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寇准参加工作被分到了巴东县,巴东是个小县,地小人少,偏僻荒凉。而寇准是太宗皇帝钦赐的进士,年轻有为,豪情万丈,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将满脑子的宏伟大业与眼前这个可怜的小县城联系起来。
寇准的高远理想与巴东的冰冷现实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而唐知州对寇准近乎巴结的举动却让人感到奇怪,在古代官场上,是非常讲究地位尊卑的,寇准出身平凡,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知县,人微言轻。
那么,作为上级领导,唐知州给这个下属的待遇实在是太高了,他为什么会如此对待寇准呢?初入仕途,他究竟会如何面对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呢?在现实面前,他究竟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踏实努力,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呢?
作为太宗皇帝钦赐进士,年轻的寇准心气十足,志向高远,但心大志大的寇准还是在小巴东打了一个漂亮仗,顺利完成了难度极大的税收工作。
我们不禁要问,寇准出生平凡没有背景,人又年轻资历又浅,别人收税常常需要动用刑罚,而他却能一纸告示就轻松收上税来,寇准究竟有何本事?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年轻的寇准在迷惘中做出了选择。那么,寇准的三年知县生涯是怎样度过的?他在巴东写下的诗句又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北京大学赵冬梅副教授和您一起走进大宋初期的那段曲折多变的历史当中,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千秋是非话寇准》之《心大知县小》。 |
|