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三部)》(十三)宫廷造办

在封建帝制时代,最稀少和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皇家宫廷御用品,处处体现皇家风范,无一不是工艺精、用料好,费时费力的精心之作、传世之作。在清朝,专门负责监造这些器物的部门,就是内务府造办处。

    在造办处里,云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和最高超的技艺。那么,这些人都有什么绝活?造办处里的这些能工巧匠们,他们虽然身怀绝技、工艺精湛,但是作为历史的配角,他们大部分人没能留下姓名,只有极少数人被历史记了下来。

    比如康雍乾时期的赵昌和唐英,虽然他们只是造办处里的一名官员,官位无法与朝中大臣比肩,但是,小人物也有大智慧,小人物也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奇迹……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为我们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十三集《宫廷造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在封建帝制时代,最稀少和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皇家宫廷御用品,处处体现皇家风范,无一不是工艺精、用料好,费时费力的精心之作、传世之作。在清朝,专门负责监造这些器物的部门,就是内务府造办处。在造办处里,云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和最高超的技艺。那么,这些人都有什么绝活?造办处里的这些能工巧匠们,他们虽然身怀绝技、工艺精湛,但是作为历史的配角,他们大部分人没能留下姓名,只有极少数人被历史记了下来。比如康雍乾时期的赵昌和唐英,虽然他们只是造办处里的一名官员,官位无法与朝中大臣比肩,但是,小人物也有大智慧,小人物也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奇迹。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为我们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十三集《宫廷造办》。】

  宫里头那么多器物,他的制作、维修、保管,由宫廷造办处负责,所以今天讲三个小题目:1、内府造办。2、小臣赵昌。3、唐英烧磁。
  
  1、内府造办
  
  内府造办处这个机构太重要了,大体上7类,42作。比如一类,木作、漆作、镟作、刻字作等五作。刻字单有一个作坊,负责皇帝印章的刻字。二类,画作、裱作、匣作、广木作等四作。木作广作是广东籍的木匠来做。三类,灯作、裁作、花儿作、绦儿作、穿珠作、皮作、绣作的七作。四类,镀金作、玉作、錾花作、牙作、砚作等七作。五类,铜作、眼睛作等五作。六类,玻璃厂、鞍甲作、珐琅作、画院处等十作。七类,头盔作、香袋作等。一共是七类,42个作坊。实际上可能还多,凡是宫廷用器各个方面,大体上在这42作里,制作、维修、以及保养等。还不止这些,一些军需品,比如军用地图,也是由内府造办处来做。内府造办处没有定级别,但是它和巡抚总督之间的公文,用咨文,是同等的级别,内府造办处相当于部级。
  
  【从清顺治帝开始,宫中设立内务府,内务府由皇上直接任命亲信管理,负责宫中的一切事物,而造办处是内务府下设的机构,掌管着宫中一切器物的制造,内务府造办处里,能工巧匠云集,那么这些人来自哪里?他们都有什么绝活呢?】
  
  工匠主要有三类。1)旗匠。主要是内务府的包衣,他们是世袭,手艺好,一代代下传,他们的待遇比较低,一般是给一点口粮,一点补贴,因为他们在八旗已经有一部分待遇了。2)南匠。从南方来的工匠,南京、苏州、扬州等地,这部分人待遇比较高,一般是每月二两银子,还给一部分住房或伙食补贴,因为这些人是特殊的手艺工人。3)民匠。可能是南方人,也可能是北方人,手艺比较好的,比如说山东淄博有一些作玻璃器皿的手艺特别好,就征集来,做一些普通的民匠。大体上有这三部分人组成内务府造办处的,这些工匠、技师组成。
  
  从苏州来了四个工匠,就有人考他们,给他们每人一个细腰葫芦,限期把里面裱糊起来,这些工匠经过思考以后,把蒂切掉,把瓷砸碎放里面晃,磨了禳以后再放进瓷碎片晃,就把里面磨光了,把棉纸搁上水泡成浆,灌倒葫芦里晃,然后倒出来,放一天一夜,里面就有一层膜了。第二天同样方法在灌,如此反复,七天七夜里面裱糊的又光又亮又细。所以造办处的人,个个聪明智慧心灵手巧,这些人的工艺水平,代表了明清时代我们国家最高的工艺水平。所以他造出的器物都是珍宝。
  
