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一)浪子回头金不换

皇甫谧,生于东汉,长于曹魏,卒于西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出生于将门,却一生以著书为业,后人称赞他“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

      同时,他也是中医历史上,为中医针灸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他所撰写的《针灸甲乙经》,和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一起奠定了中医针灸理论的基础,影响远播海外,直到今天为之,仍被奉为针灸学习的经典著作。

  那么被后人誉为“中医针灸鼻祖”的皇甫谧,到底是怎样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中医学家的?

      为什么说,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坎坷和传奇呢?

      这里面都有着怎样令人动容的故事呢?

      中医学博士罗大中,为您精彩讲述古代名医们的成长故事,敬请关注《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第一集《浪子回头金不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皇甫谧,生于东汉,长于曹魏,卒于西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出生于将门,却一生以著书为业,后人称赞他“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同时,他也是中医历史上,为中医针灸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他所撰写的《针灸甲乙经》,和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一起奠定了中医针灸理论的基础,影响远播海外,直到今天为之,仍被奉为针灸学习的经典著作。

  那么被后人誉为“中医针灸鼻祖”的皇甫谧,到底是怎样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中医学家的?为什么说,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坎坷和传奇呢?这里面都有着怎样令人动容的故事呢?中医学博士罗大中,为您精彩讲述古代名医们的成长故事,敬请关注《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第一集《浪子回头金不换》。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典故如下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洛阳纸贵”一时成了佳话。
  
  这位高人就皇甫谧,安定朝那人,是文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中医界著名的人,他写了一本巨著叫《针灸甲乙经》,是针灸的奠基性著作,和《黄帝内经》一起奠定了中医针灸学的基础,直到今天为止,我们所用到的针灸学里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皇甫谧为我们奠定的。皇甫谧被称为中医的鼻祖,他出生在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诞生在今天甘肃的一个叫灵台的地方。
  
  灵台这个地方在古代付出出名,和周文王联系在一起,当时周文王制订了伐商的计划之后,先要解决掉后顾之忧密须国,是皇帝的一个后裔奠定的国家,现在还有遗址,这个时候,国君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周文王就进攻密须国,打了很长时间,结束之后,周文王没有杀掉战俘,而是建立一个灵台,是当地祭祀五谷之神的地方,是密须国老百姓特别敬重的一个神仙。在当时建灵台的时候,挖地基挖出许多枯骨,周文王说这些都是我的子民,我出钱给他们买棺椁安葬,这个是影响很大,当地老百姓叫泽及枯骨,《灵台》民始附也。周文王太仁慈了,从此再作战,就是仁义之师了。所以灵台是仁政的代表,今天还能看到这个灵台。
  
  皇甫谧就出生这个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地方,这对他是有影响的,他一生特别正直,善良,做事特别得体,跟这个地区的民风是有关。皇甫谧就出生在这里,但是老天仿佛给他考验一样,让他诞生在乱世,这样的条件对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医生,是有促进作用的。皇甫谧出生的世代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政局动荡。汉献帝是中国历史上,命运最坎坷,最窝囊的皇帝之一,他当了皇帝已经没有实权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没他什么事,汉献帝是无力掌控政局的,到最后也被迫让位了,他成了汉代最后一位皇帝。这个时候政权不断更替,曹氏家族把汉室取代了,司马家族又把曹氏家族取代了,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血腥的,政治斗争尔虞我诈,汉代建立起来的儒家正统的思想,在这个时候被彻底摧毁了,所有的知识分子就感觉无所适从,现在奉行的不是儒家思想了,是尔虞我诈,谁奸诈谁血腥谁能获得政权,跟他们所学的正好相反。
  
  学者无奈就纷纷转向其他途径,当时搞玄学的很多,都隐匿起来逃避现实,皇甫谧就收到这张形式的影响,他学的就是儒家思想,与现实割裂开了,感觉特别痛苦,皇甫谧一生都在用自身的力量去与这种现实抗争,这是世代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也是促使他成为医家的巨大力量。
  
  二是,圣灵涂炭。一讲到三国时期,很多人会很兴奋,那是大时代大格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是一个生灵涂炭的世代,每次战役都有无数人殉难,赤壁之战,曹操的大军伤亡过半,是几十万人的死亡,这些人本来是在田地里耕种的农民,本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老百姓,但是他们被驱赶着去作战,结果命丧黄泉,这是一个非常悲惨的情况,老百姓自己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时事。
  
