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三部)》(二十)京畿苑囿

紫禁城虽然是明清皇室的正宫,但皇帝与后妃们在四四方方的紫禁城中生活,天长日久难免会乏味倦怠,于是,皇帝们开始在北京城周边地区,选择山水秀美之处来修建自己的离宫别苑。经过多年的修缮与扩建,在京城的南部出现了“南苑猎场”,在西北地区出现了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即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今日的“三山五园”已经变了模样,有的低调隐于尘世,如玉泉山和静明园、有的化归寻常巷陌,如畅春园;也有的经过重修扩建,成为人民公园,如香山和静宜园;还有的仅存断壁残垣成为遗址,如圆明园。而万寿山和颐和园,以其完整和优质,成为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1998年,颐和园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走出紫禁城,一同去探访明清京畿地区的皇家苑囿。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二十集《京畿苑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紫禁城虽然是明清皇室的正宫,但皇帝与后妃们在四四方方的紫禁城中生活,天长日久难免会乏味倦怠,于是,皇帝们开始在北京城周边地区,选择山水秀美之处来修建自己的离宫别苑。经过多年的修缮与扩建,在京城的南部出现了“南苑猎场”,在西北地区出现了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即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数百年的时光中,这些皇家园林承载了历史的风霜,圆明园斑驳的遗迹,颐和园的草木亭台,都浓缩着中国近代的血泪与耻辱,今天,让我们走出紫禁城,一同去探访明清京畿地区的皇家苑囿。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二十集《京畿苑囿》。】

  北京城外京畿地区,园囿很多,重点讲三个:1、京南围猎,2、三山五园,3、清漪颐和。
  
  1、京南围猎
  
  我们一想到北京的园囿就想到西山,其实南面很重要,出了永定门往南二十里地,就是南苑,元朝忽必烈的时候,南苑这个地方就设了“下马飞放泊”,在这儿围猎,蒙古是草原文化,到了中原之后,把一部分良田变作牧场,后来很多汉人反对,又改牧为耕,但是南苑还保留下来了,在这个地方进行打猎。
  
  到明朝永乐皇帝建北京城,在南郊这个地方又扩大了,扩大到120里,修了围墙,四个城门,南苑的面积相当于北京城总面积的三倍。到清朝的时候,有接续,城门多了,13个门,还是作为皇家猎场,特别是清朝前期,顺治、康熙的时候。那个地方有个晾鹰台,现在还有遗址,皇帝在这里放海东青。清朝的时候,除了围猎之外,还是演兵场,皇帝检阅部队的时候在这儿,清朝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阅兵,皇帝是身穿甲胄,24个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在一起演练比赛,阅兵完后,要举行宴会,每一个旗在晾鹰台前摆五十桌,24个旗共摆1200桌酒席,现在的国宴是500桌,显得规模很大了,这里1200桌,气派非常壮观。
  
  南苑主要是旱围,皇帝不仅有旱围,还有水围,咱们北京地区最早,是辽南京的时候,辽帝到了春天,到京东南的延芳淀,去打水围。到了明清的时候,打水围是在现在的白洋淀,清朝叫白洋湖,大体上是现在安新县、任丘县等一直往东。明清的时候水面大,分东淀和西淀,打水围主要是春天,有记载康熙皇帝到白洋淀去了46次,其中打水围,安新县志记载了29次。
  
  去的时候,皇帝坐在船上,周围都是人,也是敲鼓,水鸟、天鹅等受了惊吓就起飞了,清朝打水围有海东青、枪、还有弓箭,康熙打,乾隆也打,乾隆有记载的去了5次,参加水围四次,最多的时候,乾隆一个人用枪打了50只水鸟,又用弓箭射了20只水鸟,清朝的祖先是渔猎文化。皇家打猎的时候是声势浩大,那还有行宫,康熙有首诗写当时的壮观场面,他写道:“轻舟十里五里,垂柳千丝万丝,忽听农歌起处,满村红杏开时。”
  
  【北京西郊以其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成为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首选之地,自清朝初年至清朝末年,经过数百年的修建和维护,北京西郊出现了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其中,香山、颐和园、圆明园最为大家所熟悉,那么,其他的山和园,又有哪些呢?“三山五园”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
  
