝。因此我们说,明朝是多少位皇帝呢?是十七帝;明朝的灭亡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公元1645年;它全部的时间是多少年呢?是从1368年到1645年,这样是277年。

     当我们解决了这样一个困扰我们的疑问之后,277年王朝的风云变幻,以及17位帝王的命运沉浮也将渐渐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第一位走进我们视野的,就是这位显赫而奇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身世之谜一 出生地之谜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有的皇帝,不仅是他治理天下,他的方法、策略少有,他的出身奇特,也是少有的。他是从赤贫,社会最底层成功地登上帝座,建立一个辉煌的皇朝,延续了二百余年这样一个大明皇朝的皇帝。以前也有出身底层的皇帝,刘邦,刘邦是亭长,也是地方的小官吏。朱元璋不同,没有尺寸之地,他出身非常奇特,为什么这样一个赤贫的出身的普通人能够最后登上帝座呢?他的身世有什么暗藏的秘密吗?我们先讲他的出生地之谜。

  大家知道,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民谣,这个民谣写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第三句就说了朱元璋出生、出身之地,“自从出了朱皇帝”那就是凤阳出了朱皇帝,他的生身之地没有争议。但是有的朋友就问,说我可看到一些材料说朱元璋不是生在凤阳,是生在泗洲盱眙,江苏苏北,这个地方还有朱元璋的祖陵在那里。为什么朱元璋的出生地会有这样的争论呢?我们查了一下最早的记录,按照朱元璋本人最早的说法:我生在濠洲之钟离,就是安徽凤阳,没错啊。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到了清朝以后,就出现了泗洲盱眙的说法。为什么呢?怎么这么容易就混淆了,这两个地方?我们再往前推,查一查《元史》,《元史》上记载泗洲盱眙是属于安丰路,《元史》的《地理志》上写的。安徽的在元朝的时候濠洲钟离属于淮安路,所以在朱元璋的时候这两个地方根本不能混淆。为什么到了中后期就混淆了,后来就混淆了呢?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提高了他老家的地位,他把他的老家建了成了中都,而且称为凤阳府。这个凤阳府不仅包括钟离,濠洲钟离,而且把泗洲盱眙也纳进来了,所以这一大片都是凤阳,而泗洲盱眙又有朱元璋的祖陵,所以就容易造成混淆。

  我们怎么判断呢?我们根据朱元璋自己的回忆判断,朱元璋说他的父亲从泗洲盱眙迁到濠洲钟离之东乡,在五十岁的时候“而朕生焉”。有没有盱眙这一说呢?有,当时他父亲是从泗洲盱眙迁过来的,迁到了濠洲之钟离,就是安徽凤阳,在五十岁的时候生了朱元璋。后人把这两条、这两个地方弄混了,但是我们以朱元璋自己的说法为准,确认他生在安徽凤阳。

在刚才的那首歌谣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为什么一位开国皇帝反倒使他的老家十年倒有九年荒呢?历史真相果真是如此吗?

实际上这和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实行的一项政策有关系,大家知道这首歌,这首歌谣什么人唱,一般都是打着凤阳花鼓,流浪的乞丐唱。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他学习汉高祖当年把齐、楚十万户富民迁移到关中,充实关中的地区这个做法,(朱元璋)了皇帝以后就把江南富户15万户迁到凤阳。凤阳这个地方是他老家啊,老家不能贫穷,不能没有有钱有势的人,他就把江南富户十几万户都迁到凤阳周围。凤阳是中都,一定要让它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显得非常繁荣,加强他老家的势力。但是这些人来到凤阳以后并不安心啊,离开江南富庶之地,但了安徽贫穷之地经常想家,又不敢明着回去,怎么回去呢?一路装扮成乞丐要饭逃要回到老家探望,这样就有一句话,“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是不是荒年他们都要回家探望,经常回家探望,这种情况就发生在朱元璋做皇帝以后,所以民谣就留下来这一句“十年倒有九年荒”。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一贯重视修家谱,尤其是要在家谱中写下一些光宗耀祖的名字,以显示家族的显赫。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更是不会例外。但朱元璋的家谱却奇特得出乎人们的意料,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朱元璋的家谱究竟有什么不同?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写他的家谱呢?

