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大国医之《王孟英》(五)乱世名医

清朝末年,由于连年的战火和频发的洪灾,一时间瘟疫横行,老百姓饱受疾病的折磨。虽然王孟英凭借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许多患者,但是就在王孟英四十八岁那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军一路打到了杭州,于是为了躲避战火,王孟英也只好回到了海昌老家,然后又去了上海,但是不久上海霍乱大流行,王孟英的亲人和好友都不幸患病。那么面对霍乱的再次来袭,王孟英会有什么应对的秘方?在那些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王孟英为什么还要坚持行医?他又是如何挽救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呢?身为一代名医,王孟英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王孟英回到老家海昌之后,依然坚持行医救人,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但是太平天国的军队很快就攻陷了杭州城,眼看着战火马上就会蔓延到海昌,海昌城内人心惶惶,而此时从杭州传来的一个消息,更是让王孟英悲伤不已。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王孟英的生活越来越窘迫,常常是饿着肚子去给人家看病,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于是王孟英接受了朋友们的邀请,将家眷托付给亲戚,孤身一个人去了上海。那么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王孟英又会有哪些传奇的经历呢?

  王孟英在上海住下以后,很多人纷纷慕名前来请他出诊,从此王孟英开始了在上海的行医生涯,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地好了起来。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老朋友突然来找王孟英了,而这个老朋友的到来,让王孟英刚刚放松下来的心情,马上又紧绷了起来,那么这个老朋友是谁呢?

  王孟英凭借多年的医疗经验,竟然治愈了濒临死亡的霍乱患者,这一下王孟英的名气就更大了,于是很多霍乱患者都纷纷来找他看病。但是就在王孟英忙于治病救人的时候,他的二女儿和一位好友却在这场瘟疫中,不幸丧生了。那么王孟英医术高超,为什么偏偏救不活自己的好友和亲人呢?

  虽然这次霍乱同时夺走了,王孟英的亲人和好友,但是他依然坚持战斗在救治霍乱患者的第一线。后来有人说在这次扑灭霍乱的战斗中,王孟英不幸也感染了霍乱,最后不治身亡。还有人说,王孟英救治了许多人,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才去世。那么等待王孟英的究竟是什么呢?请继续关注中医学博士罗大中先生,特别奉献《大国医》王孟英第五集:乱世名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清朝末年,由于连年的战火和频发的洪灾,一时间瘟疫横行,老百姓饱受疾病的折磨,虽然王孟英凭借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许多患者,但是就在王孟英四十八岁那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军一路打到了杭州,于是上为了躲避战火,王孟英也只好回到了海昌老家,然后又去了上海,但是不久上海霍乱大流行,王孟英的亲人和好友都不幸患病,那么面对霍乱的再次来袭,王孟英会有什么应对的秘方,在那些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王孟英为什么还要坚持行医,他又是如何挽救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呢?身为一代名医,王孟英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请继续关注中医学博士罗大中先生特别奉献大国医之王孟英第五集《乱世名医》。

[罗大中]在公元1855年的一天,从杭州到海昌的一条水路上,有一条小船在缓缓的行驶着,船头站立着一个中年人,他面容清瘦,手里捧着一方砚台,神色凝重,在船舱里面有几个小孩,抱着几包旧衣服,酣然入梦,那么这个中年人是谁呢?原来此人正是王孟英,王孟英在杭州行医二十多年以后,因为太平天国的军队即将围攻杭州,所以杭州城里面是物价飞涨,生活费用特别的高,王孟英虽然他是行医了半辈子,但是他没有什么积蓄,他生活非常地清贫,此时他是无力负担这么高昂的生活费用了,于是他就把家从杭州搬回到了海昌老家,王孟英这次回家其时特别的凄凉,怎么这么说呢,因为他随身的家当除了几包旧衣服,值钱的东西就是他手里端的这一块砚台,他自己这么说的“即携一砚以泛于江,浮于海,荏苒三十余年,仅载一砚归籍”,他说当年他父亲去世了,他就是带着这一块砚台出来打工,出来学医,然后讨生活,等到行医三十多年以后。

