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大国医之《钱乙》(二)望诊传奇

乡村医生钱乙,治好了长公主女儿的病后,开始小有名气。没过多久,宋神宗的儿子仪国公,患了重病,钱乙再次被召入皇宫。钱乙给皇子开出了一个叫黄土汤的普通药方,治好了仪国公的病,这让神宗皇帝龙心大悦,当即封钱乙为太医院副院长。一天,二大王请钱乙去给儿子七太尉看病,钱乙只看了一眼便说,七太尉没事,但是在旁边玩耍的八太尉即将病重。二大王不信,赶走了钱乙。可是第二天,八太尉果然发病,那么钱乙是怎么知道八太尉即将患病呢?他运用了中医的什么原理,能够望而知病呢?

  钱乙用一剂黄土汤治好了仪国公的病,这让神宗皇帝非常高兴。但是更另宋神宗赏识的,是钱乙谦虚的为人和高尚的医德。那么宋神宗会如何卦赏钱乙?钱乙的前途和命运,又会因此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乡村医生钱乙一夜之间平步青云,当上了太医院的副院长。但是来自民间钱乙,和皇宫里的御医们完全不同,那么钱乙在皇宫里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钱乙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钱乙就准确地预言了八太尉的病情,而且居然连痊愈的时间都说得丝毫不差。那么钱乙为什么会有此预言?他究竟运用了中医的什么理论,能够提前预知八太尉的病呢?

  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医望诊的传奇故事,而这些故事多半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那么传说中的中医的望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医生一望病人,就能够准确地诊断病情呢?

  古代医生认为,在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中,望诊居首位,而且自古就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但是,因为望诊技术复杂,所以医生们很难掌握。那么钱乙为什么会精通望诊的技术呢?他在望诊上还有哪些成就呢?

  尽管钱乙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是御医们仍然感到疑惑,因为即便钱乙可以通过望诊的办法诊断病情,那他又是如何做到,准确地说出病症痊愈的具体时间呢?为什么钱乙一再强调,八太尉的病要过了中午才能好呢?

      请继续收看中医学博士罗大中先生讲述大国医钱乙第二集《望诊传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解说:钱乙医术精湛令人赞叹,甚至有人怀疑钱乙有先知的本领,因为他居然能够在病人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的时候,一眼就能准确地预言出病情和痊愈的具体时间。那么钱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究竟运用了中医的什么原理呢?

    乡村医生钱乙治好了长公主女儿的病后,开始小有名气,没过多久宋神宗的儿子仪国公患了重病,钱乙再次被召入皇宫,钱乙给皇子开出了一个叫做黄土汤的普通药方治好了仪国公的病,这让神宗皇帝龙心大悦,当即封钱乙为太医院副院长。一天,二大王请钱乙去给儿子七太尉看病,钱乙只看了一眼便说七太尉没事,但是在旁边玩耍的八太尉即将病重,二大王不信赶走了钱乙,可是第二天,八太尉果然发病,那么钱乙是怎么知道八太尉即将患病的呢?他运用了中医什么原理能够望而知病呢?请继续收看中医学博士罗大中先生讲述大国医钱乙第二集《望诊传奇》。
  
    罗大中:上一集我们说道钱乙开了一个叫黄土汤的方子,这个黄土汤开出来以后,所有的御医都面面相觑,为什么呢?因为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患的病是抽风,中医传统认为抽风是肝风内动引起的病,可是这个黄土汤是张仲景用来温补脾阳的方子。一个是肝病,一个是脾病,在御医们看来说这两个毫无关系,有的御医心里就想了,一个是肝病,一个是治脾的药,这两个都不搭界,我们看这个治不好,他们心里就想你这个乡村土郎中,你还敢到我们皇宫里来开方子,这回我们看你怎么出丑吧!

