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三部)》(十九)宫外三堂

在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夹杂在一片或金碧辉煌或普通寻常的建筑中,有几处与众不同的西洋建筑,那便是北京的教堂,教堂分东西南北、围绕皇宫而建。这些教堂看似与紫禁城并无直接关系,但正是有了皇帝的首肯,才能在离皇宫如此近的地方敕建。传教士们从这里打开东方大陆的传教之路,而宫外的教堂也是明清皇帝们主动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

在北京东西南北四个教堂中,南堂创建最早,东堂继南堂之后,东堂位于今天北京王府井大街74号,也成为了闹市区的一处景观。而北堂则与众不同,北堂的修建与两位世界伟大的君主有关,当法国的路易十四遭遇清朝的康熙大帝,北堂便是他们沟通心意的桥梁。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十九集《宫外三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在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夹杂在一片或金碧辉煌或普通寻常的建筑中,有几处与众不同的西洋建筑,那便是北京的教堂,教堂分东西南北、围绕皇宫而建。这些教堂看似与紫禁城并无直接关系,但正是有了皇帝的首肯,才能在离皇宫如此近的地方敕建。传教士们从这里打开东方大陆的传教之路,而宫外的教堂也是明清皇帝们主动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十九集《宫外三堂》。】

  北京皇宫的外面有四座天主教堂,就是南堂、北堂、东堂、西堂,这里住的是耶稣会士,都是朝廷敕建,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而且到现在都还存在,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讲其三:1、万历南堂,2、康熙北堂,3、乾隆东堂。
  
  1、万历南堂
  
  北京皇宫以外最早的天主教堂,在内城以里,宣武门内,现在是前门西大街141号,这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从最早进北京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开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他随着天主教耶稣会士,西方东渡,在万历29年1601年到了北京,他带了几样东西,一是,自鸣钟,那个时候朝廷还用滴漏呢,大家是耳目一新。二是,《坤舆万国全图》,就是世界地图,那个时候士大夫还认为天圆地方,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这样的东西没见过。这事奏报万历皇帝了,他也很高兴,他也没见过,赐了地让利玛窦住,就是在现在的前门西大街141号,建立第一个教堂。
  
  利玛窦到了北京之后学习儒家的经典,和士大夫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徐光启,跟他学西方的科学技术,俩人合作著译《几何原本》,就是现在的平面几何学的中学课本。利玛窦认真的学习中国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学不太懂,士大夫就教给他。
  
  天主教的南堂是几毁几建,利玛窦虚岁活了59岁病死在北京,西洋人病死在北京这还是头一回,万历皇帝赐了墓地,在现在的阜成门外车公庄大街6号,就现在北京市委党校的院里。利玛窦的晚期,又有一个耶稣会士汤若望,是德意志人,先到了澳门,在澳门学习汉语。他是天启三年1623年到得北京,到北京之前,曾到罗马学习神学、数学、天文学等,很有科学方面的造诣。他到北京之后是崇祯的时候了,崇祯要修历书,徐光启等和他合作来修《崇祯历书》,就是老黄历。
  
  汤若望和清朝宫廷有些特殊的关系,除了修历法之外,其中一个就是顺治皇帝的皇后,定亲了还没结婚的时候病了,太医院御医给看,没看好。孝庄太后就想到了汤若望,就派素麻剌姑陪着未婚皇后,隐瞒身份到了南堂,汤若望看完几天后真的好了。这样就和顺治和孝庄都有关系了,顺治皇帝到了南堂,一块交谈顺治很有兴趣,先后24次到南堂和汤若望一块儿交谈。其中顺治19岁生日的时候,不在皇宫过,要到汤若望的天主教教堂过,顺治临死的时候,要定皇位的继承人,许多人有不同意见,其中之一是孝庄太后征求了汤若望的意见。
  
  康熙继承皇位,也有汤若望的意见,康熙八岁继位。鳌拜等四辅政大臣,掌控朝政,就发生一件事,钦天监的一个官杨光先,诬告汤若望,说万年历法是错的,鳌拜就把汤若望、南怀仁等抓了起来,关到监狱里。他们就想把汤若望、南怀仁等处以极刑,凌迟处死。很巧皇宫发生地震了,皇宫城墙都摇晃,鳌拜等觉得这事天意示警,是不是有冤情,他们就把汤若望、南怀仁等监外圈禁起来了,就把这事奏报孝庄太皇太后了,孝庄说汤若望对先帝是有恩的,这样鳌拜等就把他释放了。
  