他回家仅仅带着就是这么一块砚台,这一年王孟英是四十八岁,王孟英回到海昌以后,老百姓一听说王孟英回来了,这可不得了了,那是杭州城里的大名医,马上各地纷纷请诊,老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所以王孟英在这个时期,他经常下到乡下去,下到各个镇上去给大家看病,我给大家讲一个他这个时期的医案故事,这是他下到梅泾的时候去看一个患者,这患者是个妇女,两年前患了带下病,这个带下其时并不可怕,讨厌的是她同时患了另外一个病,什么病?就是腹泻,这个腹泻一泻泻了两年,什么特点呢?就是每天早晨泻肚子,白天没什么事,然后同时肠鸣,胸闷,人消瘦,月经越来越少,这么一个病,这个病现在来说,应该是我们现代医学里慢性结肠炎一类的病。

这个病非常的棘手,有的中医认为,这个是有湿热,用清热化湿的方法来治,但是当时有效,服完药马上就止住了,可是远期效果不是太好,很容易复发,还有的人认为说这个病是一个脾肾阳虚,因为他早晨泻,那么用补脾肾的方法治,但是也是当时效果很好,过一段时间又复发了,那么王孟英怎么来治这个病呢,王孟英给患者诊完脉以后,他说你这个病就是一个脾胃虚弱,肝木来侮,生化无权,这话什么意思?王孟英这里是借五行的概念来表述脏腑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医认为脾胃呢属土,肝属木,他说是肝木来欺负这个脾胃了,大家可能觉得奇怪,说中医你们总用五行来说事,这是什么道理,肝木在中医里边,情绪方面的问题都归肝木,比如说您情绪抑郁了,不舒服,觉得特别郁闷,那么他会影响消化系统,现代医学也这么认为,您情绪非常郁闷,生气,这个时候您吃饭,您看您这饭一定吃不好,有的人就是因为这个,回头胃就疼了,用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说明这个问题。

他说肝木来克脾土,脾土被抵制了,这个妇女她的脾胃系统被抑制了,所以呢为什么他的月经越来越少,是因为他吸收的营养越来越少了,她的人也越来越消瘦了,于是王孟英就开了一个方子,开完这个方子以后,因为他是下乡去看病,王孟英就走了,就回到海昌了,那么这个患者效果如何?他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他碰到一个秀才,这个秀才认识这个妇女,王孟英就问,说那个妇女我治完了我就走了,效果怎么样,这位秀才告诉他说,说这个妇女吃您的药,四副药这个病就痊愈了。

那么王孟英开的是什么方子这么厉害,我刚才说这个病十分棘手来着,为什么人家王孟英四副药这病就好了呢?原来王孟英开的这个方子,首先有补脾胃的药,然后有两味疏肝气的药,有白芍和牡蛎,白芍是柔肝的,牡蛎是收敛肝经之气,然后王孟英在这个方子里边用了一个张仲景的思路,是乌梅丸这个药的思路,这个乌梅丸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专治厥阴病,寒热错杂之证的,张仲景认为说这个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表现的就不是一个寒或者单纯的一个热了,大家不要这么机械的来分析病情,他说病发展到复杂的阶段,他是寒热错杂的,都掺在一起,那么自行治呢。

我们要把寒药和热药一起下去,这个乌梅丸里面就是寒药和热药放在一起的,寒药有黄连,黄柏,热药有附子,干姜等,王孟英在这个方子里面寒药就用了黄柏,热药就用了附子,他就是寒热一起下去,寒热并调,所以这个病才好了,这是一个治疗这种病的非常好的思路,现在很多医生这样用,效果也非常地好,王孟英他是提前从杭州城把家搬到了海昌,但是各位可要记住了,有一个人没有跟出来,这个人是谁啊?这个人曾经发誓说下半辈子要跟前王孟英走,他就是周光远,周光远没有来得及林杭州城里搬出来,结果被围在杭州城里,当城破的时候,那是乱纷纷地,在战乱和动荡中周光远非常不幸,去世了,这个消息传到王孟英的耳朵里。

