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三部)》(十二)宫廷御膳

明清之际,皇帝对口腹之欲的重视,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凭借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随心所欲的权势,役使全国各地各派数以千计的名厨大师,会聚南北东西各个菜系的精华,形成了豪奢精致、蔚为壮观的御膳风味特色。

  那么,明清的皇帝们到底如何吃饭?御膳房里真的会聚了人间美味吗?皇帝们的饮食习惯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特点呢?

  皇帝九五之尊、君临天下,聚敛天下美食美饮,吃遍天下山珍海味。如果遇到接待外邦使臣、庆祝王师凯旋、结交王公重臣等重大活动或重要场合,在饮食上就更加凸显了皇家的气派和尊严。而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宫廷御膳也同样奢华精致。那么,宫廷中的节日膳食到底有着怎样的鲜明特点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十二集《宫廷御膳》,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明清之际,皇帝对口腹之欲的重视,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凭借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随心所欲的权势,役使全国各地各派数以千计的名厨大师,会聚南北东西各个菜系的精华,形成了豪奢精致、蔚为壮观的御膳风味特色。那么,明清的皇帝们到底如何吃饭?御膳房里真的会聚了人间美味吗?皇帝们的饮食习惯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特点呢?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十二集《宫廷御膳》,敬请关注。】

  大家特别关心皇帝、皇后他们的吃饭问题,就是御膳,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今天讲三个小题目:1、宫廷膳食。2、宫廷进膳。3、宫廷节膳。
  
  1、宫廷膳食
  
  有句话说的好“王天下者食天下。”皇帝君临天下,吃遍天下山珍海味、新鲜珍奇的食品。各地进贡到皇宫他们吃,皇宫管皇帝吃的御膳,总机构叫御茶膳房,地方不一样,康熙的时候,大概定下来了,就在乾清门外箭亭旁边,为总的御茶膳房,一直到清末这里负责皇宫的膳食问题,宫廷吃东西的来源途径,主要有三:贡,买,种。
  
  1)贡。就是各地贡献到皇宫的东西。明初在南京的时候,苏州、扬州、杭州、南京,长江三角洲,钱塘江三角洲,这个地方比较富,好吃的东西都往皇宫供应,永乐迁都北京以后没改。到清朝就更多了,北方的、东北的。贡的数量很大,主食、副食、水果等等。举个例子,贡鱼,鲥鱼,产在(江苏)镇江,快到长江入海口了。每年春天鲥鱼在长江口逆着游,游在镇江附近产卵,这时候捕鱼,第一网进贡,先给皇上吃,鲥鱼又鲜又美,而且产量很少,一直延续的清朝。
  
  皇宫在北京距离镇江三千里地,水旱两路同时运,旱路就是骑着马,船上搁着冰叫冰船,马上也搁着冰,四十四小时以内要送到皇宫,沿途驿站都有冰库,送到北京以后,皇帝要举行鲥鱼宴会,参见的人只能是皇上和忠臣,一般大臣不行。民间谚语形容这家事情,“三千里路不三日,知晓几人马几匹,马伤人死何足论,只求好鱼呈圣尊。”
  
  2)买。直接由内务府到市场才买。而且经常赊账,老百姓要账进不了皇宫的门,所以史书记载说“价直不时给,市井负累。”,这个买也有故事,明朝隆庆皇帝心血来潮,套吃果仁的馅饼,让御膳房去做,报单子,食的、剥干果的、制糖的等开支50两白银,这个数接近一位知县一年的工资。皇帝也不是好蒙的,就是我做皇子的时候,去买过大约五钱银子,能卖一盒这样馅饼。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问大学士汪由敦,你那么早就上朝,早点吃的什么呢?汪由敦说,我们家比较穷,每天早起吃四个鸡蛋。乾隆说不得了啊,一个鸡蛋十两银子,四个鸡蛋四十两银子,我都做皇帝了,还不敢这么奢侈。汪由敦说话比较技巧,他巧辩的回答说,我买的鸡蛋都是又小又不好,残破的,人家处理给我,几文钱一个。
  