  战乱之后必有大疫,几十万人战死疆场,尸体是无人收敛的,暴露荒野,就形成了瘟疫的来源,当老百姓有饭吃的时候,身体强壮,外邪来了能抵抗,每天打仗,没有饭吃身体正气就不足了,也没人织布了,穿不暖也容易感染瘟疫,曹操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个时候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稍微有点外界气候的变化,就会引起人生病,就在皇甫谧出生的前若干年,诞生了另外一个伟大医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里写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家里有很多人受寒得病而去世了,所以张仲景写了一本《伤寒杂病论》。
  
  就在张仲景写完序论十年,皇甫谧就出生了,两位医家几乎出现在同一时代,这不是偶然的,是当时的大时代,老百姓遭受了很多痛苦,刺激了这些怀慈悲之心的医家,这是社会造就了伟大的医生。
  
  皇甫谧出生以后,因为叔叔家没有男孩,很早就过继到叔叔家了,后来叔叔带着皇甫谧迁居,离开了甘肃灵台地区,到了河南的新安地区,当时迁居的还有家族的很多人,新安离洛阳很近,他们想让皇甫谧受到更好的教育。由于养子不好教育,皇甫谧性格刚烈也不是好教育的对象,在皇甫谧十七岁的时候,长了个大高个子,七尺四寸,应该是一米七六的个子,每天是游手好闲,与从姑子梁柳等,击壤于路,还玩打仗,或编荆为盾,执荻为戈,分陈相刺,有若习兵,共以为乐。
  
  皇甫谧喜欢玩打仗和他的家世有关,皇甫谧祖上叫皇甫规,起于布衣从军作战,立有战功,被封为度辽将军,皇甫谧的曾祖父叫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当年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官拜太尉,和曹操一起并肩作战,最后平定了黄巾军的叛乱,当时的形式主要是靠皇甫嵩支撑的,董卓曾经在皇甫嵩手下做官,当董卓当政以后,一直想把皇甫嵩杀掉,董卓进京的时候,大臣都跪在两边,皇甫嵩不拜。董卓拉着他的手说,我现在这样你是不是害怕了?皇甫嵩说,你要是有忠义之心,我不会害怕你,如果你以携私心,以逞私利,天下人都会害怕的,何止我皇甫嵩呢。
  
  后来病逝了,再后来皇甫家族就败落了,到皇甫谧的时候,家里已经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了。但是他心里是十分崇拜自己的祖先的,玩打仗时他的一个特点。他记载邻居家丢了一只鸡,后来斧头又丢了,当年可能是家里大件,这家人很恼火,正好看见皇甫谧过来,就认为是皇甫谧偷了,把皇甫谧叫过来询问,皇甫谧说不知道,这家还怀疑,结果过了三天找到斧子了,鸡也自己回来了,皇甫谧说邻人大愧,当时不应该责怪皇甫谧。但是这件事对皇甫谧是很刺激的,但是没有让他完全觉醒。
  
  让他完全觉醒的是一件小事,让他幡然醒悟了,有天皇甫谧在外面游荡,发现一片果园特别好,他摘了很多,扛回来给养母任氏夫人吃,结果没想到,任氏夫人的举动超乎他的想象,任氏把瓜果撒了一地,任氏说,《孝经》说: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皇甫谧一听这是在责怪我,觉得很惭愧,
  
  皇甫谧性格非常坚韧,下决心改变了,就言出必行,立刻人生就发生改变。在养母任氏的规劝下,皇甫谧终于决定痛改前非,但是从下决心到说道做到,这中间还有种种的考验和困难,他人生的两次大转变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一是,躬自稼穑。皇甫谧亲自下田干活,过去读书人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干农活越干越好,又好桑农种藏之事,且养鸡鹜,园圃之事勤不舍力焉。干出门道来了,越干越好。他对农活非常熟悉,当时一个人叫卫伦,到洛阳去做官,路过皇甫谧这里,来拜访皇甫谧,谈起了关于味道的事,说,魏故侍中刘子阳食饼知盐生,精味之至也。皇甫谧说,师旷识劳薪,易牙别淄渑,子扬之妙抑末乎?皇甫谧说我对味道也很精通,卫伦就命人把粮糗拿来,皇甫谧说麦也,但是你这个麦子与众不同,这里面有杏、李、萘的味儿,三果之熟也不同,子焉并兼之?卫伦当时就不说话了,出来对随从讲这皇甫谧对味道太精通了。
  
  二是,带经而农。他下地干活的时候,是带着经书去的,或对食忘餐,或不觉日夕。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别人称他为书淫,是过分的意思。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在西晋的时候,他的声望是特别高的,在那个年代写书之多,没有人能超过皇甫谧,至此皇甫谧进行了一次转折,用一个游手好闲的少年郎,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学者。到底是什么样悲惨经历让皇甫谧走上学医道路的呢?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