    这个药服下去效果怎么样呢?服下去以后,当时实际气氛是非常紧张的,朝廷上下大家都瞪着眼睛看着,这个结果会如何?这个药服下去以后,文献记载是“进黄土汤而愈”,什么情况呢?黄土汤服下去这个小孩的病就开始小传,抽风就停止了,然后很快这个病就好了。这个孩子病治好了以后,宋神宗皇帝是非常地高兴,立刻就把钱乙给召见了,然后大大地夸奖一番,夸完了钱乙宋神宗皇帝看了一眼旁边站着的那些正在汗流浃背的御医们,神宗皇帝一转头冲钱乙露出了一个灿烂的微笑,他就说:“钱爱卿,来,你来谈一谈你的治疗体会吧,你是怎么用这个黄土汤来治这个病的,人家可有人说,说这个黄土汤跟这个病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给讲一讲吧。”那么钱乙他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回皇上,我的治疗思路是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这话听着什么意思?里边一个病名没有,一个脏腑的名没有,只有木、土、水,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原来这就是中医的一个特色,就是借用五行学说里面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比拟我们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认为肝属木,为什么呢?因为肝和木具有同样类似的特性,喜欢生发,喜欢调达、顺畅,如果不调达顺畅了,就会出现肝风内动的现象,比如说四肢抽搐,比如说刚才那个抽风,比如说震颤,四肢屈伸不利等,因为筋是归肝管的。

    那么这个肝怎么能够调达顺畅呢?我们大家知道在生活里边我们如果想种一棵树,我们要给它浇足够的水,所以在体内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体内的津液和肾水足的话,那么肝就生发特别好,它就不会出现动风的情况。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方面,种树能水大吗?比如种一棵松树我们天天给它浇水能行吗?不行,这个树它也不生长了,所以如果想让这个肝生发特别好的话,我们体内的水湿也不能重,如果水湿重了肝木也不能很好的生发,这个叫“肝木郁陷”,这个是中医的一个术语。钱乙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他认为这位仪国公小朋友之所以抽风,就是因为他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所以钱乙用了个黄土汤用来补脾土,在五行里面土是克水的,如果土足了,那么这个水就被控制住了,那么肝就生发起来了,这个风也就不动了,所以他的抽风就停止了,这个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治病的思路,叫脏腑辩证,钱乙是脏腑辩证的高手。

    钱乙说完了这个医理以后,他向神宗皇帝又说了一句话,他说:“且诸臣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这话什么意思?他说这个病不是我钱乙技术那么高,他说是前面这些御医们把这个病治疗得马上就要好了,我钱乙很幸运恰巧赶上了,我来了稍微一用药这个病就好了,但是这个不是我的功劳,钱乙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给前面那些御医们是留了面子的。宋神宗皇帝一听这个话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病是怎么好的,神宗皇帝太清楚了,难道真的是钱乙碰了就给治好了吗?不是,前面这些御医们已经是费尽了力气了都没有效果,人家钱乙来是几副药就见效了,这疗效之间相差得太大了,所以神宗皇帝心里面是非常清楚的。钱乙说完这个话,神宗皇帝只能对钱乙产生两个印象,第一是这个人的医术太高了;第二个印象就是这个人的道德水平太好了,人家的修养,人家说话都给前面的御医留面子。

    神宗皇帝非常高兴,他就对钱乙说,他说:“这样吧,钱爱卿,我看你也别回山东老家了,你就留在我们京城里面吧,我把你留在太医院里,我现在赐你做太医院的院丞,赐紫衣金鱼,”这话什么意思?太医院的院丞是个什么官职呢?就是太医院院长的助手,相当于太医院副院长的位置,这个“紫衣金鱼”是什么意思呢?是唐宋的时候官员佩戴的一种标志,“紫衣”是穿着紫色的衣裳,配个金鱼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戴的,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佩戴金鱼袋,一般的大夫是这辈子都不可能到这个级别上。就这样乡村医生钱乙留在了太医院里。那么大家想,他会不会从此过上了平步青云的生活呢?他会有什么新的遭遇呢?可能一般人都会想钱乙会心花怒放吧,会非常高兴吧,其实还真不这样,钱乙所面临的环境是非常严酷的,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钱乙的同事关系会怎么样?这些御医们对钱乙的到来会高兴吗?其实绝对不会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在此之前宋神宗十三个孩子死了,可是这些所有的御医都治不了,这样宋神宗没话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当今最高水平的医生都治不了你这个孩子,所以神宗皇帝只能自己去感叹你命运不好,你别的话说不出来,但是钱乙的到来揭开了一个黑幕,什么黑幕呢?就是神宗皇帝前面这十三个孩子未必就值得去死,很有可能就是你们的医疗水平不行,因为人家钱乙来是三下五除二把这个病就给治好了,把这些御医们显得是非常地无能,所以御医们我估计他们心里对钱乙是非常地反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太医院里面有几个副院长?我估计有一两个就不错了,这个位置是所有的御医都希望按资排辈一点点排上去的,都希望有朝一日我熬成这个副院长,但是现在打天下突然掉下来一个钱乙,而且他以前还是个乡村医生,一下就掉到自己的头顶上来做自己的领导,您想这个御医们能舒服吗?