  但是,康熙之后就很少打水围了,乾隆之后就不打水围了。重点是在西山。
  
  2、三山五园
  
  北京美景美在西山,树木葱绿,花草繁茂,河泉密布,西山风景园林,比较著名的是“三山五园”,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西郊的皇家的宫苑,和王宫贵族的赐园等,明清的时候,多者90多处,最重要的是皇家的“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特点:
  
  1)依山临水,历史久远。香山建园林比较早的是康熙早期,在香山建园子,建景点。到乾隆的时候扩大,后来形成了香山静宜园28景,周围有围墙,乾隆还赋诗,第一景,就是“勤政殿”,乾隆说:“家法传勤政,孜孜敢暂忘。”,第二景,是香山寺,英法联军破坏了,一部分景点已经恢复了,现在计划全部恢复起来。第三景,是昭庙,是喇嘛庙,也遭到破坏,现在也在恢复。燕京八景之一,就是“西山晴雪”,当时在城里头往西山看,现在雪少了,但是好天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再有就是香山红叶,晚秋、初冬,红叶遍山,景色诱人。香山有名,因为它有历史文化,和秀美景色。
  
  2)皇家园林,清幽景深。玉泉山的山不太高,但是它有泉,“玉泉趵突”,燕京八景之一,以泉来命名的山,玉泉山的水清澈、甘醇,皇宫用的水,就是玉泉山的水,玉泉山的水后来就流到昆明湖,沿着长河一直流下来,这个水滋养的水稻,就是京西稻。玉泉山在康熙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行宫了,后来到乾隆的时候就进一步发展,玉泉山先有十六景,后来发展十六景,一共有32景。乾隆非常赞赏玉泉山的静明园,他说:“一时之会,前后迵异,一步之移,方向顿殊。”。
  
  3)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畅春园现在没有了,原来在北京大学西门以西,到现在颐和园东门以东,在明朝的时候,万历皇帝他妈李太后,万历的外祖父叫李伟,是他的私家花园,后来这个园子就没落了。清初的时候,康熙觉得这里不错,加以修整,就成了畅春园,康熙早期到西郊重要住在畅春园,住在清溪书屋,康熙死就死在这里。畅春园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今天特别介绍一下蒙养斋,是畅春园的一景,主要被西方称作“皇家科学院”,康熙总负责,三阿哥支持,集中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在这里进行研究、编书、教学。所言蒙养斋有教学功能、编辑功能和研究功能。但是康熙去世之后,雍正的时候,就把这撤了,乾隆的时候,改成太后避暑的地儿,英法联军以后,畅春园就遭到破坏了。
  
  4)南秀北雄,汇贯中西。把南方园林的秀美,和北方园林的雄莽,融合在一起,而且,又把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融合在一起。这是“三山五园”的一个重要特点。圆明园在康熙的时候,是给雍亲王一个赐园,康熙故去之后,雍正是不到畅春园去的,他就经营圆明园,加以扩大,到乾隆的时候,接着经营圆明园,嘉庆的时候还接着。圆明园是在前后150年的时间在经营,当时中原没有战争,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圆明园是清楚花费150年的时间,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和智慧,营造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四十景,后来增加了八景,是四十八个重要景点,比如说,万字安和殿,就是一个“卍”字形,在水里面建了一个“卍”字形的殿,怎么走四边都是水,这些皇帝太聪明了,四面都是光,在这水上“卍”字殿里头读书。行走、散步,真是和天堂一样。还有一个叫山高水长殿,背面是小山,前面是开阔地,再前面有水,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这儿。这里是二层楼,每年正月十五,乾隆就在这里,五千人舞灯笼、放烟火、放炮,把和平盛世表现的淋漓尽致。圆明园其实是三个园,第一圆明园,第二长春园,第三万春园,长春园是雍正时候没有的,长春园和圆明园四十八景不同,它有西洋景,大水法,就是喷水池,原先没有,后来从西方引进的,十二个生肖的头像围了一圈,两个小时,时辰到了就喷水,十二生肖乘2=24,一天24小时,一天转一圈,也被英法联军破坏了。圆明园48景,长春园和绮春园各30景,合起来时108组景点。是我们中华园林史上最优秀的杰作,可惜,被毁了,这个历史的记忆,所有中国人世世代代永远不要忘记。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今日的“三山五园”已经变了模样,有的低调隐于尘世,如玉泉山和静明园、有的化归寻常巷陌,如畅春园;也有的经过重修扩建,成为人民公园,如香山和静宜园;还有的仅存断壁残垣成为遗址,如圆明园。而万寿山和颐和园,以其完整和优质,成为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1998年,颐和园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著名的“三山五园”,许多都受到了破坏,遗迹还存,但是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的就是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
  