  内务府的人数没有具体统计,人也是有变化的,到嘉庆四年的时候1799年,这年工匠是809人,这样推断大体上人数在600-800人之间。
  
  2、小臣赵昌
  
  赵昌有三个特点:1)是小臣,2)是近臣,3)是能臣。
  
  1)是小臣。赵昌的出身是内务府上三旗的包衣,就是家庭奴仆,不是正式的旗族身份,出身比较低位,这种人在宫廷做官是很难的。曹雪芹的先祖曹寅,也是内务府汉军包衣,但是后来做到江宁织造了,还有个内务府包衣就做到了佐领。赵昌没有做到这些,一直是小臣,一直是奴仆的身份在康熙身边的造办处,所以他不是朝廷大臣。
  
  2)是近臣。他比康熙小三岁,康熙14岁亲政,这个时候赵昌11岁,在康熙身边听差、使唤比较方便,这个近臣满语的官名叫哈哈珠子,翻译成汉语就是近侍,有一封耶稣会士徐日升的信,流传到海外了,上面称赵昌为侍童,这样他们的关系就很近了。
  
  康熙身边有个耶稣会士,有时候请他们讲数学课,就是赵昌去传达,赵昌是耶稣会士和康熙之间的联络人。康熙两次南巡,都是赵昌随驾,还是负责康熙和沿途耶稣会士的联络。有个西班牙的耶稣会士叫利安宁,他觐见康熙皇帝,要送礼物,康熙婉言谢绝,利安宁很着急,就请赵昌帮忙,尽显海外人士的一份诚心,赵昌就奏报了,康熙收了两件很小的器皿,康熙说:“朕谨收此物,以示纪念。”。
  
  3)是能臣。有个意大利耶稣会士,叫利类思,在康熙身边沟通中西文化起了很重要作用,康熙平时见不到他,他病了生命垂危,他们就把信息告诉了赵昌,赵昌告诉了康熙,康熙很重视这事,立即派御医帮他看病。没治好死了,康熙下谕旨赐给他200两银子,10匹绸缎,而且指定墓地,安葬耶稣会士。中间的联络工作赵昌来做。
  
  法国的耶稣会士,洪若翰、张诚、白晋等,作为法国的数学家,受路易十四的派遣,坐船来到中国在宁波登陆,浙江的巡抚叫金鋐,不让登陆,他们就找了耶稣会士南怀仁,南怀仁见不了康熙,就送信个赵昌,赵昌在热河避暑山庄,赵昌把信转达了,并对事情做了解释。康熙下令,金鋐才让他们进来。如果没有赵昌这个传递,后来一系列历史故事就另写了。这批耶稣会士太重要了,对沟通中法的关系,对沟通中西文化的关系,对传播儒家文化,起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在这家事上看出,赵昌确却是康熙身边的能臣。
  
  但是康熙皇帝一死,雍正皇帝一即位就把赵昌下狱了,并且抄了家。理由是三条:1)借欠内务府库银五千两,这事说大就打,说小就小。2)利用职务安插私人。3)私造火镰。赵昌是负责内务府的,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喜欢火镰,等于自动打火的简易打火机,和赵昌说了,赵昌就造了一个,给了弘皙,雍正说你没有奏报。把赵昌打入监狱一直到死,主要不是经济犯罪,主要是政治原因。赵昌知道康熙的秘密太多了,不知道说一句什么话,都不得了,赵昌和废太子走的近了一些,雍正这两条不能容他。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3、唐英烧磁。
  
  唐英是内务府管磁的,景德镇瓷的督办,景德镇的瓷是元朝就开始烧了。宣德的时候,正式派官驻景德镇,在那烧窑,皇家重视景德镇,即给景德镇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又给景德镇的一些瓷工,民众带来了灾难。明朝从弘治以来,在景德镇下的烧瓷任务没有完成的30万件,嘉靖、隆庆、万历这三个朝的局部统计,仅仅记了四次,烧了67万余件套,数量非常庞大。
  