朱元璋身世之谜二 家谱之谜

  朱元璋的家世怎么样呢?他做了皇帝以后也有的臣下揣摩朱元璋的心理,想给他找一个光辉的祖先他们找到了谁呢?找到了宋朝的大官僚、大学者朱熹。这个朱熹做过大官,又是一个大学问家,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如果朱元璋祖上有这么一个人,他也很有光彩啊。朱元璋说,不用,我就是我,我就是朱元璋,我们家非常穷,我要原原本本地把我的出身告诉大家。朱元璋他们家什么情况呢?他的先世住在江苏金陵的句容,从金陵句容迁到泗洲的盱眙,又从泗洲的盱眙迁到了濠洲钟离,就是迁到了凤阳。他的家当时什么情况呢?他曾经让儒臣给他写他家庭情况的回忆的文字,儒臣写了以后(朱元璋)不满意,再写以后(朱元璋)还不满意,两次写他的家史(朱元璋)都不满意,于是(朱元璋)自己亲自执笔回忆他的家史,这个家史记载在《御制皇陵碑》上。《御制皇陵碑》在哪里?在现在的安徽凤阳的皇陵。前不久我们到了安徽凤阳皇陵,看到了皇陵碑——

  我们身后的这个碑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制皇陵碑》,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皇陵。在皇陵碑上,朱元璋想到他过去的生活写道: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

那么“是方”是在哪呢?就是指的这块土地。皇陵碑碑文记载了(朱元璋)的历史,皇陵碑文怎么写的呢?

  “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事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他说,我经常拿着镜子看自己的模样,“予时秉鉴”,拿着镜子,“窥形”,看自己;“但见苍颜皓首”面目苍白,“皓首”,白头发。“忽思往事之艰辛”,想到往年的艰辛。可是我想到往事艰辛,儒臣们不是这样,他给我回忆的时候都给我把过去的生活粉饰了,没有实事求是地说出来,没有把我的苦难告诉后世子孙,不能够作为他们的借鉴。我要原原本本地说,我是怎么样出身,怎么样一步一步成长。那么,朱元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碑文接着写: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

  说过去我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住,“寓居是方”;“农业艰辛”,做着艰苦的农业生活;“朝夕彷徨”,早晚都没有依靠,不知道要做什么好。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没有土地,他给别人去放牛,但是这个小放牛童是非常聪明的。

  关于朱元璋小的时候有一些传说。说朱元璋小的时候和一群小孩放牛,他们经常做游戏,朱元璋是这些小孩子们的头,是小领袖。跟他一起放牛都有什么人呢?有汤和这些人,汤和比他大三岁,一起放牛。他们装扮成在朝廷当中朝拜的情况,朱元璋用这个车的幅板做成朝天冠,用散板做成笏板,大家朝拜朱元璋,山呼万岁。还传说,没有金銮殿坐在哪呢,没有宝座怎么做呢?他就把割草的篮子摞起来,在上面朱元璋坐上大家朝拜。几个孩子都往上去坐,坐上去就摔下来,坐上去就摔下来,只有朱元璋坐上去稳稳当当,大家朝拜。这些小孩子们,包括汤和,都非常信服朱元璋,(朱元璋)是他们的小领袖。以后汤和也是重要人物,我们还要说。

  就在朱元璋17岁的时候,他的家乡,现在的安徽凤阳遭了大灾。什么灾呢,显示旱灾,紧接着是蝗灾,蝗灾过后是瘟疫。父亲、母亲、(大哥)先后死去,无处掩埋,朱元璋跟他(二哥)一起去求田主,别人的土地不能让他掩埋,田主对他们是“呼叱昂昂”,这是在《御制皇陵碑》写的词汇——

我们身后的这个土坡,就是明朝的皇陵所在。当年朱元璋一家几口人在蝗灾、旱灾当中死去以后,没有地方埋葬,田主对他“呼叱昂昂”,他得到田主哥哥的照顾,最后才埋在这里。

  当时是什么情况,当时是一片荒土。朱元璋父母埋葬的时候,情况非常凄惨。

“殡无棺椁,体被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这么几句话什么意思呢?“葬无棺椁”,没有棺材,埋葬的时候身上盖着件破衣服,“体被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拿三尺的黄土把他掩埋了,没有任何吃的、任何喝的东西给父母供奉。坟前都要摆一点果品啊,食品,点心供奉先人,祭奠先人,没有,“浮掩三尺,奠何肴浆”非常凄惨。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当过和尚的皇帝并不多,而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一当就是四五年。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走进佛门,是他历经世态炎凉,看破红尘了,还是他雄心泯灭,遁入空门?