    再一个就是钱乙面对的治病对象是什么人呢?都是皇亲国戚,这些皇亲国戚他有什么特点呢?这些人就是一个飞扬跋扈,因为他们是皇族,所以他们打心眼里认为你御医就是来伺候我的,你是为我服务的,所以他们对御医的态度往往是想发火就发火,想训斥就训斥。这个我不是凭空说的,在钱乙留下的医案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到数处这些皇族发火的记载,而钱乙他是个山东人,山东人的特点是脾气倔,所以钱乙给这些皇族之间的冲突是难免的,我们可以估计迟早有一天会爆发的。那么留在太医院的钱乙他会表现如何呢?他能够适应这种严酷的环境吗?
  
    解说:乡村医生钱乙一夜之间平步青云当上了太医院的副院长,但是来自民间的钱乙和皇宫里的御医们完全不同,那么钱乙在皇宫里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钱乙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罗大中:一天广亲宅二大王的儿子病了,突然来请钱乙,那么这位二大王的哪个孩子病了呢?是七太尉,大家一听七太尉又觉得这是一个挺大岁数的人吧,这个官很大,这个太尉的级别相当于现在各国政府里面的部长,那么这位七太尉年龄大吗?一点都不大,这一年只有七岁。我曾经讲过北宋的时候非常有趣,这些皇族对自己的子弟们加官晋爵是毫不吝啬,小孩生下来没多久就赐一个太尉的头衔,以后是逐步的加封,这一辈子加封的头衔是一串,最后您都不知道该叫他什么了。所以您就会碰到这样的事,比如说您到哪个王府去作客,一开门看到小板凳上坐着一溜儿的部长,个个都流着鼻涕,穿开裆裤呢,这就是当时北宋真实的情况。那么这位七太尉小朋友患的是什么病呢?是潮热,什么是潮热?潮热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人的发热像潮水一样在每天有定时的时间,所以叫做潮热。这位二大王很着急,于是赶快把钱乙就给请来了。钱乙来了以后一诊断说这事大家别担心了,这个七太尉小朋友这个病马上就要好了,他说“此可无药而愈”,他说我不用下药这孩子自己就要好了,他说没事了,你们不要担心了。这下所有人提着的一颗心就放下了,可是就在大家刚刚长出一口气的时候,钱乙刚要走,一转头看到边上正在玩耍的八太尉小朋友,就是那位七太尉的弟弟正在玩呢,钱乙只看了一眼,就说了一句话,这说这位七太尉小朋友没事了,但是这位八太尉小朋友“此儿旦夕暴病惊人”,什么意思?他说这个小孩可要发病,就在一早一晚,马上就要发病,而且这个病还挺吓人的。