王孟英是非常的悲痛,其实周光远和王孟英的关系非常令人唏嘘,在王孟英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身为领导的周光远帮他渡过了难关,然后在周光远几次生命垂危的时刻,都是王孟英凭借着自己的医术把周光远给救过来了,周光远后来还帮助王孟英整理医案,出版了一本医案集,在医案集里他还留下了自己的墨宝,但是最后这两个人还是人鬼殊途,留下王孟英独自漂泊,其实这个时候王孟英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为什么呢,因为太平军即将和清军在附近交战,海昌也数次预警。王孟英没办法,就把家从海昌搬到了濮院那里,濮院在那儿呢,在今天的嘉兴和桐乡之间那儿,是个不大的地方,王孟英搬到这儿以后,一边把家安顿好,一边还是给老百姓看病,此时他看病的主要对象都是那些普通老百姓,非常贫穷,这个时候世道已经变成什么样了,王孟英记载,物价飞涨,涨到什么地步呢?

一石米要八千钱,以王孟英这么清贫的一个状态,他根本买不起这个米,而且他此刻看病的这些人都是老百姓,也都没钱,更没有什么诊费收入,所以王孟英经常是饿着肚子去给人看病,这样的大夫我们可能不好理解,他自己饿着肚子的时候他还去给人家看病,其实这说明在他的心里边,别人的安危远比他自己的饥饱要重要,王孟英此时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好吃了,他吃的什么东西,文献为我们留下了记载,王孟英吃的是麸子和糠,麸子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的小麦磨面,剩下的那个皮,糠是什么呢?是稻米的那个壳,王孟英此时就是一边吃着这些东西一边出去还给人看病,回到家晚上他是闭户忍饥,就是把门关上忍着饿,他还干什么呢。

各位可能都想不到,他还在提笔写书,他写了一本什么书,写了一本中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食疗着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王孟英根据以往历代文献的记载,再结合自己以前的临床经验,一共整理了三百三十多种,食物的食疗养生价值,其中在果类里边要就论述了“梅、杏,桃、李、栗、枣、梨、木瓜、石榴”等五十四种水果的养生价值,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本书一定是在桌前摆满了山珍海味的情况下写的,后来我在整理文献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是在王孟英饿着肚子,吃着糠的情况下写的,我知道这个事以后我心里非常地不是滋味,当时我记得我就拿着这本书,我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是医道,医道是一种悲天悯人,一心赴救的境界,是一种即使你医生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可是你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去拯救别人的境界,我们此时都能想象到王孟英生活的情节。

[画外音]王孟英的生活越来越窘迫,常常是饿着肚子去给人家看病,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于是王孟英接受了朋友们的邀请,将家眷托付给亲戚,孤身一人去了上海,那么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王孟英又会有哪些传奇的经历呢?

[罗大中]王孟英来到上海以后,先在朋友的一个周记纸号里寄居一下,在那儿居住下来,上海的这些朋友一听说王孟英来了,马上来纷纷来找他看病,因为此时王孟英的书已经流传得非常广了,上海好多人都看过王孟英的书,这回大家一听这个原版的人来到上海了,马上立刻都来找他,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医案,王孟英到上海的时候治疗的一个患者,是一位陈先生的女儿,这个小孩只有三岁,这小孩患了病,什么病呢?也是腹泻,然后忽冷忽热,肚子胀,这个病当地的医生是治疗了很长时间没有效果,后来医生想,说这个小孩现在已经虚了,虚到什么程度?

虚到肚子已经软了,四肢抽搐,涕泪全无,一哭起来眼泪和鼻涕全都没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津液已经伤了,可是医生说这么虚,咱们给补补阳,于是就用了补阳的药,这药下去以后,这个小孩子很快就开始神智不清了,然后这医生一想,这补阳的药不行成,我们再来点寒凉的药,又用了一些寒凉的药,结果这小孩子的病更加重了,这下这位陈先生气坏了,他想我的小孩也不是小白鼠,你们不能这么做试验,先用热药,热药不行我们再用寒药,两头堵这哪行啊,这不是拿我孩子在做试验?我小孩子的病越来越重,你们赶快都请吧,都回去,都把这些医生给请走了,但是请走了也没有办法,这个病怎么治,正在这个时候听说王孟英来了,他乐坏了。

