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许叔微(一)宋朝有个许叔微

在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里,英雄人物辈出:既有文采出众的苏轼、李清照、陆游等著名词人,也有忠心耿耿,保家卫国的岳飞、韩世忠等杰出武将。也就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还出现了一个在中医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宋朝名医许叔微。

    许叔微,字知可,今江苏仪征人,出生于北宋末年,虽高中进士,出任大学士,却一直坚持出诊行医。他不但医术高超,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救治了许多百姓,而且他一生都免费行医,从不收取任何费用。那么许叔微究竟是何许人也?

    在危机四伏的战乱岁月中,他都经历了些什么?到底是什么动力,让他一生都以为苍生解除病痛为己任呢?

  忽然成为孤儿的许叔微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但是年仅十一岁的他有能力解决好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吗?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他还有余力去好好读书吗?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根据记载,许叔微从未拜哪位高人为师,那么这样一个三餐不继的乡野孤儿,这样一个每日熬夜读书的年轻人,怎么就突然成了一位治病高手呢?

    他自学成才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中医学博士罗大中,为您精彩讲述古代名医们的成长故事,敬请关注《名医是这样成名的》许叔微第一集《宋朝有个许叔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在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里,英雄人物辈出:既有文采出众的苏轼、李清照、陆游等著名词人,也有忠心耿耿,保家卫国的岳飞、韩世忠等杰出武将。也就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还出现了一个在中医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宋朝名医许叔微。许叔微,字知可,今江苏仪征人,出生于北宋末年,虽高中进士,出任大学士,却一直坚持出诊行医。他不但医术高超,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救治了许多百姓,而且他一生都免费行医,从不收取任何费用。那么许叔微究竟是何许人也?在危机四伏的战乱岁月中,他都经历了些什么?到底是什么动力,让他一生都以为苍生解除病痛为己任呢?

  忽然成为孤儿的许叔微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但是年仅十一岁的他有能力解决好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吗?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他还有余力去好好读书吗?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根据记载,许叔微从未拜哪位高人为师,那么这样一个三餐不继的乡野孤儿,这样一个每日熬夜读书的年轻人,怎么就突然成了一位治病高手呢?他自学成才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中医学博士罗大中,为您精彩讲述古代名医们的成长故事,敬请关注《名医是这样成名的》许叔微第一集《宋朝有个许叔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徐叔微的医案,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医生,当时太医院有个御医张太医,家里有个妇女得了外感病,古代说是伤寒,症状是:“发热、恶风、紫菡。脉浮而弱。”张太医治疗了没有效果,就来请徐叔微,徐叔微来了一看说:“当服桂枝”,张太医说我们家有做好的桂枝汤,桂枝汤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开的第一个方子,治疗营卫不和的表虚证,当人体体表虚弱,外邪来袭的时候,尤其是寒邪来袭的时候,会出现桂枝汤症,主要表现是发热,然后恶寒恶风,然后是自汗出,尤其以自汗为主要,桂枝汤组成很简单,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就这五味药。
  
  张太医说家里有,徐叔微说多吃,喝了好多次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就又请徐叔微来问原因,徐叔微也奇怪,按说对症了一剂药应该见效,徐叔微让他们把药拿来看一下,一看徐叔微说要用错了,桂枝是桂树的树枝,你虽然用的是桂树上的东西,但是你用错了,桂树上有两种药材,肉桂,肉桂树上的厚皮,桂枝,肉桂树上细的树枝,肉桂气味厚重,治疗内脏,温阳敛气。桂枝是治疗表皮,辛温发散,吃了通行血脉,让人微微地出汗。你们家用的肉桂错了。然后徐叔微亲自抓药,文献记载是:“一啜而解”。
  
  徐叔微就是这样,治疗效果特别好,对张仲景的方子研究的特别深,这个方子他告诉人们肉桂树上用什么位置的比较好,芍药分成白芍和赤芍两种,什么时候用白芍,什么时候用赤芍,这些在之前研究《伤寒论》的人都没有注意到,很多医生错用,所以临床疗效就不好,徐叔微研究《伤寒论》在历史上市特别有地位的,是中医伤寒学派的建立者之一,现在很多医生都在学习徐叔微的临床思想,都很佩服徐叔微。
  
  公元1091年,在江苏省的仪征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仪征市,正面临着瘟疫的威胁,很多人都得了瘟疫。在一个家里出现了非常凄惨的景象,一个中年男人奄奄一息躺在床上,一个小孩正在喂药,这个小孩只有十一岁,他就是徐叔微,这个中年人就是徐叔微的父亲,患瘟疫很多天了,病的非常重。请了好多医生,都没有太大效果,这个时候已经濒临病危的境地了,父亲把头转向徐叔微说,你长大了一定好好读书,读好书,做好人,这个时候徐叔微还不明白父亲话的意思,就努力地往心里记,就在当天夜里徐叔微失去了父亲。
  
  这个家里只留下徐叔微和母亲了,日子过的很艰难,在失去父亲不久的一天,徐叔微听到厨房有人倒地的声音,过去一个母亲倒在地上,《普济本事方》记载:“忽一日气厥,牙噤涎潮”,因为他母亲过度悲伤和辛劳,此刻昏倒在地上,把徐叔微吓坏了,赶快跑出去找医生,医生一看说是中风了,用泄法把疾滞给泄出去,于是开了一个“大通园”现在是成药,徐叔微母亲吃完马上就泄,泄完精神开始涣散了,再请医生不来了。就在当天徐叔微的母亲去世了,徐叔微当时只有十一岁,他后来写道:“百日之间,并失怙恃,至今饮恨。”
  