  明朝亡了,清朝兴起,又在景德镇烧瓷,特别是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历史上烧瓷的高峰,中国瓷器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高峰顶端的时候,唐英负责。清朝在景德镇烧瓷的数量太惊人了,清初每一年从景德镇烧瓷器28000多件套,就是一件件装船运到北京,都是很大的数字,这个时期主要是唐英。
  
  唐英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出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去世,活了75岁。他是汉军旗人,出生在沈阳,16岁到北京宫廷内务府。唐英从小聪明智慧,博学强记,酷爱书法,文化造诣很高。在内务府认识了宫廷,那些大的画家,王原祁等大书法家,这样书画的境界就比别人高,所以就派唐英到景德镇。景德镇的窑官一般都是兼职,九江的税关等税官,宫廷不出钱,从税关里等地方抽银子,所以唐英又要凑银子,又要烧窑,又要管理。
  
  唐英到景德镇以后,一看你是从北京来一个官,烧窑的工人,世世代代的手艺人,看不起你也不告诉你怎么烧。唐英就向烧窑的工人学习,史书记载说:“杜门谢交游,萃精会神,苦心戳力,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唐英掌握全过程的烧瓷技术,而且自己也能烧了,有的老工人比较单项,不是全过程都很精通。而且在他这时候还刻了碑,叫“陶成纪事碑”,记载陶窑是怎么做的,后来他受皇帝敕命和被人合作,还写了一本书,叫做《陶治图说》,把全部的过程和经验写出来,图文并茂。陶窑是既有理论著作,又能实际操作,在我们陶瓷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英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被后人公认是瓷器中珍品,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乾隆以帝王之尊,亲自策划了陶瓷的生产,对陶瓷生产的管理非常严格,尤其是对督窑官的要求甚严,颇似今天的问责制,那个时候,即使像唐英这样的人,也会动辄受罚。】
  
  唐英烧瓷器也有故事,一次乾隆皇帝高兴了,下令烧瓷47120件,下令的时间是冬天,江西景德镇窑有规定,冬天土有点冻,又快过年了,窑工都回家了,这时候就难办了。他就一家一户的把窑工请回来,废了好大劲,运到北京,乾隆一看不高兴,有的器皿太搓粗糙了,还有破损。对唐英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并让唐英掏了几千两银子的损失。
  
  又一次,请来要做鼻烟壶,又是冬天,和上次一样把窑工请来,亲自督办,这次不敢大意了,做了40个鼻烟壶,送到乾隆那里,这次过关了,没斥责也没表扬。唐英做的瓷器,有一部分他自己在那儿题的款,他自己画的画,他亲自烧制成的,流传到现在就很珍贵了,一个是笔筒,仿竹子形状的,不是圆的,是歪曲的笔筒。还有一个方形的笔筒和园的笔筒,还有一对花觚,还有几件能证明是唐英做的,一代制瓷大师,这个评价都不够。
  
  我们国家有一个传统,就是重道不重器,道是高尚的,器是细末之事,道的确是高尚的,器也很重要。我们习惯把器称为奇器淫巧,西方重视我们的器,舰船利炮打过来。我觉得我们既要重视道,也是重视器,道器并重。有理论思想,又有实际的器物的发明和创造,两个方面都不要忽视,都要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视唐英不是重视一个人,就是要重视器物的地位。清朝康雍乾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高峰,虽然这三朝瓷器都很繁荣,但是各个不同。瓷如其人,人如其政,康熙瓷器的特点是质朴,雍正瓷器特点是典雅,乾隆瓷器特点是华丽。康熙为政就比较质朴,雍正介于康熙和乾隆之间,很典雅庄重,乾隆讲排场讲华丽,讲奢费。我们中国的瓷器,在世界瓷器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的瓷器,影响这个欧洲的发展,是我们中国文化里一朵灿烂的鲜花。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