王孟英他是早有耳闻,那是大名医,赶快就托人把王孟英请到了自己的家里,王孟英来了以后一诊断,非常轻松,他说这个小孩没有那么重,这就是一个食积,吃的不好,吃多了,不会吧,这位陈先生觉得您大名医也不能这么轻松的来看这个病,都病得这样了,我们都认为快病危了,您说这就是一个吃多了,王孟英说不对,你仔细想一想,她一定是什么东西吃多了,这位陈先生就开始仔细的想,他说还真有道理,他说这个孩子是因为母亲去世的早,然后没有奶,那么我们就给他吃龙眼和枣脯,我们想给他补一下,就经常给她吃,给吃多了?

有可能,我们这个东西吃的确实不少,王孟英说就是这个东西,他说龙眼和枣脯都是好东西,但是您不能爱孩子就给小孩子吃多,于是王孟英就开了点儿消食导滞的药,再配上点清热利湿的,结果一副药下去这个小孩子的身体就开始恢复,几副药下去以后,这小孩好了,恢复了健康,我为什么讲这个医案,其实有现实意义,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可是我们的家长有的爱孩子,就给孩子多吃,比如蛋糕这些好吃的东西都给多吃,可是您要知道小孩的脾胃系统发育的并不完全,尤其是胃肠道的黏膜,如果您给他过食这些东西,往往能引起小孩脾胃系统紊乱,脾胃一紊乱这小孩身体整个就会跟着紊乱了。

现在有好多病,比如有的孩子发高烧到医院去打抗生素,烧退不下来,用激素这烧也退不下来,最后有的中医就是用消食导滞的方法,稍微加了点消食导滞的药,马上这孩子的烧就退了,这样的病例其时并不少见,所以我们喜欢小孩,但是不能溺爱小孩,对小孩的饮食要适当的控制,王孟英治完这个病以后,这位陈先生非常感谢王孟英,他觉得前边那些医生跟王孟英简直都没法比,治了那么半天,越治越重,人家王孟英来一下就指出病因,然后几副药就见效,这太厉害了,于是他就跟王孟英说,他说我们家在黄歇浦西那里,有三间房没人住,他说王先生,您如果要是不嫌弃的话您去住,您随便住,就这样王孟英解决了在上海的住房问题,于是他就把家眷从海昌搬到了上海。

[画外音]王孟英在上海住下以后,很多人纷纷慕名前来请他出诊,从此王孟英开始了在上海的行医生涯,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的好了起来,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老朋友来找王孟英了,而这个老朋友的到来让王孟英刚刚放松下来的心情,突然又紧绷了起来,那么这个老朋友是谁呢?

[罗大中]这天有人来跟王孟英说,说南浔那个地方有两个客人住在上海,他们患了一种怪病,说其中一个人那须臾即死,很快就死亡了,没有给医生留下治病的功夫,另外一位叫纪运翔,这个小伙子十七岁,他说他的病也非常重,说我们看他太可怜了,独自一个人在上海居住,说王先生您跟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王孟英说这义不容辞啊,立刻跟着人就来看这位纪运翔,一看到这位纪运翔,王孟英是大吃一惊,这个纪运翔什么症状?

脸和手都黑了,眼睛陷了进去,声音嘶哑,耳朵聋了,身上抽筋,这是什么病?王孟英倒吸了一口凉气,说这是霍乱,这个老朋友终于又来找我了,为什么会在上海发生霍乱,因为根据文献记载,上海这个时候卫生条件是非常地差,很多外地人涌入上海,没有房子住,就地搭那个棚子,当时叫滚地龙,一趟一趟的简易房子,卫生条件无法保证,垃圾成山,蚊蝇成堆,而且上海的水源非常不好,当时是“沿门阖户,已成大疫,死者日以千计”,每天要死亡一千多人,那么王孟英会怎么治疗这个纪运翔的病?