  徐叔微在葬了母亲之后非常沉默,在这个时候,他立下两个誓言:第一,开始攻读医书,病痛把他父母的性命夺走了,他心中怀着无限愤恨。很多老百姓的性命被病痛夺走了,他在《普济本事方》说:“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徐叔微因为父母的去世,为了复仇,为了悲剧不在发生,开始攻读医学,走上了从医的道路。第二,一辈子免费看病不收老百姓的钱,一定要拯救病痛中的人,父母的生命没法挽救了,但是别人的生命是可以挽救的,他在《普济本事方》说:“誓欲以救物为心。予而不求其报。”“顾始终不索酬谢”。这说明徐叔微发的心特别大,他愿意为老百姓付出一切,一点不计较个人利益,这在中国历史是非常特殊的。
  
  一个孤儿首先遇到的是吃饭问题,但是文献没有记载,真正让人有所成就的是信念,而不是骄纵的孩子,徐叔微在这个时候读书非常刻苦,他在《普济本事方》说自己患过两种病,一种肠风下血,就是痔疮。另外一种停饮,就是水饮下去不能正常运行,停留在体内,成为水湿之邪。怎么患的这个病呢?徐叔微在《普济本事方》说:“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看书,写文章很累,就左边的身体趴到桌子上,时间长了就喝点饮料,睡觉左边着床,时间长就出问题了,一喝水发现水从身体左边往下走,每过十来天一定呕吐酸水,然后身体出了一种怪毛病,夏天的时候,右边身体出汗,左边身体一点汗没有。
  
  这个病患了好长时间,为了治病到处求访名医,都没有效果,他就自己翻医书,把过去的名方找出来,自己吃,也没有效果。然后就自己琢磨,水在自己身体里形成了巢穴,把身体机能改变了,这是水湿为患,他就用苍术克制水湿,苍术虽然去水湿,但是有点辛燥,他就把大枣肉磨成肉泥和香油,和苍术拌成药丸自己吃,效果特别好,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自己的病治好了。徐叔微没有因为成为孤儿放弃学习,反而是拼命的刻苦的学习。
  
  当时年轻人都要去考科举的,徐叔微的科举之路非常不顺利。第一,当时的世道非常不好,北宋末年的时候,政治昏庸,奸臣当道,考科举是难度很大的。第二,徐叔微自己也没有尽力,他把精力都放医书方面,对科举花费的力气很小。就在科举不顺利的时候,命运之手向他伸出橄榄枝,有人给他官坐,徐叔微竟然拒绝了,徐叔微在考科举的时候,露了一手医术,当时的权臣蔡京病了,别人都没有治好,徐叔微治后一个晚上就好了。蔡京很高兴,就像给他官坐,徐叔微刚刚落榜,就去做官不符合自己性格,就回到老家攻读医书。
  
  根据记载,许叔微从未拜哪位高人为师,那么这样一个三餐不继的乡野孤儿,这样一个每日熬夜读书的年轻人,怎么就突然成了一位治病高手呢?秘诀是有的,就是《伤寒杂病论》,这是东汉张仲景写的中医中的经典中的经典,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四大经典一种说法,《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另一种说法:《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皇帝内经》主要讲人体气血运行的理论,把中医的框架奠定了,一共只有十三个药方,更多是讲针灸调理经络。但看《皇帝内经》人们学不会看病。《伤寒杂病论》有200多个方子,理法方药严谨,这本书就奠定了中医临床的基础,它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在世界医学史上都有非常高的地位。
  
  这本书这么重要,但是它的命运非常坎坷,在唐代时候有个药王孙思邈,都没有见过这本书,江南的医生,有这本书,但是不让别人看,密不传方。孙思邈在晚年的时候,才见到这本书说:“至于仲景,特有神功。”他就把能见到的部分都录到自己的《千金要方》里,保留下来一部分。后来在宋神宗的时候,有位翰林学士叫王珠,在皇家藏书的地方,看到了《金匮玉函要略方》,一看作者是张仲景,心里打了个惊雷,打开一看这书分三卷,上卷讲的是伤寒,中卷讲的是杂病,下卷讲的是方子。一比较,这本书就是《伤寒杂病论》,于是他赶快献给了皇上。
  
  北宋政府统治国家水平不怎么高,但是他重视医学,经过唐末的战争以后,给老百姓遭受很大疾苦,人口损失很严重,宋朝皇帝为了让社会繁荣起来,所以非常重视医药。北宋初年的时候,北宋刚刚建立,皇上就下诏让大家贡献医书,给钱,多了还给官坐。献上来以后,经过筛选出版,宋朝的出版了很大型方剂类书,后来又成立了校正医书局,经过校正,把这本书分成两本出版,一本叫《伤寒论》,一本叫《金匮要略》。
  
  开始出书的时候,字很大很漂亮,但是用的纸多,价格高,看的人很少。大臣就向皇帝建议,印小一点字的书,皇帝就从裤府里拨钱,印小字本让老百姓看,上面写着“只收官纸工墨本价”不许挣钱,尽量便宜让老百姓看得起,这样《伤寒论》才普及气起来。就在徐叔微出生之前,这本书刊印了,有本书就流传到徐叔微手里,这样就成就了徐叔微。
  
  “同气相求,心有所感”,张仲景写的序言,和徐叔微的身世如此相近,序言写:“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自己家里就是这种情况,一定能体会张仲景失去亲人的痛苦,张仲景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下写了《伤寒杂病论》,徐叔微看到书的时候一定非常感动。这是一条舍己为人的道路,这是一条拯救天下苍生的道路,徐叔微用一生证明了,他攀登医学高峰,最后达到了医学的至高境界,他从来不向病人收取任何费用,就在这天晚上徐叔微向着信念出发了,他为患者想,很多患者不理解他这是为什么呢?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