  3)种。明嘉靖帝在西苑(今中南海)种田,找几个农夫给他种地,无独有偶,清康熙帝也在西苑种田,在丰泽园附近,十亩三分地,皇帝有一亩三分地在先农坛,十亩三分地在西苑,康熙皇帝的御园,种稻谷、蔬菜还有水果。就说稻谷,康熙亲自育种,到了六月份,他就在稻田里转,有一颗稻子长的又高仔又饱满,乾隆就把它恰下来,搁到皇宫里,第二拿这个当子种,长了一片,还是很好。乾隆就又剪下来,几年以后,这十亩三分地,都是这个稻子了,他就起名叫“御稻米”,然后再到承德避暑山庄种,康熙说,朕四十余年来,吃的稻米都是自己种的御稻米。
  
  宫廷里头御厨多少人呢?洪熙时6300余名,成化时近8000名。这么多人做饭,不能都供应,太监宫女日有饿死者。到了清朝少了些,主要有四种人。1)满洲厨师,他们从龙入关他们多子承父艺,为清宫厨师的主体。2)山东厨师,这是明朝皇宫里头遗留下来的,也是子承父艺。3)江南厨师,康熙、乾隆下了江南以后,觉得江南菜好吃,就把厨师带到北京了。有些南方的巡抚、总督进贡菜的时候,把厨师一块进贡来了。4)其他厨师。皇帝有时候发现某个饭馆的菜特别好吃,就点名要这个厨师来皇宫做菜。组成了庞大的厨师队伍,为皇家餐饮服务。
  
  【民间流传一句话“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从食材用料到菜品种类,从餐饮用具到用餐规矩,无不体现着皇家御膳繁琐庞杂豪奢精致的尊严和气派,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那么,皇帝在宫中到底如何吃饭?他一般会在哪里就餐?不同的皇帝,他的用餐习惯又有何不同呢?】
  
  2、宫廷进膳
  
  明朝皇帝一般情况下一日三餐,清朝皇帝吃两顿饭。明朝皇帝是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洲是渔猎文化,早上起来天一亮上山了,可能是几十里,也可能上百里地,不可能按时回来吃饭。另外关外,早上日出早,晚上日落也早。清朝皇帝也不傻,正常早餐时间大概是六点左右,午餐时午时(12时)到未时之间,季节不同进膳时间也有变化,夏、秋季,昼长夜短,早、晚膳则提早半个时辰;冬、春季,昼短夜长,早、晚膳则推后半个时辰。中间饿了,到补点点心,两餐制一直延续到慈禧。
  
  雍正皇帝之前,膳地点主要在乾清宫及其附近,以后主要在养心殿东暖阁进膳及其附近。但是有一条饭随帝走,帝走到哪儿,传膳就跟到那里。所以皇宫里面有几个侍从,专门背饭桌,到什么地方,皇帝想吃饭,一声“传膳”令下,侍从立即将三张膳桌一字摆开。用慈禧话就是天桌、地桌、人桌,皇帝吃人桌。饭食从御膳房一直传到皇帝用膳的地方,地点不固定。还有时候在园囿里吃饭,大家看画面,是雍正皇帝和他皇子们,在园囿进膳,右边山石上放着盛食品用的提盒、捧盒、果盒、执壶、酒杯、茶壶及碗、箸(筷子)等。皇帝进膳有膳单,就是食谱、菜谱,御膳所用食品及烹调厨师,逐日开单,具稿画行。每日用膳前,膳单要写明某菜为某厨师烹制,以备核查。膳单汇总,月成一册。
  
  御膳特色。(1)满洲风味为主,(2)兼采南北之长,(3)蒸炖煮烧居多,(4)也有西餐元素。
  
  1)满洲风味为主,清朝的皇帝是从关外来的,有关外满洲特色,是渔猎文化,习惯于吃猎捕的飞禽(如飞龙、野鸡、山雀),走兽(如鹿、狍、熊掌、獐子、野猪),鱼类(如鲟鳇鱼、鲤鱼),采摘的山珍(如蘑菇、木耳)等。努尔哈赤就是采蘑菇木耳到抚顺马市去卖。
  
  2)蒸炖煮烧居多,蒸炖煮烧居多主食以面、副食以肉为主。烹饪以煮、炖、蒸、烧、烤、炸为主。煮最多和东北的气候有关系,煮的东西好加热,油炸的东西不行,是因为关外气候寒冷,又便于加热保温,特别是冬天可以在炉火上或在热水中长时间煨着,方便帝后随时传膳。烹调方法,带有关外色彩。
  