王孟英就分析这个患者的病情,他觉得这个时候还没到芒种,不应该是那种暑热为患,那是怎么回事,王孟英说这个病是个伏邪为患,什么是伏邪,这是中医的一个特殊的概念,中医认为有的邪气不是感染人以后马上就发病,他说有些邪气会潜藏在人体的内部等待时机,等待气候或者其它时机,适合的时候他在发作,这个伏邪的理论在今天也有他的现实意义,好多现在的病都可以按照伏邪的理论来治疗,王孟英怎么治疗这伏邪,我们中医就是用往外透发的清凉的药物,把这邪气往外透,一点点给它透到外面来,然后再给发散出去,王孟英就开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药,这个方子服下去以后,服了三副这个小伙子的脉搏就起来了,然后脸上和手上的黑色开始退去,但是他的眼睛开始红了,开始烦燥起来了,大家都很害怕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孟英说这是好事,这说明里边的伏邪透发出来了,发出来,我们要接着开这清热解毒的药,于是王孟英就调整了方药,接着给他服,然后呢这个小伙子身上又开始发斑,这个发斑是怎么回事?是血分之热透发出来了,王孟英又继续给他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然后再过了若干副以后,这个小伙子的身体就恢复了健康,这个零乱就被王孟英给治好了,治好了纪运翔这个病之后,有一天突然有一位叫金簠斋的人找到了王孟英,他一找到王孟英,他就对王孟英说,他说我总算找到您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位金簠斋是个非常慈善的人,他看到上海霍乱流行,他心里非常不忍,找到王孟英他就说我仰慕您已经很久了,这回终于见到您真人了,他说您写的书我都看过了,王孟英很吃惊,说您把我的书都看过了,俩人一聊,还真是这样,金簠斋把王孟英写的书都看了遍,就这样两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见如故,见了面以后就成为了好朋友,那么金簠斋这次为什么要来找王孟英呢?

他是想劝王孟英,让王孟英把以前写的那个《霍乱论》再重新修订一下,因为那个时候王孟英写书,王孟英那个时候还很年轻,到现在他一定有了更多的临床经验,金簠斋想,说您把新的经验写进去,然后我们把他出版了,让大家都知道这个病该怎么治,王孟英当时答应下来了,但是因为他太忙了,他没有时间去做这事,一直这事就拖了下来,直到两个月以后,在8月28日那一天,这位金簠斋先生本来他天天去帮那些霍乱患者,去照顾人家,结果就在这一天他自己突然开始上吐下泻,四肢抽筋,他知道这事不好,赶快让人去请王孟英,结果王孟英赶到了以后一看,他这个人已经无药可救了,脉已经涣散了。

就在29日当天,这个人就去世了,王孟英是非常地悲痛,因为金簠斋是他在上海最好的朋友,这两个人志同道合,一起投入到那个扑灭霍乱的战斗中去,这个时候金簠斋却因为这个病去世了,王孟英非常的悲痛,但是老天爷仿佛觉得给王孟英的打击还不够,在九月份的时候,王孟英又接到了老家来的一封信,是他亲家,是他女婿写来的信,就在金簠斋去世的同一天,在8月29日那天,王孟英的二女儿定宜,也因为霍乱这个病在老家病故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定宜她嫁给了一户姓戴的人家,这家也是一个医生,在8月23日这天,定宜突然上吐下泻,抽筋,戴家他们家也是医生,但是没敢治,因为可能有什么顾忌,他们就从外边请来了一位医生治疗,这位医生来了一看,说这是一个寒证,我们用附子理中汤,用温热药就给下去了,结果病情越来越重,舌苔都焦黑了,医生一看不以地,那改寒凉的,于是又用了寒凉的药,病情也没有控制住,最后是用的金匮肾气丸,还是温补的,下去以后就在8月29日这一天,王孟英的二女儿定宜是舌焦如炭,死亡了,舌头干焦得像炭一样,王孟英听到这个消息,哭的是昏倒在地,盐分的悲痛,他甚至埋怨自己的亲家,他说你们也是医生,我写的书在你们家都放了一套,你们不能让我王孟英的女儿最后因为温热的病死去,王孟英悲痛之余,擦干眼泪走进书房,铺好纸,拿起笔,大家都问他,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