朱元璋身世之谜三 出家之谜

  做和尚的原因有一些传说。一种传说,说是朱元璋生下来以后不能吃东西,小孩一般生下来以后马上就要吃东西,但是朱元璋不会。他的父母非常着急,父亲就去请大夫,到了大夫到了医生那里医生没有办法,不得而已又返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道士,道士说先生,您干什么去了,他说我家生了一个小孩不能吃东西,我非常着急,请大夫了大夫也说没办法。道士说不用着急,这个孩子命很大,到了午夜子时这个孩子就能吃东西。他的父亲将信将疑,说如果照您说的我的孩子到了午夜能够吃东西的话,那么长大了我就让这个小孩出家当和尚,(朱元璋父亲)许这个愿。与是后来朱元璋当了和尚了,这是一个铺垫。一种说法。

  按朱元璋在《御制皇陵碑》当中写的情况,没有这么浪漫。碑中怎么写的呢?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

  说安葬了父母以后,“既葬之后,家道惶惶”,我们的家境仍然是没有办法。“仲兄少弱”,“仲兄”,老二,二哥;“少弱”,年纪不大,“生计不张”,也没有什么生计啊。“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大嫂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大哥这是时候也死了,他的哥哥、父母都死了。灾荒瘟疫并没有过去,旱灾以后是蝗灾,蝗灾以后是瘟疫,碑文当中写道:

“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无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

  粮食都吃尽了,草木都吃尽了,我有什么呢?“予亦何有”,我有什么,没有啊。“心惊若狂”,我们当时心急得要发疯了!贫穷,没有饭吃。皇陵碑继续写到:

“兄云此去,各度凶荒。我为兄哭,兄为我伤。皇天白日,泣断肝肠。”

他对哥哥说,我们就此分手吧,大家度过这个荒年。他为哥哥哭,哥哥为他伤心,光天化日之下,各奔东西。他哥哥走了以后,没有别的办法,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朱元璋入寺当了和尚。皇陵碑有这样几句话:

“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兄弟分手了,悲痛感动了上苍,感动上苍,也感动了邻居一个汪母汪妈妈,汪妈妈备了一份礼物让她的孩子到寺庙中送礼,要求寺庙的主人留下朱元璋当和尚。这时候朱元璋才走上了为僧之路。朱元璋当和尚是万般无奈,走投无路,并不像传说当中说得那么浪漫。

  朱元璋在寺庙里头每日做功课,念经书,最重要的是有饭吃,因为他就是为了吃饭才到寺庙里。但是,因为周围都闹灾荒,寺庙也不能够维持长久。刚过50天,寺主就把和尚们叫到一起,告诉大家庙里没有吃的了,大家四处云游。从此朱元璋托着一个钵子四处云游,云游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皇陵碑怎么写的呢?是这样两句话:

“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

说早晨起来走在路上,看见哪家烟囱里冒烟着火了,一定是这家做了早饭,或者做了饭了,要赶到人家吃饭的时候去要一口吃的,如果去晚了,要不着了。所以说“突朝烟而急进”,赶快走。“暮投古寺以趋跄”,晚上投奔寺庙好歇脚啊,不能在荒田野地里睡觉,但是一身疲惫,又没有歇脚之处,尽管很累但还是踉踉跄跄投奔寺庙。他在外面云游经常是月夜,寒风,霜雪。皇陵碑怎么写的呢?有这样两句话:

“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

  靠在山石上看着高高的山峰,看着天空,月亮照在身上,想着父母,天人异路!猿猴叫着,凄凉、寒冷、无依无靠,如同漂蓬。朱元璋原原本本把他当和尚,当游方僧的艰苦生活写在了《御制皇陵碑》上,朱元璋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云游就是三年之久。三年之后,朱元璋又回到了寺庙做他的和尚,这三年的云游对于朱元璋来说很重要。长了见识,有了经历了,他知道如何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开出一条生路,知道怎么样待人接物,知道怎么样和社会相处。朱元璋可以说在他的智力身心上,有了一个很重要的飞跃。


如果朱元璋只是每日如此地在寺庙中读书、扫地,或许佛门中会多出一位高僧,但命运之手却把朱元璋推上了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从一个普通的和尚,到一代帝王,它们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奇迹改变了朱元璋的人生?

朱元璋身世之谜四 从军之谜

  朱元璋做和尚,平静的生活有一天被打破,一个人带了一封信送给朱元璋,什么人?汤和。刚才我们说小的时候他们一起放牛,汤和比他大三岁,这些人都把朱元璋看做他们的小领袖,他们的头儿。郭子兴起义以后,汤和带着家乡的十几条汉子投了郭子兴军中。汤和投了军,他必然想到小的时候他们的小领袖,他很信服朱元璋,他很自然地就想到朱元璋,把他请到军中来,朱元璋就接到了这样一封信。这封信在朱元璋心里是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呢?在他的回忆当中也有一段话,怎么说的呢?说是“既忧且惧,无可筹详”,说既担心也害怕,拿不出办法来,怎么办?与智者相商,与他的知心的人商量商量吧。大家可能会问,说汤和让你去你就去吧,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不是,形势非常复杂,红巾军起义之初军队并没有严格的纪律,到处抢掠烧杀,用朱元璋自己的回忆,烧杀的情况非常惨,是屋没有一个完整的椽子,墙没有一垛完整的墙壁,四处杀人,“焚荡城郭,屠戮士夫”啊。当然,红巾军当时主要打击的对象是富人,“屠戮士夫”嘛,朱元璋担心如果我出去遇见红巾军,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把我也杀了,还不如在庙里待着。可是还有一个危险,遇到元军也不安全,元军去讨伐红巾军起义,但是他们不敢直接跟红巾军作战,这些当官的怎么办,就让这些士兵到处抓老百姓,抓了老百姓以后就把老辈兴头上裹上一块红头巾,说这是红巾军,送给上级请赏。

  朱元璋就说,我要留下的话红巾军也可能杀我,我出去的话元朝军也可能害我,怎么办呢?这时候来了一封信,怎是不知道怎么办,叫“无可筹详”。他的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到庙中去算一卦呢?于是朱元璋就到了庙中的佛前给自己求卦。用什么来算,用珓杯,这个珓杯是用竹木做成的一个像杯形的算卦的工具,叫做珓杯。两个杯扔上去,落在地下,扣着是阴,仰着是阳。朱元璋说如果你说我离开这里可以平安的话,请你给我两个阳杯;如果你希望我留在这儿,留在这儿也能够平安的话那么你给我一阴一阳杯。这是朱元璋本身的盼望,他投,投珓杯落下得到两个阴杯,既不让他走,也不让他留。朱元璋心里盘算,这个不能定,第一次不算,再投。他心里想我还是希望走,你一定要让我得到两个阳杯,我带着干粮就离开寺庙。再投,又是两个阴杯,朱元璋不甘心,怎么又是两个阴杯,还是既不是走也不是留。再投第三次什么都不是了,既不阴也不阳,珓杯斜着站着。

  到底是怎么回事?朱元璋在盘算,莫非你是让我自己起事吗,自己挑起来来做事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再给我两个阴杯。朱元璋又投起来,落地一看——两个阴杯。这件事记录在朱元璋自己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当中,这个文章叫做《记梦》,说往事像梦一阳,《记梦》,这是朱元璋写的回忆。我们说朱元璋经历了四处的云游,见到了天下大乱,看到群雄并起,他自己不能不有所心动,但是他在决定取舍的时候需要借助外力来坚定他的信心,古人迷信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算卦之后朱元璋决定投军,从此离开寺庙,朱元璋从此走上了他成功之路。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