    这话说完了,这二大王听了就不高兴了,他说钱乙这个医生你到我们家还非治一个患者才走不可,七太尉您下不去药了,你顺手一指看一眼就说八太尉要有病,我们八太尉小朋友这个时候人家玩得多好啊,人家什么病都没有,你怎么胡说八道呢?这二大王就说了一句话,他说:“医贪利动人乃如此”,你们这些一生都贪图利益,吓唬人,估计吓唬我们,把没病的人你们一指说他有病,然后给他服药,服完药这人没事,你们说这人我给治好了,说你们医生都是这样的。他说:“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就是说钱乙你现在就给我们治七太尉小朋友的病,七太尉小朋友不用吃药是吧,那你走,你别跟我提八太尉小朋友病的事,人家没病人家好好的,你不用提,别跟我说这个事。钱乙这个人直性子,二大王怎么说他还没听,他还在那跟人讲呢,他说这个小朋友马上就要发抽搐,你要注意他抽搐,他这个抽搐得了以后,如果治疗得当的话,过三日才会好,过了三天是过了中午以后这个病就会好了。这二大王一听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你说他马上就要病,我已经不相信你了,人家好好的,你还说人家过了三天以后才会好,而且还说他过了中午才会好,你把你自己当作神仙了,你是先知啊还是医生啊?所以这个二大王非常愤怒,把钱乙赶出了广亲宅,钱乙非常郁闷。

    但是他走以后第二天,广亲宅就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实是那位七太尉小朋友果然什么药都没吃这个病就好了;第二件事大家可以猜到了,就是这位八太尉小朋友开始抽搐了,这一下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同时想起了一个人就是钱乙,说钱乙怎么说话这么准啊,昨天八太尉人家什么事都没有,他一指就说这个要抽搐了,今天果然就抽搐了,这怎么办啊?大家都瞪着二大王您看怎么办?二大王一想这能怎么办啊,赶快把钱乙给我请来吧,就这样把钱乙给请来了。钱乙来了一诊脉,这个脉跳得是非常地快,这是体内有热,于是钱乙就用了清热的药,这个药用下去以后,所有的人又开始等着,都瞪眼看着,看什么呢?因为钱乙在前一天说这个孩子要有病,这个事已经应验了,那么难道这个病真的能像钱乙说的那样过三天中午以后这病就好吗?大家都拭目以待。结果怎么样?结果是过了三天,中午以后这个八太尉小朋友的抽搐就停止了,这下所有的人更吃惊了,大家没见过这种医生,怎么这医生还能预言呢?一般医生能给治病你吃着试一试就行了,没有医生说这病几天好几天好的,而且这个医生还是没病的时候就说出你要有病了,大家都交头接耳看着钱乙,心想这是预言家还是医生啊?这时神秘的气氛就开始萌动。
  
    解说: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钱乙就准确地预言了八太尉的病情,而且居然连痊愈的时间都说得都丝毫不差,那么钱乙为什么会有如此预言?他究竟运用了中医的什么理论能够提前预知八太尉的病呢?
  
    罗大中:此时二大王他的儿子病好了,他也十分高兴,他对这事也非常好奇,他就说这个钱乙很奇怪,我可没见过这种医生,他说:“本王问你,何以无疾而知?”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怎么能够在这孩子没有病的时候你就知道他要有病呢?这怎么回事呢?你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讲一讲?”钱乙就回答他说:“盖预见目直视而腮赤,必肝心俱热”,这话什么意思?他说我预先那天看到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的眼睛发直,他的两腮特别红,这个孩子我判断他一定肝经和心经都有热,”大家一听这也同样还是奇怪,这是什么理论呢?怎么您一看他的脸您就知道他有什么病,难道这里边有什么奥妙吗?原来,这就是中医诊断中的望诊的内容。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扁鹊路过齐国去拜见齐桓侯,扁鹊这个人精通望诊,他一见齐桓侯一点没客气,看了一眼上来就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齐桓侯一听很不爽,说这个扁鹊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上来也不跟我寒喧一下,上来就说你有病,你的病在体表,不治要深了,所以齐桓侯很不高兴,他就回答,他说:“我现在好好的,寡人无疾。”过了五天扁鹊又来拜访齐桓侯,还是上来一望然后就说:“君也疾在血脉,不治恐深”,齐桓侯一听说你这个人还是这么不讲礼貌,还说我有病,说这次在血脉,“寡人无疾”又这么回答他。然后扁鹊过了五天又来拜访,来了还是这么说,“君有疾在肠胃,不治将深”,齐桓侯一听,说这你个人有完没完,你每次来都这样,上来就说你有病,我没病啊,我好好的,所以齐桓侯很不高兴就没理扁鹊。过了五天扁鹊又来拜访齐桓侯,他这是定期拜访,来了一看,这回什么都没说转身就走了。齐桓侯一看奇怪了,每次来他都说你有病,这次你还真没说我有病,我还有点不适应了,来人去问一问扁鹊是怎么回事,就去问扁鹊。扁鹊就说这个病在体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熨烫的方法把这个病给除掉,这个病在血脉,我们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把这个病给治好,如果这个病在肠胃,我们可以通过喝汤药的方法把这个病给除去,但是如果这个病在骨髓了,那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有没有办法,他现在这个病已经进入他的骨髓了,我还留在那干什么呢?结果又过了五天,这位齐桓侯感到身体开始疼痛了,他想起扁鹊来了,赶快去请扁鹊,结果再找扁鹊找不着了,结果齐桓侯就死了。