  3、清漪颐和
  
  乾隆建这个清漪园,有三个理由:一是修成水利,二是操练水师,三是为母祝寿。清漪园的山不叫万寿山,原来叫瓮山,乾隆为给母亲过生日改成了万寿山,西湖改成了昆明湖,有首诗说:“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北京西山,乾隆认为是风景最好的,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和整个清漪园到慈禧的时候,就改成颐和园了,颐和园分几块,1)是宫殿区,进了颐和园的东门就是仁寿殿,慈禧临朝听政的时候,就在仁寿殿。2)内廷区,主要是乐寿堂和玉澜堂。3)前山区,面临昆明湖。底下就是颐和园长廊,是中国所有园林里面,最长的一个长廊,一间一间的是273间,长728米,每一间顶上都有一幅画,一共有14000多幅画,现在基本保留下来了。
  
  从长廊望上看,一层一层佛香阁、排云殿、最高智慧海。佛香阁乾隆时候就有,后来佛香阁里头的大铜佛,在英法联军之后就不见了,慈禧要过生日拜佛,只好泥塑了一个。1989年要修佛香阁,泥塑佛坏了,铜佛也找不到了,很巧,在北京西城区的一座庙里。的夹墙里头发现了铜佛,这个铜佛造像非常庄严,又很慈祥,高5米。12面24臂,重量大约有一万斤,终于安放于佛香阁。大佛高阁,珠联璧合。但观音佛像顶部还应该有一尊小佛,叫作化佛,其时已失,只剩底座。这时有人想起在颐和园库房里还保存着一尊小铜佛,那是在昆明湖底清淤时发现的。工作人员将这尊小佛像安放在大佛头顶的底座上,完全吻合,天衣无缝。这段双佛百年奇缘,成为颐和园的文物佳话。
  
  4)南湖区,从南湖岛到龙王庙。到东岸、廊如亭,到铜牛,架起一个长虹来,这个长虹就仿照卢沟桥做的,桥长150米,宽8米。上面狮子比卢沟桥多59个,499个狮子。这个十七孔桥太漂亮了,再东面点就是谐趣园,是仿照无锡的寄畅园做的,这个谐趣园有说法:“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一径一洞”,八个一融合在一起,典型的江南美景移到了北方,所以叫南秀北雄。
  
  5)是后山区,前头布置的这么好,后面修了河,修了湖,修了苏州街,在那做买卖,皇帝和皇后去那里和太监装的商人砍价。颐和园是现存的北京城的最大的皇家园林,是我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和杰作。
  
  关于清漪园和颐和园,还有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乾隆帝不在清漪园过夜。据记载,他到园共132次。但是,乾隆帝一夜也没有在园里住过。为什么呢?乾隆帝曾说过修园劳民伤财,他却修了清漪园。为此,他自责:“园虽成,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宵,犹初志也,或亦有以谅予矣。”就是说,每次早上去,过午返,不曾在园里过夜,以此自律和反思,或可得到天下对自己的谅解。

  第二个故事。乐寿堂东侧的玉澜堂,原是光绪帝的寝宫。但“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住颐和园时,将光绪帝囚禁在玉澜堂。为防光绪帝逃逸,命在堂外,构筑高墙,严加防守;堂内砌墙,隔断窗户;皇后住后院,不能来往:玉澜堂成为一座顶级的囚笼。这只是慈禧的“颐”,而不是母子的“和”。所以我说是“颐和不和”。
  
  第三个故事。慈禧太后是个戏迷。清廷专门设立皇家戏班——昇平署,先是演昆曲,后来演京戏。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外地戏班进京献艺,后吸取其他戏剧之长,形成唱念做打并重的新剧种——京戏。
  
  我们在逛颐和园,逛香山的时候,我们想想当年我就思考,清帝围猎为了习武,但是八旗铁骑却败在英国船坚利炮之下,疏浚昆明湖为了练水军,但是北洋水师败在日本的舰艇之下,英、日侵略者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大清帝国却没有在海上加强防御,发展海洋事业,清帝耗费巨资,耗费民脂民膏修“三山五园”,却忽视了国防的建设,特别是乾隆以后,结果,从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一幕一幕的历史悲剧。我们在观赏美景的时候,也要想到历史教训。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