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距北京东北方向两百多公里的河北省承德市,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帝王宫苑,这就是清朝的皇家行宫“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在清朝历史上承担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作用。在清朝前期,每年夏天皇帝都会带领后妃、王公贵族和八旗官兵们前往木兰围场打猎,既有围猎消暑的乐趣,更有军事演习的实质,史称“木兰秋狝”。每年农历五月初,皇室即开始准备北上避暑,在承德一直要待到九月初,过了中秋节才返回北京,避暑长达数月,国家政务却片刻不能懈怠,而皇帝和后妃们也需要有一个安定的行宫,于是避暑山庄应运而生。
清朝皇帝每年驻跸热河行宫,除了木兰秋狝外,还有另外一层政治含义,即团结维护国家各民族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在避暑山庄的周围,有数座如同卫星环绕般,拱卫着山庄的寺庙,这些寺庙规模不一、形制不同,因其中的八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这些寺庙在清朝历史上地位特殊、含义重大。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二十一集《避暑山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