    这个故事在我们中国广为流传,但是大家通常看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把它当作神话来看,觉得这个故事太玄妙了,能有人有这个诊断技术吗?这是神话吧?但是在东汉时候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在《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序言,序言里面的第一句话张仲景就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话什么意思?他说我每次看书看到扁鹊(扁鹊名叫越人)去望齐桓侯的面色,一望就知道他什么病了,我每一次都感慨扁鹊的技术太高明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张仲景没有把这个故事当作神话来看,他把这个故事当作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张仲景十分地仰慕扁鹊的诊断功夫,他是想学习这个诊断功夫的。
  
    解说: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医望诊的传奇故事,而这些故事多半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那么传说中的中医望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医生一看病人就能够准确地诊断出病情呢?
  
    罗大中:在中医里边把诊断的手段分为望、闻、问、切四大类,什么是“望”呢?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气、形色等来收集病人的视觉信息,这叫望;“闻”过去讲了就是听声音,收集患者的声音信息,比如这个患者的说话声音,他咳嗽的声音,这叫闻,现在“闻”又加上了闻气味,实际这在古代叫“嗅”;“问”就是问诊,通过问来了解患者的疾病信息;“切”主要指的是切脉,在中医早一点的典籍《难经》里面这么评价这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制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话什么意思呢?它把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段分为神、圣、工、巧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望诊,他说如果你通过一望患者的神态、患者的颜色,你就知道患者的病情了,那么这个你是个出神入化的医生;如果你通过听患者的声音,你收集到患者的疾病信息了;如果你通过问诊,不断地问患者你有什么病、你哪疼,通过问收集到疾病信息你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医生,大多数医生都是这样的;但是你通过切脉还能收到患者的信息,这是一个有技巧的医生,这是额外来的,你非常讲究医生。在这四诊中,过去把望诊视为最高境界的诊断方法。在《黄帝内经》里边就有十分详细的记载,包括面上各种颜色代表什么,这叫色诊,是望诊里边的内容,包括望患者的形态等等。那么这个诊断功夫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过我们国家著名的色诊专家王鸿谟教授,王老告诉说,他说你去看《黄帝内经  灵枢》里面的《卫气失常》那一篇,你看一看,我回家拿来翻开一看,在这部分里面就详细地论述了人的病如果在体表、在骨肉、再肌肤等等各个部位,在面上应该显示出来的什么病灶,已经论述得非常详细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古人是真实地研究过望诊的,这个望诊的技术当时是大家经过精益求精探讨的。只不过这个望诊的技术因为太复杂了,太难于掌握了,所以后来会的人是越来越少,等到现在可能大多数人只会切脉和问诊了,这个情况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清朝的时候在《医宗金鉴》这本书里就说了“近代惟事切巧”,就只会切脉的。所以这个望诊的技术一般都是被列为自己家里面的不传之密的,传男不传女。