  到康熙七年1668年的时候,汤若望是76岁高龄,又病又惊吓就死了,死了后赐给他墓地,还是在车公庄大街6号的院里,利玛窦的墓地。汤若望死之前还有南怀仁陪他坐监狱,南怀仁(1623年-1688年)是比利时人,这个人是耶稣会士,即懂宗教又懂天文历法,到北京之后就住在南堂,做汤若望的助手,这个人很讲情义,汤若望在审判的时候,带着手铐脚镣,岁数也大了,出庭的时候,南怀仁代他答辩,汤若望在监狱病了,由南怀仁照顾。这种讲义气讲情义,让北京士大夫感到很惊讶,有人说了这样话:“汤玛法已拟死罪,他人将趋避之不暇,而怀仁仗义为之辩户,诚忠友也。”原来汤若望做钦天监监正,他死了以后,南怀仁做监副。
  
  南怀仁对清朝的贡献,汤若望死的时候案子还没完呢,康熙慢慢就大了,要给案子定性。康熙的第一,就是测天象,在现在建国门外的观象台,经过反复检测,最后康熙说:“怀仁所言诸款皆符,吴明烜所言诸款皆错。节气占侯,悉从南怀仁说。”第二,制仪器,南怀仁负责制作天文仪器,重要的有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天体仪还有后来的玑衡抚辰仪,八个重要仪器,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古观象台,的八个天文仪器,还是这个时候南怀仁时候建的。第三。造火炮。当时正是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前方把炮运回北京说炮不能用,康熙就让南怀仁去看,南怀仁说炮没问题,就是生锈了,除锈后150门大炮重新运到前线,但是炮太大,山地不起作用。康熙就命令他研制小炮,叫轻型火炮,在南怀仁的支持下大约有1000尊炮到前线,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统一中原的时候起了重要作用。第四,做帝师,康熙每天都把他召来讲课,一次讲两三个小时,连续讲了五个多月,讲天文、数学,康熙东巡的时候,也带着南怀仁,进行大地的测量,康熙对南怀仁也是格外关照,说明康熙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在北京东西南北四个教堂中,南堂创建最早,北堂则与众不同,北堂的修建与两位世界伟大的君主有关,当法国的路易十四,遭遇清朝的康熙大帝,北堂便是他们沟通心意的桥梁。】
  
  2、康熙北堂
  
  宫外的北堂就在现在的西什库大街33号,康熙的时候,这边是康熙大帝,法兰西那边是路易十四,他们俩时间差不多、经历差不多、出身差不多,都是幼年丧父,很小就登基,除掉了权臣,亲掌朝纲,都是有作为的一个君主。路易十四很有作为,对东方不了解,要派耶稣会士到东方,主要派了白晋、张诚、洪若翰、刘应、李明等五人。他这些耶稣会士都是数学修养很高的,天文学修养很高的,当时算比较一流的科学家。路易十四把他们叫做国王数学家,东去的费用由路易十四出,工资由路易十四出,就乘着船从法国颠簸,1688年白晋一行到了北京。
  
  开始住南堂,原来主要是葡萄牙人,包括意大利人,法国一来就是五个人,他们之间不是很和谐,他们都想拥有自己的教堂,不久机会就来了,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得了疟疾,太医治不好,白晋、张诚等,把带来的奎宁给康熙吃,果然康熙的疟疾好了。康熙很高兴,就赐给他们地方,就是西苑中海北部,叫蚕池口德地方,位置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分馆,马路对面,现在中南海红墙里面,建立了天主教的第一个北堂。
  
  搬到里头,到了道光年间,就排斥天主教,给拆了,一部分天主教徒就走了。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之后,他们提出恢复北堂,基本上原地又把北堂重建了。后来又出问题了,光绪皇帝要结婚了,慈禧就要交出权力,就要在西苑,现在的中南海建立自己的一个地方。北堂很高,上面容易看到里面,所以光绪的时候就换到了现在的西什库大街33号,这时候北堂很大了,北堂的大堂有2200㎡,而且很高16.5米,十字架的塔尖是31米,接近八层楼高。
  