  3)兼采南北之长,南北风味兼取原明宫厨师有山东人、江南人等,清初帝后尝到鲁菜和苏菜的美味。鲁菜如全聚德烤鸭进入宫廷。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各六次南巡,地方官员接驾,呈进淮扬菜、苏杭菜品尝。回京后,康熙帝“改燔炙为肴羹”,烹饪方法,有所改变。器皿既有大碗大盘,也有小碗小碟。乾隆时御膳房有“苏州厨役”张成、张东官、宋元等人,做淮扬、苏杭佳肴美味。从此,清宫御膳,南北兼味。
  
  4)也有西餐元素。从康熙开始的,康熙中期以后,耶稣会士来到宫廷,有一年康熙请法国传教士张诚等在京,康熙帝在畅春园款待他们,所赐食品有“堆成金字塔形的冷肉”,有“用肉冻、豆荚、菜花或菜心拼成的冷盘”。康熙帝还邀请传教士一起用除夕晚膳,赐给他们“年饭”十二盘菜肴,二十一种果品。菜肴、果品一改满洲烹制方法,中西餐结合。乾隆帝吃过西餐。乾隆十八年(1753年),命先后制作“西洋叉子”、西洋小刀、西洋布垫单。晚清和民初,溥仪对西餐感兴趣。他让厨师郑大水向外国厨师学做西餐和摆饰餐桌,还在紫禁城丽景轩设置西餐饭房。明朝和清朝饮食有所不同,就是兼采满汉、南北、中西之长,体现出清宫融合,多元饮食文化的一个结果。
  
  康熙吃饭,康熙尚节俭,自己规定一顿饭,食不兼味,不吃多样菜,而且不能剩。雍正的时候更具体了,他们剩的饭给仆役吃,再剩下喂猫狗,有点味不好的,晒干磨末味禽鸟。康熙吃饭反季节的不吃,说:“必待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他说:“朕之调摄,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如是而已。”这是康熙养生的重要经验。
  
  乾隆帝重养生,活了89岁,是中国封建王朝2132年,所有帝王里头,年岁最高的,他长于骑猎,喜欢书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意饮食,乾隆是多样食品,菜48品,杂食,荤素大搭配,他在避暑山庄有个食谱,吃五种肉,鸡鸭猪羊狍,还有五种蔬菜,白菜、萝卜、扁豆、茄子和蘑菇,他是多样搭配的,主食也是。还有两样农家小菜。一种是拌茄泥,一种是拌豆腐。
  
  【皇帝九五之尊、君临天下,聚敛天下美食美饮,吃遍天下山珍海味。如果遇到接待外邦使臣、庆祝王师凯旋、结交王公重臣等重大活动或重要场合,在饮食上就更加凸显了皇家的气派和尊严。而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宫廷御膳也同样奢华精致。那么,宫廷中的节日膳食到底有着怎样的鲜明特点呢?】
  
  3、宫廷节膳。
  
  宫廷过节三大节,元旦、万寿、冬至。一年24节气每个节气都过,
  
  元旦。吃“百事大吉盒” 把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红枣等装在一个盒里,大家共食,分享吉祥。后来传到民间,北京过年吃“什锦糖”, 什锦点心都是受宫廷影响。清明节除了其他饭食以外,还有几个从民间学来的,第一个是香椿拌面,嫩的柳叶拌豆腐,用榆钱烙饼,用榆钱做勃勃,用榆钱包饺子。
  
  端午节吃粽子,皇宫也吃,但是他的样数多。中秋节吃月饼,腊八皇家也开始过年,喝腊八粥。过小年也吃麦芽糖。总之,我们农耕文化有特点,重视24节气,每节都有特点,反应了中华传统文化。
  
  但是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天下好东西,有营养的东西皇帝都吃了,皇帝应当长寿啊。可是从秦始皇算起,到光绪皇帝为止,三百多人皇帝,满80岁的只有四个人。皇帝的饮食虽享受天下之美味,但是有四个缺乏,缺乏监督,缺乏科学,缺乏节制,缺乏平衡。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