    为什么钱乙这么精通这个望诊的技术?就是因为钱乙治的是小儿病,小儿病有什么特点呢?这个小儿往往不能自己形容自己的病情,比如说你想问这个小孩这个疼是隐痛还是跳痛,小孩会说吗?小孩往往就是哇哇的哭;你想给小孩切脉也是很难的,给小孩切脉一般是用一根手指头,这叫“一指定三关”,因为小孩胳膊短,但是只要给小孩治过病的人都知道小孩不配合,胳膊不断地动,你想给他切一会脉简直太难了。所以给小孩看病,一定要从语言之外来找诊断信息,钱乙找的就是这个望诊。钱乙他看了很多古书,然后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他发展了很多望诊的内容,这些望诊的内容直到今天为止还有它的应用价值。

    比如说钱乙说小孩的眼睛,如果说是目无睛光,畏明,白睛多,黑睛少,这就是小孩的肾虚;如果小孩在睡觉的时候昏睡露睛,这说明小孩的脾虚;如果这个小孩眼睛发直,上视或者斜视,说明这个孩子是肝经和心经有热。钱乙还总结了小孩白色的眼球所显现的各种颜色所代表的各个疾病,这叫“目内症”,我这里就不给大家多讲了。钱乙还总结了小孩脸上显现的各种颜色所代表的不同病症,他把脸划分成几个区域,每一区域代表一个脏腑,他通过观察这个区域的颜色、光泽的变化,就能判断出这个孩子脏腑的虚实和寒热,这叫“面上证”,在钱乙留下的书里面钱乙论述得非常详细。

    就是因为钱乙他这么精心地去研究小孩的疾病,所以他掌握了很多的诊断技巧,他往往是通过一望这个小孩,就知道这个小孩的身体大概情况了,往往不许多通过再去切脉,实际上他的切脉和其他诊断只不过是要做到四诊合参,要配合他的望诊。钱乙的望诊功夫是十分高的,所以在当时那个医疗条件下,其他的医生根本做不到这点,也不了解这些诊断方法,这就把钱乙显示得像个先知似的,什么事他都先说出来,别的医生还茫然不知呢,所以大家会非常奇怪,说您是先知还是医生啊?其实钱乙不是先知,他只不过是一个掌握了高超的诊断技巧的医生而已。钱乙给二大王讲完了这些以后他又加上了一句话,他说我看这个孩子“更坐石机子,乃欲冷,此热甚也”,这话什么意思?他说我当时还看这个孩子他喜欢坐石头板凳上,他说这个就说明这个孩子体内特别热,他自己想要凉快的缘故,他说这个动作就跟我的望诊配合起来了,所以我才知道这孩子的肝心有热。
  
    解说:尽管钱乙的说法很有道理,因此御医们仍然感到疑惑,因为即便钱乙可以通过望诊的办法诊断病情,那他又是如何做到准确地说出病症痊愈的具体时间呢?为什么钱乙一再强调八太尉的病要过了中午才能好呢?
  
    罗大中:钱乙提前说出了那位八太尉小朋友三天以后过中午这个病会好,为什么钱乙会有此预言呢?原来这个就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治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时间的因素。中医认为,人是生活在天地间的,是和万物相参的,这个世间万物都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我们人也要顺应这个节律。早晨的时候我们属肝,对应的是春天,因为万物生发;等到中午的时候,中午是对应心的,属夏天;下午的时候天慢慢凉了,这个时候属肺,对应秋天;等到晚上天更凉了,这个时候我们属肾,对应的是冬天。一个好的医生会考虑到这些因素,钱乙判断这个孩子是肝心有热,肝有热是早晨症状比较重,心有热是中午心经当直的时候,这个症状比较重。然后他用了清肝清心的药,等到时间一过心火下去了,那么这个身体就有恢复的机会了,所以钱乙会断定他在中午过后,这个病就会慢慢地消失了。大家听完以后不禁赞叹,都说钱乙原来是一个这么高明的医生。钱乙给二大王的孩子治完病以后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就在他刚刚想要休息的时候,没多久,四大王的孩子又病了,突然来请钱乙,可是这次看病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的,钱乙和四大王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集,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