  北堂的开创者还是白晋,白晋到了北京给皇帝送了见面礼,带着三十多箱仪器,献给康熙,康熙很高兴,就在乾清宫举行宴会招待白晋张诚等人,就把白晋、张诚留在宫里了,康熙就派人教给他们满语满文、汉语汉文,也让他们来授课,教康熙天文、数学、几何、代数等,康熙很用功,白晋几乎是天天进攻给康熙授课。多的时候,一天六个多小时,教案是用满文写的,讲的时候用满语。特别是耶稣会士把西方的人体解剖学,满文教材,有插图,这些书还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着。
  
  白晋跟康熙的私人关系很好,康熙就跟白晋说,我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我还有个蒙养斋,也需要科学技术人才,你是不是能找一点。康熙皇帝就派白晋回到欧洲,去向法官的国王路易十四回报,带着人参、丝绸、瓷器,还带了四十九册精美线装图书。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回到法国,路易十四接见了他,他把这些献上,路易十四欢喜而又惊奇,白晋用拉丁语全面报告康熙的情况,这是第一次全面地了解康熙帝的情况,后来白晋就出版了《康熙皇帝》,这是西方用西文出版的第一本康熙皇帝的传,对西方了解康熙皇帝,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回来的时候,带了一批法国科学家,但是都是耶稣会士,有的留在造办处,其中带了亚洲地图,对中俄尼布楚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起了参考作用。南堂很北堂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地位不完全一样,如果说南堂主要折射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的话,那么,北堂则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传播和对西方的重要影响。白晋把汉文满文的书带到西方,他和他的后来把四书里面的《论语》《大学》《中庸》这三本,再后来把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翻译成拉丁文在西方出版。才开始对西方造成影响。
  
  通过法国耶稣会士他很多的中国文化传统带到法国,带到欧洲,比如说康熙年的《皇舆全览图》,把他带到法国,然后进行铜版印刷,完了运回来,有一部分就留在法国,后来法国人、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地图的了解,主要是《皇舆全览图》。康熙时候的疆域,南到曾母暗沙,北到外兴安岭,黑龙江入海口那个库页岛,后来西到巴尔喀什湖,西南到西藏,东南到台湾。这个地图一直影响着欧洲,后来由欧洲影响到全世界。
  
  【中国的皇帝从西方传教士这里,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与神奇,于是又有了新教堂的修建,教分派别,堂设东西,公元1655年,继南堂之后的北京第二座天主教堂出现了,东堂位于今天北京王府井大街74号,也成为了闹市区的一处景观。那么,东堂与清朝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3、乾隆东堂
  
  东堂在皇宫的东边,位于今天北京王府井大街74号,位于宫廷的东面就叫东堂。西堂在线西直门大街130号。他在宫廷的西边,东堂最早建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后来几毁几建,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堂是光绪时候建的,有很多耶稣会士,重点是一个叫郎世宁,他在南堂也住过,东堂有郎世宁画的画,郎世宁是意大利米兰人,是在康熙五十四年1705年到了北京,在造办处的如意馆工作,郎世宁特别擅长画画,最先画的一幅是《聚瑞图》,他把西洋的画法和中国的画法结合起来,独创了一个新的绘画技艺。
  
  但是郎世宁的代表作是画马,《八骏图》,《百骏图》是我们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康熙的时候入宫,雍正的时候他还画,乾隆特别喜欢他,乾隆经常自己去如意馆看画画,一坐就是一个时辰,一次乾隆带了八个妃子去看画画,他问郎世宁,拟认为哪个最漂亮,就把她画下来,他也不能抗旨,第二天乾隆问他画的哪个,郎世宁说我没看妃子,我在数房上的瓦,乾隆问多少块啊,他说三十块,乾隆让太监一数果然是三十块,乾隆以后就没提这事。
  
  乾隆很欣赏郎世宁的智慧和绘画,后来画了一些重大的战功图,郎世宁画最主要特点就是把西洋画法和中国画法加以融合,西洋画法有透视,有明暗,郎世宁的画是中西结合绘画艺术的创造,他还带了很多学生。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郎世宁因病故去了,享年79岁。
  
  南堂、北堂、东堂、西堂,都是西方的耶稣会士,有一个时期对他们完全否定,也有一些人完全肯定。我看,阴阳两方面看,西方耶稣会士来华,他的宗旨是传播天主教,他们既带了了西方文明,又传播了中华文化。在中西文化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是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